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 【唐代宮廷端午宴的食品:惡鳥與肥龜】唐玄宗曾經在端午節大宴群臣,並留下一首《端午三殿宴群臣古詩(並序)》。詩中提到了“庖捐惡鳥,俎獻肥龜”,這是兩種唐代的端午節食品。 惡鳥是指梟。至遲在漢代,這種鳥就被認為長大後會吃掉自己的母親,由此獲得了不孝鳥的惡名,如《說文解字》中所說:“梟,不

#粽情端午# 【唐代宮廷端午宴的食品:惡鳥與肥龜】唐玄宗曾經在端午節大宴群臣,並留下一首《端午三殿宴群臣古詩(並序)》。詩中提到了“庖捐惡鳥,俎獻肥龜”,這是兩種唐代的端午節食品。 惡鳥是指梟。至遲在漢代,這種鳥就被認為長大後會吃掉自己的母親,由此獲得了不孝鳥的惡名,如《說文解字》中所說:“梟,不孝鳥也。”對於這種不孝鳥,漢初已有磔之並作羹湯的做法,朝廷中還用以賞賜百官,只是最初時間是在夏至日。如叔孫通制《漢儀》中就有“以夏日至賜百官梟羹”的規定。但五月五日用梟羹的做法,也早在漢代即已出現,三國人如淳說:“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作梟羹以賜百官,以其惡鳥,故食之也。”唐玄宗所謂“庖捐惡鳥”即指以梟作羹湯。可見,在唐代,梟仍然被視為“惡鳥”,而宮廷中也繼續著五月五日以梟羹賜百官的傳統做法。晉時南方習慣在五月五日煮肥龜食用。根據古代中國人的陰陽觀念和順天應時的月令思維,五月五日,時在夏至前後,此時陽氣最旺,但陰氣已開始生長,正是陰陽相包裹之形,這時就要食用一些與之性質相似的東西,以“輔贊時節”,龜這種動物“骨表肉裡”,正是“外陽內陰”之形,故而成為五月五日的節令食品。而當時也已經形成一整套專門製作肥龜的技術和方法。唐玄宗端午宴群臣時食用的肥龜,也許就是應用這套方法烹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