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雉的尸体200年都没腐烂?

李进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她性格刚毅,嫁给刘邦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颠沛流离的日子,在刘邦称帝后,又协助刘邦管理朝政。刘邦死后,儿子刘盈年幼,吕后辅佐儿子掌握天下,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临朝称制”。那时候,她大权在手,到六十一岁时病死后,与汉高祖刘邦合葬在长陵。

而说吕雉尸体200年没有腐朽,是根据《后汉书》中记载的赤眉军对墓中陪葬的女子行了淫秽之事,当然也包括吕雉,对这种事情,正常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次赤眉军盗墓行为完整的记录在《后汉书·刘盆子传》中,当时的赤眉军是农民起义军,他们跟强盗似的大肆掠夺,到处的搜刮财物,把当时的京城洗劫一空,甚至还纵火焚烧。之后,他们又来到南郊,与抵抗军展开激战,最后占领多处城池。这时,天空下起了大雪,许多将士被冻死,于是他们满怀仇恨来到帝陵,开始疯狂挖陵。他们挖开的时候,看见汉高祖皇后吕雉的尸体躺在有玉宝石装扮的棺材里,里面有很多珠宝,吕雉的尸体还没腐烂犹如还没死一样。于是起义军便疯狂了起来,奸污了吕雉的尸体。虽然这是来自史书的记载,但这样的文字,令人看了胆战心惊。但事实却为未必是真实的,大家知道吕雉去世的时候已经六十一岁了,应该是一名老妇人了。她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距西汉末年也差不多有200年的历史了,所以按年龄来算一位260多岁的老妇人,纵然是尸体没有腐烂,穿再华丽的衣服,那也是个老女人了,赤眉军又为何会对这种尸体下手呢?

有人认为,赤眉军对毒后吕雉行如此不堪之事,极有可能不是因为吕后的外表,而可能是在于赤眉军对于吕后的憎恨与厌恶,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发泄恨意与怒火。

这种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传统观念认为,作为女性的吕后不应该临朝称制,掌握天下。还因为她滥杀功臣,剪灭异己,更为不好的是她用了“人彘”酷刑惩罚戚夫人等等。

历史的惯性让吕后的形象大打折扣。


文踪旅迹

吕雉的尸体经过200年的时间实际上是已经腐烂的了,没有腐烂的可能非常小,所以关于吕雉尸身不腐烂的传闻应当是假的,我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就是因为汉朝尸身的防腐技术是不科学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尸身防腐方法主要是用水银浸泡尸身,这样确实能减缓尸身的腐烂速度,但并不能完全地阻止尸体的腐烂,时间长了,还是会出现很大规模腐烂的,但却并不至于像没有做过措施的尸体一样腐烂得骨骼都已经脆化、看不出丝毫人形。

在汉朝的皇公贵族中流行着一种尸身防腐方法,那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金缕玉衣”法。

汉朝时期人们对玉和金缕玉衣的美丽误解

在汉朝人们相信玉是一种神奇的天地至宝,他们将玉当成了山峰的精华、当作了世间最神奇的物质,他们觉得玉是有着特殊作用的,所以他们就将玉磨成一片片的玉片,然后用金丝、银丝、铜丝将这些玉片穿成铠甲模样的尸衣包裹住死去的身体。

他们觉得用玉包住了尸体,就可以阻止灵魂的消散、阻止尸体上的精气消失在世间,这样就能让他们亲人高贵的灵魂继续生活在活人为他们打造的地下宫殿中,让他们的尸身继续保持着刚死没多久的模样。

这就是汉朝皇宫贵族们的防腐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耗资巨大、有着很非同凡响的意义,但是经受过现代科学知识洗礼过的我们可以一眼就分辨出这种方法有没有效。

说实话,金缕玉衣就是那个年代皇亲贵族们对死去亲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而已,实际上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在吕雉太后去世后,她就是用这种方法下葬的。

关于金缕玉衣不实的传闻和吕雉尸身不腐的记载

在后汉书中就有记载,说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赤眉起义军开始挖掘起了西汉各代君王、妃嫔的陵墓,起义军挖开的所有陵墓,凡是身上有玉匣包裹住的尸体都有着栩栩如生的样貌,并没有在陵墓中腐烂,所以帝陵中的一些妃嫔尸体就遭受到了赤眉军的沾污,其中吕雉太后的尸体同样没有免俗。

在这段记载中所说的玉匣就是我们所说的金缕玉衣,记载中所说的主要内容就是所有穿着金缕玉衣的尸体并没有腐烂,相信大家一眼就能判别这种记载的真假程度了吧?


