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可以标准化吗?

死亡樱花

真正的艺术品投资是用时间换金钱,而虚幻偏离事实的妖术品,如果这样,哪一定是肮脏的交易。

近三十年以来,艺术市场的火爆,一些画廊行业和收藏行业大多赚的金钵满盆。因为乱所以一些垃圾艺术才会方便于洗钱。

举个例子:2015年11月9日晚, 莫迪利亚尼的《侧卧的裸女》以1.7亿美元的天价在纽约拍出。该作品被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夫妇收入囊中。 一副画,擦屁股纸张太硬,又不能练习写字,也不能当衣服穿,更不能当饭吃我,最最不能当老婆或者男人使用。再说,也没有什么文化价值,更代表不了人类文明,顶多就是蛮夷世界里兽性狂欢的一个节点等等。除了洗钱还能说明什么呢? 不仅次是收藏品,比如明星移民,慈善资金等等,都是为了洗钱。

艺术品就是通过艺术家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作品,给观众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虽然没有亲临其境,但恰处于其中。无论时过境迁,依然通过画就能直观地了解对应年代的一些文化事迹等。


比如说我们的《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艺术应在尊重客观,或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勾画出图像,给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该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如果艺术脱离了事实,就是妖术。五十年或百年之后就会歪曲事实,歪曲历史。不真实,不客观,自然也不会存在什么价值,只是因为都不存在,是虚幻的。 大自然的美,在于它的千姿百态,在于它的五颜六色,在于万物各有形状,大小长短不一,因为不一样,才是大自然美的核心原因。

一块地里种的土豆还有大小呢,这就是自然,我们的文化自古讲的是宇宙万物道法自然。标准化,只是西方文化的提法,艺术的标准化类似于他们的快餐一般,不仅次是局限于这些,美国还要把全世界人的思想也要标准化。


崇儒

在艺术品投资中,确实有“用时间换金钱”的说法,但多少含有炒作的嫌疑。事实上,再好的投资策略,也需要配备出色的投资眼光才行。一味的囤积居奇,并不见得能获得太好的收益。

艺术品的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无论如何出新和另辟蹊径,作品总会留下时代的印记,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当然,作为外行,很多人也只能看个热闹而已。在艺术史上,许多“天才”确实是经过时间的洗礼才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的。但却不是每个创作者的作品,都能获得后世的认可。

同样,一些当代知名的艺术家,即便成绩斐然,也不一定在若干年后依旧能作到保值或升值。因为,每个时代的艺术品位和风格走向,都很难把握。从一点来讲,艺术品投资,绝对是一项既烧钱,又危险的行为。

当然,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在这样的情况下,总会有人闯入艺术品投资的圈子。至于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有眼光、运气好的人,往往会一夜暴富,而眼光一般,但具有雄厚的财力,也能将手中的藏品炒热。而那些既没眼光,又不具备炒作能力的投资者,除了默默祈祷老天爷开恩,也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按照我的理解,艺术从来就不是理性的创作,而是灵感与激情相碰撞出来的火花。讲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艺术品的优劣,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更不能草拟出一个规范化的标尺,来衡量每件艺术品的价值。


碣石樵子

两个问题,第一个,艺术可以标准化吗?

当然可以,打个比方,商业电影。我们不会否认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那有多少人会认为《复仇者联盟》是一个好的艺术品,可能有部分人还是会认同它的“艺术性”,到这里需要讨论的是在资本的推动下某种类型的影像表现力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那么多少人会认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一部艺术品?如果还是,那您没必要阅读下去,您对艺术的理解不符合问题在讨论上的审美基础。

复仇者联盟3一周狂扫17亿票房


那么回顾一下电影形式的发展模式,从更广义的角度,我们首先谈论的是视频艺术,也就是动态影像艺术(动画和实拍)。动态影像实际上是一种相对晚近和新式的艺术表现方式,当人们发现可以将动态事件通过平面媒介记录下来的年代,也就是最早期的“摄影机”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有固定时常和特定表现形式的“电影”还没来得及登上艺术舞台,早期摄影机还被用来记录剧场上演的戏剧,一切影像都是即时的、完整的,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单独为摄影机发明新的故事和表达方式,于是电影便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出现了。原来事件不用按顺序发生,只要记录事件的影像按顺序发生,叙事便成立了。

