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书法是否被过誉了?

恋上八雅

说实话我本人是非常非常喜欢赵孟頫的楷体,虽然说他也是被骂得最惨的艺术家,说他没气节,是贰臣,书法媚俗。然而,艺术奇才赵孟頫表示他真的很冤枉。


在赵孟頫之前的那些有名的书法家,比如说颜真卿,米芾、柳公权等等,他们的书法也很牛逼,但是说实话,我这绝对没有粉丝视角,在我看来,说得上五体皆能还搞篆刻的,还真没有任何一个人。



而对于赵孟頫来说,他最为广为人知的成就是他的楷书与行书,当然,要说他的画作也是相当的出名的,然而就楷书而言,如果你观看过《胆巴碑》就会发现,他的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一点都不媚俗。


而且行书中的《洛神赋》,《赤壁赋》等等,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


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至于过不过誉,说实话,我认为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完全对的起他的荣誉。至于篆刻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说,会书法的名家有很多,但是篆刻有也有成就的,这一点赵孟頫完全够格。


在书法上,赵孟頫可以将二王的行书发展到雅致清新,在篆刻上可以开宗立派,在全面的角度可以做到五体精通。


喔对了,虽然赵孟頫只篆不刻,但是这也无妨他的技巧,所以如果要我说的话,我认为,他完全没有被过誉。

当然,从名气上来说他的确没有前几位那么有名,但是如果你细心观察他的书法,你就会发现,赵孟頫的字真的是越来越迷人!!!!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赵孟頫的书法并没有被过誉,他和他的书法对书法发展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法家,历史上诸家对赵孟頫的评价不一,错综复杂。那么赵孟頫的书法到底怎么样,在书法史上有怎样的意义,后世书家又是怎样来评价他的书法的,这是一个需要花费精力和判断力去整理分析的问题。前人多说赵孟頫的字媚俗无骨,写得熟而圆滑。这些评价往往是因为他作为宋室后裔仕元,是基于其人品而得出来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可靠就值得深入探讨了。而且在我看来,赵孟頫人品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笑的是,对赵孟頫的书法抨击最厉害的两位古代书法家——董其昌、傅山,都学过赵孟頫。他们的喜爱是在逐渐地发生变化的,由最初的大爱赵字,觉得遒劲隽美,变为逐渐失去兴趣,觉得俗气,可能心里未必如此,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直到晚年,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承认,赵孟頫真乃“神仙中人”,这辈子都无法超越。

赵孟頫《前赤壁赋》临写示范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3630001810d2800aa99\

恋上八雅

赵孟頫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他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对于这样的评价是绝对没有过誉的。

赵孟頫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因而在书法上获得较大的成就。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赵孟頫的字,后来在朝鲜和日本都很流行。

赵孟頫的字非但没有过誉,反而被贬低了。赵孟頫是宋朝皇室遗臣,在元朝出仕做官,被朝廷重用,这在很多文人眼中是谄媚新主的叛国行为。许多后人认为赵孟頫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书法也被评价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如挟瑟燕姬,矜宠善押。”但是其“病恶其书浅俗无骨”只是出于对赵孟頫个人行为的不满,出于对他本人的抨击迁怨到了他的作品上。

赵孟頫书法在用笔结构两方面的技巧层面都达到了精熟秀润的极致,在“熟”于“二王”这一层面上,中国历代书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赵孟頫,恐怕就连其本人也无法超越。虽然董其昌也曾因赵孟頫的出身贬低他,但是晚年也承认了赵孟頫的才能。他认为赵的作品“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


新氧生活

赵孟頫,这个名字在我的映像中就是文人中的文人,就像苏东坡是诗人中的诗人一样。

早先,接触赵孟頫是从他书《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帖开始的,诗的作者为苏轼。现在看来,真是冥冥中有天意。


最初习字,始从家严,正正规规地宗学欧、颜、柳和王。偶然间发现了这本帖,便抱着随手临一下的心态写写,没想临了半通,便不想写了。觉得其字“纤软媚滑”(现看来是碑版翻印不好的原因)。后又再临其楷书,也觉得太“随意流俗”。和观念中的“楷则”相径大异,此后便弃之不学了。

