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手机摄影水平,有什么心得?

艾美丽她妈

在生活里,发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实摄影师眼里的手机摄影可能和普通用户的手机摄影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很多摄影师比较在乎形式,在乎光影,在乎瞬间。但是普通用户可能还是比较关心自己记录和自拍,在于分享自己的心情。如何拍出摄影师一样的照片呢?

我们看到摄影师手机拍下来的照片,往往惊呼拍的好。其实我们可以从作品中能够看出来一些经验。

1 照片简洁,主体突出。背景简单,没有杂乱的背景。所以手机摄影的第一个技巧,避开杂乱的背景。我们在拍摄中,如果发现背景中有行人,就等背景没人或者换一个角度拍摄。

2 常见的摄影构图,三分构图,对称构图,框架式构图,留白构图,曲线构图,三角构图。网络已经很多案例,感兴趣可以搜索看看。

只有你将以上学会了,你渐渐的对自己手机摄影要求也会越来愈高,就会发现自己会用简洁的构图,会利用倒影,会利用窗户,会利用前景,会懂得如何避开杂乱背景,会选择不同的视角。

最后 建议学一些摄影后期


子意

随着手机摄像头不断发展,虽然成像效果和单反仍有差距,但足够满足一般用户日常拍摄需求。同时,手机厂商们也给消费者提供了许多拍照模式,以应付不同的拍摄场景

◆ ◆ ◆ ◆ ◆

专业

专业模式对照片各项参数自定义程度较高,适合喜欢手动拍照的用户。该模式可控的几个按钮有:AE-L(自动曝光锁定)、曝光时间、ISO(感光度)、曝光补偿(+/-)、MF(手动对焦)和 WB(白平衡)。

曝光补偿和自动曝光锁定是两个互补的功能,前者支持 -2 到 +2 的曝光调节,但无法调节曝光时间和感光度。反之开启 AE-L 后,曝光补偿功能则失效;

手动对焦可以在微距拍摄时,确定被虚化的是目标物还是背景;

调节白平衡能在偏色环境下对照片的色彩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

总之,在某些拍摄场景下,专业模式还是挺有用的。

◆ ◆ ◆ ◆ ◆

HDR

HDR 即高动态范围,近几年很火,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手机在正常亮度下拍照,同时分别增加和减小亮度拍摄两张照片,最后合成一张照片。手机的 HDR 模式主要是在成像细节上进一步优化,比常规模式拍出来的照片要更精细。一般 HDR 模式主要应用于风景类的拍摄场景,但也有 HDR 人像摄影。

这些原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记住在光线不好的时候把 HDR 打开就好。

◆ ◆ ◆ ◆ ◆

美颜

美颜模式相信自拍一族都不陌生。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机型的美颜模式,都是通过在前置摄像头拍摄界面调节美颜档位来实现。

但也有比较特殊的,例如华为手机的“魅我”功能,通过事先拍摄自拍者的正面、侧面和低头照片进行分析,再加上诸如美肤、瘦脸、大眼、亮眼等数值的设定,之后所有照片在拍完后都会自动合成美颜效果,不过用力过猛可能会变成蛇精脸。

◆ ◆ ◆ ◆ ◆

美食

现在人们在吃饭前拍食物已成国际惯例,因此厂商们针对这一现象推出了“美食模式”(也有叫饮食模式的),用户可以专门使用这一模式来拍美食。目前拥有这一模式的机型大多以国产为主,当然三星、索尼等一些接地气的国际厂商也是有的。

通过这一模式拍出来的美食,在对比度和饱和度上有明显的提升,看起来更加让人食指大动。

◆ ◆ ◆ ◆ ◆

夜景

夜景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比较大众的模式,甚至一些厂商还对其进行了细分,又分出了夜景肖像模式、手持夜景模式等。但归根结底,夜景模式主要针对的就是暗光环境下景物和人像的拍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目标物的曝光度。

◆ ◆ ◆ ◆ ◆

全景

全景也是近两年非常流行的一种模式,原理是拍摄者在原地让摄像头记录 360 度景物,拍摄若干张照片后拼接出来的长照片模式。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画幅比一般的照片要更宽,能记录更多的内容。需要记录宽广场景的用户可选择全景模式。

通过全景模式,还能让你玩一把火影忍者的“影分身之术”:打开全景模式,小伙伴拍好 Pose 后,绕到手机后面再入镜,反复就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拿手机的小伙伴注意移动手机的速度,入镜的小伙伴注意人身安全。

◆ ◆ ◆ ◆ ◆

流光快门

华为手机这一模式其实就是单反中的“B 门”,主要是运用长曝光拍摄而成。该模式还可以细分为车水马龙、光绘涂鸦、丝绢流水和绚丽星轨四个功能,分别对应不同的场景,基本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车水马龙针对的是夜晚马路上的车辆构成的光线条;

光绘涂鸦能够在夜景下书写涂鸦;

丝绢流水能让流水模糊虚化,就像丝绸一样顺滑;

绚丽星轨主要是记录星星的轨迹;

