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中如来佛祖的二弟子是金蝉子唐僧,那他的大弟子是谁?

瑞阳明旭

佛祖二弟子是金蝉子,这只是《西游记》杜撰的说法。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并没有叫金蝉子的。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佛祖的大弟子是谁?

如果按照入门的先后顺序来说。释迦牟尼佛第一次收徒,一下收五个人。

此事要从释迦牟尼出家说起。释迦牟尼本来是一个小国的王子,他要出家求道,国王挽留不住,就派了五个侍从跟着他,这五个人分别为:憍陈如、跋提梨迦、摩诃那摩、波沙菠、阿奢逾时。

释迦牟尼进入森林苦修,饿得瘦骨嶙峋,他最终发现苦修无法证得真理,决定结束苦修。于是释迦牟尼接受了一个牧羊女布施的乳糜,而憍陈如等五人见他结束苦修,以为他不再求道了,便离释迦牟尼而去了。

释迦牟尼吃了乳糜之后,安坐在菩提树下,发誓若不能证道,便不起身,终于因看到天上的一颗明星而彻悟了真理。

释迦牟尼悟道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鹿野苑找到了原先离开自己的那五个人,给他们开示自己悟出的苦集灭道的佛法,称为“初转法轮”。这五个人被释迦牟尼的智慧折服,皈依了佛教。所以这五个人成为佛教最早的僧人,称为五比丘。

如果按入门时间来算大弟子,这五个人中憍陈如年纪最大,也是五个人中最先悟入正法的,可以称为佛祖的大弟子。

如果按照领悟和修习佛法的水平来说,大家都知道佛祖有十大弟子

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连,神通第一。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须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楼那,说法第一。七、迦旃延,论义第一。八、优婆离,持律第一。九、罗睺罗,密行第一。十、阿难陀,多闻第一。

这十个人各有优点,全是佛祖的得意弟子。中国寺庙中的释迦牟尼像,两侧往往有一老一少两个僧人的像,分别是老迦叶,少阿难,即摩诃迦叶和阿难陀。

可以认为这两人是佛最信任的弟子。《西游记》中最后向唐僧索贿,要去了紫金钵的也是他二人。《西游记》这么写,有些调侃和冒犯佛教的意思。

摩诃迦叶很受佛祖信任,佛祖甚至曾经分一半座位给他。

一天佛祖在灵山法会上,突然拈起一朵花给大家看,大家都不解其意,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于是佛祖说,我有正法眼藏,也就是最微妙的佛法,已经教给了迦叶。于是佛祖把自己的袈裟和钵盂传给了迦叶。迦叶在西方传了二十八代,传到菩提达摩,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传法,一苇渡江,面壁少林,把佛祖的正法眼藏传到了中国,是禅宗的初祖。

佛祖涅槃后,迦叶继承佛祖遗志,成为教团领袖,并组织了佛经的第一次结集活动。因为佛祖在世时,没有留下文字,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来教导弟子们。佛涅槃后,迦叶就把佛弟子们召集在一起,把佛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流传后世,这就是结集。

因此可以认为在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中,迦叶的佛学水平最高,也可以称为佛祖的大弟子。



梦露居士


其实如来的大弟子在西游记中也有出现。说来可能有点讽刺,因为在小说中他跟唐僧关系可不怎么样。就是以上二位之一(恕我有点分不清谁是谁)。就是西游记最后为难唐僧传假经书后来又索要紫金钵盂的那两位之一。这两人就是摩诃迦叶与阿难陀,也可以叫迦叶、阿难。摩诃迦叶就是如来佛祖的大弟子,阿难陀为第七弟子。


如来佛祖的大弟子就是这位了,摩诃迦叶。上图为上海博物馆藏摩诃迦叶头像。佛教造像中,常把摩诃迦叶塑造成长者形象。摩诃迦叶是清净寡欲的代表,被称为苦修第一,意志坚定。中国禅宗将摩诃迦叶称为西天第一代祖师。这里有个典故,就是拈花微笑。出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

