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每次宴会都吃龙肝,四海龙王为何不抗议?

raoyaoting

  

  《西游记》中的世界,是一个神魔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妖怪吃人,神仙吃妖都很寻常。

  在生物链中,普通禽兽处于最低端。人类吃禽兽,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吧。禽兽通过修炼,便会成为妖怪,精怪。他们的力量已然远远超过人类,故此在西游世界中,妖怪吃人成为一种常态。

  不但是寻常妖怪吃人,便是猪八戒、沙僧也是吃人的大魔头。

  沙僧曾道: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

  沙僧吃人的标准是两三天一个。他下凡一百多年,吃了上万人类。

  猪八戒的食量就更大了,几乎一天就要吃几个。

  至于其他牛魔王、大鹏等等更是把洞府附近百姓吃光了。

  那么,神仙吃什么呢?神仙当然吃妖怪。

  一般来说,大家印象中神仙应该吃仙丹,仙果,比如蟠桃什么的。只是,每隔360年一次的蟠桃盛会,王母只是拿出七篮子蟠桃。故此,除了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这种中央部委级别的高级仙官,普通神仙是吃不到蟠桃的。

  有一年青狮精就是因为没有吃到蟠桃,在南天门外吼了一嗓子。其实不仅仅是他,便是他主人文殊菩萨,也只有资格随同如来参加蟠桃会,而没有资格享受蟠桃。

  妖怪通过修行,肉身的品质比人类更高,于是,一些高等级的仙禽灵兽(其实就是妖)就成为神仙的盘中餐。

  《西游记》中提到,玉帝在安天大会上,用龙肝凤髓招待三清与如来佛祖。

  一些朋友觉得很疑惑,龙不是很高贵吗?四海龙王会不会生气云云。

  其实,龙在《西游记》中地位很低,便是四海龙王,也只是人间普通神仙,随便二十八宿下去一个,龙王都要打躬作揖接待。

  至于吃龙,四海龙王根本不会生气。因为那种龙,是没有仙箓的野龙,和四海龙王这种有仙箓的真龙,神龙,是不一样的。

  这就像孙悟空本是猴妖出身,这点大家没有疑问吧。可是,取经路上,孙悟空打起妖怪来从来没有心理负担。而是一打就是几千上万,取经时候死在他手上的妖怪至少也有五七八万。

  有人会说,孙悟空打死的都是坏妖怪!

  错了,其实孙悟空打妖怪从来都是不分好坏。只要你是妖,一律打杀。

  像有来有去,就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妖怪,孙悟空本人也曾称赞,不过,这毫不妨碍孙悟空一棒将其打死。

  只因在孙悟空看来,是妖,就该死。

  别人会叫孙悟空妖猴,孙悟空可从来不认识自己是妖猴。四海龙王也一样,绝不会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龙。若是他有机会也上安天大会吃龙肝凤髓,四海龙王也会手舞足蹈,高兴万分的。


叶之秋

(蜗牛看西游第175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在往期文章中,蜗牛多次写过关于龙的文章,但大家还有很多问题。

比如,四海龙王为何都姓敖?他们之间是不是亲兄弟?玉帝为何会放心把占三界地图三分之一的海域交给龙氏家族管理,却又将把他们子孙端上餐桌?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西游世界中地位为何那么低?

对此,有人说,这是老吴为了贬低皇帝家族,故意把龙的地位写低;也有人说,龙族掌管着四海,玉帝不敢让他们做大,所以故意打压着他们。

但这些解释,都有说不通的地方,或不能全面打消所有人的疑惑。

本期,蜗牛再作一篇解读帖,供大家参考,当然,也欢迎继续提出不同看法。

在原著第三回,孙悟空到东海龙王处寻得金箍棒,仍赖着不走,吵嚷着要龙王送一套好西装。龙王说,兵器有几件,但西装没有。孙悟空说,如没有,那就试试这棒的厉害!

