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寻梦环游记》的价值观:没有传宗接代就会永恒死亡?

thristan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记得你,你再也找不到任何和这个世界的联系。那么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死亡并不是永别,遗忘才是。

电影里一直在强调的一点——遗忘。无论你是谁,只要不被遗忘,你就不会永恒的死亡。

题主的问题基本是把《寻梦环游记》所表达的主题进行了狭隘的理解,重点并非是有没有传宗接代,永恒死亡的重点在于是否被遗忘。电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电影中的埃克托,那个在地狱中的落魄乐手,难道是没有后代吗?并非如此,电影中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他的曾孙便是电影的主角——米格尔。但是他依然差点就永恒的死去,因为即使有子孙满堂,如果家族中的人都忘记你的话,你依然无法跟亲人团聚,你依然要迈入注定的永恒的死亡。

重点从来不是你是否拥有子女,而是你是否被遗忘,当coco醒过来,当coco想起了和父亲埃克托之间的美好,当埃克托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家族人的尊重,获得了亲人的原谅。家族里都认同了埃克托的存在,记住了埃克托的存在,即使coco离开了人世,埃克托依然可以在亡灵节回到阳间和家人团聚,你看啊,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不被遗忘啊。

显而易见,《寻梦环游记》的价值观并非是简单的传宗接代,如果这样肤浅来理解一部质量如此之高的动画佳作的话,这纯粹应该是误解了。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包容,LGBT群体也开始被主流的价值观接受,无子嗣并非什么稀奇事儿,随着文明的程度的日益提高,丁克家庭的越来越多,传宗接代,开枝散叶这样的传统思想也不再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使命。《寻梦环游记》也不是无后同性恋们的一场极大的噩梦。它应当是那些不懂得爱,也不会去爱的人的极大的噩梦。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羁绊,并非是血缘关系,而是爱,唯有爱作为纽带方可永不折断。多少父子反面成仇,兄弟刀剑相向,又有多少高山流水,忘年之交,相见恨晚,酒逢知己千杯少。

所以电影真正的价值观应该是,学会爱吧,去爱吧,也享受被爱吧。

正如《死亡诗社》中说的一样: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医学、法律、商业、科技,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音乐、诗歌、梦想、情感,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想要获得活着的意义,就去爱吧,爱可以穿越浩瀚的宇宙尘烟;爱可以跨越寸早不生的荒芜之地;爱可以陪你捱过冰冷孤独的寂静岁月,爱是那首我为你写的歌,在你老去的时候,唱给你听。


潮汐电影

我的观点:与其说《寻梦环游记》主要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观:没有传宗接代就会永恒死亡,不如说这种价值观是基于创作者故事、情节和风格创新,以及中国文化语境下观众接受所带来的一种附加的“溢出价值”。

在我看来,《寻梦环游记》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还是非常“美国化”的传统主题,那就是“Family first"(家庭第一,回归家庭)。在这种“回归家庭”的主旋律基调下,电影中处处展现着这一美国式家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爱情、亲情、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母亲角色的完整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理解和包容等。当然,家庭主题之外还有梦想的追逐,而这些,无疑是可以穿越文化和制度隔阂,引发人类共鸣的东西。

而在叙事和场景的设置上,这次的《寻梦环游记》又“大胆出新”,采取了充满墨西哥异域风情的“亡灵节”作为故事的引发点,并且采取了“阴阳两界”穿越的情节来塑造故事的情感张力。这种设置无疑让人耳目一新,及大地增加了电影的陌生感和观赏性。