释迦牟尼

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

面面相觑

,唯有摩诃迦叶

破颜

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

教外别传

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

拈花一笑

”和“衣钵真传”的典故。

后来,摩诃迦叶传打印于阿难陀,是为西天第二祖,后来一直传到第二十七祖,即为达摩尊者,前往东土传道,成为东土禅宗初祖。

再说一下阿难陀吧:与摩诃迦叶不同,阿难陀的形象多为年轻僧侣。被称为多闻第一,博闻强记,颇具智慧。他是佛陀的堂弟,随侍佛陀二十余年,佛陀圆寂时悲恸痛哭,得摩诃迦叶开示而悟道,后得摩诃迦叶传道称为西天第二祖。在禅宗寺庙中,迦叶、阿难的塑像总是侍奉佛祖左右。


最后再说一下金蝉子。上图这位是不是一看就是唐僧?其实不是,这位叫目犍连,也叫目连。上图是戏曲《目连救母》的剧照。目连才是佛祖的第二弟子,金蝉子之名只是西游记小说中的而已。目连在佛祖众弟子中神通第一,神通广大,除魔卫道,不受女色诱惑。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西游记才将他描绘成转世后一路带领弟子降妖伏魔而不受女色诱惑的唐僧。目连还曾接受众鬼问业报因缘,是不是跟西游记中通天河老龟问寿数的故事很像?而目连实际上是佛教第一个殉教者,被外道人用乱石砸死,因此西游记说金蝉子十世轮回,可能也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目连救母的故事,说的是目连的母亲生前造业,死后堕入饿鬼道,在地狱受苦,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将斋果放入盆中供养众僧,借十方僧众之力超度,使母亲脱离饿鬼道之苦。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


伊耆角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西游记》这本书虚构了两个佛祖徒弟,一个是观音大士,另外一个是金蝉子。《西游记》书中说金蝉子为佛祖二徒弟,那么就必然有一个大徒弟,这个大徒弟是谁呢?我们需要从佛经中去找答案。

佛祖云:众生平等。因此在佛祖眼中是没有所谓徒弟的排序的,只有喜欢的程度不同而已。根据佛经记载的十大弟子是后人给予评定的。他们分别是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也就是说按照后人的观点摩诃迦叶是佛祖的大徒弟。这个答案有待商榷。为什么呢?因为佛祖在未成佛之前,在去尼连禅河的加者山苦行林苦修时随身伴随有五个仆人。这五个仆人也都是跟着佛祖去修行的。后来佛祖在林中六年不说一句话,苦苦思索众生之道,没有找到解脱的方法。就起身去尼连禅河洗去六年的污垢,然后喝了牧羊女施舍的羊奶补充体力。随行的五人以为佛祖放弃就离开了。佛祖最后在一棵毕钵罗树重新修炼,并且发誓:不思得众生解脱困苦之法,永不起身。后终于在一天凌晨大彻大悟。佛祖成道后就首先找到随行的五人,度化这五个人,给他们讲佛祖领悟到的真谛。这五个人在佛经中记载名字的只有一人,就是阿若乔陈如,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佛教四果阿罗汉,五百罗汉排行首位。因此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阿若乔陈如应该是佛祖的 大弟子。

那么为什么后世都认为摩诃迦叶是佛祖的大弟子呢?是因为摩诃迦叶最受佛祖喜欢。而摩诃迦叶也是佛祖的十大徒弟当中修为最高,最受佛祖徒众欢迎的一位。摩诃迦叶从小就有慧根,和佛祖成佛的道路不一样,佛祖成佛的方式是静坐冥想,而摩诃迦叶则是苦修,属于头陀系列。因此摩诃迦叶也是第一头陀。相传,摩诃迦叶三十岁离家去寻找真谛的时候,正是佛祖顿悟之时。摩诃迦叶寻访了许多大师,他们的讲解都不能令摩诃迦叶信服,后来摩诃迦叶听人说释迦牟尼佛已经顿悟,他便去找了佛祖。听了佛祖的讲解后,摩诃迦叶很信服。于是就做了佛祖的徒弟。

虽然摩诃迦叶是佛祖的徒弟,但佛祖从来不把他当成徒弟来看待,他们两人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关于佛祖器重摩诃迦叶有两个典故。一个是“佛陀分半座”,一个是“拈花微笑”,我们先说第一个“佛陀分半座”,由于摩诃迦叶是苦修,因此他经常离开佛祖自己修行。一次佛祖召见摩诃迦叶时,他穿著破衲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的走来。那些佛祖的徒众很多因为不认识他,就投来轻蔑的眼光,佛祖心神领会,便做了一个招手的动作说: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徒众们听了,都震惊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轻视摩诃迦叶。