东海龙王一下慌了,赶紧道:“上仙,切莫动手,切莫动手!待我看舍弟处可有,当送一副。”

孙悟空道:“令弟何在?”龙王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看出,四海龙王的确是兄弟,而且都姓敖

既然四海龙王这么牛叉,那他们的子孙为何又成为玉帝餐桌上一道菜呢?

在原著第八回,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玉帝安排安天大会给他庆功,原文如下——

(玉帝)请如来高座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坐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对原文中的龙肝凤髓,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比喻,表示桌上的菜很高级。但也有人认为,龙肝凤髓在现代的确是比喻,但在那时却是实指龙的肝凤的肉。

甚至有人指出,佛祖吃一条龙算啥?在《妙法莲华经》中有记载,迦楼罗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种种庄严宝象,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每天吞食一条大龙和五百条小龙。

后来有人将迦楼罗译成了大鹏鸟。

大鹏每天要吃这么多龙,龙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于是龙王带着龙子龙孙找到如来佛祖,佛祖赐给了龙王一件旧袈裟,说:“你拿回去之后,把这件袈裟拆了,分给你的龙子龙孙,每条龙分一缕袈裟线,系在龙角上,这样大鹏就不能吃你们了。”

看看,龙族混得有多惨!

在西游中,龙族完全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连命运都不能自己掌握。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却是一个高贵的生物,皇帝虽然自称天子,但穿的是龙袍,生的是龙种,坐的是龙椅……老百姓虽然不敢以龙的标签来称自己的衣服身体,但也自称是龙的传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揭晓:此龙非彼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是真龙,是神物,它更多以图腾形式存在,而非是体制中人,更不是海域的管理者,所以,古代皇帝才以真龙自居。如果龙王仅是一个低级别的打工仔,自我感觉牛逼的皇帝们,怎么会以它来贬低自己呢?(别忘了,他们可是天的儿子!)

《西游记》中的龙,其实是佛教中的龙

,也就是从古印度那边引进来的蛇的别称。古印度崇拜蛇,将蛇神化称为“那迦”,翻译成中文,就是大蛇,现在印度的画像雕塑还随时能看到这些神蛇的造型。

“那迦”被佛教吸收,并在佛经典故中担任重要角色。白龙马后来变为八部天龙,天龙其实还是指的是一种大蛇。

随着佛教进入中国,“那迦”这个词也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口中,但中国人是不喜欢蛇的,所以自然不可能将它翻译成大蛇,那就很不威严了,所以改为“龙王”。

季羡林在《里面的印度成分》中说:

既然是蛇,那么在吴承恩的小说里,肯定就没有多高的地位,被端上玉帝和如来的餐桌,则非常正常。

那个大胃王迦楼罗,其实吃的也是蛇。如果吃中国的龙,不要说每天吃501条,就是吃一条,都有可能被国人揍死!

那么龙王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同样也是中国化的产物。

在《妙法莲华经》里的记载是:“龙王有八,一难陀龙王,二跋难陀龙王,三沙迦罗龙王,四和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六阿那婆达多龙王,七摩那时龙王,八伏钵罗龙王。”

在《华严经》中记载了“十大龙王”分别是:“一毗楼博义龙王,二婆竭罗龙王,三云音妙幢龙王,四焰口海光龙王,五普高云幢龙王,六德义迦龙王,七无边步龙王,八清净色龙王,九普运大声龙王,十无热脑龙王。”

可是,看他们的名字,都不姓敖。

什么时候他们开始统一姓敖呢?有人说,是明初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沧海》首提。这部杂剧是八仙过海故事的源头之一,里面出现了四海龙王,并分别有了名和姓:

东海龙王叫做敖广;西海龙王叫做敖钦;南海龙王叫做敖闰;北海龙王叫做敖顺。

他们的名字,与西游记中的名字却不相同。不过这很正常,不仅这两部作品名字不相同,就是在《西游记》这本书中,同一个龙王的名字前后也是不统一的,有兴趣的朋友可翻来对照一下。