让卢米埃尔兄弟名扬天下的“原型机”


电影艺术发展初期,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模式还没有诞生,很多的前卫艺术家也受到技术的天然吸引,投入到动态影像的探索当中,从黑白无声时代直到电视机时代,动态影像这一形式的潜力仍然在当代艺术家的手中进行挖掘。这里是想说明,今天我们熟悉的商业电影构成(如镜头安排,时长,音乐搭配等等)都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最终才得到比较容易让大众接受的普遍形式。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消费时代,更多有量化标准可消费的影像被制作,可能每个人对于动态影像(电影)的审美多少会有些差异,但支撑商业电影持续生产下去的,并不是观者的声音和意见,而是市场回馈。当我们谈论到艺术品投资时,往往忽略掉了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大众消费级艺术品,诸如商业电影,电子游戏等等,我们甚至不愿意承认这些产品身上的“艺术性”,而在这些行业中,跟艺术创作相关的一些职业,也被称作“应用艺术”。

所以,艺术可以标准化吗?当然可以,但是问题是,标准化后的消费级艺术品,往往在我们的认知中便归为了另一类,而似乎不太愿意承认其艺术性了。事实上,咱们今天每个人都熟悉一个词,“工业设计”,咱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所有现代物件,几乎都经历了“工业设计”这一环节,但在几百年前,设计是不独立于艺术存在的,直到经历了现代化的改革,经历了如“工艺美术运动”之后,一些艺术形式才得以被量化,被标准化,而被大众所接触到,只是任何艺术形式被标准化后,丧失了其独特性和本真性(如果我们还记得一点点本雅明),我们便不愿意再称之为艺术品了。

由威廉·莫里斯推动的“工艺美术运动”不仅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与后来的新艺术、装饰艺术紧密连接,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包豪斯运动,包豪斯则使得“设计”被广为人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在哪个文化下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大多时候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以西方为例,中世纪时期宗教掌握艺术创作和传播的命脉,文艺复兴以及世俗势力(也就是国王)崛起后,艺术家开始同时为宗教和国王们服务,而类似于法国大革命等权利的现代重新分配事件后,社会的展示系统才逐渐浮出水面,公众才有机会接触到艺术品,如沙龙(但沙龙又是学院制的产物),但艺术家仍然是为权贵服务的。而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当代艺术似乎有时候扮演了批判和警醒的角色,但艺术家背后的支持依旧是国家权力(各大博物馆和国有艺术机构,文化部等等)和资本财富。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艺术品仍然是为少数人创作的(最后被他们所拥有,公众即便能够观赏,但是剥离掉了所有权力的,占有,评论,批判都是无力的)。


透明流动虚无

艺术当然不能被标准化,这是艺术的本质决定的。艺术是为了表现美,标准化是为了批量复制,如果艺术可以标准化那就意味着美可以被标准化。而对美进行标准化本身不可能的,所以艺术当然也不可能标准化。批量复制的美的典型就是韩国人造人和锥子脸。如果你觉得那就是美,我也没办法。

(威廉莫里斯身上同时具有拉斐尔前派艺术家和社会主义者的双重色彩,如果你问它艺术品能不能标准化?他一定反问你为什么要标准化,然后你跟他说是为了批量复制机械生产,他会用一个字来回答你,就是“滚!”)