◆ ◆ ◆ ◆ ◆

构图

大家先把手机相机应用内的九宫格打开,建议平时使用时都默认打开,一般 Android 手机就在相机应用内设置,iOS 设备则是 设置-照片与相机-网格。

黄金分割

如图所示,九宫格的四条线会交叉形成四个点,它们近似为黄金分割点,第一种构图方式,就由这四个点来;我们通常会把画面最重要的信息放到黄金分割点上,比如这只猫的头部,类似的你可以把画面的焦点、人物的眼睛放到这些点上。

三分

第二种构图方式,则是把画面三分,可以看到图中桥大体占比是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类似的,你出游拍湖面、山丘时,这种方式就很常用,另外注意尽量保持画面水平,上图的水平参考点是大桥写字的地方,平时我们也以水面、地面作为水平线参考。

对称

第三种方式则是对称,这方式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

综合运用

这张图整体来讲,是对称的一张图,但是可以看到除了红线部分的对称外,黄线处也是三分构图的运用,另外人物的位置虽然没有在黄金分割点上,但也放在了分割线上,比较容易看见。

◆ ◆ ◆ ◆ ◆

后期

大家先把手机相机应用内的九宫格打开,建议平时使用时都默认打开,一般 Android 手机就在相机应用内设置,iOS 设备则是 设置-照片与相机-网格。后期处理,思路仍然是调节画面亮度 + 对比度,目的则是让主要内容看得清晰,但次要的(如黑色的一片)则去掉细节以减少噪点。 后期 个人认为对手机摄影来说,后期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法,反而调整后期的度很重要,大家平时常用的国内后期 APP ,基本上提供的滤镜都算是过度后期,这里我推荐三个 Android & iOS 双平台都可用,我常用的摄影后期 APP。

个人认为对手机摄影来说,后期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法,反而调整后期的度很重要,大家平时常用的国内后期 APP ,基本上提供的滤镜都算是过度后期,这里我推荐三个 Android & iOS 双平台都可用,我常用的摄影后期 APP。

后期的具体内容这期先不说了,大家如果对上述 APP 并不熟悉,那么建议先使用 Layout 和 VSCO ,而 Snapseed 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的好用,VSCO 的自带滤镜也是有一点点过度的,建议是稍微调整下程度,另外 VSCO 注册账户需要自带梯子。

最重要的一点,出去多拍,见什么拍什么,也许现在你拍了并不知道它好不好,但是等你拍多了,再去翻这些照片,肯定有收获的,关于原因,以后再说


维摄影

手机应该是目前最流行的拍照工具了,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朋友聚餐大家都会把手机拿出来拍照留恋。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这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降低了摄影的门槛。

很多人虽然拿着手机不断拍照,但是却没有拍出一张好照片;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手机摄影方面的知识,教大家如何用手机拍出好照片。

一、明确的视觉中心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当观众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时,注意力一定会被跳跃的人吸引,而不是被泛白的背景所吸引。当观众继续观察时就发现主体的动作、表情都非常好。从被吸引到主动发现这个过程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一张照片能被观众解读、欣赏,一定要有明确的视觉中心吸引观众。

举例:

下面这张照片应该是大家在生活中拍照的常态,如果问大家这张照片的视觉中心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餐盘、有人说是矿泉水、有人说是电脑等等,回答不尽相同。而从这张照片的元素构成上来说,每个元素的位置和逻辑上都没有任何联系。除此之外,照片杂乱的背景也严重影响了画面的主体。

来看看这张照片:

同样一个场景,这样拍视觉中心就非常明确了。因为在画面中餐盘占据的比列最大,所以餐盘成了最吸引观众的元素。但是作为一张手机拍的美食照片,视觉中心还是不够明确,还需要精简和重新构图。

最终效果:

进行了精简和重新构图后,照片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画面中电脑没有了,只留下了橙汁的一部分作为辅助;这样视觉中心更加突出了,也没有其它元素的干扰。

除此之外,拍摄角度也有所变化。上面两张照片都是倾斜向下呈一定角度拍摄的,而下面这张照片是垂直向下拍摄的。之所以选择垂直拍摄有两个原因,一是消除了倾向拍摄餐盘的畸变;二是背景更加干净。

二、精致的构图

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前面我讲了照片的视觉中心,那么视觉中心应该怎样呈现在画面中呢?这就跟构图息息相关了。

三分法构图:

这个是最基础的构图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每一个人在观看一张照片时,对照片不同的位置关注度是不一样的。通常观众的视线容易被照片中处于偏左或偏右三分之一处的元素所吸引。

根据上面这个原理,就有了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从分三分,每一条线的交叉点我们将它称为”趣味中心“。把主体放在九宫格横向和纵向相交叉的四个点上,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举个例子:

下面这张照片是手机拍摄的,这张照片的画面非常简洁,主体位于画面的偏右三分之一处。而主体面向画面中较为空阔的左边,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此外,照片的明亮的左边和黑暗的右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强。

三分法+引导线:

观众看照片不像在现实生活中看东西那样立体,因为照片只有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缺少了纵深维度。这也是很多人在看照片时缺少三维感的原因。

拿下面这张照片举例,照片是三分法构图,主体位于画面的偏右三分之一处。同时,主体的头略微向左倾空旷空间倾斜的状态,在二维空间里形成非常好的视觉延伸感。

这里要跟大家强调的是,这张照片除了有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外还有纵深维度,这是由铁轨带来的。当观众在看这张照片时,视线会随着铁轨的方向望去,这也给这张图片带来了超越二维的立体感觉。

