北洋水师平远舰锅炉动力还有升级潜力吗?

铁甲舰与战车935

有关北洋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北洋海军时期的“平远”舰)

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的铁甲舰除了“定远”“镇远”之外,最著名的就是国产的“平远”舰了,所以难怪大家对这艘军舰寄予很多期望。但是正如问题中所说,“平远”的参数性能中有一项指标很不好看,那就是航速很慢。对于这一点,很无奈的是,其实改进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平远”舰蒸汽机、锅炉都不是进口的,都是地道的国产货。这艘军舰的最大航速也并不是10.5节,实际是12.5节。

下面首先简单叙述一下“平远”舰的建造背景和技术特点。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为了重振海防,提升造舰的技术层次,船政的工程师魏瀚、陈兆翱、郑清濂等提出了仿造小型铁甲舰的设想,经过一番波折后,最终获得批准先行建造一艘,也就是后来的“平远”舰。

(“平远”的母型,法国海军的“黄泉”级军舰)

(与“黄泉”惟妙惟肖的“平远”)

仿造小型铁甲舰的方案,所选定的目标原型是法国海军的“黄泉”级近海防御铁甲舰,实际上属于一种大型的装甲浅水炮舰,也可以理解为是大型装甲蚊子船。“平远”的设计工作主要是依据“黄泉”级的一些公开数据和图纸,进行逆向推算设计,可以算是“黄泉”的中国山寨版,造舰所需要的几乎所有主要材料,类似船壳板、龙骨、肋骨、钢甲,都是直接从欧洲订造,运到马尾船政进行组装。

(“平远”舰母型“黄泉”的动力部位横剖图,可以看到舰体宽大肥胖的体型,也可以看到机舱的空间实际很矮)

比较特殊的是,这艘军舰的动力系统竟然是船政自行建造的。“平远”的设计原型“黄泉”的动力系统是2座蒸汽机、4座锅炉的配置,“平远”也采取了完全一样的模式,不过蒸汽机和锅炉是由船政的轮机车间等部门自行制造,锅炉是机车式火管锅炉,蒸汽机则比较特殊,可能是当时中国的设计师也已经感觉到“黄泉”的航速太慢,于是别出心裁地在蒸汽机方面做了改进,法国“黄泉”原装是2座双气缸的蒸汽机,而船政则制造了2座功率更大的三气缸三膨胀蒸汽机,属于对“黄泉”原设计的重要改进。

最终,“平远”舰的主机功率达到2400马力,超过了法国“黄泉”级的1600马力。“平远”建成之后的测试航速为12.5节,也超过了“黄泉”的11.6节,可以认为“平远”在动力方面已经做了努力加强。

“平远”的动力为什么很难再提升。

虽然“平远”已经比原型“黄泉”作了动力提升,但是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12.5节的最高航速还是显得太慢,但这实际上已经是“平远”的极限。

之所以没有什么可能再改进提升,主要是两个原因。

1.舰型所限。

(从舰首方向拍摄的“平远”舰,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艘军舰肥硕的体型)

“平远”的原型“黄泉”号,属于近海防御铁甲舰,航海机动性差,本来就不是决胜大洋的海战军舰,而是守护近海、港口的舰型。这种军舰吃水浅,舰体呈现出短、宽、胖的特点,舰型本身就已经拖了航速的后退。

2.舰内空间所限

其次是“平远”舰内部机舱空间狭窄,所以才会采用低矮的机车式锅炉。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在不能改变军舰外形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航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换用更高压力的锅炉,以及更换输出功率更大的蒸汽机,但是这些设备体型庞大,“平远”舰内部根本无法容纳。


“平远”无解的动力问题,折射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1885年后中国船政准备建造小型铁甲舰时,并没有很好地去思考这种军舰未来的实际用途将是什么,也没有对铁甲舰的分类进行很好地理解,因而选择了一型适合于近海防御的慢速铁甲舰,却指望这艘军舰去挑大梁,可以说是选型非常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