为什么印度的八部天龙、十部龙王,到了中国变成四海龙王呢?道理很简单,中国人称全世界就称四海,从未称八海,四海龙王,就代表镇守四方了。

为何都叫一个名字呢?其实也是一个习惯,就像现在,我们统一把外国人叫老外一样。在翻译俄罗斯人名字时,总有什么“斯基”“诺夫”,翻译日本名字时,总有什么“山本”“太郎”一样的道理,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俄罗斯总是司机太多,日本总是狼太多。

我们不能把名字中有“斯基”“太郎”的就当成亲兄弟,同样,四海龙王姓敖,我们也不能当成亲兄弟,顶多当成干兄弟。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还可看到第164期文章《西游最惨的龙不是泾河龙王而是她,锁在塔心柱上三天才能吃一顿饭》


蜗牛看西游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总叨叨和玉皇大帝素无来往,所以对于玉皇大帝的事情都是道听途说而已,并不了解内幕。

至于龙王为啥不敢抗议玉帝吃他的龙族,总叨叨猜想可能是因为以下因素导致:

1、龙族兴旺,子孙众多,民间自古就有龙生九子一说,证明龙族数量众多。吃几个老弱病残更有利于保持种族血脉。就跟草原上狼吃羊的道理一样,这里就把玉帝看做龙族天敌就好了!




2、龙估计也分三六九等,等级最高的才能位列仙班,比如那几个负责下雨的工差龙王,有身份。比一般的平民小龙牛。玉帝吃的估计是外雇打工仔平民龙,没有身份地位,车了就吃了,没人理会。






3、民间自古就有进贡童男童女的习俗,这习俗到了天上是否就改了吃龙也未尝不可。玉帝总不能吃人呀,那不和下属的宠物一个身份啦?




4、所吃的龙都是犯了天条,重罪难逃的,被当成食物也算发挥余热了。


5、龙王自己都是玉帝的远派外地的小小办事主管,哪个小主管敢去抗议总管呀?







综上所述,纯属猜测,如与事实不符,请以事实为依据。就当总叨叨说梦话好了!😂😂😂😂


总叨叨

不请自来。

回答这个问题就一定要从西游记里找答案。

在西游世界里,龙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哪怕是四海龙王也不过如此。

龙王这个称呼,举例:海里有龙王,河里也有龙王,井里也有龙王。

他们都是地仙甚至根本就不入流。

因为他们的命掌握在玉帝手里,玉帝说杀就杀,比如泾河龙王,而四海龙王的地位也不是那么崇高,先有哪吒抽了龙太子的龙筋,后有孙悟空拿走了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龙王也无可奈何。



玉帝宴请如来佛和众神仙时,有龙肝凤髓。

这就是人家桌上的餐品。

镇元大仙在抓住唐僧师徒后,镇元大仙让徒弟取皮鞭,结果是龙皮做的七星鞭。

还用来做工具。

还有一个龙王也很惨,这个龙王曾是牛魔王的好朋友,结果因为招了一个九头虫,蛊惑万圣龙王偷了祭赛国国的舍利,被灭了门,龙宫也不被灭了。

整个西游记里,龙的遭遇是相当的悲惨,为什么呢?

这里面有惊天的秘密,当然那是上古的秘密了。

龙王哪里敢抗议呀,抗议就被灭了。


李家三叔

这个问题估计也是很多人想问的,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高高在上的,龙可以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龙一出,万灵臣服,但是在《西游记》中,在玉皇大帝举办的安天大会宴会中,桌上的各色珍馐中,龙肝凤髓可是重点推荐的顶级菜肴,那么看到这里,大家就有点疑问了,玉皇大帝这样搞?四海龙王没意见?

首先,世间万物,唯有人最高级,在修道来说,就是根性,大家看看元始天尊的弟子,个个都是根性深厚的人类。再看看太上老君的唯一高徒,玄都大法师,也是人类。也就是说,万灵以人为尊,自然而然的,人也可以吃任何的东西,比如其他动物。世界一切灵丹妙药!