过了十多年,期间揽遍了晋、唐、宋间书家。也是一个偶然,朋友求一幅“赤壁赋”,为了参考一下资料,翻出了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认真临写了一遍,可这一写,却让我从那时到现在便深陷其中,已十余载矣。至此我知道,凡学书之人,赵孟頫是一道不能绕过去的坎啊!自那以后,我从头开始,心无旁骛地做了赵孟頫的“门下走狗”。



借着现在发达资讯,我下载了几乎所有能收集到的赵书,在痴迷的研习中,我逐渐找到了他吸引我的魄力。

骨力:在许多人对赵孟頫的评价中,说他“其骨媚俗”是主要观点。而我恰恰就是因为其“骨力”才敬佩其书的,他的骨力就如丰腴的美人亭亭玉立,是那样的含蓄、蕴藉。即不骨感,也不纤弱,只有品遍了女性的中年男人才能欣赏的美妇一样,没有深临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姿态:赵孟頫的字外方内圆,以魏晋风流的笔法撑起了唐法的风骨,特别是晚年渗与李北海的结体,就像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其风姿不可方物,不可逼视。


傅山曾说:和正人君子交往,会觉得其性格菱角分明难与接近,而屈尊与小人交流,会短时就让人很亲近;这就是对赵孟頫有偏见人的观念。我到觉得,赵书就如一个其貌不甚出众但五官很精致的女子,很她相处久了,逾会对她的细节惊叹。

赵孟頫真正是一个集大成者。通过对他的学习,更能直观的上溯晋唐,让我们的书格既有今妍,又具古质。


临池管窥

赵孟頫是书法史上第三次变革的旗手,对元明清书法影响巨大,他是“二王”脉系的杰出代表,是历史上少有的全能书家。

唐人重“法”,宋人尚“意”。尚意书法忽视“法”而重视“意”,到南宋终使书法技巧更单调而江河日下。

这时,赵孟頫的突出贡献体现出来了。老赵意识到一定要复兴古法,他大胆打出“贵有古意”的复古旗号,开元明书法一代书风。这在书法史上称为第三次变革,这次变革,老赵功不可没。

赵孟頫一生沉浸在古法之中,钟爱二王书法,心摹手追,他临的《兰亭序》不但似其形,而且能肖其神。他的书法就像一风流潇洒、俊秀清逸的江南才子,恬静、优雅、动人,是典型的江左风格。他的作品华丽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甜腻,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见清气。

除了书法作品,赵孟頫对书法的贡献还体现在他的书论上。他的“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等等精致见解,至今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作品传世量多,著名的有《洛神赋》《兰亭十三跋》《赤壁赋》等,此外他传世的大量尺牍,也反映了他行书的典型风格。

顺便说一下,其夫人管道昇也书法史上少有的女书法家之一,书风与老赵相近。

管道昇《与中峰禅师尺牍 》局部,纸本 31.7×7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违远帖》 纸本,纵29.7cm 横2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年兰亭

高中时读某期《中国钢笔书法》,对陆维钊先生的专访。印象深刻的是,陆先生晚年对赵孟頫的重新评价。


(陆维钊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新体--“蜾扁”,人称陆维钊体。)

陆先生书法观念受清代以来北碑影响,一生对沈曾植心摹手追。他起初对赵孟頫是漠视其存在的,晚年的一段时光,对赵有新的发现和认识,深悔未能更早重视对赵的学习。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傅山身上。

傅山早年学赵,后鄙薄其人气节,因人废书,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

晚年有诗赞赵:“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 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 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 斫轮馀一笔,何处发文章?”

对赵形容“足奇”。有敬仰之意。

还有董其昌,一生视赵为对手。其《画禅室随笔》有大量与赵比对论书的章节,对赵有各种不服,晚年承认“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不可及也!”老董终于向赵孟頫低头了!

