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很多方面不如中国,但印度人总觉得中国不如他们,这是为什么?

姜得祺

为什么会出現这种情况,有其历史和現实的原因。

印度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虽然它的古代历史无法与中国比拟,但它的近代历史却比中国强,几乎没经历过战乱,这是印度人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且多灾多难的历史,而英属印度时疆域广大且战乱极少,被誉为“英女王皇冠下的明珠”,1947年印度连独立都是通过“非暴力”得到的。

有人会说印度近代不过是英国殖民地而已,有什么值得骄傲?可你看看今天的韩国、新加坡等国,人家不也以有美国这个干爹为傲?

另外到了二战后,新中国独立以来一直遭到西方封锁,而印度却悠哉乐哉,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宠儿,连分裂巴基斯坦,吞并锡金都没有遭到国际社会的制裁,更加助长了印度人的狂妄,好在1962年中国给印度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让它才对东方大国老实了几十年。

总之,印度人们在英属印度和现在印度政府的宣传吹捧下过了几百年,再加上印度人以宗教信仰为主同时贫穷人太多,出国的人很少,因此印度人还一直活在几十年前对中国的印象中,加上这些年印度靠买买买,买下了许多世界先进武器,经济增速又超过了中国,更加让印度人成了“五十步笑百步”的短视狂妄之人。

喜欢古珍邮票下的最直观最形象的近代历史,请关注本馆。


湘平古珍邮馆

我觉得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媒体故意的宣传。跟西方媒体摸黑中国一样,印度媒体也基本上是片面的宣传中国。中国不好的方面,直接放大,比如说贫困,在中国只有一些山区很贫困了,但是宣传出来,那就可以说到处都贫困。所以,长期的这种宣传,自然使得印度人感觉中国样样不如印度,就跟当年我们觉得美帝不行一样的。

第二,长期的强势。印度从独立开始确实比较强势,独立后占了大部分地盘,还占了大部分克什米尔,让东巴基斯坦独立。吞并了锡金,控制了不丹和尼泊尔等等。在南亚可谓是绝对的“霸主”,说一不二,长期这样自然以为“老子天下无敌”,就跟当年清朝关起门来做“天朝上国”是一个道理。



第三,西方的吹捧。西方在对东方世界,一直是力挺印度,打压中国。西方经常称,印度那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最牛的民主制度。同时印度的发展也被夸大,如所谓的世界工厂,世界办公室,世界CEO等等。因此,印度人更加感觉自己了不起,狂的没边。

第四,自身发展迅速。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几乎超过中国,这一点在印度人看来更是历史性的胜利。同时,印度GDP接连超过西班牙,法国,去年又超过英国,超过了自己原来的宗主国。这都使得印度盲目的自信。感觉全世界就印度最牛了。

第五,实际如何呢?印度经济还不到中国零头,科技,军事,交通,教育等都被中国远远甩到了后面,而且印度腐败严重,强奸遍地,贫富差距惊人。而且种姓制度等民族劣根性依旧,而且国家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等。注定跟中国的差距越来越远,但是他们看不到,也不愿意看到,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这才是问题所在。


历史真相背后

在胡哥看来,他们是无知者无畏。

2017年国庆,胡哥和几个好朋友跟团去印度旅游,旅行社安排了印度当地的一个导游,英语中文五五开的那种。

我们在孟买逛街,印度导游带着我们四处瞎逛。就在回酒店的那一刻,他带着满足的笑容,用咖喱味的中文问我们:萌白(孟买)是不是比香海(上海)繁华多了?

对于这种言论,胡哥一点反驳他的兴趣都没有,毕竟刚才才看见了贫民窟……

为什么有时候印度会给人一种蜜汁自信呢?

胡哥在印度旅游的那几天,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用同行的中国导游的话说就是“自印度独立之后,官方一直在强调他们驱逐了殖民者迎来了独立,印度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值得每个印度人自豪”。

这表现在印度人身上就是,我印度的就是要用最好的,如果造不出,那我就出去买回来!

