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

董小敬的游戏人生

在《论语》中曾经记载孔子同弟子在春天里一起去沐浴,并且还有一些成语例如“如沐春风”,这些都可以体现洗澡时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更可以说在原始社会时,人类就已经注重清洁了,当时尤其是打猎之后,身上有血迹,自然是要清洗。

而古代也有记载“小桥流水人家”,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有水源的地方聚居,除了是可以灌溉之外,还要清洗衣物等东西,这就体现了古人也是十分热爱洗澡的。还有就是泡温泉这件事情,古代最早关于温泉的记载是在西汉时期,那温泉自然是用来洗澡的。

并且古代的一些洗澡的用具也透露出来了古人洗澡的爱好,像电视剧里面的一个大桶,这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古人那个大桶是用来泡澡的,就是不断加入热水,或者会有加热的措施,这比现在洗澡舒服的多。

而贵妃出浴形容的就是杨贵妃洗澡,杨贵妃几乎天天都要洗澡,为此唐玄宗还为其造了一个温泉,时常两人共同泡澡沐浴。而杨贵妃也为安禄山洗过澡,因为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娘,所以杨贵妃就为这个儿子洗过一次澡,唐玄宗知道后居然非常高兴。

所以洗澡这件事情古人也是不马虎的,至于多久洗一次,我想应该何现在差不多吧,毕竟古代水又不要钱,洗个澡的成本是很低的。


小司马迁论史

俗话说,“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虽然古人这么说,但是真正能做到这句话的地方还是有限的,古代女性洗澡的频率要看家庭状况或者说身份地位的不同,以及生活地区的不同,还有就是一些传统观念的约束。


如果是贵妇或者家里十分有钱,生活水平很高,那么这家的女性洗澡频率相对来说肯定高一些。这些人不用怎么劳作,所以穿的很体面,洗澡也成了家常便饭了。但是穷人就很难说了,在一些晚晴的照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衣衫褴褛的百姓都是蓬头垢面,不用想也知道他们经常不洗澡,这也没办法,连吃饭都是问题,又怎么会想着去洗澡呢!

古代不同地区的女性洗澡频率也不一样。这就是中国之大所造成的现象了,在北方,相对水少,所以洗澡的成本高,穷苦人家就很少洗澡了。但是在南方,女人洗澡的频率高很多,想一下,家家门前有清泉,而且常年温和,用器皿打些水回家就能洗个澡,古代的河水比现在干净多了,所以南方人洗澡很容易。不过,相对于女人,男人们洗澡就可以多一些,穿个大裤衩就能下河游泳。



其实不用太多考究,我是安徽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村子里的人洗澡就很少,一般是夏天几天洗一次,压水机里的水打上来在院子里冲个凉,但是在冬天没有几户人家隔三差五去洗澡。本世纪初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古代的农村了!

刚刚说的一般是在清朝,以前看过一些纪录片,说的就是传教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而再往古代看,就很难说了。汉朝,唐朝和清朝肯定不一样,清朝末年民生凋敝,人们穷苦不堪,而汉唐大部分时间国富民强,所以按道理汉唐时期洗澡的频率更高些,当然了,个人猜测,这个没找到什么资料。但是汉唐时期,古人洗澡的繁文缛节就多了,《礼记玉藻》中就非常简明地介绍了古人洗澡所要遵循的整个流程。



秦汉时期的古人是很讲究卫生的,“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就是说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这频率放到现在有些地方也可以接受。除了这些,有些传统风俗也是要求洗澡的,比如说,结婚前要洗一次澡,女人生完孩子要洗一次澡。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颍州小史官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在古代没有发达的自来水系统、没有水暖气,如果是在一些乡下地区还好,旁边还有个溪流河流,男人和小孩们可以毫不顾忌的到河里洗澡。

但是古代的女性就不同,因为有着诸多的顾忌,所以她们不能像男人、孩子一样无所顾忌,因而她们洗澡的次数就非常少了。

古代虽然没有自来水,但是他们有着专门的井,不过在古代那个没有机器的年代,寻常人家是很难拥有一口井的,除了一些大户人家之外,其余几乎是一个村庄、一个小镇的人共用一口或几口的井,所以水的珍贵性就凸现出来了。


