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何会封禁长白山200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林也程


明朝朱元璋为了保证朱明江山社稷基业长青,可以说煞费苦心,苦心孤诣,诛杀开国功臣,历史闻名,关于朱元璋杀功臣这段,太子朱标与朱元璋曾有一段对话:

朱标:“阿爹,不杀人不行吗?”

朱元璋不说话,转身拿过来一根准备好的、布满荆棘的荆条抬手递给了朱标:“拿着!”

朱标看着荆条,战战兢兢,以为又把老爹的1杀人魔性比了出来,壮着虎毒不食子的胆,再问一句:“阿爹,这怎么拿?上面都是刺,扎破手很疼的!”

朱元璋不怕疼,只见他顺手一捋,手心一面血里呼啦的,然后再次递给朱标:“拿着!”

朱标吓得脸色煞白,伸手接过来沾满阿爹鲜血的荆条:“这样拿着舒服多了,可上面都是您的血,血腥味好大!”

朱元璋看着儿子,都不想叫儿子了,简直是孙子:“别挑了,傻儿子,布满荆棘你接不住,沾满鲜血至少你接过去了!”


朱标大愚若智的点了点头。

朱元璋不但在人事上大开杀戒,在天命上也是煞费苦心。怎么办呢?派懂风水的刘伯温天下走访,斩杀龙脉,什么叫龙脉呢?

凡是地上与星象相合的名山大川,看着像条龙的,在这里插一句,中国龙的形象1就是崎岖蜿蜒,再看不管那座山那条河,有那个是一条直线到大海的。

因此,基本上与星象相合的名山大川,被刘伯温“斩了”一遍,山不是人,还能用“斩”,通俗点说就是挖土,把山挖断,不让他连着。比如说甘肃兰州黄河岸旁的皋山、南京附近的紫荆山。

但是刘伯温千算万算,漏掉了满足发源地的长白山,没想到那里真的出了一条真龙,埋葬了大明王朝。

如此以来清朝也害怕啊,朱元璋弄这个事似乎还真有点道理,他们怕自己的龙脉被人挖了,“抽龙筋”、“吃龙肉”、“喝龙血”,再不济,谁再占山为王,效仿满清,也是得不偿失。

因此就有了长白山被封禁200年的故事和传说!


历史三日谈

原因很简单:传说中的大清龙脉就在那里。

长白山是东北最高的山脉,在风水学中是一条龙气很旺的龙脉,清朝入关立国之后,就下令封山,不让汉人靠近。

清朝的历代君王都认为,汉人进入长白山,会破坏龙脉,所以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清朝皇家的很多先祖都葬在长白山脉的清永陵。

著名的清永陵所在的位置,正好处在长白山的来龙。并且在清永陵后方的启运山,有高低不等的12个山头,正好暗合了清朝的12个皇帝。而且这12个山头也因为高低不一样,暗示了清朝12个皇帝的在位时间。

比如康熙、乾隆、光绪的在位时间长,所对应的山头就高大一些。雍正、咸丰、同治的在位时间短,所对应的山头就矮一些。

清朝皇室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所谓“龙脉”,封禁长白山。但是,龙脉并没有让他们国运长久。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腐败统治,不思进取,让他们迅速衰败灭亡。拥有再好的龙脉,不得人心,也是完全没有用的。


七追风

其实清政府封禁的不仅是长白山,还有整个东北,不仅因为此地是大清龙脉,还传说这里埋藏着巨大的宝藏,等待后人去挖掘和开启!