而在电影故事的叙述上,则遵循着矛盾产生-为解决矛盾出走-新的矛盾-矛盾消除-大和解的经典逻辑:源于曾曾祖父对家庭的背叛,音乐在米格尔家里成为禁区---不甘心放弃梦想的米格尔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小心进入亡灵界----在此米格尔遇到了家人们的灵魂,以及作为矛盾源头的曾曾祖父埃克托---亡灵节的一系列奇遇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家庭成员之间的误会消除-----由于女儿的遗忘,曾曾祖父埃克托面临永久死亡的威胁,而这可能意味着缺失的父亲角色再难弥补----米格尔回归世间,通过重现当年曾曾祖父唱给童年女儿的歌《Remember me》换回了曾祖母的记忆(影片的主要催泪弹)----家庭成员之间的大和解:夫妻之间、父女之间、个人梦想与家庭传承之间(音乐梦和家庭祖业做鞋)。

作为电影的主要情节推动点,在矛盾展开以及解决的过程中,冲突性角色和元素的设置必不可少。《寻梦环游记》的冲突元素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偶像歌神德拉库斯和米格尔曾曾祖父之前的矛盾冲突;第二、曾曾祖父埃克托与家人之间的矛盾误会。前者以德拉库斯宿命般的死亡宣告结束,后者则以女儿重新唤回的对父亲的童年记忆和爱为终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说它传达了一种价值观,比如“没有传宗接代就意味着永恒死亡”,不如说它是源于一种情节设置意义上的推动。

文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作者文本和读者文本。意思是一个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者完成作品,读者解读作品。读者解读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1000个读者读出1000个哈姆雷特的形象”现象。而这个“没有传宗接代就意味着永恒死亡”的价值观读解就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式解读。


孙卫华

我并不认为《寻梦环游记》的价值观是:没有传宗接代就会永恒死亡。相反,它传递的价值观是,用尽手段的有毒的成功,远没有家庭的支持和爱更为珍贵。

所谓“传宗接代”和“永恒死亡”,其实是用中国的“东方儒家”文化来强行嫁接墨西哥的“生死文化”。

有不少人把墨西哥文化,和美国文化混为一谈成为西方的文化和习俗,其实其中有巨大的文化和价值观鸿沟。墨西哥人今天的文化是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而“亡灵节”,继承了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对待生命的态度。人们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意在与死去的亲人一起欢度节日。


所以,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有一条桔红色花永生花搭建的桥梁,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都欢天喜地的期待相聚。这种情景在《生命之书》(book of life)


中也有体现。阿兹特克人的文化不惧怕亡灵,认为亡灵和生者可以和睦相处,所以他们可以在墓地里Party, 张灯结彩。整部动画片的色调是温暖的,是梦幻和七彩的,充满的祥和和幸福。

相反,西方亡(幽)灵文化我们也看过太多,他们总是和阴暗的,恐怖的,侵犯生者的姿态出现。有一部动画片《僵尸新娘》,是英国著名黑暗系导演Tim Burton导演。


在西方的幽灵文化中,亡灵总是要找个生者的替身回到生界,哪怕是自己的子嗣。所以,每当体现死的这个概念时,色调总是阴暗的,音乐总是恐怖的。也可以参考迈克杰克逊的 “颤栗” (Thriller) MTV,爬出坟墓的恶鬼。(好像扯远了)


所以,迪士尼的《寻梦环游记》中其实有两种文化的冲撞,一方面是墨西哥印第安文化中对于死亡,和生命的哲学,“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是美国商业文化的产物“成功学“,就是拥有商业成功,为名利双收,可以不择手段。用生与死其实没有可怕的疆界,而永恒的死亡—被人遗忘才是,来拆 “不择手段有毒成功”的台。用家庭的爱与支持才是最珍贵的,继续来拆所谓“梦想与成功“的台。看看,即使是最伟大的歌神,死后依然会因为生的污点而被遗忘、唾弃。

在这里多扯一句,川普大帝硬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建筑一条“长城”来防止非法移民和走私贸易,和咱们限制LOW END人口有点像。但是好莱坞的自由左派们还可以继续把墨西哥的文化美化成美丽的动画片带入美国,传播印第安文化的价值观,就像《寻梦环游记》。本来,文化和思想就是一条边境长城挡不住的。