还有一个典故就是拈花微笑,由于佛教前期的传授佛法主要靠讲解,口口相授。每个人的领悟力不一样,学到的便不一样。相传佛祖应大梵天王之邀在灵鹫山讲解佛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佛祖见到这朵金婆罗花,想到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于是便陷入了沉思。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明白佛祖的意思是什么,只有摩诃迦叶轻轻一笑。佛祖当即说话: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其中妙处难以言说,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从此摩诃迦叶成为佛祖最喜欢的弟子。

佛祖圆寂后,由大家推举佛祖的继承者,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摩诃迦叶,一个是年轻的阿难陀尊者。后来当摩诃迦叶来到佛祖的金棺前时,金棺中佛祖的足伸出来,摩诃迦叶说:我会继承你的遗志,光阳佛法。说完佛祖的足收进金棺之中。从此以后摩诃迦叶承担起了领导众教徒传播佛理的重任。

因此摩诃迦叶作为佛祖的大弟子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西游记这本书对这位大弟子的描写就有些偏激了,《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这一回介绍佛祖让阿傩、伽叶两个人去领唐僧师徒到藏经阁取真经,阿傩、伽叶为难唐僧,给他们要人事。后来唐僧没有供奉人事,阿傩、伽叶就给了他们白字经文。这一段中的阿傩、伽叶就是上文提到的摩诃迦叶和阿难陀尊者,显然书中描写的人物性格和实际相差太远。

《西游记》这本书的许多人物都采自民间传说和佛经典籍,例如孙悟空的天庭官职弼马温,避马瘟源于古时候民间一种传说,是将母猴子的尿与马料混合在一起喂马,可以避免马生病。因此作者灵光一闪就起了一个弼马温的官名。观音大士在佛经中也有模糊的记载,佛祖的徒众中有一位女徒弟,她就是摩诃迦叶曾经外出寻道前在家里娶的一位妻子。他这位妻子叫妙贤,也是一位励志修法之人,后来在摩诃迦叶的介绍下拜佛祖为师,因此很有可能观音大士的灵感来源就是妙贤。

最后总结,佛祖的大弟子根据佛经典籍记载是摩诃迦叶。但是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这位尊者,而不能以《西游记》刻画的形象来认知。


每日趣评

在西游记里,书里只介绍了如来的第二个弟子,是金蝉子,也就是唐僧的前世。于是,问题就来了,如来的第一个弟子是谁?

这个问题可以说,自打西游记成书以来,都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证。有说观音菩萨的,有说菩提祖师的,有说另有其人的。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自有理。

我今天要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可能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但是请你听我慢慢说来。

我觉得如来的第一个弟子,名叫九头虫。是的,就是那个偷舍利子的九头虫。是不是觉得很惊奇?在哗众取宠?

九头虫在西游记里的出现,是非常的突兀的。他没爹没娘,也不知从何而来,只知道最后逃到了北俱芦洲。

他法力高强,却在三年前忽然倒插门,进入碧波谭当女婿。结婚之后做了两件坏事:偷取佛宝舍利,胁迫媳妇儿上王母娘娘那里盗取灵芝草。

最后,他遇到了取经团队,被孙悟空猪八戒梅山七圣围剿,负伤逃走。

在这样一份狼狈不堪的履历里,有几个疑点。为什么他要倒插门到碧波谭?为什么他要盗取舍利并温阳它?为什么最后遁逃北俱芦洲,众人不追杀?

所有的疑点划归为一的话,只有一个原因,那个舍利本就是他自己的舍利。他煞费苦心的两次偷东西,都是为了拿回自己的舍利。

唐僧因为不听如来说法,被贬下灵山,历经九死一生做了取经人。取经的目的也很用功利性,换如来的话就是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我们都知道,西游的世界里有四大部洲。在如来眼里,除了东胜神州和西牛贺州适合人类居住,北俱芦洲和南瞻部洲都需要教化。南与北相比,北俱芦洲更加不堪。

既然如来秉承众生平等,没道理教化众生的时候,只教化南瞻部洲,不管北俱芦洲。所以呢,在金蝉子之前,如来一定派人去北边传教了,而且实力要比金蝉子要强,这个人就是如来的大弟子了。