再者,在《西游记》中,龙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如泾河龙王,小白龙,所以玉帝吃龙肉就和普通老百姓吃老虎肉一样,虽然很少,但是终会还是吃的到的!

最后,世间万物,人都可食,何况妖乎?

这句话,并不是小哥瞎说的,咱们看看《西游记》,金翅大鹏鸟就特别喜欢吃人肉,观音菩萨的灵感大王也是,而最最厉害的,就数寿星手底下的梅花鹿了,并且他收集的可都是童男童女哦!收去干嘛?无非是炼药,无非是吃嘛!

所以。人都可以吃,那一个龙妖有什么不能吃的?


深圳小哥带你看深圳

玉皇大帝每次宴会都吃龙肝,四海龙王为何不抗议?我反问一句,现在每天都是“老婆饼”,老婆怎么不抗议?我们吃的蔬菜,“娃娃菜”,娃娃怎么不抗议?再回头想,要是吃“夫妻肺片”呢?会不会太残忍了。

下面进入正题,我们从《西游》中找答案。

龙,是中国的图腾,自古华夏称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咳咳,此处该有掌声!包括古代帝王,也自命为真龙天子,把江山基业归根于龙脉!十二生肖中,也有龙的存在!从这种种迹象表明龙是非常受国人尊崇的!

那么为什么到了小说中,龙的地位就变的那么低呢?小说二字是重点,圈起来等会要考啊。

《西游》中,尊佛贬道。佛教本是外来宗教,起源于古印度,而看过影视剧的应该都知道印度的电影大多以蛇为题材,什么《灵蛇爱》了等等吧,其实古印度又把龙称之为大蛇。

那么就有人说了,蛇就是蛇,怎么会是龙呢?

蛇修炼一千年成蟒,蟒修炼一千年成蚺,蚺修炼一千年成蛟,蛟修炼一千年成龙,龙修炼一千年成角龙(头上有角),角龙修炼千年成应龙(带翅膀的龙),在此才能成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龙。


例如:一只蛟要想成龙,他得渡天劫。当渡天劫时,有人说你看一条龙,好了它渡过天劫后就成了龙。这就好理解为什么古印度称之为大蛇了吧。

然而《西游》中,龙还真不少。四海龙王,河龙王,就连井里也有龙王,但是大多都官职很低,权利也仅在部雨,而且不能出丝毫差错。例如泾河龙王,出了错就杀了!

为什么《西游》中龙的地位这么低呢?

因为龙的繁殖率太高了!我们看《西游》中,有一集是给乌鸡国国王治病,要找马尿。二师兄守着白龙马许久,白龙马就是不肯尿。不是他害羞,只是这“马尿”可是宝!尿到水里,鱼虾吃了便成龙,尿到山上,便会出灵芝!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真正血缘正的龙,有出头之日,谋个一官半职,其他的想都不要想了,都是“山寨版”!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玉帝也是人修行得的道,他哪能不知道龙肉美味啊。但是他所吃的“龙肝”,相当于现在经过加工处理的副食品,何况又和四海龙王没半点血缘关系,自然也不会反对,也不敢反对!

好了,我是化身为鱼,如果喜欢就动动手指点个关注呗。最后提醒各位,天气降温,注意防寒!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农村二帅

这个很简单啊,龙在人间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在天庭就属于小动物一级的啦。

虽然龙被我们人世间尊为天子,但是天上的所有东西都比地上级别高。也就是说,天上最贱的东东也比地上最贵的要高等。

这就解释了天庭为什么养龙当食物了。不夸张的说,龙在天庭的地位就相当于人间的家畜,鸡鸭猪呀狗呀的,当然可以拿来吃咯。至于吃鸡胗还是吃鸡肝鸡心,看大仙自己口味了。

不敢多说了,怕得罪了龙王。恕罪恕罪!

二师兄这样的,在天上肯定没人吃,连地上的妖怪都不想吃他😜😁😝


社会主义小书童

在《西游记》中,不仅仅是玉皇大帝宴会才吃龙肝,连佛祖座前的大鹏鸟每日都要以龙为食,一天要吃一条大龙,五白条小龙。但如此“草菅龙命”并没有引发龙族的反抗。为什么?