至于非要用中国的“传宗接代”来掺和和墨西哥文化+美国成功文化的一个对垒的动画片的话,老实说我心好累。“传宗接代”的儒家文化和西方乃至南美的“家庭观”不是一回事儿。你们注意到在《寻梦环游记》中的家族长是女性了吗?为什么在西班牙还有意大利,很多家庭为单元的族群中也是女性家长呢?所以,这里谈的家庭观和中国的以男权父权为核心以及准则的家族是不同的。这个咱们可以另辟战场。


《寻梦环游记》中最大的积极意义,我认为是教会孩子们(甚至成人们)直面死亡。我们中国人总是畏谈生死,尤其对小孩子,当孩子问“爸爸妈妈,你们有一天会死吗?”100%的人马上闻声变色,用手堵住孩子的嘴,说:“小孩子别瞎说。”死,在中国人的教育里是一个禁忌的词。

但《寻梦环游记》带给孩子们的是,爷爷奶奶,甚至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会在那边的世界观望你,而那个世界是平等的,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是一派祥和和生的世界没有区别,甚至更加梦幻和色彩斑斓。死者和生者也非阴阳两路,只要彼此惦记,不遗忘就会永存。


我是不惧怕回答孩子们这样的问题:妈妈你死了以后会回来看我们吗?

我肯定会说:会,妈妈会戴着花回来。

“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我们不畏惧死才能正视生。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席越

看完《寻梦环游记》只觉得,没有家庭的人将不得安宁,还被各种限制与禁止,直到永远死亡。你怎么看这一价值观?

答主对《寻梦环游记》的价值观完全不认同。特别是个人和家庭的冲突的处理。影片选择无条件服从家庭,为了家庭,梦想也可以放弃,甚至在影片里隐晦的表达了,只要你不从,家里可以让你去死。

影片具体展现就是在亡灵的世界,小男孩的大家长,要求他不许再碰音乐,否则就不让他回阳间。小男孩第一次是阳奉阴违,结果又被送回了阴间了。第二次要不是解开了一些误会,如果他不放弃梦想,还未必能回的去。仔细想想,这和封建宗族有什么太大区别呢?只是形式换成了爱的绑架而已。

我觉得家庭很重要的,一家人如果价值观一致,整整齐齐确实挺好的。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任何事情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刀切。如果让我对一个很不好的家人,以及老是以为了我好,而折断我翅膀的人也要言听必从,我是做不到的。

影片中第二个隐晦表达的观点就是要传宗接代,因为没有人记得你,你就灰飞烟灭了。说实话,我很反感。拿一些根本看不到的东西,恐吓现世的人,再说任何事物都是要消亡的,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为什么要让现世的人,因为一个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永垂不朽而做茧自己呢。

但是,鼓励传宗接代这个事情要看两面。

从国家的角度看,只有不断出生的人口,这个族群才能存在,否则就是灭亡。所以生育这个事情,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大事,你看,在我国都是基本国策了。所以,国家希望大家能够结婚,能够生育,也是情理之中。

从个人的角度看,婚姻制度存在其实解决了3个问题,经济、性资源分配和养育后代。只是随着女性地位、收入提高,社会福利的健全,再也不需要仰仗男方或者家族而生存,婚姻和家族的基石其实就有点松动了,毕竟之前2个人或者一家人绑在一起才能活得比较好,而独立的单身就很难了。

影片表达的观点在100年前,无可厚非,这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但是放到现在就显得有点不讲理,他有可取之处,但是也有糟粕。毕竟时代变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松散了,更加追求个体的幸福感,而不是你们长辈开心不开心。

如果一味强调要传宗接代或者怎么样,就是属于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另外,这也对被动成为边缘人群的人,很残忍,他们想要孩子呀,可是生不出,或者孩子早夭,他们是认可这个价值观,但是因为没有孩子就被你们打上了异类标签,然后一辈子觉得自己处在鄙视链的下端,抬不起头,郁郁寡欢。#很残忍呀。#