印度军队就是这样的,美国货俄国货英国货全有,号称武器博物馆。

印度人自豪于自己的文化,就拿电影来说,在印度好莱坞绝对干不过宝莱坞。据说印度人看电影基本都是群众运动,从小乡村到大城市,印度明星演的电影大家都会去热捧。

加上印度受过教育的人比例比较少,了解外界的方式很有限,出过国的就更少了。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人群国家,民族多,宗教多,要让这么多人团结在一起不至于打起来,那就只好让他们相信咱们印度就是最好的。

当然,印度受过教育的人还是能看清楚自己国家的定位的。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嘿老外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但是依然是英联邦的成员,其得益于英国统治时期,对印度政治的改造。让印度得以有更好的国际环境,可以与世界个大国交流。尼赫鲁时期的印度一直以世界第三国家的领袖自居,拥有相当的优越感。


其二印度在国际经济交流上被西方国家标榜为民主政治的典范,印度在西方媒体的吹捧下,让印度的精英阶层以西方生活方式为目标,以西方的生活为自居,并在自我认同上以西方相同。

其三印度媒体的肆宣传和鼓吹,对民众的灌输洗脑,印度人民与西方社会一样。而作为西方的媒体同样也对我们进行着片面的报道,让世界很多地方只知道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根本和印度比不了。这也是在印度的国民心中深深的植跟于此。甚至有的印度人声称我们印度再不快速发展,20年后上海就要超过孟买了。



其四印度奉行南亚地区霸权政策,对周边小国,采取欺压政策。并对周边国家内政进行干预,这样印度人民感觉印度确实强大。这样给国民一种假象,自以为印度是高高在上。



淡然小司

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类似有关的印度新闻,“印度放话把中国甩在身后”、“印度经济将超越中国”等等,显然印度已经把中国当成了一个竞争对手。在印度媒体的推波助澜下,部分印度国民甚至出现了的盲目优越感,竟然说“再过20年,上海就要超过孟买了”,这无异于掩耳盗铃。

1、印度曾帮助英国发动战争,印媒向民众疯狂灌输“强国论”

毫无疑问,印度传媒需要对印度国民的自以为是负很大责任,很多印度人到中国来旅游、贸易,才发现原来一直被国内的媒体蒙骗。由于印度媒体长期以来的大肆宣传和鼓吹,印度民众对中国产生了固有观念,认为中国是一个很落后的发展国家。

这种优越感并非现在才有,而是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印度,是英国彻头彻尾的殖民地。近代时期,英国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一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军人跟随着英军作战,三次战胜了清朝。

这是印度第一次与中国产生正面的接触,虽说印度军队是英国军队的炮灰和前锋,可印度不怎么认为,他们还为自己的胜利沾沾自喜,并将这种喜悦带回了印度。很多印度人留在了英国的租借里当警察,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在中国境内拥有了管理权。

2、印度崇尚西方社会,总理自诩:我是世界第三大

在英国统治期间,印度的政治逐渐西式,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面貌都向西方学习,这跟近代的中国有些类似。不过,印度被英国纳入到了英联邦的成员体系当中,靠着英国的提携,印度可以参与国际交流,优越感油然而生。

独立后,印度仿照西方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西方媒体的吹捧下,印度被西方国家标榜为民主政治的典范,对西方的一切形成了认同感,甚至把自己等同于西方阶层,自然就会跟着西方的立场产生偏见。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以世界第三国家的领袖自居。

3、受宗教思想影响,印度容易产生盲目优越

印度的优越感还跟印度的民族属性和特点有关,受宗教影响,印度民族拥有一种强烈的教派思想,大体可以理解为激进,这种思想不仅存在于民众,还存在于过去的印度政府,对现在的政府都多少有些影响。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印度对南亚地区奉行霸权政策,对邻近的周边小国,采取欺压政策,并干预它们国家的内政,原本印度就是个大国,这样更加强化了印度民众的思想。政府尚且如此,民众更容易陷入“比中国好”的假象。