我认识长白山当地一个满清旗人后裔的导游,她也喜欢历史和文化,给我讲过很多关于长白山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民间传说,清政府封禁长白山,主要出于三个原因:

首先,长白山是满族的发源和兴起之地,被视为“大清龙脉”,必须加以妥善保护,才能保佑大清江山永固。

“白山黑水”(长白山、黑龙江)是满族兴起之地,长白山一直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神山,既然是神山,势必能保佑大清国祚绵延不断,因此也被清朝统治者视为龙脉,为防止其他人进入此地破坏风水,清朝统治者们才选择封禁。

其次,长白山物产富饶,清朝想把它作为最初也是最后的根据地,封禁起来可以保护资源,以防今后关内有变,满人可以从容退回东北。

满清从关外兴起,“白山黑水”的东北是他们最初的根据地,满清封禁的不止是长白山脉,还有整个东北,关内百姓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跑到关外开脱生活,当地人也被禁止在长白山一带采参、捕猎,不然为何会有“闯关东”之说?

众所周知,东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清朝此举是想把长白山乃至整个东北彻底保护起来,变成他们最后的根据地,一旦将来关内有变,满清统治者被汉人赶出山海关,他们还会有这最后一块宝地,不至于被赶尽杀绝。

再次,长白山可能埋藏着满清遗留的、不为人知的巨额财富,曾引起各方觊觎,张作霖、沙俄、日本等势力都曾组成科考探险队,深入长白山进行考察,目的就是寻找这笔宝藏。

众所周知,清军在入关后的两百多年里搜刮民脂民膏,聚敛了巨额财富,很多人认为,这些巨额财富除了被消耗的部分,其他很可能被秘密运往长白山,埋藏在深山老林里。


随着清政府灭亡,一份有关长白山真相的绝密宫廷档案意外失踪,引起各方觊觎。大军阀张作霖曾派他的卫队组成探险队,深入探密长白山;后来的日本、沙俄及苏联情报人员也纷纷组成所谓科考队,出现在长白山中,这说明长白山中可能隐藏着重大秘密,有待破解。


狄飞惊


长白山为何被封禁200年?里面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是清朝的龙脉在长白山,长白山有很多说不清的秘密。

下面听我给你说那个秘密,此事和青铜门有关系。

当年满族是在长白山繁衍生机的,一个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为何能推翻明朝统治?其实里面内有玄机。


当年满族的先人在上山打猎时,遇到暴风雪,无意中发现一个山洞,走进去躲避风雨,在里面发现一老道。

老道说,相逢即是缘分,今日是我得道升天的日子。你们无意中进入山洞,有什么要求说出来,我可以帮助你们。

满族的先人说,我们不想在这深山野林里打猎为生,我们想去中原富裕的地区生活。

老道士掐指一算,此事成功与否,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长白山深处有一禁地,此处无人得知,有一青铜门,进入后如果机缘巧合,得到神助能帮你入主中原。

老道士把青铜门的详细路线告诉了满族的先人,满族先人经过几代人,才找到青铜门。

在青铜门里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一本兵法,鬼谷子兵法。鬼谷子兵法中最后一页记载了青铜门的秘密。

青铜门是通往阴阳之路的大门,如果掌握秘法,可以开启大门,借用阴兵。

利用阴兵去战斗,无往而不利。满族先人成功利用阴兵,从一个破落户,一下翻身问鼎中原。

为了守住这个秘密,此事只能由皇帝知晓。当年康熙还没来的及说出秘密就被雍正逼死了。

以前的祖训是要控制长白山,任何人不能入内。随着秘密流逝。

加上天下太平稳定,慢慢的清朝也不太在意长白山了。

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秘密有待考察,得此门者得天下。


龙飞凤舞九天遨游

满清当时封禁的不光是长白山,而是整个东北地区,记得《闯关东》里,朱开山回到老家和乡亲们聊天的时候解释过这件事。

当时满清入主中原,上百万人从关外迁到了关内,一下子东北地区就没人了。但是关外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清政府怕有人破坏风水,就禁止老百姓去关外讨生活。这么一来东北地区就没多少人了,熊瞎子白天都能到屯子里找吃的。

等俄罗斯人来到外东北的时候,杀了江东64屯的老百姓,进一步就是越过黑龙江进入东北地区。这下满清才着急,赶紧开放柳条边让汉人去开发大东北。关内华北一带灾荒不断正好没地方去,于是大量的老百姓从海路和陆路到关外,这就是著名的闯关东。等到朱开山时代,关外已经有七八成人是当年闯关东过来的了。