中心对称构图法:

当你使用手机拍人像、风光时除了要记住三分法原则外,还要学会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它能增强照片的纵深感、立体感。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两扇铁门上的凹陷构成的引导线能够非常有效地把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铁门背后,所以这个时候用对称构图是最好的。

虽然构图技巧非常多,但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千万不能学死了。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三分法构图是最实用的,并且适合大多数场景拍摄。

三、取景技巧

当我们用手机拍照时都习惯用人眼的高度来取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虽然很接近人眼观察的角度,但是却太死板,没有新意。在使用手机取景时可以变换拍摄角度,尝试一下俯拍或者仰拍,拍出来的照片会大不一样。常规视角:

下面这张照片是以人眼的高度来拍摄的,虽然也不错,但是太普通了,根本无法吸引别人的关注。所以大家在使用手机拍摄时,要尝试其它的拍摄角度,尝试打破原有的规则。

换个视角:

如果后退两步,把手机放在地上拍摄,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大不一样。这张照片和上面那张照片相比有两个主要优势,一是出现了倒影,这让照片变得更加生动;二是构图,前面那张照片背景是电梯,看起来非常不好看,而下面这张照片背景是商场,而且背景的线条延伸还为画面增加了美感。

四、清晰的焦点,准确的曝光

上面给大家讲了构图和取景等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给大家讲清晰的焦点和准确曝光方面的问题。

用手机在户外拍人像时,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当被拍摄的主体背对阳光,也就是逆光拍摄。如果背景是曝光正常的,那么人像就会曝光不足;如果人像曝光正常,那么背景就会过曝。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手机感光器对于极亮和极暗的辨识程度是远不及我们人眼的,也就是所谓的宽容度低。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使用相机的HDR(高动态对比度)的模式就行了。首先什么是HDR?HDR,High-Dynamic Range,也就是高动态范围,用于对象的最明亮和最暗部分相差特别大的时候。HDR开启后会连拍三张照片,分别对应欠曝光、正常曝光和过度曝光,然后把这三张图片合到一块并且突出每张照片最好的部分从而生成一张精妙绝伦的照片。

HDR功能:

剪影效果:

除了可以用上面的HDR功能来获得曝光正常的照片外,还可以利用手机曝光的特性,拍出一些高对比的照片。比如下面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就是利用了手机宽通度的特点,配合黑白的色彩处理方式,来人为创造出的剪影效果。相信这个场景下的黑白剪影效果,比色彩的具有高动态对比度的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还要强。

手机对焦:

手机和相机不一样,用手机拍照时我们一般都不去考虑它的对焦点在哪里。因为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手机拍摄镜头离被拍摄的物体在0.5米或者更远的距离,被拍摄的物体和背景几乎都是清晰的。

如果用手机拍摄想要让背景模糊,那么就要让被拍摄的物体离手机拍摄镜头足够近才行。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手机的拍摄镜头离菊花的距离不到10公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去选择对焦点了,我把对焦点对在了菊花上,这样就能背景模糊,主体清晰了。

层次感:

像下面这张照片,手机的拍摄镜头离柠檬非常近,并且手动对柠檬进行对角和测光。拍摄出来的结果就是背景的柠檬同样得以一定程度地虚化,达到了与前景柠檬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

五、色彩的运用

色彩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两篇文章能介绍完的,建议大家去网上搜搜色彩方面的知识,这里只给大家简单讲一下。红、黄、绿、青、蓝、洋是大自然中的主要色相,它们分别位于色轮上每隔60度的位置上。其次,色轮上相临近的色彩,比如红色和黄色,它们之间的融合关系是非常好的。

这样的色彩如果作为照片的主色调出现在画面上,画面会显示一种非常柔和的过渡效果。相反,相对立的色彩,比如蓝色和黄色,就是一组互补色,它们如果同时出现在一张照片中,照片的对冲效果就会非常强。

互补色:

下面这张照片的画面非常简单,画面中蓝色和黄色形成了强烈的互补色,给画面营造出了一种冷暖对比。此外,在画面中大量蓝色的冷调中出现一抹暖调的黄色,也为这张照片从情感表达上增加了分量。

下面这张照片也是以蓝色和黄色为主的照片,蓝色和黄色这一对互补色给画面提供了一种非常鲜明的色调。除此之外,画面中的人有向前走动的动感,从而让画面展示出一种张力。因此,主体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并没有被背景的两种对冲强烈的颜色缩削弱。

上面介绍的手机摄影知识,知识手机摄影知识中的冰山一角。想要提高自己的手机摄影水平,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与单反相机相比手机更加方便,而且是随身携带的,因此手机能够随时随地拿出来拍摄。大家一定要多学、多拍,让自己用手机也能拍出好照片。

照片的后期处理不一定要用PS、Lightroom等,手机也能后期,而且效果还不错。

通常我们用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是下面这样的:

画面整体偏暗,色彩的饱和度、对比度不够,这就要进行后期处理了。

这几天小区的花开了,看见很多人拿着手机在拍照。随手拍了一张,是下面这个样子:

画面太暗,樱花也偏暗,天空还有点偏紫;构图也不好,樱花占的面积过多。

现在将照片导入Snapseed,这款手机修图的APP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这次也是用它。

这个是Snapseed的工具栏,像里面的调整图片、曲线功能都是很常用的。

这个是Snapseed的滤镜栏,这里面有很多滤镜,而且还全是免费的,大家在修图时可以多做尝试。

照片导入进去后,点击蓝色箭头指向的图标,进入工具栏。

进入工具栏后,选择“裁剪”功能。

因为樱花占画面的比列太多了,所以我要裁剪掉一部分,我选择的是16:9的比列。

当裁剪好后,点击右下角的小勾就行了。然后再进入工具栏,在工具栏中选择“曲线”功能。

选择亮度曲线命令,将画面的亮度提高。

画面亮度提高后,再进入工具栏,选择“调整图片”功能。

然后分别调节照片的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等。点击蓝色箭头指向的图标,亮度、饱和度这些命令就出来了。顶部会显示相应的数值,你用手指在上面左右移动就能调节数值的大小。

数值可以根据你拍的照片来调,不要看见我的数值是多少你就调成多少,这样你的就毁了。你可以先把数值调大,然后再把数值调小,看一下那个效果最好。

然后再进入滤镜栏,找到“色调对比度”功能,对照片进行调整。

然后对各个数值进行调整。

数值调整好后,我进入滤镜栏,选择了“粗粒滤镜”。

最终效果:

建议大家多尝试,反复去调整各项数值,熟悉之后你就知道该怎么调了。Snapseed的功能很强大,也好用。

手机原片:

用Snapseed处理过后:

手机原片:

用Snapseed处理过后:


摄影初级班

手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越来越离不开了,

同时手机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承担着主要的摄影和记录功能,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每天带着相机出门拍拍拍的~~

那么用手机怎么才能拍出高大上的作品来呢?

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是本人在最近一年多里用手机拍摄的照片的展示:

1)近距离人物特写

近距离的特写可以摒弃复杂环境带来的视觉分散,突出照片的主题。

iPhone5s拍摄于华东师范大学

努比亚摄于红砖美术馆

2)用照片讲故事

通过画面元素的呼应,使读者发掘出更多画面以外的信息。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英姿煞爽的武警被衬托的更加英武。

iPhone6s摄于天安门广场

翡翠岛的沙丘,肢体形态各异的人们的对比,女子的姿态优雅美丽,仿佛回应最右的男子。

iPhone6s拍摄于秦皇岛

下班时刻,回家的十字路口各色行人,大叔载着阿姨。

iPhone6s拍摄于海淀

老北京的红墙下,冬日里晒满了衣服,一女子骑着共享单车经过。

iPhone6s拍摄于安华里

骑车老人和汽车背道而驰

iPhone6s拍摄于北京安定门外一人行天桥

3)重在系列

系列的照片容易让观看者明白主题方向,而且组照更容易获得阅读者的青睐。

如这一组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拍的郊外景色和海岸线:

iPhone6s拍摄于维多利亚州

以及故宫这一组,夏天的故宫天空飞着成群的燕子,燕子还在,百年的故宫却只剩下岁月和红墙,让人感慨。

iPhone6s摄于故宫

3)巧用光影

摄影还是讲究光与色彩的一门艺术,好的光线能突出主题和质感。

iPhone6s拍摄的箭扣长城

前景中,光落在了丛林上,视觉延伸到了长城上,有一个明暗立体的延伸感。

iPhone6s拍摄的鸟巢

手机后期中,压暗天空,因为光的反射和折射,突出了鸟巢的建筑质感。

4)利用后期

后期不仅仅修缮照片的缺点,也是凸显每个人不同风格的手段。

阴天不仅不会拍出废片,反而更容易表达画面的情绪。

iPhone6s拍摄于崇礼桦皮岭

晴天下的建筑物反光显得发白,降低曝光和饱和度,会让照片更舒服耐看。

iPhone6拍摄于墨尔本

果断舍弃复杂画面,突出主题。

经过裁剪后的图片,拉近了月亮和建筑物的距离关系;

完全压黑天空,也突出了月亮。

iPhone8拍摄的自己小区

是不是这样也别有一番风味?


WesleyHsu

半年前,在朋友们眼里,我还只是一个喜欢拿着手机到处拍,有点审美的人,自己也觉得,拍照就是个兴趣。

直到有一天身边一位闺蜜对我说:“月儿,教教我拍照吧,我就想拍张好看的“产品图”,能给娃拍个漂亮的回忆”……

我心想:“我哪会教人啊,我拍照都是凭感觉,就觉得这个角度,这个构图拍出来好看,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可这姑娘不信呀,帮我买了一堆拍照用的小道具,还告诉我,你肯定能行,我等着你教我啦!

大概是姑娘的这份信任和支持吧,我真的开始研究起手机摄影,可是一点基础没有,也没无师自通的本事,怎么办?

那就——学呀!练呗!!

于是,我的180天摄影成长计划正式启动,当时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我希望自己在半年内可以从小白到摄影达人,提升自己摄影段位同时,还能和朋友们聊聊手机摄影心得,帮助大家提升手机摄影水平。

到今天,正好坚持了180天的手机摄影,自身的提升是由内而外,不再像过去拿起手机就拍,而是每拍前都经过构图,思考,哪怕是街上抓拍,也要尽量做到‘预谋、等候’的抓拍,慎按HOME键!