(古代的井)

古人的生活也很简单,男性平常耕田做些活计,女性除了给男性打打下手之外,大多时候是做些养蚕织布的工作。

因为没有夜生活的原因,他们是睡得很早的,所以他们一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做饭洗衣服,能留给洗澡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相较而言,古代的女性是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挑出专门的时间洗澡的。

古代的皇帝为了给官员们洗澡、洗头发,会给他们放两天专门的假来做这件事情

相信大家在看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在一些重要节日或者特殊时刻,人们往往会提及到“沐浴更衣”这个词。

相信大家在看到这些说法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些奇怪,可能有人会觉得洗澡换衣服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不是每天都要做的吗?怎么在古代还显示重要性了呢?

我以前也产生过这种想法,不过后来我在看一些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因为古代跟现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古代基本上在朝为官的人,因为为了保持身体不散发臭味、头发上不露出太多的油,以免影响到皇帝的龙眼、龙鼻,所以古代的官员们是每隔五天放两天假的。

(古代官员沐浴)

古代的男性留着长头发,所以每隔三天,皇帝会给他们放一天假专门来洗头发,这就叫做沐。

而每隔五天皇帝也会给他们再放一天假,专门清洗身上,以防止出现酸臭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浴。

不过这只是相对于官员们来说的,因为朝堂是一个国家最威严的地方,是最注重形象的,所以皇帝才会特意给他们放假洗澡,他们才会在水资源那么不足的时候,花费很多时间清洗长到腰间的头发,慢慢地搓洗身上的污垢。


古代平民女子以及达官贵族女子在冷、热不同时期的洗澡时间

那如果放在达官权贵们的夫人身上就不一定了,她们虽然身份尊贵,但平常主要面对的是一些下人和自己早已相密无间的丈夫,她们是不会那么频繁地洗澡的,她们一个月内洗澡的次数寥寥无几,大概不超过三四次。

她们平常之所以会洗澡,是因为她们每个月都要上山求道拜佛,进入寺庙里面祈祷,在诸如此类的关键日子里,才是她们愿意不顾麻烦、花费时间洗头发的日子。

而这也仅仅是达官贵人的夫人们,如果放在一些平民女子身上就不一定了,一个月能洗两次澡其实就算得上很不错的事情了。

而且这还是夏天的时候,因为古代一般的王朝统治区域都处在严寒的北方,古代是没有热水器和暖气的,古代的房子也因为是木质的结构、窗户平常糊的都是薄薄的纸,根本抵御不了外界直逼进来的寒气。

(古代不御寒的窗户纸)

冬天河面、井水也大都结冰,取水非常困难,最重要的是每年冬天的柴火也特别贵。

古人不是有句话说吗,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火的地位甚至还排在了能维持生命的米之前,平时除了用来做饭之外,拿来烧火取暖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更加就不会有人拿珍贵的柴火来烧大壶大壶的热水专门洗澡了。

所以古代冬天的时候,在比较偏北方严寒地区,地位不是很高的女性很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只洗一次澡,甚至一整个冬天可能都不会洗澡。

不过这个时候地位的差别性也显示出来,虽然达官贵人的夫人女眷们因为寒冷不会像夏天一样一个月内洗三四次澡,但基本一个月洗一次澡的习惯还是有的。

(古代女子洗头沐浴)

古代妃子们洗澡和南方潮湿地区的女子们洗澡

如果我们将这件事情放到皇帝的妃子们身上,那就更加不同了,因为皇帝身份的尊贵,他是不可能忍受得了自己的妃子们有丝毫的味道或者不洁的,夏天他们洗澡几乎是每日一次的。

而冬天的时候也会有一大帮专门的太监经常地为她们烧开水,服侍她们们洗澡。

然后当妃子们从浴池里出来的时候,又会有人专门拿上保暖的貂皮、兽皮给妃子们披上,这样根本就不会遭遇到太大的严寒 。

(古代妃子沐浴)