首先,龙在《西游记》中的地位真的很低下。基本职业多是布雨,偶尔被训为交通工具,比如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就是龙族的一个分支。而龙的布雨详细到雨量、时间、地点都需要玉帝批准。比如泾河龙王因为不服袁守城的未卜先知,私下改了降雨的时间点数,便被斩首了。



你若说泾河龙王官不够大,那四海龙王够大吧?东海龙王三太子跟哪吒打架,莫名其妙被打死了,还抽人家的龙筋做腰带。四海龙王联名揍请玉帝讨回公道,结果哪吒是断臂剖腹,剜肠剔骨了。说是龙王被感动不与追究,其实不过是自认倒霉了。后来哪吒还不是神灵活现的?而那倒霉的三太子只见一条做成腰带的龙筋。

西海龙王三太子也是(又是三太子,作者跟三有不解之缘吧?),不小心烧了玉帝赏赐的明珠,连老爹都怕祸及自己,一本奏折参了上去,三太子就要被斩首。好在观音求情,不过也是贬为人类的坐骑。想想八戒一只猪犯了调戏仙娥罪都不至于这么惨。

可知龙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多么弱势。连自己的骨肉都不能保护,想为它龙申张正义谈何容易?

其次、龙的产量很高,而且易产。无需担忧其灭绝。

有一回孙悟空配药医治民间皇帝,需要用及马尿。八戒去取却等半天取不来,八戒找到孙悟空:“哥啊!别去医什么皇帝了,先医这马吧。半天也不出一滴尿,想来都干了吧?”。三徒弟到了马前看个究竟。结果那马跳将起来:

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若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做灵芝。仙童采去长寿,我岂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怯也?

多傲娇的话,想吃本白龙的尿?没门!



所以很多水中游龙可能是小鱼吃了龙尿变的,这样就不存在有血缘方面的纠葛。

而我们也可以猜测,也许玉帝正是用此种方法养殖食用龙,就像我们现在养猪一样。只要给鱼吃了龙尿,又是一条龙。这样一来,龙王操什么心?



所以,综上所述,龙王不会抗议玉帝吃龙肝。


微影窥人生

《西游记》中有多次写到玉皇大帝宴会时有龙肝这道菜,为什么龙王不抗议呢?我认为可能有两点原因。

第一,龙王地位太低,根本没资格参加玉皇大帝的宴会,故见不到龙肝这道菜,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第二,玉皇大帝吃得根本不是龙肝。

想一想孙悟空出世不算太久根本没有吃龙肝的经历。且是第一次到蟠桃会上,肯定是看到了龙凤形状的菜误以为是龙肝凤髓。而且天宫是什么地方?能为玉帝做菜的肯定是众多的高级厨师啊,连我们新东方厨师学校出来的要造一道龙凤形状的菜都不是个事,对于天宫高级厨师来说更不在话下。

先给大家上道全龙菜,孙悟空看到的是不是这个?

想吃凤也不是个事



还有大型的

还可以只吃龙头部分


盛汉将军

首先,

龙肝凤髓

不一定就是“龙肝凤髓”。

毕竟如来佛拜的佛母孔雀的母亲,

就是凤凰。挺难堪的,

如来佛如何下得了口。

那么,龙肝凤髓又是什么呢?

《汉武洞冥记》

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于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仙人瑕丘仲采药,得此瓜,食之,千岁不渴。

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载,

“土芝,瓜也;其子谓之□。瓜有龙肝、虎掌、羊□、……瓜属也。”

此时的龙肝即是一种神瓜。

又有“伏龙肝”,可作汤药。

又《红楼梦》中提到,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其中,

凤髓是

《宋茶名录》中的一种名茶。

《西游记》云:

龙肝凤髓曾偷吃,百味珍馐我窃尝。

按其对偶来说,

龙肝凤髓应该是食物名。

安天大会上有玉液蟠桃,紫芝瑶草,碧藕金丹,火枣交梨,各种珍果,却是没有茶和汤。

宴会之上没有茶和汤羹,

吴承恩应该不会犯这个错误。

瓜果、茶酒、汤水,

是寻常宴席上的标配。

因而龙肝凤髓可能是,

凤髓茶、龙肝神瓜或伏龙肝汤,

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的海南白玉蟾也提到,

随身风雨几清闲,不做人问拨底官。朝饮一壶朱凤髓,暮餐八两黑龙肝。

也许有人说,天庭不会有此凡物,但不要忘了吴承恩就是个凡人。虽说如此,也可以看恍惚下文的其他猜测。


其次,

龙肝凤髓可能是隐喻。

吴承恩精通丹药之学,

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就被比喻为金公木母。而金公木母是相爱相杀相辅相成的两味药。铅投于汞,若龙虎相搏,所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才会见面就打架,从晚打到“天将晓”。

比如,

《西游记》

金性刚强能克木, 心猿降得木龙归。 ……性情并喜贞元聚, 同证西方话不违。

《悟真篇注疏》

龙木、虎金、性水、情火,谓之四象,会聚中官,归功戊己而成丹也。…… 故曰: 二物会时情性合, 五行全处虎龙蟠。

《周易参同契注》

喻铅汞得火交媾后,终成丹而喜也。

就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

至于龙肝凤髓,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盖以自己神水华池、金晶玉液、朱砂水银、真铅真汞、龙肝凤髓、姹女婴儿,修合煅炼之所成也。

其中,

华池神水,指舌下的津液,

玉液,指“肾真气合心中神水”,

金晶,这么说吧,

和小说中的“内丹”基本上是一类。

真铅,是金公,是朱砂,是姹女,

真汞,是木母,是水银,是婴儿,

由此推之,

龙肝凤髓也许是丹药密语,

即汞与铅,炼制金丹的原料。

其中,凤髓是金铅,

《稚川真人校证术》

产出南方赤凤髓,号为金铅。

那么,对应地,真汞为木龙,

肝属木,以“龙肝”喻汞。

木本生火,木反自火而有,如汞感铅而结,即木龙也。

又,《圆峤内篇》

后天铅汞,所以小结丹。先天铅汞,所以大还丹。

先天铅汞合成金丹,

以鳞虫之长龙,

和羽族之首凤,

喻先天铅汞,也是有可能的。

又,《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是谓嚼得龙肝凤髓,脱兹俗质凡躯。

凤髓若是食物,

应该是啜饮的吧?

显然,龙肝凤髓,

即代称铅汞所成的九转大还丹。

如此一来,

安天大会上的“龙肝凤髓,玉液蟠桃。”应该都是指同样的延年益寿的产品。





然后,最有可能的是夸张描写。

龙肝凤髓,属于八珍,

但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西游记》 明确地提到,

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

《五杂俎》

龙肝凤髓,豹胎麟脯, 世不可得,徒寓言耳。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也说过,

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想必天上的神仙,

能吃到世上没有的珍馐。

如果说龙肝凤髓就是龙肝凤髓,

那么说明龙族凤族地位不高,

终究是禽兽。

《西游记》中,

龙凤简直就是烂大街。

一水有一龙王,除了四海龙王,基本上都是底层管理人员。而凤凰们就总是唱唱歌,拉拉车,就像宫女一样。


此外,龙王不一定就是龙,

龙有自然之龙,也有化生之龙。

比如,鲤鱼跃龙门,

就是一种化生龙。

据考证佛教所谓的“龙王”,

其实是蛇。所以一些龙,

其实是蛇的地位底下。

《西游记》

龙王云:“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但是别以为没犯错就没事了。

在佛教中,龙似乎有原罪。

据《佛说海龙王经》记载,

“九十八亿居家出家。违其禁戒皆生龙中。”

又按《大乘大方等日藏经》记载,

诸生因十种业因缘,

和三恶业而转生成龙王。

这些化生的龙,

死于神之口,或许是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