与赵同时代的鲜于枢评价说赵“笔力柔媚, 备极楷则。后之览者,岂知下笔神速如风雨耶。”


(鲜于枢与赵孟頫同时代,堪比瑜亮)

上列陆维钊、傅山、董其昌、鲜于枢,皆卓然大家。尤其董傅陆对赵从否定到肯定,到敬服,自有依据。

动辙批赵者,自问比以上诸家,从学问到见识,到手底功夫,如何?



向金港

我是古风书法,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儿,先表明我的立场。我很喜欢赵孟頫书法。赵孟頫书法与他所得的赞誉绝对成正比。关于这一点,我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首先,书坛领袖,实至名归。晋韵、唐法、宋意历朝历代各具特色。元朝初期,书法出现尴尬局面,尚意书风已到尽头,赵孟頫便是在这种局面下,高举复古大旗,振兴有元一朝书法。


赵孟頫书《三门记》

其次,水平之高,名副其实。赵孟頫力推复古晋唐,自己亦是身体力行,其书风被后世誉为“学王书者,形似与神似唯赵孟頫一人”。赵孟頫行草最具二王特点,但时代使然,即是再具二王特色,亦有时代烙印。这时代烙印正是赵孟頫书风特色吧!

赵孟頫书《闲居赋》

最后,影响深远,下五百年。赵孟頫书法影响了整个明代吴门书派、华亭书派。到清乾隆,更是朝野内外俱学赵孟頫。赵孟頫书法影响书坛五百年而不衰,现当代学赵孟頫者,亦不在少数。
赵孟頫书《汉汲黯传》


古风书法

除了赵孟頫的楷书之外,赵孟頫的行书也是十分精彩的,据赵孟頫自己来说,可以日书万字,这在当今的书法家而言那是很难想象的,并且在告诉的行笔中还笔笔精彩,一点也不松懈,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孟頫的《致中峰和尚手札》更是精彩绝伦,只可惜并不是什么连续的名篇,没法来给个什么头衔。

其实赵孟頫最大的贡献是在元代这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保留了中国最为传统的笔法精髓,甚至可以说一个赵孟頫就是一部元代书法史,这背后的意义是没法用书法的具体作品来表达的。

给大家拜个晚年!!!


书扬文化

赵孟頫的成就非但没有被过誉,反而被贬低了。

确切的说是被清代人贬低了,他们需要求变,便在字品和人品上贬低赵孟頫。


不二斋

元朝初年,赵孟煩高举复古大旗,其书法上承右军,下开一代书風,乃蒙元期间书坛一颗闪耀明星。

因朝代时间顺序,其名列为历代四大楷书家之末,但其成就足可居四家之首。此绝非耸人听闻!

纵观颜柳欧三体,观其不同字之笔画,或一横,或一竖,多大同小异,几无变化,如公式,如印刷体。若任取其中点、横、竖、撇、捺等诸笔组一字,皆可也。

然赵之楷书,用笔变幻莫测,绝无雷同,尤以《胆巴碑》为极至。

今之学书者,独爱学欧、学颜,无他,为其公式化而易学也。学欧易俗,君不见田某乎,千人一面,如印如刷,不见其风韵,独见打印机耳。

赵之楷者,学之者寡,无他,以其难学者也。今之功利社会,万事求速成,敬告世人,学书欲速成,万勿学赵,学赵,非经年累月可致也。

至于赵之行书,窃以为足以媲美羲献,甚或超越。

赵之被人诟病者,始作蛹者乃阮元,后又有傅山,此二人乃碑派之始者,谓赵书俗媚,谓宁丑毋媚,等等。

此非论其书,乃谓其人也。盖因孟頫为宋主赵氏之子孙,宋亡后,赵未报宋而事元,其人无节,其书亦媚也。

以朝代更迭之责,压之于赵孟煩一人,由此波及其书,何其谬也!

赵孟頫乃一士族之子而已,宋亡之际,其族已远离国是,朝堂之事,岂一士族能左右乎?况辅蒙元而恤百姓,亦赵孟煩之初衷也!

后人只知其事元,而不解其衷,且以此论其书,可笑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