全书里,跟北俱芦洲搭边儿的妖魔,只有九头虫。这不是九头虫作为如来大弟子的理由,真正的答案还在那颗舍利子里。

爷爷,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我这金光寺,自来宝塔上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放霞光,万里有人曾见;昼喷彩气,四国无不同瞻。故此以为天府神京,四夷朝贡。只是三年之前,孟秋朔日,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

从金光寺和尚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提取三个信息:祭赛国君臣并不贤良、宝塔舍利存在很久了、三年之前九头虫下血雨盗走舍利。

九头虫盗取了舍利子,按说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盗取灵芝草,来温养舍利子呢?王母娘娘家的菜园子就那么好进,一个卑微的龙女就随便进去偷东西?

事情可没那么简单,满天神佛都知道九头虫的身份,也知道龙女盗取灵芝草的目的,因此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就行。

[草稿]未完待续,看完整请去文章列表。

也就是说,九头虫作为如来的大弟子,很久之前就被如来派出去,并且夺走了他的舍利子。如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将佛法传到北俱芦洲。

可是北俱芦洲的人都是一群什么玩意儿?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如来在这里谦虚了,他的话翻译成汉语就是:北俱芦洲是个人间地狱。

被夺走舍利子的九头虫,在北俱芦洲混的很不好,也不像唐僧那样,还有几个保镖。总之就是,九头虫


纸老鼠鼠

【舍利演义】载:释迦摩尼云游四海,遇迦叶,迦叶有娇妻云娘,云娘,天下美女也,夫妻恩爱倍于常人。释迦摩尼日日与迦叶论色空,时时谈佛性。迦叶愚昧,遂绝红尘,夫妻情断。云娘无奈,恨极。一日暴雨,迦叶外出未归,云娘妆罢,送斋饭于村头庙中,释迦摩尼蒲团端坐,忽闻淡淡脂粉,睁开二目,但见云娘秋水盈盈两眼,春山淡淡细眉。金莲小巧袜凌波,唇似樱桃红绽,嫩脸远胜挑花。云娘貌美,释迦摩尼闭目不敢相视,云娘燕语莺声,纤纤十指于释迦摩尼胸前轻轻揉捏。体香沁人心脾。释迦摩尼禅心难定,佛归戒律于脑后,抱云娘于禅床,尽裸其衣,玉腿高架,云娘那朵半开的莲花尽显秃头眼前,释迦摩尼如饿虎,一阵风卷残云过后,可惜数滴菩提水,滴入云娘两半中。迦叶外出归,云娘遂言明庙中真情,怒骂释迦摩尼骗子,迦叶不信,遂休妻。此时释迦摩尼良心发现,羞愧逃走。迦叶愚顽,遍寻释迦摩尼,释迦摩尼以为迦叶找其抱仇,避不敢见,谎称自己早被人扔在菩提河淹死。迦叶在菩提河边跪了三天三夜,释迦摩尼看迦叶好骗,才敢出来相见,说自己有道行,身含舍利,复活了。迦叶更加崇拜释迦摩尼,死也要拜释迦摩尼为师。迦叶是释迦摩尼骗的第一个徒弟,以后释迦摩尼就偷偷把云娘接到一个山里,成为了他泄欲的工具。没有不尊重佛教,【舍利演义】各大书店均有消售,你们如果看了这本书,会知道没有人胡说一个印度阿三。


白这个颜色

唐僧,金蝉子转世也。金蝉子唐僧一行路经时,镇元子正好应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弥罗宫去讲“混元道果”。

去时,带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对留守的清风、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

二弟子得知师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说:“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镇元子解释说:“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西游记中金蝉子是唐僧前世,后来被如来派下凡间西天取经,担任佛教势力扩张的急先锋,为了取经,金蝉子先后死了九世,都是未老先卒,牺牲不可谓不大,但这份责任还是很大,可以看出如来对金蝉子的器重,那么对于二弟子都如此器重,对于大弟子肯定更加看重,那么传说中的大弟子到底是谁,实力如何,为何出场极少?

进入重点,其实金蝉子是西游记中的角色,不过在释迦如来的像前,一般是两种组合,一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二是摩诃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真正的佛教里是没有这一号人物的,但如来确实有十大弟子,那么如来真正的十大弟子究竟是谁?

