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前景如何?

永恒的珍珠红

个人觉得这“印太战略”就是目前世界秩序中我之前所说的“海权世界”的既得利益者的一种维系,他们一般都是在未来世界的“陆权世界”挨边的或者说相对海权世界会利益减小、减少的一些国家私心图谋。

在此,我先说简单说一下我理解的“海权世界”和“陆权世界”。

陆权世界。陆权世界自古时起一直是人类发展主轴,这也符合自然客观规律,因为人类本身为陆地生物,所以,一直以来,人类文明基本在大陆与大陆之间通过陆路相连,因此,古老的东方和西方就有了繁荣的丝绸之路。

海权世界。之前都是陆路主导的陆权世界,但直至工业革命开始的蒸汽机技术的发明,使得蒸汽机有效支撑起了船舶技术,更有效解决人员和商贸运送、运输,大概是一战前至今吧!蒸汽机,油汽燃机等等技术,有效地支撑起商贸和掌握技术的国家优惠,以至小小的葡萄牙、荷兰、英国等等掌握工业技术革命的国家,可以串通地从海路袭夺远在重洋的国度,如果没有蒸汽机有效解决远海航行的动力和火炮技术的发展,很难想像,小小英国,可以远渡重洋来袭夺。当然,这也反影响清王朝,闭关锁国,导至相关技术远远落后,更有甚者让“维治维新”后的日本也看到这时期,海船炮舰所支撑的对大陆国家的袭夺。从一战前至二战,直至今天,海上经贸,海路支撑的运输,一直支撑着世界发展的主轴。到今天为止,海路运输成本依然具有优势。



陆权世界的回归。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技术的革命,铁路技术和电力技术的发展,陆路交通更多的优势突显出来,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至东南亚、中国至殴洲和未来中国至非洲等等的几条大陆线路,基本涵盖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并支撑着从资源到消费绝大部国家和优势。所以,“一带一路”的构想,也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印太战略。其实所谓的印太战略就是印度洋至太平洋经济圈,说真的,我不是藐视这个战略,这主要是这个经济圈有点不靠谱,要么就是天天喊着世界唯其独尊的印度阿三哥;要么就是远在天边的美国山姆大叔;要么就是靠所谓哪点技术吃饭的香肠小丸子日本;再要么就是太平洋边上邻居大洋洲凑合过来的澳大利亚。他们再怎么玩,都是想做个群主,或者作个管理员什么的,要拉中国进群一起发展经济的,可悲的是这印太战略需要中国,又要围堵中国,要在太平洋至印度洋一路上经济繁荣,让未来世界继续走这一海洋经贸为主,那么,这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才不会被陆路经济圈所抛弃,同时,美国才能在现有海洋据点优势上“拿捏”中国。







未来世界陆权世界的优势。我说说陆权世界的必然趋势,看看上面第一张世界地图,加上这三张地图,有没有发觉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去想亚、非、欧三块大陆所形成陆权世界的体量?天时:各技术的发展促成陆权世界的必然,特别是电网、互联网、空间导航、路桥、高铁等等技术的发展,促各大陆之间更高效、更准时的商贸;地利:中国、欧洲、非洲、东南亚各国,涵盖了技术、资源、人口和相互可通路上交通和电网互联,只要大家共同谋发展,人与人之间真正为美好生活生存而挺进,只要各国进步了、发展了,所带动的体量是无限的,当然,按目前来说,中国和欧洲必然是火车头;俄罗斯也是作为解困、解西方压迫无限愿景和希望;非洲就等跟中国一起觉醒了;东南亚那想有更大投资和市场。还有,我想说一句:美洲其实可以通过白令海峡经陆路贯穿发展的,但这陆权世界直接让美国主导和霸占海上通道直接受损最大海权世界既得利益者,最起码说,陆权世界形成,美国将主体边沿化,从陆路直美国,最大受益无疑不是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获益将更丰,所以美国从不提白令海峡通桥、通海底遂道(现在世界的路桥技术,白令海峡应该可以贯通)。

