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一些人越好这个人越过份?

奥力芙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吴颖:

对某些人太好,这些人就不懂得珍惜了,反而觉得你是应该的,所以越来越过份。说俗点就是得寸进尺。分析这些人,他们有几个共性。

性格自私。

这些人天生是自私的,总是让别人围着她转,她让你怎样就怎样,不依着就不高兴发脾气。有着大小姐的脾气。顺着她怎样都好,不顺就不依不饶,甚至和你闹别扭伤和气。

过分依赖。

这种人由于你对他太好了,习惯成自然,有问题,有困难,不自觉的就会想到你,形成条件反射了。你天生就是为他解决问题来的,他有问题就是你的。久而久之形成依赖症,离不开你了。

思想懒惰。

再有就是这种人依赖惯了,遇事自己就不动脑子,有事就找人帮忙,有困难就找救兵,别人帮忙想办法,出主意解决,自己就懒了想不出主意,也不去想办法了。思想懒惰,没有自信,遇事没有主意,没主见。

不懂感恩。

这种人只会索取不会感恩。如果这种人会感恩,在别人帮她第一次时,就要想办法报答,对人有一种歉疚感,心存感激,就不会再让人为自己做更多。而这种人不是,她不懂得感恩, 建议:对这种人我们不要惯着,做事要有分寸,把握好度。这种人帮她太多反而是害她。帮这种人的时候要三思,适可而止,不要把自己陷得太深,否则不好全身而退。如果有一次你拒绝帮助她,要不伤和气,要不伤元气。遇到这种人就要当断则断,不要总惯着她,反而是害了她。 再有就是告诉她,你帮她是情分,或是责任。要让他懂得感激,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古人云:斗米养一个恩人、担米养一个仇人、意思就是:人不能对他太好了,要懂得把握好分寸与尺度?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过,就是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的意思,要保持好中心距离,才能使自己处境不会处在尴尬之中。俗话说:得寸进尺、让他进了大门,他还想进你房间?人往往都是比较依赖心强的动物,你对他太好了,长的日子久了天,他心里就会认为你是喜欢,或者愿意怎么样做的,好像你是应该一样的。根本心里就不懂感恩!人的天生自然本质,骨子里面就是自私自利的?人的贪婪欲望心,是永远无法满足得了的时候,所以说:你要懂得让他知道,我对你好是看在做人的礼仪情分上,并不是我下溅,心甘情愿就要为你牺牲付出,要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要让他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的人,才配拥有。




因为人对他太好了,会让他对你养成一种依赖懒惰的不良习惯,他会认为你对他好,是理所应当应该样。反而心里上不会有半点感激之情,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因为你天天帮他,会让他养成一种依赖懒惰习惯,反而还会害了他,所以说:人不能对他太好了,帮人要做到恰到好处,也不会把自己陷进去了,在人家最需要的时候帮了人家的忙,人家还会心存感激之恩!会把你一辈子铭记在心。古人云:好人难中出,因为人在穷困潦倒落魄的时候,你救了他或者帮了他,他会一辈子纪在心里,不会忘记你,你平时对人家好,或者人家不缺这个东西的时候?你便要送给人家,人家心里根本不会在意,不会把他往心里记,做人要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把自己弄得尴尬。


运气大哥

不同的家庭,走出的人不同。

有些人,打小就是在以自己为中心,以自私为半径绘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没有“感恩”二字,别人对他们的好只需理所应当地享受,却不会去思考别人为什么会对他们好,这种好会持续多久,自己是否该以实际行动对别人的好做出适当的回应。

都说,毛病是惯出来的。时间久了,这些人会产生一种想法,就是自己对对方而言是挺重要的,所以就会恃宠而骄,打心底对对方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会让对方感到越来越过分。

当有那么一天,那些对他们好的人,因为付出得不到回报彻底失望,选择不再付出或者用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回敬他们时,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会变得恶毒,指责曾经对他们好的人,还觉得自己特别委屈,好像受伤害的是自己,却不知道反思自己,换位思考,想想对方内心有多么寒冷。

遇到这类自私不懂感恩的人,不要对他们太好,否则,付出的是自己,最后伤心的还是自己。



1Miss2miss

习惯成自然,你对他好,他已经习惯了,你对他越来越好,他会觉得是理所应当,本来就应该如此,你本来就应该对他好,一旦哪一次不如他的意,他就会很过分的对你说,你哪里做的不好,或者哪里做错了。

这类人不懂得感恩,不明白你对他好是道义,你不必对他好是本分。结果到了这类人眼里,你帮他倒成了本分,不帮他显得你没有道义。

细数这类人的一些坏习惯。

1:依赖性强。

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依赖别人来完成,哪怕是自己的办公桌的卫生,哪怕是倒一杯水,都喜欢依赖别人来完成,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能找人帮忙的,就绝对不会自己去动手做。