因为“摄影”有别于“拍照”,一个是手艺,一个是过程

有一个好玩的比喻,如果你把“摄影”简单的等同于'“拍照”,就像是在说“数学”等于“计算”。

所以说“摄影”是一门手艺,技术有高低,手艺有好坏。而“拍照”更多是一种享受和记录的过程,只要拍的照片对你有意义,那对于你来说,它就是好照片。

那么,除此以外,180天内我是怎样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手机摄影?总结一下,就4点“多学,多看,多拍、多坚持”!

一、学习|多渠道的学习

因为当时没什么基础,所以,我开始找老师、参加线上手机摄影课,公开课、付费课,关注知名手机摄影号、看各种摄影文章、技巧,欣赏国内外摄影大片,不断的输入专业的摄影知识,利用业余时间,折腾了近2个月,瞧瞧在开始的60天里我都干了啥?

1、参加手机摄影课:

● 参加一个《手机摄影基础课》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这位90后小杨老师的文章,有兴趣可以翻看《90后花美男|如何实现他的10万+手机摄影梦?》

● 参加《手机摄影构图》,在构图方面,跟这位老师学了近80种构图法,很全面。

2、加入了一个很棒的手机摄影群:

虽是免费群,但干货满满,老师是位“女王范”十足的大美女,走过世界50多个国家,坚持在旅行中摄影,有别于其他老师,悦老师更多是引导大家自己思考,带着问题去寻找,去拍摄,甚至“逼迫”我们疯狂的拍某一样东西,拍到吐,但结果是——大家收获满满,成长惊人。

(上面是一组老师让大家练习拍摄“线”的作业。2天时间,群里的小伙伴最后进入一种“魔”状,到处找“线”)。

在“悦摄影”,让我对手机摄影有了重新理解,受老师影响很深。

3、关注了近20多个摄影号:

——现在只留下8个不同风格的平台:

狼族视觉、手机摄影构图大全、手机摄影三板斧、玩转手机摄影、我看见、手机摄影技巧、这才叫PS、行走40国

4、尝试了近15种手机摄影、后期APP:

——最后只留下这9个最常用:

5、收藏了上百篇关于手机摄影技巧文章(关键时刻随时拿出就用,更像是操作指南)。

二、练习|有规律的练习:

当各种渠道的学习,一轮轮的脑补以后,意识到——想真正提高摄影水平,那些技巧、知识,都只是基础,最关键是要不断的去练习,经常的去拍。

所以,我开始坚持每天用手机去拍,拍生活中的任何细节,一顿早餐,一个路人,一个影子、一朵花花草草等等,每周都刻意去一处风景练习摄影,目的就是想锻炼自己发现身边的美好,练习自己的“摄影眼”

别以为每天坚持去拍照是件很容易的事,好多摄影群的同学都曾抱怨过“今天天气不好没法拍,今天不出门没法拍,今天逛街到处都是人拍不好,等等很多种“不能拍,拍不了”的理由。

这些都是借口,为了坚持每天都能去完成一张“满意”的照片,我用了2种方法:

● 一是,自己挖坑:

我在朋友圈,微博里发起#小月手机摄影#、#手机党拍365天#,刚开始是每天发一张,时间一长,不仅我习惯了,连微博的粉丝,身边的小伙伴们也习惯了,哪天如果到时间没发,就会有人问“今天的图呢?”

为了不被说,只能逼着自己坚持,且要越发越好(希望大家看到自己的进步,姐也是个要面儿的人啊)。

除此之外我还发起了“小目标:手机党拍每一天”21天照片打卡,通过上面这些方法,仅从去年10月份开始,直到昨天,180天里,坚持发布了手机摄影照片近260张。

● 二是,让群众监督:

近几个月,除了参加摄影课,还参加一些自媒体运营,自我成长类的社群,加入了“小目标:每日三个标题打卡”“每日三件事打卡”,虽然和摄影没啥关系,但我给自己“加了餐”,每天打卡时,都放上一张自己手机拍的照片,而且是经过后期配文的16:9手机屏保图。

坚持了快到50天,打卡的小伙伴也都习惯了每天由小月的美图开始新的一天,因此还认识了不少同样喜欢摄影的小伙伴。

三、输出|边学习边输出

当持续学习和不断坚持了近120天后,感觉自己在摄影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新的提升和收获,还认识了不少同频伙伴,大家在学习和交流中一起成长,交流自己的心得也就自然而然的开始,这也正是我180天成长计划的一部分。

● 一是,想从另一角度学习提升并巩固已学知识。

● 二是,想帮助更多喜爱摄影的伙伴,学以致用。

● 三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你,知道你,成为大家眼中的“手机摄影达人”。

除此之外,最开心的——可以教我那位中国好“闺蜜”手机摄影啦!她可是我的180天计划源动力。


手机党拍

首先放一下几张自己的手机图片(后期过的)