去关外难,去题主所说的长白山地区就更难了。满清是在长白山、黑龙江一带崛起的,这里物产丰富,满清作为渔猎民族,河里的鱼山上的珍禽异兽和各种名贵药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不能随便让人将和一切破坏,否则就让他们失去了退路。

但是,这些物产对关内的人来说同样珍贵。一颗老山参动辄几万两银子,只要得到一根后半辈就衣食无忧了。鹿茸、貂皮等也可以卖个好价钱,虽然比不上人参,也利润丰厚。

(富饶美丽的长白山)

马克思在<>中说,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冒被绞死的危险。长白山是一个聚宝盆,如果没有政府禁止,将会布满猎人和采药的人。

但是,满清的禁止带来的后果也非常严重:东北差一点就被俄罗斯人和倭人占领。

(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日俄战争)

说到底,这是满清刚进关的时候小农思想作怪,抱着一亩三分地不撒手,以为自己深谋远虑,实际上正是缺少长远打算的一种反映。

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侵略,伴随的是移民实边。就这样一点点的蚕食了整个西伯利亚。如果满清当初能够鼓励移民,东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到底是谁的还真说不定!如果不海禁鼓励海外移民,东南亚和大洋洲也是爱新觉罗家的了。可惜,小农思想让满清失去了成为北到北极圈南到南极圈这样一个史无前例大帝国的机会!


历史风暴

长白山有很多秘密,小说《盗墓笔记》中描写的巨大青铜门,是不是就是出入地心人的门户所在?长白山的天池里到底有没有怪物?满清到底有没有龙脉和宝藏?

长白山一直被称作为清王朝的神山,传说长白山的龙脉就在这里。鹿鼎记中,龙脉的宝藏里全部都是金山银海,是用来以备后患东山再起的宝藏。那么这些真的存在么? 存在的!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三千年前他们就生活在这里,后来成立神秘的古渤海国,更是将东北长白山一脉弄的神秘莫测。古代的满族骁勇善战,北宋和明朝都是因为满族而灭亡的。

传说当年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背着父亲的骨灰寻找埋葬之地。当来到长白山余脉~启运山的时候,受到一位老者的指点,告诉他这里就是龙脉,将先祖的骨灰埋葬在这里可以保佑子孙。于是努尔哈赤将父亲的骨灰埋葬在这里,又将祖父,曾祖父等12为长者的骨灰都埋葬在了这里。这里就是现在的清永陵。

努尔哈赤靠着13铁骑打遍天下无敌手,并把女真,等一些部落平定了以后,又将蒙古也征服了,这其中掠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对大明已经垂涎欲滴,可是又害怕打不过,于是就把所有的宝藏给埋藏了起来,以防打不过明朝自己还能东山再起。

清朝在1644年开始封禁长白山,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随着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这才开放封禁。

前后两百多年的时光,除了祭拜的人,谁也不让进。其实清朝封闭长白山有一下几点原因。



第一,长白山土地肥沃,资源众多,不想让汉人过多的知道这里,满族人想同蒙族人一同打造这里,实现满汉分治。

第二,有没有龙脉不清楚。但是家里的祖坟都在这里,而古代人对于祖坟的是非常看中的,说到也很多,外一祖坟被破坏了,导致运气没有了,跟谁哭去啊。我们伟大的领导人,曾经也被台湾的头惦记过祖坟,而且台湾的那位尤其看着这些,至今棺材都没有落地,是因为想回到大陆自己的家乡,落地生根。

第三,古代长白山就充满了神秘,延年益寿的灵芝,救命的人参,还有各种数不清的天材地宝,这些怎么可能被外人得到呢?