人和。当今世界,人们通过电视、通过互联网等等资讯,世界越来越透明,人们求生存求发展的愿望从来没有这么透明和公开化,好坏都更能明辩。

好了,那么“印太战略”前景如何?我只能说那应该不是主流,也顶多能融合“一带”的愿景,更何况美、印、日、澳等四国主导,针对中国意味浓烈,他们一开始叫嚷,就是让中国跟班的,我反问一句,在中国家门口,你叫中国跟比中国远的小日本玩?跟更远的澳大利亚玩?跟阿三玩?还有跟远在天边高喊我是太平洋国家的美帝玩?不说日澳经济相当程度看中国吃饭,就阿三那个办事瞎嚷嚷能力,还有美国说发展经济,不是你放几个军事基地就有作为的,要遥远万里美国至东南亚,你不如经大西洋和欧洲玩呢!再有,你东南亚、日澳,运至美国和运至中国,那个更实际?

印太战略,如果说是军事性的,中国从丝绸之路,懒得和你们瞎嚷嚷,但说搞经济的,咱中国近水楼台先得月,估计美日澳印也是陪炼的。但是,提出印太战略,无非是美日印澳四国的图谋,想不干好事,围堵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这四国加上新加坡,无疑是现有海权世界的既得利益者,特别是美日澳新,如果陆权世界成形,就拿新加坡为例吧!现在还能瞎喊瞎叫马来西亚和泰国等等,但如果陆权世界经济成形,新加坡只是借人家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大陆经济来过日子了。至于印度嘛,主要是千不该万不该有了个巴基斯坦,就他那个“裤裆”位置,海路码头没你事,你顶多可爱做做海盗;陆路嘛!你不会叫咱兜一个大圈而不去从巴基斯坦走直路吧?再说了,巴基斯坦实位置微妙,海陆两路都“截胡”阿三的。对了,提醒一下海盗欺欺负小的可以,大块头的,阿三可别想打主意。

而此看来,美日印澳新五国的印大战略就不是啥好的事,没正能量不说,就连他们五国那风吹便飘的体量,还要中国做压仓石的,咱能觉得他们这战略能几何?但是,毕竟也是跟我们的"一带一路”重叠的,我们愿他们能做大做强,反正都家门口的事,好说,但要想有歪主意,我觉得路还是把陆权世界做大做强,那里的经济发展了,那里的人民也富强了,体量可不得了,论资源、论人口、论地缘政治都是不得不得了的。

总之,这印太战略,毕竟不是世界发展地缘上的主流,这一战略可以看作海洋要素彼为甚多,在相应技术发展的今天,始终还得依仗大陆经济圈,而明理人都知道,这战略显著特点是排除中国,按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试问这能有未来吗?所以,我认为印太战略前景有点灰暗。。。(答毕)


蓝浩田

肯定不会开花结果的。

“印太战略”说白了无非通过这样一个名称,以及低层次的军事合作,将印度拉进原来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组成的亚太同盟群,使印度陡然间貌似提高了国际地位,打上了鸡血,而成为出面给中国搅局的主要“枪手”。

在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充当主要搅屎棍,给当作枪使的是菲律宾。但众所周知,自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菲律宾这个“傻帽”突然不再傻了,活生生地倒过来狠狠地抽了奥巴马的脸,奥巴马甚至被杜特尔特总统公开斥责为“狗娘养的”。因为杜特尔特深知美日其实只是在利用菲律宾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而已。

没了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这种出卖国家利益,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角色,亚太再平衡这种阴招就玩不大动。越南跟着起哄愿意,但让自己被杠上出头它可不肯干。

特朗普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废弃亚太再平衡战略,只是试图让印度来顶替菲律宾当初的那种角色,由印度出面来与中国对抗,然后美日澳在后头给其煽风点火。

美国看中印度欲图争霸的野心,与周边常有矛盾。试图利用阿三莫名其妙的自大感。之前美国想唆使印度介入阿富汗问题,以激化印巴矛盾,然而显然印度自己根本不想玩。

目前来看,美国又想唆使印度主动挑起所谓的自由航行问题。但估计也要落空。印度人自我意淫自夸一下愿意,实际介入能力没有;而且大部分东盟国家本身就不会愿意让印度参与进来。

