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被要求向净值化转型,何为净值化?

少酱

对于这个问题,首席投资官评论员四维解答:

自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以来,历经5个月之后,该资管新规已于日前正式落地。其中第十八条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什么是净值化?简而言之,就是不对理财产品固定预期收益率,而是要像基金那样每天计算净值,并按照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客户收益。一句话就是“打破刚性兑付”。

显然,这条规定无疑成为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大冲击,90%以上的理财产品将被迫由封闭式预期收益型转变为净值型,以往银行在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时,为达到挽留客户、更好吸纳资金的目的,都会采用“兜底”的处理方式,即由银行掏腰包赔付投资人本金。在“刚兑神话”的光环下,投资者只会盲目跟风投资,这对整个资本市场是来说是一种巨大隐患,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因此投资者应主动提升自身投资水平,回归到正常的“买者自负”原则,结合自身能力做好资产配置。


首席投资官

理财产品净值化也即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其相对的是我们较为熟悉的预期收益型的传统理财产品。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即传统型理财产品,告知投资者明确的起购金额、预期收益、起息日、投资期限、到期日等相关信息。如下图:

净值型理财产品:类似开放式基金,无预期收益,无投资期限,可在开放日按净值申购或赎回。产品的盈利与亏损按净值计算。

举例:某产品净值为1.00元申购了10万元,即10万份(100000÷1);6个月后赎回,此时产品净值为1.025元,此时盈利为(1.025-1)×100000=2500元。如要按传统理财产品理解,就相当于一款半年期,预期收益率为5%的传统理财产品。

如下面这种,每天都公布净值,可知道每日盈利或亏损多少:

也有相当部分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把产品做成大家比较熟悉的货币基金形式,以每万份收益以及七日年化收益来表示,如下图:

预期收益型(下称传统型)与净值型理财产品(下称净值型)的区别:

1、产品收益:传统型给出预期收益;净值型为非保本浮动,按净值增减计算盈亏;

2、投资期限:传统型有明确投资期限,如180天等,到期自动赎回或滚入下期;净值型无投资期限,有开放赎回日,开放日可为每日,每周,每月;

3、流动性:传统型大部分不可提前赎回,少部分可提前赎回,但要扣除部分费用;净值型可在任意开放日进行申购和赎回操作,流动性较好;

4、盈亏披露:传统型大部分只有在产品到期日可知具体盈利;净值型根据产品约定每日或每周公布净值,可随时查询,比传统型更透明;

5、产品风险:传统型有“预期收益”及俗称的“刚性兑付”等不成文的所谓保障,通常认为风险较低;净值型为非保本浮动性,根据产品不同,风险也有不同级别;


不怕小猫

银行理财被要求向净值化转型,是一种新的银行理财方式,和传统理财方式有以下区别:

1)传统的银行理财方式,按照预期的年化收益率在理财产品到期时付于客户本金及收益,基本上是刚性兑付,而现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不承诺按年化收益率刚性兑付。新型理财产品下不兜底(保本),上不封顶。收益有可能高(也可能大大低于预期甚至亏本)。

2)管理模式新品是开放形式,每日或每周公布净值。每日净值可能低于前日,也可能高于前日。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管理,不公布净值变化,最后按预设的年化收益率兑付,不能超过。

3)传统理财产品有封闭期限,如三个月,六个月,270天,一年。封闭期内不得赎回,而新品没有丰闭期限要求。随时可以赎回,T+2~3到账.新品流动性要好于传统产品。新品也可长期持有。

4)传统产品购买门槛高,最低不少于5万元,而新品购买的门槛是否降低还不清楚。

5)新品是否也有股票成份,比例占多大,是否像基金一样分红,还不清楚。

总之,新品管理模式有点类似基金。是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一次革新。核心是:上不封顶,下不保本,买赎自由,信息开放,流动性好,风险也大。


350227zg

什么叫净值化管理呢?它是打破刚兑之后,理财产品新的收益管理形式。

如果是购买过基金的话,会比较好理解。

举个例子,你今天买一个基金,基金净值是1.00,现在你有1000元在手上,所以能够申购1000份额,明天它涨了1%,净值变成了1.01,基金份额还是1000,但是那这笔钱就变成1010元了。后天又跌了1%,就变成了909元。你投入的1000元本金,不断在变化,这就叫净值化管理。

用回现在的理财来理解,预期收益在5%的年化收益的话,就是购入的时候,净值是1,份额是50000元,那么到期就是净值1.05.

以后过了过渡期之后,这种产品形式就会是这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