佛有十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楗连;说法第—富楼那;解空第一须菩提;论义第一迦旃延;头陀第一大迦叶;天眼第一阿那律;持戒第一优波离;多闻第一阿难陀;密行第一罗喉罗,所以如来大弟子叫做舍利弗,以智慧著称,对释迦摩尼佛有重大作用,地位很高,实力超群!


笔墨史书

观音菩萨在如来佛面前自称弟子,他应该比如来佛祖晚一辈吧。他是不是如来佛的徒弟呢?唐僧在观音菩萨面前也自称弟子,那他又比观音菩萨晚一辈了。这么看唐僧比如来晚了两辈了啊!

金蝉子是如来佛二徒弟,观音菩萨是不是如来佛祖的大徒弟呢?

唐僧对观音禅院的老禅师也自称弟子,所以菩萨的大徒弟是爱袈裟的老禅师!

金蝉子转世成了唐僧之后,他还是如来佛的二徒弟吗?转世之后他的辈分有没有降低呢?五百年前金蝉子还给镇元子敬茶,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敬茶。这么看金蝉子应该比镇元子辈分低。金蝉子转世之后肯定还是比镇元子辈分低的。那么比唐僧辈分还低的孙悟空怎么和比自己起码高两辈的镇元子结拜成兄弟了呢?

观音菩萨是七佛之师,辈分比如来大。谁是如来大弟子应该是须菩提吧。 注:须菩提祖师并非须菩提 同名的 并非一个人!

如来大弟子应该是阿难,金蝉子是虚构的。观音的确曾是如来的老师,为如来讲金刚经,可能如来成佛后,观音反倒成为其弟子,要跟他学法了。

说回西游记里的,金蝉子转世成凡人后身份自然就比观音低一辈了,镇元子跟猴子结拜也不代表就降辈了,只是愿意结交个强人,估计唐僧也不敢拿他当后辈看。

大家认为呢?


青旅视角

西游记中,唐僧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历尽千辛万苦,求得真经,普世渡人。这毕竟是小说之言,作者吴承恩老先生是为了故事情节需要来设计的。那么佛祖真实的大弟子二弟子是谁?是摩诃迦叶和阿难。这两个人在西游记中就是师徒到达西天后刁难他们的那两个。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用他们来反衬喜欢抗争的斗战神佛孙悟空。佛教中,摩诃尊称大迦叶,为禅宗一祖。著名的拈花微笑典故就是出自他,后来在武侠小说中有绝学拈花掌。阿难是迦叶之后的继承者,为二祖。大家礼佛时,站于佛祖两旁的便是他们二人了。在佛祖的十大弟子中,摩诃迦叶为头陀第一,也就是苦行第一。阿难为多闻第一,大家打开佛经,经常看到四个字“如是我闻”,这就说是阿难亲自听佛说的。值得一提的是。他二人都是古印度高种族,属婆罗门种姓,阿难还是佛祖堂弟。

西游记中颠覆这些,不是作者佛教知识不够,而是有意为之。西游记是一部以孙悟空反抗贯穿始终的小说,虽然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不够完美,但是在封建社会也是够惊世骇俗的了。


风舞鹰翎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西游记中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而金蝉子就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金蝉子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那么如来大弟子是哪位呢?大家都知道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了,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在最后到达西天雷音寺的时候,是如来佛祖另外两个徒弟,叫做阿难和迦叶,这两人可谓如来身边红人,连经书都是叫他们两人给唐僧师徒的,但两人发现唐僧师徒最后一难并没有完成,于是经书也就最后成了白书无字文章。
可吓坏了唐僧师徒,最后还是终于拿到真经,普渡众生了。


小羽网络

我想说说如来佛在现实中的大第子是谁。

在西游记小说中,如来的大第子是迦叶与阿难,观世音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部众,他并不是如来的嫡传。

现实中,如来佛祖的大徒弟并不是上面这几位。迦叶阿难都是僧团首领,并非最早的弟子。如来佛祖在菩提树下证道之后,就去了鹿野园,在鹿野园这个地方,有他的五个随从,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他们在那里用婆罗门的方式苦行。佛陀给他们讲课之后,这五人,就皈依佛陀成为他的最早的五个徒弟。这为首的大弟子就是憍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