2018年再度连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罗斯经济?几百万印度女犯人为何与男子关在一起?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这个问题其实从题目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印度在很多方面不如中国,其实中国在很多方面也不如印度,所以如果都只看对方的缺点,当然感觉对方不如自己了。我觉得中国和印度之间确切的说是相互之间看不上。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看看为啥我们这么相互之间看不上。

中国人眼中的印度人

印度人眼中的中国人

1 历史方面

中国在历史方面创造的辉煌那是在世界上举世无双的,但是印度呢?基本上就没有啥历史记载,要不是“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戒日王这等狠角色的存在。在这一点上印度,是被中国甩出十万八千里。

2 宗教

印度人虽然在历史记载上不行,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可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佛教的发源地,其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后来虽然改信印度教,但也几乎是全民信教。反观中国,道教早就没落了,一直尊崇的儒教也不复当年风采,中国人现在全民其实啥也不信,就信怎么能挣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缺少了信仰的约束,在现在这个宗教信仰依然占主流的世界上,印度人很自然的觉得中国人不如自己。(虽然我们对印度之前的种姓制度嗤之以鼻,但印度人可不这么想。)

3 政治

印度人觉自己是世界上第二大民主国家,印度贫民会非常自豪的说:“我的窝棚,风可进,雨可进,但是国王不可进。”而中国早先的强拆,早就被国外媒体无限放大,让印度人觉得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民权角度来说,这点我们确实法制还不够健全,但是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看,金砖五国当中当属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最大,如果没有这种统筹全局的眼光,中国现在还得跟印度一样,棚户区连片,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单从私人财产保护方面,印度确实比我们强一些。

在意识形态上,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英联邦成员,在与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上,强于中国。毕竟美国一直视中国为自己潜在敌人。因此在欧美的主流社会中,印度裔移民较华裔移民相比更容易进入上层社会,这也是印度人觉得自己强于中国人的一点。

4 经济

这一部分可就要好好说一说了。

经济增长率

中国和印度都是高经济增长率国家,但是印度的增长点主要是由知识和资本密集部门推动;中国则依赖以低劳动成本发展制造也推动经济。印度在科技创新方面主要依靠自己的工业部门,依赖FDI较少;中国在科技主要靠外企到当地投资的溢出效应。从这点上,印度是略强于我们的,印度人也是从这点上觉得他们比我们强的,毕竟人家出口的软件技术,我们出口的是玩具。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活动中能够抬高世界商品价格和影响高工资经济体的原材料进口商和制造商双方,所以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还是远超印度的。

印度软件公司

中国电子工厂

海外投资

中国近年来的重点是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开发,而印度则更专注于海外的投资。印度人在这一方面可能会觉得自己更有面子一些。

印度的港口

中国物流仓库

劳动力市场

虽然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但是现在中国的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优势在逐渐丧失,但是印度也不必中国好到哪里,因为印度的女性几乎是不工作的。这就让印度的劳动力在数量上就只有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5,低于平均水平2.1。印度人口出生率为2.5。

在中国女性的地位在快速提升,但是中国女性的收入增长速度还是低于男性,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国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而印度的重男轻女传统,在20世纪60年代和中国大体持平,当时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是120:100;印度为120:111,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这一数据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男女出生比例基本趋于合理(正常的出生比例也是男性稍微多于女性的),但是印度没有任何改善,浸杀女童的事件还屡屡发生。

印度青年

中国老龄化社会

居民存款

中国的存款率在53%左右,印度仅为34%左右。中国的社会福利相对较少,所以中国老百姓爱存钱的习惯,也是世界少有的。中国在这点上也是强于印度的。

进出口量

印度的净进出口为GDP的-3%,中国是GDP的4%。中国是超过印度的。

人均收入

中国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4倍。虽然中国和印度的贫富差距都很大,但是中国前20%家庭的收入占全体收入的49%,后20%家庭的收入占6%;而印度前20%的家庭的占46%,后20%家庭的收入占8%。印度是强于中国的。但是印度的贫困广泛,深入且旷日持久:2005年,37%的印度人每天生活费低于1.25美元,而中国该数据是13%。在这点上,其实中国和印度都不是很好的。

