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广东人喜欢打包吃剩食这一现象?

正版才华有限青年

我说过,与其说广东人对粤语执着,不如说是对粤语文化的执着。就正如将吃不完的剩菜打包。

吃不完打包不单是一种现象,其更是粤语区域的一种亚文化,其语言标签是:“要有衣食”。意思就是要尊重食物,珍惜食物,不要浪费。



在三四十年代的粤港,上酒楼吃饭的客人,是鲜有打包回家的。但他们吃剩的餸头餸尾,酒楼也不会丢掉,而是会收集起来卖给小贩,小贩收齐后,用水冲洗干净,再拿到街市,廉价卖给低下阶层的贫苦人。这种食物的名字叫“杂水”。其核心价值观依然是不浪费。

这种生意式微后,在酒楼老板的鼓励下,食客便开始打包回家吃或送给附近穷苦人吃。上一辈的长者还是喜欢用这个词:“有衣食”。



曾几何时,很多外省人都不理解这种打包现象,称其为吝啬。但广东人我行我素,执着坚持。而今日,此现象已成为一种带着浓厚地域色彩的“打包文化”,席卷全国各地。

或许,广东人对粤语的执着,便是源于对粤语文化的自信。“有衣食”也仅为万一,有机会再讲讲其他的。

嗌出广州嘅声音。我系筱静,麻烦大家帮个忙,关注一下。


筱静话广州

我的东西我作主!说到这,有许多人冠冕堂皇地说什珍惜粮食等,我自己还谈不上有这种觉悟。只是遵重自己的劳动所得而已。是我花的钱,为什么不能带走?这如同去麦当劳用餐完,拿着还未饮完饮料怀边走边饮般,再正常不过了。但有一条我不做,别人花钱请饭时,不经主人同意,决不打包带走。更不会未动吃就打包。这是底线!就在昨天,点了一盘梅菜扣肉,吃剩二块肉与一点梅菜,打包回来。今早,一个人煮碗面,放上扣肉。又享受了一碗扣肉汤面,其味无穷。试想一下,自家做扣肉多麻烦。到餐厅点又众口难调,不一定人人喜欢。自己想吃又咋办?点一份喜爱之食吃剩打包亦属正常吧?这方面是由中餐共食文化容易忽略个性有关。到西式麦当劳、肯得基就不存在了,各食其食。其实,每个人都用面子把真实的自我给掩盖了,这也是活得累的原因之一。



shasha271

我和朋友去饭店就餐,我点菜时都会跟据需要点菜,可以吃好一点,但不以浪费为原则,有时剩下一定量的菜我和朋友都会打包。有一次我请几位北方的客人吃饭,因为第一次见面,也不知他们喜欢吃什么,那家是海鲜酒楼,菜都以海鲜为主,我点的量也适当多一些,我怕他们说我们广东人小气。他们对炭烧鸡和烧鹅很感兴趣,全部吃个精光!一斤半的九节虾剩下一大半,清蒸石斑鱼基本没人碰。席后我叫服务员给我3个饭合,我把虾和石斑鱼都打包带走,在送他们回酒店的路上有人问我,你怎么把剩菜都拿走呢?我心里想,他们肯定认为我这个人很小气了!


车仔佬42104839

真正的广东人,点菜注意按照人数搭配,根本就不用打包,我经常和企业老总去酒店或饭店吃个饭交流一下感情,我是广东梅州人,我一般点菜三个人四个菜算多了,我曾经和一潮州籍珠海某上市公司总裁二个人一起吃饭,他点菜,就点一份海鲜(大虾),一份蒜蓉菜心,一份例汤,还要求服务生,菜量不要太大,怕我笑他,跟我解释,不够吃还可以点




中华孝子哥

我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在外面吃饭吃不完打包回家这个习惯广东人确实做到淋漓尽致。这样是对食物的尊重,也不会浪费食物。在外省有的地方是喜欢点满一桌子的菜,吃不完也不会打包回家,他们觉得打包很没面子,会让別人看不起。这样的风气真的不好,浪费食物,也会教不好下一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