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头领战士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而猛烈的攻击,将“闪电战”战术发展至顶峰。战争开始后,德军迅速突破了苏军的防线,在北、中、南三路同时推进,使苏联遭受了重创。据统计,开战仅5个月,苏军兵员损失就达700多万人,损失坦克24000辆,飞机16000架。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失手,一方面是德军“闪电战”的成功,另一方面则是苏联备战不足,此消彼长,自然形成这种结果。

应该承认,斯大林对苏德难免一战,并非全然没有认识。但是在战争的爆发时间和战争形态的判断上,他存在明显失误。就战争爆发时间而言,斯大林认为在1942或1943年之前,即在德国击溃英国之前,德军无暇东进,苏德之间不会爆发战争。事实上,德军将大规模入侵苏联的种种迹象,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并非一无所闻。当时,西方国家政府和苏联情报部门曾不断将这类情报报送斯大林。例如,1941年3月20日苏军情报部长戈里科夫将军报送斯大林的有关情报,几乎就是“巴巴罗萨计划”的拷贝。同年4月底,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以准确的事实提请斯大林注意德军的动向。但是,斯大林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希望在苏德之间挑起战争,所以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斯大林的这种看法,自然影响到他的下属,以致向他报送情报的人都不忘在情报的最后拖一个添上一笔,称可能是西方国家的阴谋云云。由于上述原因,所以苏联虽然进行了一些战争准备,但是怕过早地大规模备战会刺激德国,引火烧身,所以将备战时刻表推迟了,导致在战争爆发后,一时一筹莫展,兵败如山倒。对战争爆发时间的判断失误,同斯大林对战争形态判断失误有着直接联系。由于斯大林的战略思想或对战争的理解依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为基础,因此按照斯大林的判断,即使苏德开战,最初也只不过是在边境上“小打小闹”,然后双方才投入主力展开全面冲突。他认为,苏联的前线部队在战争初期应该能够抵挡住德军的进攻,能够为苏联的全面备战赢得时间。显然,斯大林对机动武器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对德军进攻波兰的“闪电战”战略,缺乏敏锐的认识。另外,对于德军的主攻方向,斯大林也存在判断上的失误,。斯大林认为,如果德军进攻苏联,其矛头应指向作为苏联粮仓和石油库、位于苏联西南方的乌克兰,而不是西方的白俄罗斯。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但所幸的是,由于苏联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所谓“天时”,是指苏联寒冷的冬天使德军的战斗力大受影响。所谓“地利”,是苏联的灌木和崎岖不平的道路成了德军坦克的天然屏障。所谓“人和”,是指苏军虽然在初期失利,但是其主力并没有遭到致命打击,其出手反击,最终印证了中国孙子兵法中“哀兵必胜”的道理。在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迅速建立了有着历史经验的战时国民经济体制。经过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近7个月的莫斯科战役,以及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历时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彻底扭转了战局。如果说莫斯科战役是德军闪电战失利的开始,那么后者则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冯玮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战略性转折点之一,这场战役不管是规模,战略意义,象征意义都是影响了人类未来历史的重大标志性符号。简单形容,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单说伤亡数字就超过了二百万人,这是可查数字。本次回答将分两个部分论述,战役经过描述,战役意义描述。(PS:回答有点长)

战役经过

1.战役前奏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在莫斯科战役失利后,纳粹方将战略眼光放在高加索油田以及苏联后勤力量的切断这两点,并准备进行相应的布置,因为在乌克兰陷落后斯大林格勒便是苏联后勤力量和经济区交流的咽喉,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德军此时中心思想就是占领苏联油田区,削弱苏联国防力量,继而占领莫斯科,彻底消灭苏联,并在此过程中太平洋与日本会师,逼英美媾和。

2.战役展开

1942年4月莫斯科会战德军失利,彻底失去了在莫斯科战场的主动进攻优势,并且撤退到了莫斯科300里之外进行待守反攻。同年五月莫斯科方向制定进攻作战收付哈尔科夫,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攻防战苏军失利。此役失败导致苏联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遭到很大损失,使西南方向总的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哈尔科夫是高加索等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交通枢纽所在。之后柏林方向认为西南部的高加索地区局势明朗,过分迷恋自身优势的希特勒决定首先占领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并且也由于对石油资源的迫切需求而对高加索地区抱以及大的期望。在1942年6月柏林确定了战略思想后,开始进行军事行动,拉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帷幕。而此时不论在实力还是地利德军暂时性的都具有优势,纳粹在西南方和南方的进攻态势非常顺利,此时希特勒由于过分的自信,削弱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军力,仅以保卢斯第六集团军一部攻占斯大林格勒。