金缕玉衣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真的能让穿着它们的人尸身不会发生腐烂吗?

实际上是不能的,但是不管金缕玉衣有没有这种功效,关键是那个年代的人相信啊。

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什么考古学家,和平年代挖掘人的陵墓基本上就是死刑,人们也因为秉承着死者为大的观念,后人根本不可能会去观察自己的祖先在金缕玉衣中有没有腐烂掉,所以关于金缕玉衣能保持尸身不腐的传闻一直被人们深信不疑着。

而起义军发掘帝皇陵墓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天下大乱时期,他们的眼中只有埋葬在坟墓中的珍宝,根本无暇去观察什么尸体不尸体的,所以唯一亲历过赤眉军也根本不可能有闲情出来打破这个传闻。


所以后来东汉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史官们仍旧深信着金缕玉衣能保存尸身的传闻,在后来的史书中才出现了赤眉军淫辱吕太后和众妃尸身的不实记载。

打破传闻,以及传闻出现的原因

吕雉去世的时候年龄已经有60多岁了,就算她还活着,也是一个皮肤干燥万分的老太,面对这样的老人常人是根本不可能会产生邪心的,更何况在经历200年后,吕雉的尸体早已经腐烂成只剩下烂骨烂肉了呢?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再变态的人也不可能会做出什么事情。

我觉得会造成这种传闻出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赤眉军在搜刮陵墓的时候难免会将心思打到尸体身上。

西汉皇帝和自己的亲眷身上所穿的金缕玉衣基本上用的都是金线,虽然金丝分量小,但再少对这些贫苦的起义军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以他们就扒下了尸体身上的金缕玉衣,将金缕玉衣上的金丝抽取了下来,准备重新熔成金子使用。

而玉片则因为上层人士看不起这种已经有死人用过的玉,而普通的百姓又不能拥有玉,所以就被丢掉了。

赤眉军扒金缕玉衣这个动作很有可能流传了出来,最后再加上金缕玉衣有着尸身不腐的传闻,在人们的以讹传讹下,关于赤眉军淫辱吕雉太后的传闻就出现了。

流言可畏

流言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很可怕的,就比如在我们现代都有着很大的市场,在人们的传言中,甚至还时不时出现慈禧太后的尸体被孙殿英手下淫辱的传闻,实际上这种传闻的出现跟吕雉太后的传闻是差不多。

当时孙殿英的手下为了搜刮慈禧身上的珍宝,就将她身上的衣服扒了下来,然后取出了塞在她尸体七窍中的玉件,正是这种举动导致了传闻的出现,这才是这种不可靠流言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说关于吕雉太后死后200年尸体没有腐烂的记载是一种以讹传讹的产物,古代除了乱世中的士兵和生前的仇人外,人们对死去的人都是很尊重的,这是一种深植在人们思想中的观念,记载史书的史官们绝对不可能专门前去求证吕雉尸体有没有腐烂的事实,所以在金缕玉衣这种不实防腐方法的传闻影响下,没有事实依据的流言就开始在所有人的脑中有了市场,在观察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怀着辩证的思想去看待,而不是人云亦云。


孤客生

吕雉,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皇后,在刘邦死后临朝称制长达16年,期间将刘邦最爱的戚夫人做成人彘,其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题主说的吕雉死后尸体200年没有腐烂,应该是出自《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赤眉贪财……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根据这一段话,可以得出两个信息:

第一,赤眉军侮辱了吕后的尸身;

其二,在陵墓里,还有其他用玉匣收殓的女性尸身依旧保存完好,而且被赤眉奸污。

我们可以稍微推测一下,在吕后的陵墓,除了吕后之外,还有其他女性,尸身也是保存完好的,其共同特点就是“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

由此可见,这个玉匣是吕后死后200年没有腐烂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汉朝皇室成员在下葬时喜欢穿金缕玉衣,以保证死后不腐烂。而金缕玉衣,也被称之为玉匣。

吕后的尸体在200年后没有腐烂,这个可能性倒是存在的,长沙马王堆出土方辛追夫人历经了两千年,也依旧保存完好。


一般来说,这些王侯将相的陵墓,都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空气流通性很差,导致微生物不活跃。

而玉匣的存在,则进一步隔绝了空气,里面创造了一个相对无氧的空间,让微生物的活动基本停滞。

在这种情况下,吕后的尸体保存完好还是极有可能的。不过要说依旧栩栩如生,我倒是不太相信。只能感叹一声,赤眉军的口味真重啊!