我在的城市就在长白山余脉,这里也很神秘,我家是包山的,我给你们讲一下我知道的真事,其中一个同日本人有关,一个同怪兽有关。

我爸包山的位置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泥源林场的大山之中,这里有几个人合抱的大树,也有各种矿藏,煤炭储量我也不知道多少,但是开门就挖,挖一会就是煤,随便找个地方挖,一挖就是煤,就这么多。抗日的时候,日本在这里挖了8年黄金,后来被苏联远东军困在山里,没办法逃跑就只能选择就地掩埋,八大车的黄金埋在了山洞之中,临走的时候炸塌了洞口。2008年的时候当时的日本翻译官来了,但是年头久远,记不得具体的位置了,后来我爸领着人去过一次入口附近的山头,但是找不到具体的洞口了,不过几百吨那种巨石开采出来的遗址还在,今年听说要开发保护起来,防止私人去开采。

还有一个就是他们那里位于大架山上的蛇窝,那里蛇特别多,地下应该就是当年日本采金留下的坑洞,所以冬天蛇有地方过冬。据说有人采到过人腰那么粗的蛇皮,还是干的,我听说的那个人,他亲眼见过,这个人帮我把干活特别实在,还不要钱,所以我非常确信。要知道我们这里的蛇都是鸡冠蛇,松花和土球,那么大的蛇只有热带才有。

前几年日本想要在山下游修建水利发电,后来南方反日运动太猛烈,他们害怕又都走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修水电站,还是为了开采石头…不过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众多秘密都会解开。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叨叨娱乐团

长白山,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缘,地处中国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文化圣山。长白山的封禁,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一直持续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为什么清朝要对这座山进行长达两百年的封禁,规定除了满清贵族以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允许随意踏入呢?笔者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揭开长白山的神秘面纱。

一、保护根据地

我们知道,努尔哈赤从十三副盔甲起兵,到建立后金政权,他的根据地便是在中国东北地区。而长白山,作为满清的发源地,自然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实不仅是长白山地区,整个东北都被严密的保护了起来。除了满清之外,禁止汉人在东北活动。但一直到后来的“闯关东”,大量汉人涌进东北,这条封禁令才算彻底被破除。

二、龙脉一说

龙脉一说,多少有些封建迷信的味道。而古代君主对于龙脉,则是异乎寻常的看重。拿明朝来说,当时朱元璋断南京龙脉,刘伯温为了稳固明王朝的统治,派人挖断几百条龙脉。而清朝则认为长白山是大清的龙脉之所在,因此封禁此山,同时派兵把守,防止汉人企图破坏龙脉,破坏清朝统治。


三、发展东北为清朝的后勤基地

东北在清朝入主中原之际,当时土地肥沃,工业发达。清朝将东北保护起来,目的就是在于发展东北的生产,将东北打造为清朝的后勤基地。


还有人说,长白山埋藏着很多的宝藏和奇珍异兽,清政府封禁长白山就是不希望这些落入他人之手。不管怎么说,龙脉也好,后勤基地也好,宝藏也好,这些都没有能够阻止清朝的覆灭。


奇点历史

清朝封禁的不仅仅是长白山,而是整个东北,并没有什么秘密,纯粹是出于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

东北地区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龙兴之地,是满洲统治者关注的重点区域,清朝将东北地区与关内其他省份地区区别对待,实行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使东北边疆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的管理制度,就是封禁政策。

封禁起源于天命或崇德年间,酝酿于顺治,形成于康熙,并厉行于乾隆。封禁东北是清朝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清朝政府对东北实行的主要政策。它实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因素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政治因素

1维护分区统治的隔离政策

清朝入关以后,实行的是满洲贵族和蒙古王公的政治联盟,对蒙古地区采取与中原不同的统治形式,不允许汉族官员染指。清廷对生活在东北的各民族,采取分区隔离的统治政策。一方面,通过封禁禁止汉人进入满人区;另一方面,也通过封禁禁止汉人进入蒙人区。形成满、蒙、汉三族分区居住的局面,达到民族隔离、防止各族相互勾连的目的,从而防止对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动摇。同时,实行民族隔离,也可以防止民族冲突的发生。此外,就蒙古地区的内部原因来说,封禁不仅可以减轻因私自迁移而对其产生的人口压力,也可以避免其社会秩序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威胁。