因为希特勒的错误军事指挥,导致德军在对斯大林格勒进攻速度减缓,军队到位速度降低,并且苏联在德军对西南方向展开进攻时已经有所察觉,并最终在顿河及顿巴斯盆地失守后明确德军的战略目标,莫斯科方向决心死守斯大林格勒,并进行了大量的军事准备,对斯大林格勒的军事部署。而此时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仅有B集团军群的第六集团军约27万人,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双方军事力量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发生了变化。1942年7月17日苏德双方地面部队正式在斯大林格勒交火,市区战场渐渐铺开。苏军态势节节后退,保卢斯攻势异常猛烈而迅速,苏军此时的处境岌岌可危,斯大林格勒外围区域几乎沦陷,斯大林格勒的危机迫在眉睫。因而在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宣布著名的“228号命令”,在战争中所有后撤的政工人员或者军官都会以叛国罪被处决,注意是政工人员和军官,而不是普通的士兵。(著名电影《斯大林格勒》和游戏《英雄连2》里面关于228号命令中枪杀普通士兵的画面均在胡扯,并且其中政治正确味道浓郁,请所有爱好历史的朋友正确看待。)

前期进攻的优秀态势麻痹了希特勒的内心,小胡子此时飘飘然,对世界,对所有轴心同盟国都放出了必胜的信号,并且在7月40日做了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将之前调去A集团军群的霍顿集团军调回斯大林格勒战场。因而霍顿和保卢斯南北夹击占据斯大林格勒外围地区。与此同时,在保卢斯和霍顿的胜利背景下,进攻高加索地区的A集团军群却止步于格罗兹尼,被布琼尼牢牢的抵御在了格罗兹尼之外。此时A集团军群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油料的短缺,导致进攻不利。希特勒紧急飞赴乌克兰召见保卢斯,决定集合力量率先攻占斯大林格勒,在转而全力南下,从A集团军群中抽出9个师补给保卢斯。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9月13日,德军开始全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市区。而此时苏军已经完场前线战场指挥官调任,此时保卢斯面对的是“红色军神朱可夫”。也在此日,扬名世界的“斯大林格勒”巷战正式展开。此战历时三个月,交战双方不论是投入还是损失的军事力量可以说是在以血肉著称的东线战场中难以在寻找到类似的战争损耗。巷战的过程中苏联红军展现出了非常夸张的意志力,在九月中德军还在城区推进,十月中沦入巷战泥潭,在十一月已经几乎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却始终难以真正占领整座城市。两方的血肉较量最终以德军的疲劳暂时在十一月停止进攻而暂缓。


斯大林格勒巷战被改编出了多个艺术作品,比如著名的《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真实的巷战比游戏更加残酷,苏德双方就连争夺一栋房屋都是以房间占领计算,德军占领了厨房还要占领客厅。德军的每一步进攻都伴随着大量的伤亡。而苏联红军则更为困难,最有名的就有十月工厂等等,工人们一边参展一边修理坦克,每一个刚从生产线产生的坦克来不及上色就出门左转加入战场,因为战场就在工厂外。还有著名的狙击手Zikan也就是《兵临城下》主人公瓦西里原形等等感人事迹。

4.战役逐渐失利

此时的保卢斯已是强弩之末,斯大林格勒的泥泞对于德军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失利,德军此时的后勤补给线长达2000公里,而在这一片区域以平原草原为主,在这片区域附近还有着诸多的苏联军队在寻找机会,负责防御这漫长补给线的是德国的仆从国匈牙利、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面对苏联的正规军这些仆从国的军力可以说不堪一击。而直到十一月希特勒还坚信只要拿下斯大林格勒这一切隐患都可以弥补,灭亡苏联最重要的一战马上要以德国胜利结束。

5.天王星行动的展开和实施

苏联方向在九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时,朱可夫就意识到这一战的转折点绝不是在正面战场击退德军,而且他敏锐的意识到了此时德军的军事布置暴露出了侧翼的守卫薄弱,但是此时他无法直接开始进行反击,因而他制定了把德军主力拖在城区,对侧翼实行包夹的战术布置,并且得到了莫斯科的同意。他秘密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在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之外集结军队,这就是著名的十一月斯大林格勒反攻的“钳形攻势”。此次反击战被斯大林命名为“天王星行动”。此役苏军投入共143个师110.6万人,1350架飞机、计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形成了绝对的局域优势。

