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到端午节的时候要在屋门上方插艾草呢?这是什么风俗?

宗元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柳树的含义大家也都明白,也就是挽留的意思,就是纪念先祖的。端午插艾就更简单了,不过如果没有见过艾草可能不太了解。艾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避蚊。



端午节过后,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蚊虫增多,用艾草可以驱蚊。农村有些时候会在家中晒上艾草,点燃时候可以起到蚊香的作用。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

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为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可禳毒瓦斯。艾草避邪除病可嗅,可熏,可洗,可食。


因为端午节时值仲夏,天气炎热,所以容易诱发皮肤病。古人会用兰汤沐浴去污。在汉代《大戴礼记》中有记载:“午日以兰汤沐浴”。但是兰草比较稀少,不容易得到,普通人用不上,所以只有用艾草代替,艾草虽然消毒去污驱蚊效果更好,但是这种香味可能有些人受不了。


装有艾草的香囊

所以人们为了中和这种气味,会采摘艾,蒲一类的野草代替。《五杂俎》中有记载:“兰草不可得,则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五色草未必是五种颜色的草,只是五种叶草。如果你真想知道哪五种,我也可以给你透露一个秘方,取菖,蒲,艾,桃,柳块茎或者叶子捣成汁,煮沸。当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


渔耕樵读

说起端午节,大家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可实际上,端午节那天还有不少有趣的习俗呢。

相信看过《白蛇娘子传奇》的亲们一定记得,里面的女主角白娘子因为在端午节那天喝了雄黄酒而被打出原形,变回蛇身的情节了。那从这里可以看出有一些地方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的,而不能喝雄黄酒的孩子,则会在额头中央点上雄黄。那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防止像白蛇娘娘的这样毒虫蛇蚁的“五毒”。

那么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防“五毒”呢?其实端午节最早并不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是一个全民祛病防疫的节日。五月五正是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是阴阳交接之时,那这个时候正好也是疾病多发时节,毒虫蛇蚁也到了活动的鼎盛时期,那所以这时得让大家行动起来,一起预防疾病防毒虫病害了。

那农村每家每户在家门口挂上一束艾,其实也跟喝雄黄黄酒的喻意差不多,也是为了去病气防邪气。

艾叶我们知道了,那可以说是神草了。《本草纲目》里面用“温中、逐冷、除湿”六个字描述了艾叶的用处。像现代艾叶也是被广泛使用,什么艾炙了、艾草洗剂了,还有因为艾叶特殊的气味,很多虫蚁都不敢靠近。我记得小时刻,家里蚊子比较多的时候,我父亲就会去砍一堆艾回来,入在房屋中央点燃来熏,那效果比现在的杀蚊子药好多了。

所以用艾叶来防止病气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不知道亲们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悦读会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它独具特色的过节方式。我们老家也有插艾草和菖蒲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看到大人们每年都这样做,感觉很神圣。下面我就谈谈对插艾草和菖蒲的看法:



艾草 和菖蒲本身有奇特香味,端午时节苍蝇、蚊子和昆虫滋生,在门楣上挂上艾草和菖蒲可以驱蚊防虫,防止细菌。


挂上艾草和菖蒲能可以招福、驱邪,艾草和菖蒲挂在门楣上像宝剑一样,我们老家这边有关于艾草驱邪的传说。虽然不可考证但是过节就图个传统氛围。

我们这边艾草和菖蒲的插法是把用红纸把艾草和菖蒲绑成一束悬挂在门檐上,一般选择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内挂好。虽然没有科学的报办法去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传统习俗的流传是值得延续的。传统节日过的就是一个热闹气氛,节日的风俗习惯可以体现出节日的意义,风俗有时候不需要科学的解释。



除了挂艾草和菖蒲我们这里还有洒雄黄水,吃咸鸭蛋的习俗,端午当天在房屋四周洒雄黄水可以起到驱蚊防蛇的效果,吃咸鸭蛋可以避五毒。

你们那里端午有什么独特的风俗习惯吗?欢迎留言补充。


乡下伢仔

问题:农村端午节为什么屋门上方插艾草?这是什么风俗?





艾蒿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本草纲目)记载了艾蒿的作用:能理气活血、驱寒调理、驱蚊驱虫辟邪气。五月初气候变换气温升高,蚊虫增多,疫病容易多发。艾蒿有驱蚊虫作用,而且正是艾蒿成熟时候,所以人们会纷纷采割艾蒿。我们这里老一辈人说,艾草要在端午节当天早晨,太阳出来之前采割最好。过了这个时间,效果就比较差了。所以端午节这天早晨,人们都会早早起来去割艾草。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又到了采割艾蒿的时间。但是现在的许多小城镇,人们已经没有地方能亲自采割到艾蒿了。市场上有人在卖艾蒿,买的时候要仔细闻一闻,爱蒿有它特有的清香气味,再就是艾蒿叶片肥厚,背面有白绒毛。水蒿叶片狭长而滑,气味有点臭,注意别买错了。



前两个图片来之网络。


卫农老头

在秭归,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要用绳子捆扎一束艾叶,悬挂于门口,起到祈福平安、驱邪驱虫的作用,晾干还可以以备平时之需。

艾叶,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艾的用途,是一种纯阳药物,能理气活血、驱寒调理、驱蚊驱虫、辟邪气。

五月初五,在古代,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气候变换,阴阳相替的时候,蚊虫肆虐,毒害蔓延,疫情多发,古人喜欢在这个时候采药治病强身。此时的艾叶正是成熟的时候,药效最好,早则未熟,迟则开花,所以此时人们纷纷采集艾叶,既悬挂于门口,用于驱除泄气,又用艾叶洗澡,煮茶叶蛋,调理身体,祛病驱寒。悬挂于门口的艾叶慢慢阴干,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

(个人观点)






熊二是个二货

别讲农村过端午节那几天,挨家挨户插艾草蒲草!连上海自由菜市场上,到处摆满了一把一把捆好的艾草蒲草,端午节前真热闹,弄堂里每家户门插上一把。反正年年如此,每年不缺!

艾草本来能驱赶蚊虫,据老辈讲是避邪的。

因为端午这天,午时三刻一过,所有五毒统统出笼,夏天正式开始。

家有孩子要点雄黄,粽子都买现剩煮熟的,全家聚在一起保证要吃三黄即:黄鱼、黄蟮、黄瓜,喝黄酒,炒苋菜,吃粽子带蛋黄。总的一句,端午这天多吃带黄的心态才会平衡,从此下半年的生活一家人平平安安,工作顺利万事大吉!称心如意。





阿一v丶

三:当地人还要涂雄黄在脸上,喝雄黄酒,撒雄黄在房子周围,因为这个季节蛇出没的比较多。

这个就是四川仁寿这个地方的风俗,因为这些大方丘陵山区很多,所以艾草有很大的作用。我们用来包粽子的材料就是竹子,这个季节桃子李子都很多的,你可以看看下面图片就是仁寿的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