艺术不能被标准化,同时艺术也抗拒标准化,就像在另一个回答里提到的工艺美术运动,它就是艺术抗拒标准化的典型。工艺美术运动实际上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威廉莫里斯和他的追随者认为工人处境的下降是因为大工业生产,而大工业生产的结果就是用批量生产的工业品,挤占了原本属于市民阶层的手工业者的市场。他们试图重振手工制品的价格,方法就是强调其中的“艺术性”,因为他们的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威廉莫里斯理想的世界里没有一摸一样的两把椅子也没有一摸一样的两张桌子。因为每一件作品都是手工制造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机器生产出来的。这个逻辑的前提就是“艺术不可被复制”或者“批量生产的不是艺术”。

(从工艺美术运动到工业设计是工业的胜利和艺术的失败)

从工艺美术运动力诞生了近代的工业设计,但这从根本上就违背了威廉莫里斯的初衷,威廉莫里斯并不是要让你们去买被设计成不同样子的工业品,相反威廉莫里斯要的是你们根本不去买工业品,或者力所能及的去支持那种手工制品。但威廉莫里斯的理想被大工业战胜而且征服了,曾经要带领欧洲人回到理想社会的工艺美术运动,变成了大工业的一部分的工业设计,这本身就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

(毒舌画家詹姆斯惠斯勒,他和当时很多英国人眼中的先知罗斯金打了一场官司)

(因为罗斯金说惠斯勒的这幅画《夜曲白特西桥》粗制滥造)

至于说用时间换金钱,这句话我觉得也非常搞笑,在詹姆斯惠斯勒诉罗斯金案里,罗斯金的辩护律师问惠斯勒“你的画卖了多少钱?”然后惠斯勒回答了一个数目,律师又问“那么为了画这幅画你用了多长时间?”惠斯勒回答“其实没用多长时间”,律师立刻追问“那么你认为你是不是要的太多了?”惠斯勒回答“这么看确实有点高”律师觉得自己胜利了提醒陪审团和法官注意连詹姆斯惠斯勒先生自己也觉得他的画太贵了。但惠斯勒在所有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又补充了一句这句话宣告了罗斯金的败诉“但我是为我一生的学识要的!”


克罗采和春天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是投资艺术品的依据是什么?对吧?

当然有依据。但是,绝对不是你说的“标准化”。艺术品投资根本不存在“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产业体系的技术监督依据。这与艺术品投资根本不是一回事。

恰恰相反,艺术品投资的“标准化”就是没有标准化。


但是,艺术品投资谁投资,给谁投资,这是有一定依据的。

第一,艺术品的基本质量。一个艺术品,值得投资,必须要用一定的艺术质量。这是起码的底线。

第三,艺术潜质。一个艺术作品有没有投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要研究他的艺术潜质。

什么是艺术潜质?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简单说,就是这个艺术家数年之后会不会成为一个艺术佼佼者。这就是一种艺术投资风险。

但是,一般来说,投资家对艺术潜质的把握一般还是比较准确的。


但是,风险在于,投资家一般都是好几个人,各有各看好的艺术家。这就对未来的走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四,创新的成功性。艺术品的创新是一个非常没有“标准化”可依据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创新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艺术作品有没有创新,创新的程度,成功性如何,这是投资家十分看准的地方。

第五,文化价值。艺术品必须要文化价值。例如对社会的影响力,思想上的开拓性,艺术风格的引领性等等。

大体以上五点就是艺术品投资的基本底线。


现在,艺术品投资有一种错误,以为资金包装就是绝对的成功。这是投资家的自恋式的判断。

事实上,艺术品的绝对价值,就是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投资不过是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认可,如果认可失误,那么,那么投资就会有很大风险。


千千千里马



笔者认为,艺术是不应该被标准化的。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其蕴含的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样的一个主体,因艺术家注入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念,采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所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是不一样的。你能拿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艺术家和艺朮品吗?不能的。

请大家看两幅画,一幅是拉斐尔笔下的《三美神》:


一幅是鲁本斯笔下的《三美神》:

同样画的主题都是《三美神》,但是画风迴异,很不一般。你能拿一个标准来衡量这两幅画吗?