2保全根据地

清朝统治者对于人口庞大的汉人心存疑惧,骨子里缺乏自信,一向十分重视祖宗之地———东北地区的安危。封禁东北使汉人不能进入,给自己保留了发祥之地。一旦中原有事,也可以退守,不致重蹈金朝的覆辙。

二、军事因素

维持八旗对中原的军事威慑与对蒙古的军事钳制战略

东北地区在战略上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俯视整个中原,同时也可以钳制蒙古。因此,清朝统治者带着高度的警觉性和排他性,急需一支有实力并且忠诚的军队,以及一块可靠的战略根据地,以在军事上、战略上占据有利地位。实施封禁政策,可以阻止汉人进入东北,保证八旗在东北地区的人口优势。同时,通过吸纳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赫哲等边疆各民族加入八旗,壮大了八旗。

三、经济因素

1独占东北特产,保护满蒙在东北的经济利益

东北三省盛产貂皮、人参、珍珠等特产,尤以黑、吉两省为多。此外,旗人在东北还拥有包括参山、围场、官荒、旗地、牧场及日常生计等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清朝皇室因一己之私,封禁大片良田沃土,作为进贡人参、貂皮、珍珠之所,并禁止从事农耕。因为需求无度,年年索贡,甚至某些贡场资源已经枯竭,仍不准开禁。此外,清朝政府还在东北设置围场。这些围场不仅是满洲八旗“操演技艺”之所,也是清朝统治者巡幸东北、围场狩猎、贡奉野味的场所。因此,清朝政府采用封禁政策,以防止汉人私自进入围场从事垦荒、打猎、采珠、挖矿等活动,损害满族自身的经济利益。

2维护旗人生计,避免纠纷

问鼎中原之后,旗人大量入关。经过多年的繁衍,旗人数量不断增加,虽然政府在许多方面对其予以照顾,但由于不善经营,旗人的生计问题逐渐严峻。为使旗人能够自食其力,清朝统治者将关外大量的肥沃良田,视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旗人并不精通农事,因而多将土地交给汉民佃种。清朝政府虽对此无可奈何,仍尽其可能加以限制。

四、文化因素

1为了保存满人固有习俗,防止受到汉人的影响,“不复有骑射本艺”

清朝统治者将东北地区视为“国朝根本重地”,封禁东北的初衷也是为了维护清朝在东北的各方面利益,其中就有保持满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力图使其避免汉化。满洲贵族所谓的满洲风俗主要是指淳朴简约和国语骑射,着力维持而不至于被废弃。

2保持“龙兴之地”的神秘感

封禁东北的政策,也是清朝统治者用以维护人们对“龙兴之地”的神秘感,尤其是对长白山龙脉乃至陵寝重地的神圣感的一种举措。有研究指出,满人崇敬长白山的行为,可以追溯到其先世肃慎、挹娄、勿吉、渤海等,他们都将长白山视为灵山,对长白山有着特殊的尊崇。清朝时,对长白山的崇祀则更加严重。例如,“封长白山神,在乌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秋两祭,祀同五岳”。

封禁政策的具体措施

清代东北地区的封禁是全面而综合的,措施主要有:关禁、海禁、边禁、围禁四种。

关禁:主要通过封锁省际要道,实现禁止汉人从长城进入东北。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军机大臣等议复,严禁民人出关,山海关以外喜峰口,“照山海关之例,令守口官弁,会同各该地方官,逐项查询,给票放行”。

海禁:主要是禁止汉人通过海港进出东北。在《清代汉人拓殖东北述略》一书中,龚维航将清朝政府封禁东北的政策评价为:“陆路有严密把守之山海关,水路复有禁止偷越海港而取缔商船之令。”

