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給兒子娶媳婦最後他卻成了新郎,他死後楚國差點因為他亡國

春秋時楚國楚平王即位後,將他的的嫡長子建立為了太子,並且還聘請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做了太子太師,讓寵臣費無忌做了太子少師。據相關史料記載,伍奢是個十分正直的人,但這個費無忌就有些奸佞了。而太子建也是個正派的公子,是個親賢遠小的人。所以呢,這平時太子建對費無忌就十分的嫌惡而對伍奢特別的尊重。因此,費無忌對太子建便懷恨在心,甚至有欲置其於死地的想法。但可惜的是一直沒有好的機會。

孔子說,天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而費無忌則是那種比女子還要小人的人。公元前527年,楚平王為了聯合秦國抵制晉國就想和秦國來個政治聯姻。費無忌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在他的建議下最終楚平王和秦國達成婚姻協定,以秦哀公的長妹孟贏嫁給太子建為夫人。

到了約定好的婚期前幾天,楚平王便派費無忌去了秦國迎親,畢竟楚都到秦都也有一段距離呢。費無忌打扮的有模有樣的去了秦國。秦哀公的妹妹孟贏可是個大美女,費無忌將其迎回楚國後還沒有到達楚國都城,費無忌卻先行回去了。其實費無忌這傢伙早就計劃好了,他先到了楚王宮面見了楚王,在楚平王面前極力的誇讚孟贏如何如何的美貌。費無忌有板有眼的,說的好色的楚平王哈喇子都要流出來了。

費無忌是個頗有小聰明的野心政客,他從楚平王的眼神和神情裡看出了楚平王的心思,於是乎在費無忌的妖言蠱惑之下,未過門的兒媳婦突然就嫁給了公公。費無忌蠱惑楚平王的時候,還不忘勸他再給太子建找一個好媳婦。其實楚平王起初也有點那樣的心思,只不過費無忌的蠱惑讓他更堅定了而已。

君臣二人偷偷摸摸有說有笑的,在楚王宮裡志同道合的一番談論後,在費無忌的安排下,秦哀公的妹妹孟贏在進入楚國都城後便被掉了包。而最終太子建所娶的則是一名頂替孟嬴的齊國女子,事情剛開始的幾天當然是瞞住了所有人的眼睛,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真相還是一點一點的浮出了水面。後來太子建知道後,他們父子之間便多了一些嫌隙。而費無忌則成了楚平王身邊的紅人。

公元前523年,在費無忌的讒言下楚平王把太子建調出了都城到城父鎮守。其實那個時候楚平王和費無忌基本上已經是一丘之貉一根繩子上的蚱蜢了,他們都怕太子建將來羽翼豐滿後會報復他們。次年費無忌又誣陷太子建和伍奢秘密聯合齊、晉欲謀反,楚平王考慮都沒有考慮就當真了。

最後太子太師伍奢和他的大兒子被殺,二兒子伍子胥出逃吳國,太子建也逃奔到了宋國。後來在宋國為了避宋國華氏之亂又逃到了鄭國,在鄭國太子建頗受禮遇,可最終因參與聯晉襲鄭最後被鄭國人殺死。

事情到了這裡,費無忌的陰謀便是得逞了。既除掉了心頭大患,有沒了什麼後顧之憂。這或許就是常言說的小人不好惹的道理吧,小小一個費無忌動了動嘴皮子便讓楚平王父子反目成仇。太子建再牛,最終還是死在了費無忌的手裡。但人民群眾的眼睛有時候是雪亮的,費無忌為非作歹陷害太子,楚國的百姓知道後卻不答應了。

公元前515年楚平王去世,楚昭王即位。這位楚昭王便是楚平王和孟贏所生的兒子,其實楚平王去世後當時的將軍子常覺得楚昭王年幼,是想立楚昭王的異母兄子西為王的。但子西卻堅決不受,說既然太子建奔宋後已經立楚昭王做了太子理應由他來繼承,隨意更改會生禍端。就這樣在哥哥的堅決禮讓下,楚昭王最終即位。

楚昭王即位後,應楚國百姓的呼籲,子常殺了佞臣費無忌。當時伍奢的兒子伍子胥逃奔到了吳國,受到吳王的重用。他時時刻刻想殺回楚國替父兄報仇,所以吳軍當時屢犯楚境,子常應百姓呼聲殺了費無忌也是為了穩定民心為吳楚之戰鼓起加油。外患未除再多幾個內憂,可就不好辦了。

但吳國在伍子胥的輔佐下,最終還是打的楚國狼狽不堪。柏舉之戰楚軍20萬不及吳軍3萬,楚國都城都被人家給攻破了,楚昭王攜家眷棄都而逃。楚國自春秋伊始便有不臣之心大肆稱王,如此也算是給其的一個教訓吧。但千古興亡史,你方唱罷我再唱,打來打去的中國還在東方,日頭東昇西落卻從未改變過。

歷來好色的帝王居多,男人嘛這點也無太可厚非之處。但聽信費無忌這樣的小人的讒言,搶了自己兒子的媳婦,最後還受小人蠱惑致太子建身死異鄉的確有些說不過去了。如果歷史還能重演一遍的話,楚平王照樣不會發現也不會相信,太子太師伍奢的二兒子伍子胥後來會爆發出那樣大的能量。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看不透的所謂註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