不过我们上面说到的是气候干燥缺水、冬天又极度严寒的北方,如果放在气候湿润、大雨小雨频繁的南方来说就不一样了。

因为水资源的充足,南方的女性洗澡是很频繁的,因为身上经常流汗的原因,不洗澡根本忍受不了,每天洗澡的情况在南方的是会经常出现的,不过因为头发的难打理,所以她们可能隔一两天就随便用水冲洗一下身子,然后就开始结束了一天的生活。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洗澡方面,南方潮湿地区的女子们是与皇帝的妃子们有着小小相似的。

所以说古代女性洗澡的次数实际上是要分地位、地区的,一般偏北方的地区因为水源的稀少、不像南方那样一流汗就把衣服沾得湿乎乎的,所以她们一般是一个月洗三四次澡的,冬天的时候因为太过于寒冷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或者两个月一次,而南方因为水资源和气候不同,女性们洗澡是很频繁的。


孤客生



这个应该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要看在什么地区,什么人家,都会有不同的习惯。

如果不幸生活在甘肃地区,就算是富贵人家也是不可能天天洗澡的。对于普通人家,一辈子可能就洗不了几次澡。女人一生从礼仪上也就洗三次澡,出生时洗一次,结婚前洗一次,死的时候再洗一次。这三次是必洗的,其它时间洗不洗就要看天了。



如果生活在江南地区,因为身处水泽,自然可以多洗,但也不可能天天洗。根据南方一个老人所说,大概也就三天左右洗一次。

如果是生活在珠三角地区,就要差不多天天洗,尤其是夏天,甚至一天洗一次都不行。湿热的天气下,整天人身体上都是黏黏的,不洗澡自己都感觉身上不对劲。再加上五味杂陈,反正又不缺水,还是洗洗比较好。



在中世纪的欧洲,那些王公贵族们有一个传统,就是不爱洗澡,他们认为洗澡会洗去人身体上的精华,不利于健康。

但欧洲的上层社会又喜欢聚会,办一个PARTY什么的,还喜欢舞会。天天又不洗澡,那味道我不说你们也懂的。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是女性都是爱美的。在坚持不洗澡的传统下,催生出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化妆和喷香水。这也催生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化妆业和香火业,慢慢传播到了全球其它国家。



为了掩盖身体上那些不太美妙的味道,就需要用香水和化妆品来折中一下。虽然效果还是有的,但实际并不一定太明显,因为各种味道混在一起是不是更特别,更让人有想像空间呢?

至于欧洲的底层人民,他们才不这样想。天天都在干活,浑身是汗,不洗澡怎么办,又不是上层人,整天坐着混日子。多活一天少活一天又无所谓,洗澡不健康就不健康吧,先洗了再说,就让一切随风。




其实根据一些资料记载,有些地方的女人也是非常幸福的,她们可以天天洗澡。

根据资料和当地老人传说,自隋唐以来,三门峡卢氏县汤河乡的村民就有天天集体洗浴的习惯,这一习惯绵延千年不绝,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在温泉中洗澡都不回避外人,被午夜许多媒体称中原洗浴文化。

当地人不仅在这个温泉里洗澡,还洗衣服,农忙之余就坐在这时解解乏,然后再嬉戏一会,再各自回家休息。


新知传习阁

这种问题就很难一概而论了,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现代文明社会,不爱洗澡的人多了去了,无关男女。

洗澡的频率,大体会和经济水平、环境、习俗、个人行为等相关。

1、洗澡与经济相关

古代的贵妇人,不光可以洗澡,还可以泡温泉。比如说最为著名的就是杨贵妃了,没事就可以泡华清池,还留下了著名的贵妃出浴。


要是普通百姓,早出晚归,一天累的的要死,怕是连澡都懒得洗。

2、对于贵族,洗澡是一件关乎礼仪的事情

相对来说,我国的古人还是有洗澡这个概念的。而且洗澡可不是一个简单事情,而是一件非常隆重。

“国之大事,在祀与农”。祭祀可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不可马虎,要沐浴更衣。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在祭祀东风之前,要焚香沐浴。