随着手机在软件优化与硬件参数上的不断完善,使得手机摄影的地位也提高了许多。个人认为手机摄影的技法无外乎以下几点

1:构图:手机相比相机,天生是广角焦段,好像是全画幅上的20多焦段,所以视野更佳宽广,但导致了手机拍下的内容会更多会显得很杂,所以构图尤其需要注意,三分法~居中构图以及对角线构图等,但构图始终是为了你的主题而服务的,所以这点需要注意,好的照片一定有好的构图,但是好的构图不一定有好的照片。

2:色彩:俗话说逼格不够黑白来凑,色彩的搭配也是为了你的照片服务的,不论是色调范围相似的小清新还是滤色后的突出主题,以及黑白色彩带来的简单感,记住你的主题然后对色彩进行把控。

3:后期:裁图突出主题,增加特效进行主题突出,都是为了你的主题而服务的。

总结,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锻炼自己的摄影眼,而手机或者相机只是一个展现你思想的东西,大部分情况下器材的限制并没有那么大,对了,学会一点后期可以给你的想法加上翅膀哦~

纯手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摄影拍照小技巧

【多图预警】

我应该算是接触手机摄影比较早的人了,至今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了。

目前手里4部手机,最新的iPhone7是今年年初换的,现在里面有6400多张照片。其他3部手机,大概一部手机10000多张照片。

所以,仅就手机摄影而言,目前我手里大概有40000多张照片。现在,我正在编撰我的手机摄影的图文书,预计年底出来。所以,关于手机摄影,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在手机摄影中,我拍摄的最多的题材是人物和街拍,也有一些出去时候拍摄的风景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物和街拍是最容易实现的,在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些人物和街拍的经验。

1,手机街拍第一条:如何寻找灵感?

在我的上一条回答《如何通过看照片提高摄影水平,应该注意哪些细节?》中,我曾提出“信息和趣味”这个问题。

其实,图片信息和趣味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你在日常中如何提取摄影灵感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发现有趣的事,有特点的人,或者说,你有没有一个灵敏的嗅觉去嗅到值得拍摄的东西,譬如在你的摄影对象上,你看到了别人忽略的信息组成关系。

手机摄影初学者需要养成习惯,就是时时刻刻去观察你周围的环境,逛街也好,咖啡馆也好,出租车上也好……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然后慢慢完成一个视觉提炼的过程。直到达到这样的程度,就是一眼看到一个事物,你就能感知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组合,并且快速按下拍摄键。


2,手机街拍第二条:如何趁人不备?

手机本身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在拍摄中,特别是你拍摄一个陌生人时,为了不惹起不必要的麻烦,你如何趁其不备?

我的经验就一个字:装,但是要装的像。

首先,一定要大模大样,心境坦然,心理学的那点东西,大家都懂。

其次,学会调整手机的角度,训练自己面对拍摄对象时,要学会朝上拍,或者朝下拍,就是不直着拍,装作你在拍摄其他的东西。

最后,不要和被拍摄者产生对视。下面两图为一次失败的拍摄经历。

3,手机街拍第三条:技术层面最应该注意什么?

手机摄影最大的弱点,就是弱光下的表现很差。所以,手机摄影中,比起其他技术的运用,最应该注意的是光线的运用。

摄影师要擅长运用环境中的一切光线,譬如说窗户中透过来的光,门缝中进来的光,当光线对自己有利时,要及时抓住,或者说摄影师本身就应该去“找光”。


最后,分享一个小tip:手机的相机要时时打开。

以iPhone手机为例,要保证home键上按下指纹就是相机镜头,这样,你在面对一些稍纵即逝的场面时,就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捕捉了。


马宏杰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现在的手机不仅仅是手机,同时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部相机。平时用手机拍照的用户群体远超过使用相机的,但是普罗大众的手机摄影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今天,大C就来教大家如何快速提升手机摄影水平。

记住这几点帮你快速提升手机摄影水平

了解器材 才能通晓提升门路

手机是定焦镜头

即便现在手机产品中非常流行双摄像头,一支代表广角,一支代表长焦,但是手机仍然是定焦镜头。除了双摄像头的两倍变焦操作之外,其余变焦形式均为数码变焦,会严重影响画质,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强烈不建议使用。

手机的摄像头是定焦头

不同手机的摄像头焦段也不太相同,但是数值都很接近,比如等效数值大约是26mm-35mm之间,像是iPhone广角摄像头等效焦段是28mm,长焦摄像头等效焦段是56mm。因此使用iPhone的用户在拍照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使用等效焦段28mm的镜头拍照。

28mm的焦段和相机中的35mm焦段十分接近,35mm在摄影中被称为万能焦段,因为它最接近人类眼睛的视角,让我们在观看上更亲切。因此想要提升手机摄影水平,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在使用什么样的焦段和镜头在拍摄。

梦寐以求的f/1.8“大光圈”

我们在看手机摄像头宣传的时候,经常会听到f/2.0光圈、f/1.8光圈,甚至是f/1.7光圈,这个光圈大小如果是在相机的镜头中,已经是非常大的光圈配置了,能够达到很完美的虚化效果。在手机中,我们即便使用f/1.7的光圈,也并没有看到很完美的虚化效果,这是因为手机传感器的尺寸限制,造成即便是拥有大光圈配备,也无法有理想的浅景深效果。

手机的摄像头光圈与镜头不可同日而语

手机摄像头之所以很容易达到如此大的光圈数值,其实是有原因的。手机的物理焦距除以通光口径就是光圈的大小,因为手机传感器尺寸小,相机很大,因此相机镜头做出大光圈不容易,而且成本高,手机则更轻松一些。

现在很多手机都配备了智能虚化效果,也就是用软件计算模拟的方式达到大光圈的浅景深效果。但是大C体验过一些产品,虽然的确有浅景深的效果,但是与高端大光圈镜头的浅景深效果相比,还是太过生硬。因此大C建议大家还是慎用这个功能,真正想好好摄影,这个效果并不完美。

2000万像素秒杀1200万?