小镇月明

吕雉的尸体历经200年不光是没腐烂,而且当时尸体仍然保存完好,皮肤光润美艳,就是因为她身上穿着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农民军于公元18年起义,最终攻下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在公元25年杀死了西汉末帝刘玄,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将领冯异击败赤眉军,首领樊崇投降,最后被杀,赤眉军起义宣告结束。

对于赤眉军攻入长安之后发生的事情,范晔(公元420年-479年)在《后汉书·刘宣子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侮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你可能会说:“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卒于公元前180年,死的时候已经61岁,赤眉军在公元25年攻入长安,那个时候已经过了205年,就算吕雉的尸体不腐烂,谁会对61岁的老太婆“多行淫秽”呢?赤眉军的口味是不是太重了,况且当年吕雉三、四十岁已经吸引不了刘邦,而让戚夫人受到专宠,生前已无魅力,死后还能咋迷人?”。

吕雉的尸体经历200年还能栩栩如生,虽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全无可能。

在1972年考古工作者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就是西汉初期的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多件,其中最为令世人称奇的是保存完好的女尸。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之所以历经2100多年能保存完整,就是因为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主要就是隔绝了空气,使有氧微生物无法存活。


吕雉的尸身上穿着“金缕玉衣”,主要还是隔绝空气杜绝微生物侵蚀,再加上尸体做过防腐处理,碱性物质与尸体内部的有机物发生皂化反应产生尸蜡而保存尸体。

至于赤眉军“多行淫秽”之事,则要结合当时所处的复杂历史背景考虑,另据《后汉书》记载:

“时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遍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赤眉虏掠无所得,十二月乃引而东归。”

相信很多人都明白这里的“人相食”是什么意思,在当时闹饥荒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可能真不稀罕,并且在历史上有118个时期发生过“人相食”的记载,这还不包括稗官野史的记载。

因此,受益于汉朝各种尸体防腐处理技术,再加之尸体本身披着“金缕玉衣”,才有了吕雉尸体200年没腐烂的记载,而对于赤眉军对吕雉尸体“多行淫秽”之事,如若与“人相食”相比,则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


小小嬴政

据说吕后的尸体不但200年没有腐烂,还栩栩如生,以致西汉末年的赤眉军在发掘其陵墓后,兽性大发,竟公然奸污了她的尸体,口味之重,令人作呕!

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还是八卦猎奇的段子?

《后汉书刘盆子传》详细记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的诸般恶行,原文是如此记载的:

“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彻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遂入安定、北地。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赤眉军发掘西汉帝王陵后,不仅盗取陪葬品,还对死去200多年的吕后产生冲动,兽性大发,当场行奸污之事。被侮辱的不只是吕后,凡是由“玉匣”盛殓的嫔妃尸体都被奸污,其行为令人发指。

历史上确曾有过盗墓奸尸的现象(现代也不乏其例),实施此行者多为恋尸癖患者,对象都是比较新鲜的尸体,像赤眉军奸污200年陈年老尸实属骇人听闻,难以置信。

正常来说,人死之后的尸体几天就会腐败不堪,几年就会变成白骨,但《后汉书》却说“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不禁让人疑窦丛生:这会是真的吗?

所谓“玉匣”一般指金缕玉衣。这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只有皇帝、刘氏同姓王和位高权重的高级贵族死后才能穿用。

金缕玉衣的外观与人体相同,一套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6个部分组成,玉衣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整玉衣套全部由玉片拼成,用金丝加以编缀,故名"金缕玉衣"。

在汉代,玉不仅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据说还具有尸体防腐的功能。

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把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能使尸体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汉墓中玉器是数量最多、最重要的陪葬品,跟其他朝代相比尤其突出。解放以来,汉墓中发现的玉衣已在10件以上。

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很多人相信金缕玉衣确实有保持尸体不腐之功能。既然如此,吕后的尸体200年不腐败也是正常的。

从科学道理而言,尸体想要数十甚至上百年保存完整,一般有两种环境:

第一种是干燥的真空环境,没有水分,没有氧气,没有微生物,典型的如沙漠地带,但这种环境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

第二种是严寒的低温环境,人死后被迅速冰冻,后又被冰雪覆盖,不与外界接触,典型的如南极洲或珠穆朗玛峰等极寒环境,但古人也不具备这种环境。

有时古人也可以制造接近第一种环境的环境,有利于尸体保存,但这种环境会让尸体水分迅速流失,成为干尸以后才能得以实现,绝不可能“栩栩如生,肌肤仍有弹性”。

大家经常能看到诸如“XX年古尸不腐,栩栩如生”的新闻,这些新闻大多绘声绘色,把这些古尸(尤其是女性尸体)形容地如同活蹦乱跳的大美女,但我们看到的文物或图片却是一具具面目漆黑,干瘪枯瘦的的干尸,毫无美感可言。

有人说这是因为尸体遇到空气氧化后才导致迅速变黑,一开始是完全可以栩栩如生的。这种说法就更牵强了。既然如此,考古队员为何不拍下照片,留下这神圣美丽的一刻?