言午许

想要理解《寻梦环游记》的故事立场,就一定要明白“亡灵节”的意义。

从亡灵节开始


这并非杜撰出来的节日,而是真实存在的。

16世纪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占领了现在的墨西哥。由于宗教和政治因素,他们强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同时,传教士引入了“诸圣节”和“万灵日”,分别是11月1日和2日。土著居民在这两个节日中融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于纪念死者。于是亡灵节就成了这两个节日独一无二的混合产物。

这不是传宗接代的中国思想,不能偷换概念


所以不能将中国独有的“传宗接代”的思想,强加到这个同样历史悠久的西方节日上,以此类比的话,难道清明节祭奠先祖,是提倡繁衍生育吗?这显然是偷换概念。

与我们在悲切和眼泪中纪念故去亲人不同的是,墨西哥民族的文化特征、价值观与哲学观中,对生命的离去是有不同的见解。

如同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只要有人记得你,你的灵魂就不会消亡


所以《寻梦环游记》显然是在阐释一番最简单的道理——生时勇敢的去爱,去跟家人、朋友、爱人珍惜每天。那么死时,分别也并不可怕,因为活着的人会永远记得你,只要有人记得你,你的灵魂就不会消亡。

如此感人的观点,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跟“生孩子”挂钩。当然了,就如同电影里演的一样,当人世间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将你忘记,那么你的灵魂将永恒的消亡。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吧,因为你存在的证据、意义,全部都没有了,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消亡不是很正常吗?即便“传宗接代”了,关于你的记忆,又能在后人中流传几世呢?

珍惜当下,珍惜每寸光阴,跟爱的人好好相守,纵使死亡来临,我们也要歌着唱分别。我想,这才是《寻梦环游记》的意义所在吧。


北京民俗

迪士尼最新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最近十分火爆,而影片主要以墨西哥亡灵节为历史背景,其中提到的“二次死亡”概念颇值得探讨。

按墨西哥人的民俗与传说,在亡灵节期间,之前死去的亲人会在这天跨越生死的界限,回到人间和活着的亲人重聚。

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

尤其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墨西哥人的观念中,死亡并不完全是一件沉痛的事,因为死后的人会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很好,有唱有跳,一如既往享受他们的派对。

所以,悲伤并不是亡灵节的主调。

古阿兹特克人也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墨西哥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曾说:

“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因此,墨西哥人坦然接受生命周期的完成,并一年一度迎接生者与死者的团聚。

每年的亡灵节,墨西哥人祭奠亡灵的同时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意在与死去的亲人一起欢度节日。

而这,也是《寻梦环游记》中故事推进与音乐渲染的基本色调。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墨西哥人的死亡哲学有“两次死亡”的说法,即:第一次死亡是自然死亡,故去的人离开人世前往亡灵世界;

之后,在得到后人的供奉后,已故去的人就会一直存在于亡灵世界,除非人世间已经不再有人记得他们。

那时,亡灵世界的他们也会被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终极死亡”。

而在影片中,埃克托因为离家追寻自己的梦想一去不返后而家人怨恨而失去供奉资格,但他一直存在于他女儿coco 的记忆当中。

直到coco年迈即将告别认识,他在亡灵世界也岌岌可危,直到米格最终找出他被害的真相,埃克托才最终回归了家族。


坑爹史册

当然能把你的照片放到供桌上的一定是“亲人”,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恐怕也不会把你的照片放到供桌上吧。因此从这种逻辑上来说“没有传宗接代”就被人遗忘也是说得通的。但是就算传宗接代了而没有亲人记住你,同样会永远死亡,譬如维克多就是面临这样的“窘境”,所以才有了他的后代“米格”的寻梦环游记。



2、电影中并没有局限在“传宗接代”这个狭隘的理念上,而是讲述重视家庭亲情的故事,因为在美国的主流价值观里似乎并没有不生孩子的概念。

3、不管是南美洲还是北美洲的像墨西哥这样的国家里其实还是以农业社会的思维为核心的。这与中国社会非常相似。我们可以在《寻梦环游记》中找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中国元素”譬如剪纸、供奉祖先的方式、对于鬼魂世界的想象等,大家族生活的模式等,都让人感觉毫无违和感。而对于祖先和家族传统甚至传宗接代的重视在很多时候可以被看作“农业社会”思维。