近几年来,手机的像素配置提升速度之快令人瞠目,从iPhone领先的800万像素时代一跃来到了百花齐放的2000万像素时代,相比之下iPhone的像素提升速度可以用爬行来形容。但是我们即便拥有2000万甚至更高像素的手机,画质就会真的更好吗?

实际上,像素只是能够帮助照片提升细腻程度,让照片可以收纳更多的元素,并不会提升画质。提升画质主要靠传感器、镜头光学素质和图像处理器运算的能力来决定。 当然,如果非要说我今年买的手机画质比家里7、8年前的卡片机好,那么大C也没什么可辩解的, 提醒不过下你,关注下这两年的小底卡片相机画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像素高,不一定能有好画质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手机拍摄的照片,相信很少有人会将其传到电脑中欣赏,而是通过手机直接与亲朋好友分享,或者是在社交app上传播。不论是传输还是传播,由于网络速度和流量的限制,上传分享时都会大幅度的压缩照片的像素和画质。因此我们即便使用了20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拍照,分享的时候,像素还能剩下多少呢?所以说,不要让像素的多少来影响你对于手机的拍摄的看法,重要的是手机后面的人,而不是手机摄像头本身。

产品:iPhone X(双4G) 苹果 手机2焦段固定死 就要玩构图

焦段固定死 就要玩构图

先把九宫格打开

手机与相机不同,手机是一个高性能的综合性移动设备,不仅仅是拍照使用,因此手机拥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和功能。拍照方面来说,最实用的功能就是屏幕上的九宫格,这个功能不论是安卓还是苹果,都有。因此在拍照之前,首先就是要打开九宫格选项,这对于你提升构图和取景,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五种构图帮你提升画面感

构图是摄影的灵魂,要学摄影,就要先学构图。很多朋友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无法入眼,主要就是构图和取景太过随意,因此首先应该从构图方面得到提升,进而摄影的水平也会跟着增进。

中心点式构图

中心点式构图是最常见最好学习的构图方法,就是把物体放在画面的中间拍照即可,比如我们拍美女、拍建筑、拍食物、拍车辆等等都可以这样构图。

三分构图法

三分法也就是三分之一构图法,对于这种构图,就是将地平线或者水平面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处,这样可以获得比较舒适的视觉感受。

对角线构图

当我们在横平竖直的拍摄物体时,发现这样并不美观,这时可以改变拍摄的角度,将事物的线条倾斜拍摄,这就是对角线构图。这种方式能够让画面展现出更加动感的感觉。

对称式构图

自然界中,对称的事物很多。我们在拍照时,将这些原本对称的景象的中轴线放在画面的中间,拍摄下来的照片的构图就是对称式构图。

图片说明

井字构图法最好实现,因为我们手机的网格就是井字。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将被摄的主体放在井字的横竖交汇处即可。由于这四个交汇处是黄金分割点,所以自然也就让主体在画面中展现的更美观。

熟悉之后,就可以慢慢钻研其他构图方式方法

当然构图之法还有众多,这五种是最常见最好学习的,其他构图方法更繁琐一些,需要大家有一定基本功之后再去学习。如果你已经熟练掌握这些构图,就可以继续进阶了。

产品:iPhone X(双4G) 苹果 手机3学会善用内置的功能

学会善用内置的功能

还没告别自动对焦吗?

大部分用户在使用手机拍照的时候,打开摄像头,等待手机自动对焦,然后按下快门键,拍照完成。其实这么拍照,所有的环节都让手机自动完成,是很难提升摄影水平的。因此我们在日常拍摄的时候,应该自己选择需要对焦的地方。

现在的手机,想对哪里点哪里

手机的对焦非常简单,想对哪里点哪里即可。现在很多相机都开始学习手机的对焦模式,加入了手动对焦和触摸屏幕设计。手动对焦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自定义的排列画面中的元素,比如近景可以对焦在主体上,让其余画面产生虚化效果。拍摄合影时可以选择人物为对焦点,这样可以让人物更锐,避免机器自动识别时候失误,将人物模糊。

动态调节曝光补偿

现在的手机中都设计了曝光补偿,比如iPhone在对焦时那个黄色的框就显示了曝光补偿的数值,往上滑是增加曝光补偿,往下滑是减少曝光补偿。有的时候我们在拍照的时候,遇到画面中光比较大的情况,也就是画面中明亮和黑暗都存在的时候,手机往往在自动识别时候并不准确,就会造成照片曝光失误。

画面中光线昏暗部分过多,降低曝光补偿才能保证主体不会过曝

比如我们在逆光或者光线昏暗的地方拍摄合影的时候,如果相信你的手机,那么可能环境曝光是正常的,而人脸已经欠曝到看不出来是谁了。这时候就要手动选择对焦在人脸部位,然后增加曝光补偿,让人脸部的光线变得正常,背景的部分就不要太过在意了。