2:理所当然。

所有人对他的帮助,他都绝对理所当然,觉得本就应该如此,从未想过,别人凭什么一定要帮忙?为什么自己不能去做?比如打午餐,别人天天帮他打午餐,结果他就觉得理所应当,乐得享受,一旦哪一天,对方不帮他打午餐,他会认为对方做错了,反而会朝对方发脾气。

3:不懂感恩。

既然前面说了他觉得理所当然,又何来感恩?这类人不管别人如何去帮助他,如何对他好,他都不会记在心里面,过后就忘记了,又怎么会去感谢你,又怎么可能有感恩的心?不懂的感恩是这类人的通病。

4:以怨报德。

这类人常常以怨报德,翻脸比翻书还快,刚才还叫你帮忙的他,笑脸相对,一旦做完了事请,他立马就换了一副嘴脸,甚至还鸡蛋里面挑骨头,说你怎么没有把事情办好?应该怎样怎样的去做,而不是应付了事。

5:锚定效应。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他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将你之前帮他做的事情作为比较,只能够越来越好,而不能够不如从前。甚至与你争执的时候会说,你当初不是这样的,你当初都怎样怎样做的。

对一个人好,是看中对方的人品,才会对他好,如果对方是属于这类人,那么你即便想要帮他,都要告诉他,这一次是我在帮你,下一次我可不一定会帮,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在帮他,你没有义务去帮他,要让他明白,没有人欠他的,必须要去帮他。


卢家芊寻

人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有的人,你越对他们好,他们越会变本加厉,不知道感恩,还把你的付出看成理所应当,真心是可以付出的,但也要看对人,不要让人把自己当成傻子了,还在为别人着想。



丽姐92091276

因为有些人,就喜欢得寸进尺,你退一步他觉得你弱,就更要欺负你,已显示自己多厉害。




多数人会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有些人就得寸进尺一点小事都不放开,你态度越好,人家越登皮子上脸,所以面对人,不要胆怯,不要害怕,无法对得起所有人,那就对得起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走过的大林

对一个人三分笑睑,他就能开染房。

对一个人十分好处,他就得寸进尺。

这是人的贪婪和欲望促使下的潜意识在作祟。你起初对我好,那是别有用心。你经常对我好,那是有求于我。你永远对我好,那在他的心里,就会变成应该。

这种反常的心里,就是心里使然。

有则故事,正好揭露了这种现象。以前,有个员外,在门口看到一个乞丐,饥饿难耐的样子,便动了恻隐之心。从此,员外每天给乞丐十贯钱,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员外的各路生意破产,连住房都被人抵债。员外在搬出家门时,望了眼很不耐烦的乞丐,就出了门。谁想,此刻身后传来了乞丐发怒的声音:“你把给我的十贯钱拿来再走!”员外闻言一愣,继而摇摇头,抛给乞丐身上仅剩的十贯钱,叹息着离去……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人对一个人太好了,久而久之,你所做的一切,他会觉得,那是你应该做的,因为那是习惯成自然……


写作情缘

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所以说好人难当。有些人不懂珍惜,自视甚高。别人一对他好,他不认为是别人的善良,反而认为自己了不起,所以别人才那么对我。他不断地试探你的底线,得寸进尺,根本就不把你当回事!说到底,这跟人品有关,还有就 是他没那么的喜欢你,他只喜欢他自己。并不懂你的好。

而有些人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样的人也是付出型的一类人。或者是也是喜欢你的人。


自由飞翔888

对人好也要有限度,不能无底线,没有底线的对人好,伤害的只是自己,一百次的好,只要有一次不好那你所有的好都没了!所谓的斗米养恩,升米养仇就是这样!所以才有那句话“我只对生我的和我生的人好”,其实对人好我个人觉得是相对的!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时间久了付出的也会累!


流年如梦72

【主要有两个方面】

1、对方人品不行。理论上来说,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可是有些人或许是天生的教育不好,或是自身素质低,无论你怎么帮助他,无论你怎么对他付出,他要么天生麻木感觉这也没啥,要么觉得理所当然,得了便宜还卖乖,把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对于这种人,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分辨力,离他越远越好,每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也很宝贵。我们要把时间花在对的人身上,果断放弃不合适的人,不要傻傻的吃力不讨好。



2、我们对别人好的方法不对,或者说没有满足别人的需求。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个段子:女人想要一个苹果,男人却给了她一车梨,女人便觉得对他不好,男人也很委屈,我都把我的所有都给了女人啊,其实,人家女人要的只是一个苹果啊。你的好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所以说,我们对人好,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对方不一定感觉好,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需要找到对方的需求,对症下药,用对方认可的方式去满足她,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最后,祝每位朋友都能够遇到对的人,自己的付出都能够最大程度的被认可被肯定,对的人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