就算是在现在社会,这样的传统也是有的。比如说,过年的时候,要洗澡穿新衣,男女都一样。

还有就是在古代,国君生了儿子,父母要洗澡,穿上隆重的衣服。

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礼记·内则》

3、洗澡是有规定的

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形成了三日洗一个头,五日洗一个澡的传统。到了汉代,更是明文规定,每过五天,就给大家放个假,好让大家去洗澡。



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海录碎事·臣职·官僚》

当然,古人要是比较讲究的,也可以天天洗澡的。这就是所谓的“男女夙兴,沐浴衣服”。

大概就是税夫妻每天早上起床,洗个澡,换个衣服,出去晚上“劳作”的汗臭。

4、一生只洗一次澡的奇女子

据说清朝的时候,孝庄皇后有一个侍女,名叫苏麻喇姑,相当的奇葩。

此女相当奇葩,一生只洗了一次澡,而且还要把洗澡水喝掉。

好吧,一生只洗一次澡,想必这洗澡水的营养是相当丰富了。

5、干旱地区的人如何洗澡

虽然不知道在我国的干旱地区,古人是如何洗澡的。不过本人曾有幸去过宁夏的海原,一个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在海原待的那一段日子,印象非常深刻。是的,非常缺水,想打盆水洗个脸那是不可能的。每次都是刷完牙,把水倒在毛巾上擦一擦。

至于洗澡,想淋浴,怕是很难做到。在那里,十天半个月都难得洗一次。我们每次都是5个人,开车去县城里面的宾馆,开2个小时钟点房,然后大家轮流进去洗澡。

所以可以想象,在干旱的地区,古人的洗澡频率怕是。。。。。


小镇月明

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穿着,因此正常情况下古代女性洗澡的频率不比当代女性低,而且更有仪式感。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洗澡多的女性一天数次,正常的三天洗一次澡,时间长点的一周洗一次。重大节日或者重要日子,女子都会提前数天,天天洗浴!


人们在劳作的过程中会出汗,更会沾上很多灰尘、油垢、污渍等东西,汗与污物混杂会滋生细菌、异味等。因此洗澡可以除去一身污垢,缓解身体疲劳,是一种卫生健康的行为。皇家贵族的女子天天都要净浴,大家闺秀也会经常洗澡,普通农家女子则数天一浴。

古代各种重要仪式比较多,也相当隆重,在举办前所有参与人员都会提前沐浴,净身以敬神!这种场合的贵妇、侍女都会提前洗浴干净,以免身上有异味。女子出嫁前也会洗澡,并换上干净的新装,以示心诚且隆重。



缺水少雨的地方,水资源珍贵,但是也不能阻止人们洗浴。这些地方的姑娘洗澡次数少,十天半月洗一次,但是节日前都会洗澡,以示礼仪周到。多水的地方,女子一日洗浴多次都正常,这主要是为了避暑而不是卫生。


经常不洗澡不利身心健康,我在哈密淖毛湖戈壁滩上工作时,最长有一个多月没有洗澡。当时十一月份,天气严寒,且戈壁滩没有水,所有水都从四十公里外的镇子拉运过来的。但是我看女工人还是隔三差五的洗澡,不惧严寒,弄的经常缺水,做饭的水都不够!


大秦铁鹰剑士

关于洗澡,主要分三种情况:

地方不同,洗澡频率不同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可能一年都不会洗一次。比如西域地区,连喝水都成问题呢更不要说洗澡了。

但是,在比较湿润的南方地区,还是会经常洗澡的。只要烧上一锅热水,就可以美美的的沐浴了。

地位不同,洗澡频率不同

作为老百姓,平时没那么多讲究,所以洗澡只是为了清除身上的污垢,觉得脏了就洗。但是,对于贵族来说,洗澡代表着生活、品味,具有强烈的仪式感!