4、特别是南美洲,南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曾经大行其道。比如马尔克斯的作品就曾经影响了像莫言这样的中国作家,主要是这种“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的作家从骨子里就太熟悉了,甚至于都不用模仿。南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创作理念特别相似,中国的《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榜》其实都可以算作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5、作为一部墨西哥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能让中国感同身受,其实也说明了很多时候文化是相同的。至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是否曾经漂洋过海对南美洲产生过影响,这就是历史学家的事情。


大米有文化

这个问题很有趣。

我先讲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结婚有两年了。但是一直有点丁克主义倾向,到现在没有要孩子。看完《寻梦环游记》,我就推荐给这个同学。看完之后,似乎是有点触动了。“死了以后没有人供奉”想想是挺可怕的。

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厉害的了。

其实以前皮克斯在中国的电影票房非常差。好莱坞电影基本上是通吃全球,但是有两个大ip中国观众不是太买账,一个是星战系列在中国的票房一直不好,另外一个就是皮克斯的动画电影。我们看看迪士尼和皮克斯在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的票房情况。

之前最高的去年的《海底总动员2》也只有2亿。但这部电影全球票房高达10亿美元,中国票房产出实在是对不起全球第二电影市场的位置。

为什么这部《寻梦环游记》突然就让之前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皮克斯,突然开光了呢?

唯一的解说,就是关于亡灵、亲情、家庭、传承这些主题词深深打动了中国观众的内心。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是有来生观念的。怎么面对生死,对我们中国传统家庭观念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于最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最好的死亡,是家庭子女后代都围绕床边,想想过去在世上也没有太多遗憾,于是,对于那个死后的世界,就不会感到恐惧,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终结”,不是“生”的对立面,在子女的记忆里,自己仍然是鲜活的。

这最关键的,就是在子女的记忆里。

死后的灵堂上,摆着自己的牌位和照片,像这样。

死前就能感受到四世同堂的家庭温馨。有后代的后代温馨可爱。像这样。

试想一下,如果你没有了子女,这一切还会发生吗?

不会的。没有了子女。所有这一切都是虚无。

人总有一死。死了之后,可能会有人记得你做的事情,写的书,拍的电影,饰演的角色。但那都是身外之物。

如果说非要找出和自己身体曾经相关的遗留,那就只有自己的子女后代。他们继承了你的基因,让你的基因得以延续下去,于是,我们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永生”。

如果没有了子女,那一切就没有了意义。

就如同电影里的猪皮哥,按照电影的设定,他死之后没有后代供奉,没有人再记住他,于是他化成一缕飞烟,就此飘散。

电影中看到这一幕,我是忍不住哭了。这是太过于悲催的结局了。

没有了后代,无法活在子女的回忆中。

这是这部乐观全家欢题材电影里面,为数不多的让人觉得悲伤的画面。

除此之外,电影把亡灵的世界拍得非常好玩。地下的世界是个精彩的世界。

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关于死后地下世界的幻想。非常好玩。

电影最让人感触的还是结尾,主题曲《请记住我》是一个爸爸即将远行,写给他留念不舍的女儿,COCO,在电影结尾,小男孩唱出了已经老去的老奶奶记忆中她爸爸曾经唱过的那首歌。于是照片破镜重圆,

小男孩意识到了家庭的意义。

观众对于家庭传承的情绪得到了最好的释放。

这种奇妙幻想合家欢的电影,又如此和中国人家庭观念相契合,怎么会不取得票房神话啊?

这注定会是今年最为神奇的票房奇迹。

刚刚过去的周末,在《寻梦环游记》上映的第3个周六,它的票房居然还能破亿比起第2个周六,几乎是持平,没有跌幅!