在德军后勤难以满足以及实力差距巨大的情况下,苏军于1942年11月19日、20日两日展开反攻,目的在于打击德军补给路线,切断德军撤退道路,彻底困死在城中进攻的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天王星行动”进攻非常迅速和果断,历时10日,在1942年11月30日南北进攻军队回合完成对保卢斯的包围,此时在包围圈内的有保卢斯第六集团军5个师,还有罗马尼亚、意大利等过仆从军共计27万人。

此时保卢斯还有机会进行后撤,以优势兵力撕开包外圈并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是希特勒接受德国空军部的建议对包围圈内的军队进行空投补给,命令保卢斯固守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部队由此彻底陷入被动,不论是补给还是士气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此时的保卢斯已经是接近失败的边缘。

而苏联方面也在合围之后渐渐缩小包围圈,挤压包围圈内德军的生存空间。1942年11月30日希特勒发表演讲,绝不会撤退斯大林格勒部队,并增派曼施坦因对保卢斯部进行支援。此时的情况是合围真正形成,曼施坦因的任务是在其中撕开裂口,提供给第六集团军一个补给通道,但是形成的战力并不足以真正巩固这一通道。并且苏联投入巨大的军力对第六集团军以及南面的B集团军群可能做出的战略行为进行严防死守。

6.解围“冬季风暴”

1942年12月12日,曼施坦因以霍利特第4装甲集团军进行首攻,发起了代号为“冬季行动”的攻势,战事极为激烈。曼施坦因集合了目前最大强度的装甲部队撕扯苏联防线,并且在1942年12月19日,作为主力的第57装甲军已经突破到了距离包围圈仅有30里的地方。此时苏联方面紧急调派部队对第4装甲集团军进行猛攻,并且攻占了塔特辛斯卡娅,即对第六集团军最重要的空投机场。曼施坦因意识到如果继续进行救援行动则可能导致整个南部集团军被切断,因此下令保卢斯向南部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汇合,而保卢斯没有接到希特勒的命令拒绝了这次配合行动。随后第4装甲集团军撤回战役发起点,这一战役的失败导致的结果是保卢斯彻底失去了突围的机会,也导致在战争局面上德军逐渐陷入不利。

7.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终胜利

在失去了外援和大量补给的情况下,第六集团军陷入了非常困苦的环境,所有的物资甚至包括御冬的衣物都产生了严重不足。而直到1942年12月底,希特勒对保卢斯的命令依然是坚守待援。此时的德国已经难以在短时间内立刻组织第二次救援行动,包围圈内的精锐部队如果再不进行突围将会被彻底围歼。曼施坦因不断的向希特勒建议允许第6集团军突围,却不断被拒绝。

1943年1月苏军策划“木星行动”,对高加索地区德军大规模进攻,德军顽强反击,粉碎了这一进攻,但是造成的事实是再也没有机会对第六集团军进行救援。

1943年1月10日,在劝说包围圈内德军投降未果的情况下苏联展开了“指环”行动,正式对包围圈内德军开始猛攻。1943年1月31日,第六集团军传出最后一封电报,并且保卢斯元帅宣布投降,德军第一位投降的元帅出炉。此刻正式宣告历时199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胜利结束。

战役意义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历时199天,此次德军损失了整个B集团军群,相当于在东线战场损失了超过1/4的部队。导致东线战场主力军群之间被分割,南部战线彻底崩盘,斯大林格勒战役目标未达成,所投入A、B集团军只有A集团军撤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宣告不败帝国的称号被粉碎,在此之前德军的进攻仅有失利,从未出现整个集团军被击溃俘虏的情况,B集团军群的覆灭便是给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记猛烈的礼炮,世界终将属于正义,苏联也借这一胜利疯狂宣传红色理念,苏维埃不可战胜,并进行大规模宣传。此时接到保卢斯宣布投降消息的希特勒非常愤怒,因为30日他还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31日这位元帅宣布投降。而世界也因为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欢呼不断,英美等国也跟着欢呼。丘吉尔更是给斯大林送了一把“斯大林格勒之剑”,反观轴心国之间,失去了大量军队的各个仆从国也开始了与西方各国暗地里的接触,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甚至轴心国日本还跟苏联交涉希望延期《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对内部进行战争动员的德国也正式开始了对国内的军事动员。