在中国,最著名的澡堂子应该是华清池,因为这里曾经是大美女杨贵妃洗澡的地方。而且华清池有温泉,泡起来特别舒服。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曾经这样描写贵妃洗澡: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池属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专属浴池,记得有一个公主想要使用一下竟然都被拒绝了。

文化不同,洗澡频率不同

洗澡频率和文化也有很大关系。

据说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每次只会用少量的水擦洗身子,而且还要把洗澡水喝掉。这么奇特的习俗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实际上,作为深受宠信的女官,苏麻喇姑有比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更好的条件洗澡,但是她由于特殊的信仰却选择了每年只洗一次。

(苏麻喇姑影视剧形象)

以上!


历史风暴

古代女子多久洗一次澡这事,还真不好说,因为谁也没在古代住过,再说这种个人隐私的事儿,也不会有什么史书史料去记载。

不过倒是可以通过外国人的一些日记来大致说一下晚清时期的女性,记载这些日记的外国人多为传教士和学者,他们游历中国的大江南北,记录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然后将照片和资料带回国,让外国人了解一下神秘的东方。但真正了解后,外国人惊呼“Oh, my god,太脏了!”

这个一点都不是说笑,百年前的女性在卫生方面确实不是很在意,特别是农村妇女,她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着农活还要操持家务,还要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打理自己,更别提什么洗澡这种“奢侈”的事儿了。

(民国老照片)

庚子事变之后,居住在天津法租界的牧师木沙明写过一本传记,并拍摄了很多老照片,我有幸收藏了这本书。他不但是个牧师还是个医生,很愿意帮助那些普通市民。并且去过内蒙、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做考察。

在他的传记中写道,有钱人家的女性还是很注意仪态和卫生的,在用水很不方面的天津城内,这些有钱人家的太太或者小姐会不惜价钱从城外买水,然后洗浴。她们出门的时候,会穿上非常华丽的衣服并喷上很多花露水,乘坐养马场出入一些高档场所,就算她们的马车走远后,依旧可以闻到香气,很有孩子和无赖会追着马车嗅这种味道。虽然只是了了的几句,但也从中能看出当时有钱人家的女性还是很注重卫生的。

(晚清老照片)

但是木沙明在河北等地的农村游历后,他很遗憾的表示,当地人真的很不注意卫生。男人的发辫和女人盘起的头冒出一股股的酸臭味,除了少数有钱的乡绅会注意外表外,几乎没人注重这些。另外没有一户人家有像样的厕所,很多男性直接在路边便溺,根本就不顾及有行人路过。并且有厕所的家庭,厕所跟猪圈连在一起,人们便溺后,粪便会流进猪圈之中,成为猪的“美食”。不止是直隶地区,在山东河南等地,人们的厕所很多也会这样。

不论男女,每个人的发辫都很少清洗,他(她)们选择一种叫做“篦子”的工具,这是一种比梳子要密集的梳头工具,可以将头发上的尘土和虱子梳下来。每次梳头,地上就会落上一层脏土,并且有咬人的小虫在里面。

(晚清老照片)

说到洗澡问题,木沙明写道,他几乎没有看到人们洗过澡,只有孩子们会在夏季的时候在水中洗澡。那些成年男性有时候也会加入其中,他们在河水内将自己身上的脏兮兮的油泥洗干净,但只要天气一冷,就没人会去水中。然后一直等到转年的夏天,他们才又可以到水中洗浴。女性会在夜间的时候,几个女性或者更多的女性会趁着黑夜在水中洗洗,她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在河边监视,警惕有人偷看,当然这么黑的天也不会有人看清楚什么。除此之外,女性会在结婚前洗澡,会在生育一个月之后洗澡,有祭祀的时候很多人也会提前洗澡,但是除此之外,就几乎很少洗澡。

(晚清老照片)

看到了吗,木沙明牧师说的很详细,清朝的人们就是这个样子生活,女性也不会去刻意洗澡。我想这个答案会令你满意。好了,就说这些吧。拜了个拜!