即便是一幅画,一件艺术品,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正是艺朮的魅力所在。

笔者始终认为,艺术是不可以也不应该标准化的。至于拍卖市场对艺术品给出的"标准",只能说那是拍卖市场或者说是艺术品投资上的事。


谁怜一灯影

艺术没有绝对标准,只有相对标准,并且这个标准是由艺术史的定位和艺术批评的理论总结还有艺术市场与收藏等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共同来确立出一个相对的价值体现。

毫无疑问这是个极其专业的问题,隔行如隔山,昏鸦在此只能以个人初步感官去做浅显的分析。




包括近代在内的和以前几乎所有的艺术品价值基本上都已经尘埃落定,艺术家的历史定位已经确立,其艺术思想和主张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基本延伸已尽,市场上价值的伸缩空间有限。

换而言之,对于近代艺术在九十年代初我们的艺术市场是黄金期,那时期发力的画廊行业和收藏行业基本上都在短期内赚的盆满钵满。昏鸦也和好多优秀艺术作品失之交臂,懊悔不已。都是几百倍的回馈堪比金融业。



本世纪初由于大经济环境原因还出现过一次契机,艺术品投资一度呈现萎靡不振的情况,很多投资者独具慧眼在这个时候入手,包括国外艺术品,都收获颇丰。

纯艺术投资大都注重眼前利益,讲求短期回报,由于需要尽可能地去规避风险,一般会选择已经具备一定市场定位的艺术品。优点是风险小,周期短。缺点是投资基数大,回馈倍率低。

以新兴艺术家的作品甚至于孕育期的作品做投资风险很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很多。优点是投资基数很小,一旦成功那倍率跟坐火箭没啥区别。


我们目前的艺术教育也十分注重对艺术市场之分析和研究为方向的人才培养,相关链接专业也在逐步完善,这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延迟周期方了显现。

总体而言昏鸦认为目前的艺术品投资水深风浪大,相关的史鉴和批评尚不完善与透明,缺乏风向标和指明灯。西方资本和国内大资本的注入使得行业门槛水涨船高。

如果不是结合收藏的艺术品投资终将昙花一现难成气候,中小画廊和闲散小资金的个体收藏苦不堪言,很多转向了更没有前途的行画方向,捡漏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了!

观察艺术市场是否成熟就是要看新兴力量的培养和凸显是否有效,没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艺术家和作品出现说明这个行业基本都趋于现有价值的炒作罢了。

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批评――市场――收藏共同作用下的价值标准才是真实可信的价值,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失去基本依据和判断。

好了,就先说这些吧,这块昏鸦的积累着实不多,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和斧正。


疾飞昏鸦

艺术如此感性的东西如何标准化?至于楼上说的标准化不敢苟同,绘画每个人多少都带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里面,当绘画伴随着个人性格色彩和情感色彩,才会赋予画面生命,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万事万物因迥异方多彩,因多彩才具有生命,大家都知道的,艺术的灵魂在于创造,都既然创造就需要自由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思想里才能实现创作,标注化如何创造,标准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扼杀思想”,



艺术标准化就会产生思想教条化,思想教条化如何推进艺术,这是违背艺术违背创作的,如果说,必须要给艺术一个标准的话,那有且只有一个“不违背道德的一切正能量艺术形式”。


艺术系女生

艺术可以标准化吗?

艺术的美虽然是无边界的,但艺术有一定的标准化,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的审美观虽然不一样,但在艺术中必须标准化,所以才有了艺术天赋仍然要接受后期的系统性学习,有了标准化,才可分辨为哪些作品是艺术,哪些作品还不属于艺术,然而标准化也随着艺术的造诣提升而提高,


诗夜城主

艺术品投资用时间换金钱,这个理念对,也不完全对。

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与其它商品的市场价值其实是一致的,就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俗话说得好,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艺术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属于奢侈品的范畴,需求方的艺术鉴赏水准,经济实力决定着艺术品的等级,艺术品的自身艺术水准是决定其市场价值的因素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市场对艺术家的认知度是其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另一个因素,也是主要因素之一,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一件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这种因素的量化是有难度的,在市场的操作中,也是只能做到尽量的量化,进入拍卖市场,还有一个现场竞争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量化是比较难的。

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需求,这与市场有关,也与国家的政策有关,比如民国时期的书画市场,就比解放初的要好,解放初到改革开放前,书画和艺术品只在小范围经营,大众没有需求,也不存在投资增值,所以价格很低,像齐白石,徐悲鸿这样的大师作品不过百元,还不如民国时的三流画家,现在这个等级的作品都价值百万千万,这就是市场,是无法量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