中国贫富差距

印度贫富差距

社会福利

虽然中国的社会保障较少,但是在社会福利上跟印度比,还是远超印度的。中国和印度的婴儿死亡率分别为48‰和63‰。在教育方面,印度有5%的5-14岁儿童失学,其中在学校学习了5年的孩子中有85%不能演算加减乘除法。中国儿童的教育就不用说了,很多小孩会背的三字经连大人都不会背。在营养方面,印度儿童的营养不良比率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还糟糕,有42%的五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在中国仅为3%。(这是个很不能让人理解的数据,在一些收入较高的家庭里,也存在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中国儿童

印度儿童

总体来说,我们的整体国力还是超过印度的,但是印度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新兴大国,在一些方面也是强于中国。所以,如果只片面的比较一些自己的优势点,这个比较是很难看出谁强谁弱。

以上是斯基的拙见,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给斯基留言,进行深入的探讨。


郭斯托耶夫斯基

简单地说这是印度政客和媒体炮制出来的精神胜利法,让印度人觉得我国不如他们,甚至出现了上海落后孟买20年的错觉,究其原因有三点。

首先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霸权思维,一直自封为南亚霸主,在尼赫鲁时代印度就立志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到处采购武器,重点发展军事力量,不断进行阅兵展示力量,而且印度是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让民众觉得国家很强大。但由于在1962年的那场战争让印度自信心极度受挫,这种失败的阴影在印度的领导层一直挥之不去。 其次印度和周边一些国家有领土争端,需要炮制一些假象迷惑民众,提震国民信心。每届印度政府都弄不少假大空的口号,目的是迎合民意,赢得选票,由于印度还相对落后,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反正政府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日积月累,民众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自己真的很厉害。
最后就是西方的吹捧,让印度产生错觉。处于战略需求,西方国家一致称赞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纷纷表示支持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等。
印度这个国家虽然有点奇葩,但它的确有值得民众骄傲的一面,例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印度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里的歌舞画面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印度文化,另外印度在南亚的确有巨大的影响力。 印度作为一个大国,为了展示其雄心勃勃的政治雄心,的确需要制造一些东西来提升民众自信心。而且印度开起挂来,谁都拦不住,但印度的这种精神胜利法的确让自己感觉良好。


么爷的舅舅

我个人认为,印度虽是个开放国家,但很多人对中国并不真正了解!中印也有很长的边界线,但中印边界地区多为自然环境较差区域,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受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周边人烟稀少,因此中印边境贸易总额并不高。中印两国在人种、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巨大!很多印度人还将中国停留在过去的印象里。

其实印度很多人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受独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他们形成了南亚"老大"的地位,这也使很多印度人认为他们很"了不起",包括印度政府在内他们从未放弃南亚霸主地位的"霸权思想"!很多印度人认为印度洋就是他们的!也对邻国尤其中国忧心重重!一些媒体故意抹黑中国,使他们更加"井底之蛙了"!



印度在英殖民时期留下了大量铁路网,也造就了今天的印式"民主",印度的铁路网在印度人心里是很了不起的,但他们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今天已比他们的铁路系统要强多少倍了!很多印度人认为他们的政治制度比我们"好多了"!其实他们的政府很腐败!

印度的人口大国地位、印度的军队及国防体系、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一些优势行业的发展、基本温饱的解决!都让他们"沾沾自喜"!同时也自我膨胀了!



海阔天空218505852

大家好我是伯牙子期,不请自来,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关于印度的文章,直接放上来了。

大家好我是伯牙子期,感谢您的关注。

自古以来,古中国与古印度自古就是友好的邻邦,我们互相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也有过把对方的东西吸收过来,比如大唐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得经书,把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所以,其实很多印度网民一直以来,都是以“中国的师傅”自居,这没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耻下问;这是中国文化,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可是事实是,印传佛教虽然是中国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宗教,但是由于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所以对中国文化影响力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大,就这么说是中国的师傅,确实有点欠缺考虑,而且,现在的印度教已经不是古代的佛教了,现在的印度教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何其悲哀。

近日日,有好奇的印度网友问道:中印能互相从对方身上学习什么?