当然,具体这个环境是应该增加曝光补偿还是减少曝光补偿,你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实时的画面来预览,如果你觉得调节之后曝光正常了,说明你调节的方向就是对的。

善用HDR和长曝光

虽然说手机的HDR功能并没有后期合成的那么好用,但是既然给你提供了,也会有一些效果的。在一些明暗差异过大的环境中,尤其是日出日落这种时间点,光线变化非常快,就可以考虑打开HDR选项。

没有HDR,两边的门就会变成漆黑一片,屋顶也会过曝

HDR是高动态范围的意思,打开这个功能之后,手机会在一次拍照中连拍三张照片,分别对应欠曝光、正常曝光和过度曝光,然后再智能的合成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别小看这个功能,有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就要依赖这个功能才能拍摄到出色的照片。

现在的高端手机都已经加入了很多自定义参数调节的功能,比如光圈、快门和ISO,因此我们使用手机也可以拍摄夜间的长曝光照片,甚至是星空的照片。使用长曝光的拍摄方式时,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手机的稳定性(比如使用手机专用的支架)和优秀的构图,这样你的画面就能让人惊艳。

产品:iPhone X(双4G) 苹果 手机4谁说手机就不能拍好虚化?

谁说手机就不能拍好虚化?

大部分摄影爱好者都喜欢大光圈带来的虚化感觉,这也就是为何大光圈的定焦镜头都是摄影人士梦寐以求的器材。但是上面介绍过,手机的大光圈与相机镜头的大光圈相比,虚化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为手机的传感器尺寸太小。虽然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够用手机拍摄出好看的浅景深照片。

手机拍摄的浅景深照片

既然手机摄像头的大光圈并没有相机那种浅景深效果,那么我们可以人为进行弥补。我们在使用相机的时候也遇到过搭配狗头的情况,也就是非恒定光圈的入门套机镜头,拍摄的时候很难呈现出大光圈浅景深的效果,不过还是有方法可以弥补。比如说我们可以多拍摄一些特写,毕竟现在手机的摄像头大部分都支持近景微距,因此拍摄特写的时候,浅景深效果就更容易凸显出来。

手机拍摄近景特写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浅景深效果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无法距离非常近的拍摄特写,比如花草前面有栏杆围着,我们这时候可以使用手机的2倍变焦功能。当然,前提条件是你的手机支持双摄像头,否则2倍变焦就会变成数码变焦,严重影响画质。

安卓手机的人像模式拍摄的浅景深效果

另外,现在非常多的安卓手机支持人像模式,也就是通过软件计算来智能达到背景虚化的能力。大C自己体验过几款产品,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比较好的效果,毕竟是软件计算的,会有很高的几率出错,但是如果成功了,效果还是让人满意的。大家可以考虑在拍照的时候使用人像模式,这样就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虚化效果了。

其实使用手机拍照,跟使用相机拍照的感觉是一样的,但是大家在心理的设定就是手机不需要摄影,只是日常记录,所以拍照水平一直没有任何提升。就像是妹子们的自拍功力一样,她们每一天都在不断练习,不断尝试,因此妹子们的自拍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效果也越来越好,当然这也有后期app的功劳。但是大C要说的就是,手机摄像头就是一颗定焦镜头,如果你想要好好地拍摄,就能够拍出精彩的照片。除了不断磨练的技术之外,你还需要一颗喜爱摄影的心,当然也别忘了钻研手机的后期app,对照片的后期也是很重要的步骤。


中关村在线

关于如何提高摄影水平,这种技术性的东西网上有太多教程了,我想讲一些个人的小经验。

接触手机摄影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开始特别喜欢微博上流传的糖水片,小清新,全篇一律的色调,后来才发现这可能根本不能称之为摄影,仅仅只是照片而已。

就我而言,有两点对提高摄影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一、多看好片

可以搜索关注业内有名的大师,看他们的作品,最好可以保存起来,还有去书店翻看纯摄影照片的书,就是只有照片没有教程的那种书。

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立和提高你的审美系统,这点很重要,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二、整理照片

拍完照片后一定要认真的整理照片,好的照片和坏的照片都需要整理,并且都需要保存备份好。

可以在手机里下载一个天翼云盘,这种专业存储照片的云盘,玩手机摄影的人一定要备上,还能减轻手机内存的负担。

整理照片的好处一是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二是好的照片可以经常拿出来分析,好为什么好,这样一点一点的去分析,这样技术水平才能所提升。


就是小星星啊

想要提高自己的手机摄影水平,就必须付出很多,因为手机在成像,焦段等无法和相机比,所以只能作为定焦镜头使用,构图就变得很重要了。

一、黄金分割构图

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是公认的最能引发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不光是横向画面,纵向也可以割,另外,当照片的颜色不多或需要体现画面的厚重感,直接调成黑白搞定。比如这张光线极暗的佛塔内。

二、对角线构图

在拍上图时,突然发现正在下楼梯的喇嘛,抓拍。喇嘛正处在黄金分割线的点上。

手机近距离拍摄物体,还是能产生一点点景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