我们看看它和《疯狂动物城》票房走势的对比。动物城 是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去年曾经创造过票房神话,和它比起来,《寻梦环游记》首映票房要低得多(1200万和2200万的区别),后面的走势《寻梦环游记》却更加神奇。

可以看到:动物成第2个周六票房大幅增长近3倍,但是第3个周六下降较多;而《寻梦环游记》第2个周六票房增长3倍以后,第3个周六居然持平,还是破亿。

这么多年电影票房看下来,第3个周末票房不跌的,只有这一例啊。这票房走势远远比《动物城》要厉害啊。

搞不好,这个贺岁档,这么多国产片一起上阵,最后唯一票房能破10亿的,就这有这部《寻梦环游记》。

看着吧,这周五,《芳华》和《奇门遁甲》就要上映了,说不定,它们首映的票房还不一定能比《寻梦环游记》高呢,这个周末,《寻梦环游记》很可能还会再次爆发。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啊。

我是深深被它折服了。

国产片要是能拍出这样水准的作品,真是死了都值啊。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更好看到了家庭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梁鹏飞

如何评价《寻梦环游记》的价值观:没有传宗接代就会永恒死亡?

你确信你同我看的是同一部《寻梦环游记》吗?这部电影有任何一帧是讲没有传宗接代就会死亡吗?如果从字面来看里面对死亡的理解是“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被遗忘与传宗接代有半毛钱关系吗?

这部电影讲了个什么样的价值观,我的理解:

一: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探讨的是家庭与梦想的关系,它告诉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没有错,但是家庭更重要,与家人在一起更重要。

二:第二层关于死亡,这部电影给我们传达的一个价值观就是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

故事的第一个阶段:米格的内心音乐梦想比家庭更重要

主人公米格尔出身里维拉斯家族,当地一个制鞋家族,但是与这个家族其它成员热爱制鞋不同,米格尔有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这个梦想不被家人理解,特别是自己的奶奶,奶奶为何这么痛恨所谓的音乐梦想,是因为奶奶的外公曾经就因为追寻音乐梦想抛弃了家人,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许多痛苦的回忆,但是年幼的米格尔不懂,在一些阴差阳错的情况下他以为已故的歌神德拉是自己的外曾祖父,最后在去歌神陵园取吉他的时候进入了亡灵世界,在进入亡灵世界之后米格尔很快遇到了自己已故的亲人,得到亲人的祝福就能返回人间,但是已故的外曾祖母因为所给的祝福里也有不让米格接触音乐的诅咒因此不被米格所理解。

故事的第二个阶段:米格发现他的梦想与他想象的不一样

米格偷偷离开自己的外曾祖母等遇到了一个快被世人所遗忘的亡灵埃克托(实际上这才是他的外曾祖父),希望通过埃克托的帮助找到自己以为的外曾祖父歌神德拉,最后在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米格见到了德拉,最后米格发现了两个完全不同追逐梦想的案例。

第一个:歌神德拉

歌神德拉实际上是一个极端自私的恶魔,他剽窃了埃克托的歌并且毒死了埃克托,最后用卑劣的手段成为了受人崇拜的歌神,在他的眼里只有利益和个人的荣耀,其它人都是工具。

第二个:亡灵埃克托

埃克托曾是歌神德拉的伙伴,一起追逐音乐梦想,为此埃克托还离开了自己的家人,后来在追逐音乐的过程中埃克托渐渐体会到家庭的重要,在他想回归家庭与德拉告别时受到了德拉的毒害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亡灵。

故事的第三个阶段:米格真正理解家庭更重要,但是他仍热爱音乐

之前的一个小插曲:

在埃克托带米格尔找德拉的过程中,为了借一把吉他,米格尔见到了另一个亡灵,通过这个亡灵的故事知道了终极死亡是怎么样的,被彻底的遗忘,不仅仅消失在现实世界,而且被现实世界所遗忘在亡灵世界也会消失。