在下面的评论里,虽然也有不少印度网友大言不惭的说着:“印度是中国的师傅”。但总的来说,我对印度网友的印象发生了些许的改观,当然也有可能因为里面掺杂着战忽局的同志。

这位网友觉得,印度不应该抱着古代的想法,也许过去中国跟印度学习过,但是现代的中国很强大,早早的已经超过印度,

也有大言不惭的网友说:中国人应该学习他们的语言, 觉得他们语言里的伟大历史和知识能够让中国更强大! 其实对这个我是很不赞同的,汉语的历史沉淀,并不低于印地语。

理智的印度网友吐槽这位作者的想法,

还有两位印度网友说反话一样的,把自己国家现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完整的说了下来,其实这种印度网友我是比较尊敬的,能够正视自己的才能变得强大。

我还在里面发现了几位不知道是敌是友的战忽局成员,你们来看看,他们这么说是人真的么?我有点分不清真假了、。...

其实从古至今,印传佛教到中国已经被中华文化改良过了,融合了道教 儒学等等 变的更温和更接近中国人的价值观,更容易被人接受,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了,所以古人一直说儒释道不分家 原始的佛教其实更接近藏传佛教,

有趣也最值得揶揄的是:印度研究古梵文的学者都要到中国留学,如果不是季羡林,印度人读梵文比中国人读甲骨文还难,自己的语言都丢失了,怎么还敢如此大言不惭。

真正讲起来,日本和中国的这种关系才是真正的徒弟和师傅的关系。从语言文字到社会制度。学了个遍,而他们是怎么对待的?


伯牙子期

神秘组织—印度国民服务团体



8岁,印度教徒,国家利益,保持清廉,奋斗精神,印度国民服务团体加入条件。

印度人民党把自己的党员精英放入了印度国民服务团体,培养他们印度教信仰和国家利益的和谐统一,印度国民服务团体培养出来莫迪和瓦杰帕伊总理。

印度国民把莫迪总理当作印度复兴的希望,莫迪总理对于印度改造符合印度服务团体精神,保持清廉,维护国家利益。66岁的莫迪总理,保持超于常人的精神状态,客观高效处理政务,顽强的意志应对复杂局面。

有了莫迪总理的代言,更多的印度人加入国民服务团体,他们只要达到入团年龄,纯正信仰印度教,维护国家利益,就可以加入国民服务团体。每天早上六点钟,短衣短裤套装,每人一根棍子,进行军事化操练,用印度教教义教导团员们,进行国家利益动员。他们相信,印度教的神灵可以保护印度,印度教教徒都爱自己的国家,印度将再次伟大起来。

只要贡献,不要索取



在印度,如今国民志愿服务团最有名的代言人就是莫迪,这位印度现任总理承认正是早期加入这个组织令他“政治觉醒”。莫迪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8岁即跟随国民志愿服务团晚间操练,从而磨练出纪律性以及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上世纪60年代第二次印巴战争时,少年莫迪到火车站帮助打扫卫生,照顾志愿团精神导师的生活起居。一本描写莫迪的传记称,国民志愿服务团不赞成成员结婚。为专心在这个组织接受历练,莫迪还放弃了自己的包办婚姻。

20世纪70年代,莫迪在志愿团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并逐渐成为该组织在古吉拉特邦的负责人之一。 在国民志愿服务团的网站(www.rss.org)上,“只贡献,不索取”“为了国家的繁荣不惜牺牲一切”“为他人而非为自己生活”等标语非常醒目。这些名言警句不但是该组织的信条,也被印度人民党所吸收。有资料显示,1980年,印度人民党正是在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支持下成立,而莫迪则在党内担任多个重要职务,进而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为其日后的政治生涯铺平道路。

有纪律,理想的印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印度开了挂,而印度却保持乐观心态积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