大狮

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我估计是很难弄清楚的。毕竟这种私事,古代史官应该不大会关注。所以这里就主要来谈谈古代洗澡的事情。

古代洗澡叫做沐浴,其中沐是表示洗头发,而浴则表示洗身体。通常情况下在重大的事情面前是必须洗澡的,比如上朝或者祭祀。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问古代洗澡源自何时呢?据说最早是源自周公,当然也有人说是秦穆公。不过根据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的时候就有青铜浴盆了,可知那个时候就有人洗澡了。

其实,历史上真的有和洗澡相关的事情,有个国君就是因为偷看别人洗澡而被灭了国。

据说晋文公重耳的肋骨连成了一片,曹共公表示很好奇,没见过,想亲自看一看。当重耳逃难的时候路过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就偷偷看晋文公洗澡。要说这曹共公,你偷看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被人家重耳发现。在当时偷看别人洗澡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当然现在其实也是这样。重耳后来成了晋文公以后便发兵灭了曹国 ,俘虏了曹共公(叫你当初偷看别人洗澡)。这就叫做一次偷看别人洗澡而引发的血案,不过晋文公还算厚道,没有杀曹共公。

古代多久洗一次澡?

从《周礼》的记述来看,古人没有洗发水,也没有肥皂之类的东西,加上那个时候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留长头发,所以通常每三天洗一次头,每五天洗一次热水澡。那个时候洗澡还必须符合所谓的“礼”。什么意思呢?比如出了浴盆以后,应该干什么,之后应该干什么,都是有规定。具体点比如说说洗澡必须用两条浴巾,细葛布的浴巾擦上半身、粗葛布的浴巾擦下半身。同时由于洗澡后会感到口渴,因此最后还得“进饮”。当时已经有了男女之别,洗澡用的是井水,男女是不可以共用一口井水来洗澡的,也不能够共用一间浴室。


历史是什么

中国人对洗澡这件事其实并不怎么上心。很多地方迷信甚至终身不洗澡。洗澡是件奢侈的事,尤其是在北方。一年有半年的时间无法洗澡,没有浴缸,又需要烧水,在中国古代,严格来说,经常洗澡一直是少数人的高级行为。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洗澡分的很细,

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

可见在古代,如果说洗澡,不过是洗手洗脚而已。先秦时有专门洗澡的假期,每五日公务员放一天假,称为“休沐”,具体洗不洗,就看个人家庭情况了。不过三日洗头,五日洗澡的说法也这么流传开来。

女子自然是比男人爱干净。但古人更多的洗澡,大多是擦身体,比方传说一辈子不洗澡的苏麻喇姑,也都一定会有擦洗身体的。只是不泡在水中而已。

关于女性最有名的描写当然是《长恨歌》中的描写。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皇家气派自然不同,杨贵妃承恩泽的前后都要洗澡的。至于什么叫承恩泽,你还是去度娘吧。但就算是杨贵妃,也要唐明皇恩赐她可以使用华清池,不然那个池子,不是谁都可以使用的。



现在查文献,经常看到的都是周代关于沐浴的规范。《礼记》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洗浴的规定。比方“休沐”日如何洗浴,丈夫和妻子不可以同浴,子女要定期烧水为父母洗澡等等,可惜礼崩乐坏之后,人们对洗澡也开始羞于启齿了。

这些当然都不是指老百姓了。普通老百姓要么就直接跳进河里细细,要么背人的水里洗洗。所以草莽中就有了很多传说。董永和七仙女,牛郎和织女,猪八戒和蜘蛛精,这些人都是草莽人士,所以洗澡就直接跳水里搞定了。自然也没那么多讲究。但看人洗澡抱得美人归还是别幻想了,十有八九会像猪八戒一样被收拾一顿。

比较起来,南方还是比北方好洗澡,天气原因很关键。春秋到秦汉,洗澡越来越变得隐私起来。 都羞于启齿。也偷偷摸摸。真正的全民洗澡,还是这三十年的事。甚至传说古人只有三次洗澡,出生,结婚,死亡。这自然也靠不住的。

我是君笺雅,偶尔也侃侃红楼以外的文学和历史。欢迎大家关注:君笺雅侃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