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心態會影響你工作?

往往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有些心態是會毀了你。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主要看這兩種思維。

一、凡事先挑毛病的刺蝟心態

其實這是噴子的典型心態,

見到一件事情不是先想有哪些好的東西值得借鑑學習,

而是本能的要反對、要挑毛病,還美其名曰“獨立思考”。

1943年,時任蔣介石高級幕僚的徐復觀,

有意拜近代三大儒學大師之一的熊十力為師。

徐復觀向熊十力請教自己該讀什麼書,

熊十力推薦了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徐復觀說這本書早已讀過了。

熊十力面露不悅,說你應該再讀。

不久,徐復觀再來見熊十力,

報告自己讀完了《讀通鑑論》,

然後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意見。

熊十力破口大罵:

“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

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

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

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

譬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

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

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徐復觀後來回憶道,這真的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自己多年來恰恰就是因為這種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看到任何人的觀點、思想,都習慣性的先挑毛病,以致於長進不大。

現在有太多人,看到什麼東西、言論就本能性的變成一隻刺蝟,

非要扎扎人才肯罷休。

如果挑不出毛病,他就渾身難受,

想盡辦法也要挑一點毛病出來。

這樣的人看到的永遠都是最黑暗的一面,

讀多少書、認識多少人、見過多少世面也很難有大的長進。

二、依附心態:他們成了自己問題的圍觀者

好多人正在喪失“主動性”,

他們成了自己問題的圍觀者,

如果沒有人來教自己該怎麼做,

那他們就會日復一日的與自己的問題共存。

表面上看,他們每天都在為自己的問題焦慮,

但是他們並不會真的去思考自己到底存在什麼問題,該怎麼解決問題。

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來自於意見領袖,

甚至他們要決定愛不愛自己的男/女朋友,

也要先看看那些情感博主怎麼說。

舉個例子,越來越多的人在說自己是佛系青年,

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人”。

至於是不是要改變、怎麼改變這樣的問題,

就不是他們要思考的了。

好多人只會等待某些意見領袖叫他們怎麼想、教他們怎麼做。

這就很像社會心理學上講的

“圍觀效應”

圍觀一件事的人越多,

你就會越覺得該由別人出手去解決這個問題,

越認為在場的每個人都對這件事有責任。

你寧可等待別人來給出解決的辦法,

看看這個怎麼說,看看那個怎麼說,

可就是自己不願意去思考、去嘗試,

因為你就是自己的圍觀者,

在等待那個見義勇為的人伸出援手。

如果沒有人伸出援手,那你寧可在原地躺著。

這些思維模式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

你可能跟它們共存了幾十年,

熟悉到你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在思維上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但是日積月累之下,這些思維陷阱對你潛移默化的傷害大到無可想象。

甚至可以說,你現在面臨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源於這些思維缺陷。

所以,階級固化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思維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