如果玉衣真有保持尸体不腐的奇效,为何只有汉代如此使用,其他朝代却不曾运用?难道这种技术已经失传了吗?显然不是。这种玉衣并无多少技术含量,只是所用材料珍贵而已。

吕雉死时61岁,已是垂垂老矣的老太婆,即便活着也是形如枯槁。死去200年的她,即便有金缕玉衣护体,有特殊环境保护,充其量也只是一具面目漆黑,干瘪坚硬的陈年老尸。“赤眉军奸污吕后尸体”这种段子,很可能是后人捏造出来玷污吕后的名声,因为她当初擅权专政,牝鸡司晨,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狄飞惊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后来直接篡位,建立新朝,于是天下义军风起云涌,赤眉军,绿林军等此起彼伏,其中,赤眉军从出发一直打到了长安,然而,毕竟是农民军,一方面军饷补给是个问题,另一方便基层素质不够高,于是,盗墓便成了家常便饭,最有名的,就是赤眉军盗掘了长陵,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墓葬区。


有史籍记载,赤眉军曾经盗掘陵墓,并行淫秽之事,乍一听到这些一定很奇怪,不过,要是知道陵墓里女子尸身完好,犹如刚刚下葬,就不会那么奇怪了,传说赤眉军就这样侮辱了吕后的尸体,不过,为什么士兵们要这么做呢?我觉得是这样,首先,吕后是开国皇帝的女人,士兵们觉得有面子,还有就是军营里每天东征西讨,没怎么见过女人,虽然吕后死的时候六十岁了,然而保养得好,死时又有专门的人化妆,所以这也不奇怪!


然而,从吕后下葬,到赤眉军起义,将近两百年,为什么吕后的尸身没有腐化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马王堆汉墓里的尸体也没有完全腐烂,而且已经两千多年,以此类推,如果只过了两百年一定是保存完好,另外,吕后的墓葬标准肯定是全国最高,所以对于尸体的保存应该比马王堆更好,所以这一层也不难理解!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颍州小史官

吕雉尸体两百年不“腐烂”是因为她的尸体泡在水银之中,墓室完全封闭,无空气流通,形成了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水银有毒,可以杀灭人体内的细菌,类似真空环境可以有效延缓氧化作用,因此吕雉尸身保存较好,虽远远不及活人鲜亮,但也五官俱全,容貌可辩!


吕雉,字娥驹,西汉第一任皇后,我国第一位皇太后,汉高祖之后的实际执政者。吕雉起于细微,没有显贵时也在田地里劳作,养活刘邦一大家人。楚汉相争时,吕雉被项羽羁押,做了两年的苦役。正因吕雉的苦难经历,使她深知民间疾苦,尽管她在皇宫内大肆屠杀功勋显贵,但是为政理民还是很有一套,深得民心!

吕雉作为一介女流,颇有宣太后芈月之风,杀伐果断,执政强势,西汉在她的努力下,得以稳固。一代兵仙韩信被吕后诛杀,悍匪彭越被吕后砍成肉酱,戚夫人被吕后制作成人彘,刘氏子孙也多被吕后毒杀。吕后崩后,与高祖合葬于茂陵!



两百年后赤眉军攻入长安,发掘汉陵以掠夺财宝。吕后死后多有陪葬品,奇珍异宝较多,赤眉军将吕后尸体抛出,多有践踏。由于吕后杀了不少西汉开国功臣与刘氏宗亲,从汉文帝开始的所有汉朝皇帝都不是吕雉之后,因此文人骚客编造了赤眉军奸污吕雉尸体一事,用来污辱吕雉!


试想一个年约六十的贵妇卧于土中两百余年,尸身虽然保存较好,但也有腐烂,任何正常男子都不会对这样一具尸体有性欲,更何况这具尸体是曾经的国母太后!古代人等级观念重,对亡者也尊重,因此毁尸劫财可也,奸污尸体是绝对没有的事!