边禁:主要将柳条边作为隔绝汉人出关的界限。柳条边本身就具有“界线”和“戒线”的双重作用。“结柳为边,以界内外”,是“界线”,可视为划分关内外的自然界线;“插柳结绳,以界蒙古”,是“戒线”,可视为戒备蒙古和朝鲜的军事防线;“山海关外迤东一带共设七边门,边门外系各蒙古部落。七边之东南直接凤凰城为六边(门),乃奉天、宁古塔分界”是划分东北部分行政区域的主要依据。乾隆时期,它又成为隔绝移民北上的重要屏障。

围禁:主要是皇室在东北通过圈占山林荒原,而设立的围场。这些围场专门为清朝皇室服务,严禁百姓私自潜入砍伐树木、围荒狩猎,可谓是东北边外的“禁中之禁”。为了将官荒与围荒区别开来,并标示围场的范围,各围场都要挖壕沟、筑封堆。此外,还要在重要的关隘设置“卡伦”,并实行巡卡“木筹制”。

以上四种封禁从大到小、由外至里,从地区、省际再到地区内部层层封锁,严格控制了人口的流动与迁移。同时,封禁的类型也十分广泛,包括:蒙地封禁、旗地封禁、山林封禁、矿业封禁、江河湖泊封禁等。“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

虽然封禁政策限制了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但在客观上保护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封禁政策的影响

清朝政府对东北地区实施封禁政策,其目的在于保持满人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维护本民族在东北的利益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封禁政策毕竟属于地方隔离政策,阻碍了地区交流,肯定对封禁地区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同时,清朝政府将东北地区的防线收缩到了封禁的边界,给沙皇俄国入侵黑龙江左岸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东北大面积领土丧失。

一从整体上看,封禁东北的政策造成了东北经济的落后,甚至停滞。封禁政策人为地阻碍了清初大规模移民东北的浪潮,使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缓慢,进而限制了劳动力的增长。而对土地、山林、矿场等地的封禁,又严重阻碍了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以及农业、冶矿业的发展。

二削弱了东北的边防力量,加重了近代东北边疆危机。由于封禁造成的长期地广人稀,使东北边防兵力不足,只能收缩防线,削弱了边防力量,在客观上为清朝后期俄、日帝国主义的侵略创造了条件,造成近代东北的边疆危机。

三从民族关系上说,封禁政策滞缓了民族间的相互交往和共同进步,不仅影响了东北的社会进步,八旗生计也陷入困窘的境地。同时,也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落后性。

四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封禁,从现代意义上讲,在客观上对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草原、森林等进行保护。

封禁政策的破产

清朝政府对东北实行的封禁政策是在允许汉人移民东北的情况下,而最终宣告破产的。导致封禁政策破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清朝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的松弛。一方面,清朝政府屡次发布禁令,限制汉人出关,并严厉查处违禁行为;另一方面,清朝政府在遇到特殊情况,特别是遇到大灾荒时,由于害怕过分禁止会激起民变,又考虑到百姓生计问题,对流民出关谋生往往不能绝对的禁止。

第二,广阔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赋税也相较关内更轻,这些都对关内大量的破产农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形成“闻风而至者不可抑遏”之势。

第三,东北地区的旗人以及部分官吏,欢迎流民迁入。因为旗人虽然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也享有政府分配的圈地、旗庄等,但是他们耻于从事生产劳动、沉迷享乐,同时也不懂农事。于是,这些旗人希望通过招佃流民,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及农业技术耕作土地,在维护自身生计的同时获取更大利益,如租税等收益。正因这些经济上的考量,有些地方官吏对流民开垦荒地采取默认态度,借以增加官府的赋税等收入。此外,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对清政府改变封禁政策有所影响。而近代东北的边疆危机,更加速了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出台。

综上所述,清代实行的封禁东北政策,就是以维护满人利益为目的,将东北未开垦土地,定为官荒以作禁山、牧场、围场之用,并且严禁汉人在东北定居和垦荒。因此,封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同时不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对东北社会经济起到延缓作用。实行封禁政策,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