正是因为如此埃克托才愿意帮助米格尔,目的是希望通过米格尔把自己的照片带入现实加以供奉,那样自己才不至于消失。

后面的故事:

在歌神德拉发现米格尔有可能对自己不利时,原本和蔼可亲的面目彻底变了,把米格尔投入了一个深坑当中,在这里米格尔也遇到了被抛弃的埃克托,在这里米格尔才知道埃克托实际上才是自己的外曾祖父,而且外曾祖父并没有抛弃自己的家庭,而是在想回归时被德拉害了,如果现实世界自己的祖母(就是埃克托的女儿COCO)故去了那么埃克托就会彻底消失。

最后在自己外曾祖母的帮助下米格尔与亡灵世界的家人一起战胜了德拉并且撕开了他邪恶的面纱,最终回归人类世界,在COCO弥留之际返回人间的米格尔唱起了COCO小时候爸爸常给她唱的歌,COCO想起了爸爸,最后埃克托的照片回归家庭。

第二年的亡灵节,所以的家人欢聚一起,唱着歌。


心安理得君

首先更正一下,《寻梦环游记》里面虽然以自己的直系后代来说永恒死亡的,但是我认为他所表示的价值观是:不被记住的死亡,才是永恒的死亡。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后代,也可以是别人。

《寻梦环游记》以一个轻松的态度,讲述了死亡的这个沉重的事情。大体剧情小男孩米格尔为了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在亡灵节当天进入了亡灵世界,与自己的曾曾祖父埃克托来了一场神奇的音乐大冒险。最终米格尔可以玩音乐,埃克托可以在亡灵节的时候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

其中有两个剧情是关于题主的传宗接代与终极死亡的,一是:当埃克托带领小米格尔去找自己的好友猪皮哥借吉他的时候,他却在亡灵世界来了一场终极死亡。当时是这么解释的:如果在活人的世界里,没人记得你的时候,你就会从这个世界(亡灵世界)消失。这就是终极死亡。而是只有当人死前所认识的那些人的记忆才有用。也就是说,当人死了以后,当现实世界里面不再有人谈论已死的人,那么这个人将真的永远不再存在!

二是:一开始的时候,埃克托的后人因为憎恶他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追寻“音乐梦”,一直不会在亡灵节当天的祭坛上摆放他的照片,那么他就不能通过花瓣桥。这样就不会在亡灵节的时候,回到自己的亲人身旁。同样的在这里,导演也没有说只有自己的后代摆放的照片才能使已经逝去的人通过桥回到现实世界。因为在剧情中,有一个人的照片出现在了自己的牙医的家中,也一样通过了。这就是说只要有人摆放照片,就可以通过桥,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后人。

那这样,就很好的说明了,并不是没有传宗接代就一定会终极死亡,而是在现实世界里没有人记得你才会是终极死亡!

这个剧情同样会引起我们的反思,那就是什么样的人死后才会是终极死亡呢?是那些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是那些在死后活着的人拍手,并且不想再记住的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终极死亡,才是永恒死亡。因为这些人活着的时候没有给身边的人,带来任何的意义;更甚至于是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这样的人死了,活着的人不会再去谈论他,更不想再记住他,因为想起他们就只会带来再一次的伤害!

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后代,但是他们活着的时候,给很多人带来了生活的意义,救助了很多人,那这样的人死后,会依旧被谈起,那他就不是永恒死亡了。举个例子,一个兵哥哥,年纪轻轻,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为救助他人不幸牺牲,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让更多人活下去。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后代,虽然不能传宗接代,但是他的死亡就不会是永恒死亡。因为在他死后,已久远会有很多人谈起他的英勇事件,被他救助的人,更会在他忌日那天格外想他。这样的人就不会永恒死亡!

所以不是没有后代就是永恒死亡,而是没有被人记起才是永恒死亡!这个观点你满意吗?欢迎留言评论,更希望关注“莒国小严”,我们一起用文字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