当然最振奋人心的依然是当几十万德国俘虏走过冰天雪地被时的壮观景象,此前这样的景观只出现在同盟国之中。而在这之中暴露出的问题就是苏联让人目瞪口呆的铁血意志以及其背后的庞大军工力量,这也是在战后各国对苏联严防死守的主因之一。以一己之力正面刚住了大半个欧洲,并且胜利灰常辉煌。当然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巨大。

还想知道更多的游戏资讯?还在为游戏荒,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游戏而烦恼?

关注“爱诸游戏”,拯救你的游戏荒,拯救你无聊的时间!


爱诸游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巷战,无疑是斯大林格勒之战。斯大林格勒市区,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每一堵墙、每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激烈的战斗。对火车站的争夺持续整整一周,反复易手达13次。伏尔加河畔的粮食仓库,两军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最后占领了仓库,却发现苏军已经在撤退前焚毁了全部粮食。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伤亡3000多人,仍不能占领全城。有德军士兵感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的德军)

  惨烈的巷战中,双方没有了战线,士兵们根本无法想象到在废墟中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敌人从看不见的废墟中冒出来,一旦遭遇,就是用狙击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火焰喷射器甚至刺刀、铁锹展开的肉搏。德军士兵自嘲的称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为“老鼠战争”,他们创造了一句名言:“可笑地占领了厨房,但仍然在争夺客厅……”苏联红军方面则有人做过计算:一名新投入巷战的红军士兵,平均存活不到1天;中下级军官的存活时间,也不超过3天。一名德军下士在家信中描述:“你根本无法想象那些苏联人是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的——就像一群忠实的狗一样”。

  

  (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的苏军)

  50万没有疏散的斯大林格勒平民被动员起来,投入到战役中。大批妇女参加红军,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边与红军一起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斯大林格勒的激战中,他们生产了12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刚下生产线的坦克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装瞄准镜,直接投入战斗。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攻下斯大林格勒似乎变得愈发困难。

  

  (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的苏军狙击手)

  1942年,德军策划发起新的攻势。在斯大林格勒市区极短的战线上,德军共集中11个师,每个师的进攻正面仅有1~2公里。早上6时整,德军的总攻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中拉开序幕。德军士兵沿着瓦砾和废墟向前进发,与发动反冲锋的苏联红军士兵展开混战。崔可夫下令采取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让德军的炮兵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势。两军战线间距离从通常的300~400米,缩短至10~30米。战斗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贴身肉搏。马马耶夫高地再度展开血战,双方反复用炮火覆盖高地,那里又一次成为血与火的地狱。德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攻势还是被苏军遏止住了。

  

  10月,德军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进攻。巷战更加惨烈,德军已经临近胜利的终点,他们却始终无法再向前推进一步。最后阶段,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仅存1000码(914米)的阵地,德军离伏尔加河只有3.5公里。他们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城区的90%,巷战在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指挥部门前爆发,崔可夫笑称“我们半只脚踩在伏尔加河上战斗”。但是,德军的推进到此为止。参考文献:《苏德战争 1941-1945》 [英]艾伯特西顿 《保卫斯大林格勒》 [英]安东尼比弗


战争史



杰王先生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纳粹德国对苏战争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但是并不是军事力量对比的转折点。苏联军队从顿河大弯转北部攻破了罗马尼亚人的阵地,与从南边包抄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汇合,形成了包围圈,纳粹德国的第六集团军群21万人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希特勒无法向21万人提供足额的燃油和食品,御寒衣物等等必需品,但又不允许突围,保卢斯不敢擅自突围很大程度受希特勒影响,所以未能与曼施坦因汇合,最终仅剩下9万人与1943年1月31日向苏军投降,高加索方面的德军A集团军也匆忙撤出高加索地区,德军未能完成占领巴库油田的任务,更未能与土耳其军队汇合,在战略上给德军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Fez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双方精神与毅志的决战!它谱写了人类现代战争史上,最残酷,最顽强的一页,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在双方的反复争夺中,像一台巨型绞肉机,吞噬着一佰多萬,士兵的生命!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无耐,警醒世人,珍惜生命,爱好和平!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人类文明努力奋斗。绝不能让历史重演,让我们国家和家人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