大秦铁鹰剑士

先说说吕雉尸体不腐的来源,《后汉书·刘盆子传》(卷41)记载,赤眉军当年“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吕雉剧照)

这里说赤眉军盗取珠宝的时候发现吕雉尸体,准确的来说是“睡美人”,因为身体不但没有腐化,还光泽如初,栩栩如生。于是这些如狼似虎的赤眉军就这样玷污了吕雉,不过这都是抹黑农民起义军的,我们相信该相信的,去掉不该相信的。



因为吕雉去世距离赤眉军盗墓有两百年,所以才说为什么吕雉尸体两百年不腐,历史上还有很多尸体不腐的按理,比如薄太后、辛追夫人、顾从礼夫妻以及慈禧太后等死后尸体都没有腐烂。出土时尸体仍润泽如鲜,与新鲜尸体无异,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存,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吕雉死后,防腐处理做的好;很有可能是经过汞处理和浸泡的,这样做可以起到防腐作用,棺液也是防腐的一种措施。


其次:和吕雉葬的地方有关系,按理说墓地越深尸体越不容易腐烂,可以做到不透水不透光,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外界的化学影响。

再次:棺木密封措施好,这样可以隔绝空气;要知道很多文物一出土就氧化了。一般墓室中放一些丝麻织物、木桶、竹筒等有机物,还有中草药材、植物种子等,这样产生的沼气就会把细菌杀死。



最后:整体墓室要封闭好;古人帝王家室墓地里的墓室墙面都是采用黏性强、可塑性大、密封性好的白膏泥筑成,再加上墙面上涂抹一些木炭灰,用来隔绝外界的照射。还可以在墙面上涂抹木炭灰,这样既隔断了阳光直射,同时防止了水流进墓室。

能做到这些尸体不腐也就不稀奇了。


羽评历史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赤眉军从东方出发,一路猛攻,最后占领长安。

而根据《后汉书》记载,赤眉军对许多汉室皇陵进行了盗掘,其中包括了长陵,即汉高祖刘邦与高后吕雉的合葬地。

据说农民军开了汉帝陵寝,为了抢夺财务,却发现了一位美女睡着一般,面色和润,所以这些农民军就起了淫心。对其进行了奸尸。

经过大家的口耳相传,很多人都说这是吕太后的遗体,于是就有了吕后的尸体历经两百年而不腐化。就如同睡着一般。

但其实,人真的可以做到死后几百年还"面貌如新"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墓穴的条件再好,也是不现实的。

人死后,几个小时内就会长出尸斑,尸体膨胀,内脏腐化,那么为什么说吕后的尸体经过两百年而不腐化呢?

我认为还是人们在以讹传讹,要知道,吕雉死的时候都六十多了,她是一个历经了风霜的女人,楚汉相争就被项羽关了七年,风霜雨雪,她肯定不会像其他长居深宫的女人,面容皮肤保养的特别好,而且,他死的时候六十多,在这个年纪,即使她靠什么秘术保住尸体没有腐烂,也不可能是年轻貌美的样子啊!



那么为什么会有赤眉军奸尸的说法呢,我认为是因为一个强烈的征服心理在作怪,要知道,吕后是谁呀!大汉开国皇后,也是在政治上数一数二的女人,另一个被传被奸尸的女人是谁——慈禧太后~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征服心理导致的以讹传讹。


小可7671

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中国历史上发现的尸身不腐的例子,其中之一就是鼎鼎大名的吕后。吕后死后被埋葬在汉高祖长陵东南二百米处,但是二百多年之后,她这座雄伟的墓地却被盗挖了——《后汉书·刘盆子传》记载,赤眉军曾经为了补充军需而大规模盗挖西汉皇陵(所以摸金校尉的祖师爷不应该是曹操)。

在这些皇陵中,他们的确得到了可观的金银财宝,更发现了很多奇特的东西——玉匣。史书中所说的玉匣到底是什么并没有定论,有的专家认为是玉质的棺材,有的专家认为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金缕玉衣。

总之,玉匣中盛放的是一具具尸体,一具具栩栩如生的尸体!紧接着,《后汉书》中记录了如下几个字:“故赤眉得多行淫秽”,甚至还“污辱吕后尸”。也就是说,虽然吕后已经去世二百年,但她尸身不腐。

至于吕后尸身不腐的原因,我们大概可以从著名的马王堆汉墓找到部分解释。马王堆中辛追夫人的尸体经历两千年仍然没有腐烂(辛追夫人的活动时间比吕后稍晚几年),专家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不外乎两个——一是深埋,二是密封。

汉墓尤其是汉朝皇族墓肯定都是深埋的,并且辛追夫人的尸体是用四具棺材呈现阶梯状摆放,并且用木炭、白膏泥、夯土以及封土共同组成密封材料,对隔绝氧气、杀除细菌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吕后墓自然要比辛追夫人墓的规格高很多,所以她很有可能经历两百多年而尸身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