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的“战斗”,从“过桥米线”到“羊肉烩面”的“蜕变”!

都说“吃饱饭,不想家”。今年云南森林总队新兵都是清一色北方汉子,千里迢迢来到云贵高原这片红土地,首先在饮食上就给新兵大队出了个难题——习惯了做川滇菜系的厨师们,怎么能让这些“宝贝们”吃饱吃好呢?那就得“认输”!

“香辣”输给了“咸鲜”

云贵川菜讲究的是香辣和麻辣,与豫冀皖地区的菜最本质区别应该就在这“辣椒”上。云南的厨师有个特点,没有辣椒就不会做菜,每道菜里多多少少都得放上那么两颗红辣椒,有些菜还得撒上些花椒麻一下,否则总感觉这菜看起来没食欲,吃起来没味道。在新兵到队之前,炊事班为这个事费劲心思,集体研究北方菜系特点,通过上网和翻阅图书搜集资料,改以往的麻辣油香,变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基本传统,保持菜味平和不刺激,各种口味相融、相和,不偏咸、不偏甜、不偏辣、也不偏酸,反复试做鱼香肉丝、茄子炒肉、老厨白菜等北方家常菜。让新兵从口味上先适应部队,才能顺利度过第一适应期,安心参加教育训练。

“米饭”输给了“馒头”

云南人的主食是米饭,连日常的面条也是用大米做的,就是那有名的米线,很少吃面食。新兵大队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提前着手从全总队各单位了解会做面食的厨师,遗憾的是竟然一个也没找到。总队后勤部军需科非常重视这一情况,专门到新兵大队现场办公,聘请地方厨师培训学校的老师到部队进行教学,连续一周蹲点新兵大队帮扶指导,直到新兵大队的“馒头工厂”能够正式开张。利用这个机会,馒头、花卷、面包、月饼通通学了个遍,不仅掌握了制作方法,仅馒头就能做出白面、两色、硬面、软面、甜味、原味、杂粮、红糖等不同样式。看着新兵们一到队就能吃上和家里一样的馒头,炊事员们感到没有“白忙活儿”。

“传统”输给了“革新”

人变了、口味变了、饮食习惯变了,老一套和老方法就得跟着变,不能再一味的凭经验原地踏步。跟不上新变化、掌握不了新特点、处理不了新情况,那就意味着服务保障上要脱钩,保障就没法到位。新兵大队伙食保障的特点是人多、口味多。除了在改变菜的平和口味、以面食为主食以外,还在增设菜品种类、调节营养均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6211、1126”的基础上,大队后勤保障组制定计划每周推出一道新菜,计划购买包子机满足一次性制作1500个以上的包子需求,中秋到来之时能够自制月饼,在秋冬到来之后确保饭菜温度。这一切的革新靠的就是心里想着新兵,靠的就是行动上不断学习和研究。

“老兵”输给了“新兵”

在第一次经济民主生活会上,新兵们是名副其实的“主角”,而且都还如愿以偿了,干部班长们却心照不宣地“一言不发”。并不是这些老兵们对伙食没意见,意见最大的应该就是他们,而是为了照顾刚刚离家的新兵,都保持了沉默。在副食库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从新兵到队后辣椒油下的特别快,几乎是平常的5倍。炊事班不忍看见这些班长们如此可怜,特意泡制“小米辣”,增购了“老干妈”等辣椒调味品,老兵们每餐在“食之无味”的无奈下就靠这些个来“打起精神”。在这场关于口味的“战斗”中,老兵们各个主动认输,而且输的是心服口服。其实他们并没有输,看到新兵们吃的可口才是他们真正的胜利。

郑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