竹林孤琴

关于长白山封禁二百年,目前来看说法都是不同的。有专家给出的答案,也有迷信的说法,接下来给大家列举一下。

第一种说法比较简单,就是封锁长白山并没有那么复杂的说法,因为一开始满族人都在长白山采摘人参等物,他们就是靠这个和中原的王朝来交易换取物资的,因此在他们的眼中,长白山是非常神圣的,他们会将这里当做圣山供奉,所以才会给封起来。这是一位研究清朝的历史学家给出的答案。

第二种说法则是大家所熟知的,满族认为长白山是大清朝的龙脉,在他们眼中,长白山就是满族的发源地,龙脉自然是要妥善保护的,不能受到任何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保佑大清朝一直辉煌下去,而且古人是非常迷信的,他们害怕有人会去破坏龙脉,破坏当地的风水,统治阶级才会选择将此处封禁起来。

龙脉之说每个朝代都是很重视的,比如武则天墓之所以经历无数次大规模盗墓都依然保存完好,有人说是因为葬在了龙脉上,再比如明朝的朱元璋也是非常信这个。其实无论是清朝,无论哪朝哪代,一旦确定了龙脉所在,都会想方设法的保护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长白山里藏了不少的宝藏,这些都是清军入关之后搜刮而来的,这些宝贝都藏在长白山的深处,以备不时之需,这个宝藏可是清朝统治阶级如果遇到大的变故,拿来翻身的东西,万一被人误打误撞找到那可就悲剧了,因此不允许外人进入。你觉得哪种说法靠谱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我国东北地区境内有一条山脉,那里物质丰富、景色秀丽,因为太过富饶和优秀,曾经还和其他国家引起过归属争议,它就是长白山。


长白山的优秀不仅是它拥有的资源多少那么简单,还有集团型企业用它命名来祈求一个好运气。但就是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却在清朝年间被清政府封禁了长达200年,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被封禁也未必就一定是不好,有书君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长白山被封禁:


第一,保护龙脉。


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有过记录,无论是天地会还是神龙教都在抢夺《四十二章经》,这《四十二章经》里面隐藏着清朝的龙脉地图,清军入关前把巨额财宝都藏在龙脉里面。


具体清军是否藏了宝藏我们不得而知,毕竟《鹿鼎记》只是一部小说。不过清朝皇室起源于女真,长白之地正是女真活动的区域,因此满清帝王把长白山看成是自己的龙脉之地。虽然有些迷信,但是道理上还说的过去。


第二,作为自己的后勤保障之地


实际上,清朝皇室并不只封禁了长白山,整个东北地区都是全面戒严不准汉人入内的。


在过去女真族兴起于这一代,东北地区是他们的老家。但是相比于汉族来讲,他们的人口并不多。清朝的统治者对于自己能够统治关外之地多久并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他们需要选择一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之地作为自己的后勤保障,如果后期资源紧张可以进行增补;一旦统治被终结时,退出关内至少还有个栖息之地,修养调整以图东山再起。


因此清朝封禁东北地区,禁止汉人活动,实际上很可能是为了日后失去政权之时,还能有一个安全之地自保。



第三,保护祖坟安全。


据传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背着父亲的骨灰寻找埋葬之地,经过长白山余脉—启运山的时候,受到一位风水先生指点,告诉他此地为龙兴之地,将先祖的骨灰埋葬在这里可以保佑子孙。


于是努尔哈赤将父亲骨灰埋葬于此,又将祖父、曾祖父等12位长者的骨灰都埋葬在了这里,就是现在的清永陵(有点儿北京的八宝山的感觉)。


综上所述,有书君觉得清朝末期清政府闭关锁国、腐败无能,这样的统治者即使龙脉建于再好之地也难逃被毁的命运。



但是家里的祖坟都在这里,而古代人对于祖坟是非常看重的,万一祖坟被破坏了,导致运气丧失,跟谁哭诉去?


还有就是长白山在古代就充满神秘感,东北三宝都产于此,又有数不清的天宝地灵,所以在政权被颠覆之后作为一个自保之地还是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