还有可能介入的一个点就是越南力邀印度公司在争议地区进行油田的开发。但这一样会落空,印度人毕竟不是大傻子,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不是印度所能承受的。

印度的总理毕竟是不大可能像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那么容易被人收买、控制而出卖自己国家利益的。

由此可见,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多半只能是徒有其名而已。澳大利亚自己出来跳也只是干跳,我们照样不肯再轻易去买它的铁矿石,咱不能看着人家起劲跟着美国玩“再平衡”,还被人威胁着去买单不是?日本更加玩不动了,上蹿下跳后,倒过来还拼命想来求见,只能说真是可笑。谁都不想冲前头,偏偏想拉印度冲前头,印度再无脑还不至于。

更进一步说白了,印度实际对于在“印太战略”中的角色其实远不及对作为上合组织中的一员的重视。它无非只是想左右都逢源,将利益最大化而已。若就此来看,印度能配合所谓“印太战略”的无非也就是演演戏,不会真的太投入的。


建章看世界

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前景确实难料,但印度借此插足太平洋事务不可小觑。


印太战略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对前总统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遗弃再造,其战略目标、架构、如何运行等尚在襁褓之中。不管我们如何看待它,有一个因素必须倍加警惕,那就是印度日思夜梦的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坚定脚步的向前迈进。


籍由美俄大国竞相交好印度的国际环境,印度目前已成为南亚事务的主导者和印度洋上的大管家。印太战略也许特朗普随心,但印度却是实实在在地上心,因为借由印太战略,印度一举踏入了太平洋,为自己的大国雄心梦想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日前,印度已参加了多项美印、印澳在太平洋的军事演习,日本安倍政府急欲修改和平宪法成为正常国家',正好与印度一拍即合。特朗普的专注美国国内事务,战略收缩向盟国分摊责任,恰恰给了印度、日本在亚洲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尤为警惕的是,印度也要在南海巡航,其遏制我国之心昭然若揭。也可气的是,俄罗斯居然拉拢印度在北太平洋联合军演,印度欣欣然参加。


多年来,我们一再对印度的种种不足嘲笑讥讽,对印度的大国雄心斥之为“痴心妄想”,但我们唯一不能嘲笑的是印度遏制我国的步步进逼!

印太战略好似空中楼阁,但印度已经楼梯响人下来了。


今古达观

我本人并不太看好美国“印太战略”的前景。主要理由是:

首先,特朗普本人并不热心这一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显得三心二意。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以来,迟迟尚未公布美国的亚洲战略,除了欧洲之外,他优先选择访问的是中东(沙特)而不是亚太国家,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外交重点关注的不在亚太区域。其次,他自己对“印太战略”一词的使用,明显没有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热情高。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看待中国的崛起,并不完全是地缘政治的视角。

其次,这一战略并无法得到美国盟友的大力支持。迄今为止(2017年11月30日),日本和澳大利亚是最积极地推动这一战略实施的国家,但美国其他盟友都表示出了质疑的态度。韩国已经表示出对这一概念的反对,东南亚国家也感觉自己被美国忽视了,巴基斯坦更加感到失落。至于印度,虽然一方面对于美国重视自己很兴奋,但是另一方面也仍是喜忧参半的感觉。因此,很难预期美国这一战略是否可能成功。

再者,印度是“印太战略”的重要支柱。可惜的是,印度并不会愿意扮演美国小兄弟的角色的。印度夹在美日澳三个盟友之间中,肯定也不舒服。印度国内对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印太”战略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感。特别是,蒂勒森的演讲发表后,印度媒体很多表达了谨慎的看法,尤其主张印度不宜立刻倒向美国。原因是:(1)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存在着不确定性,美国一会批评巴基斯坦,一会却表扬巴基斯坦;(2)蒂勒森对美印关系定位很高,问题是蒂勒森与特朗普的关系如何呢?由于蒂勒森骂过特朗普“白痴”,普遍认为蒂勒森可能很快下台,因此印度要等待特朗普的对印政策更加明晰化。在这之前,印度仍需保持谨慎。

(3)美国的外交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印度需要谨防被美国利用。《印度快报》发表 评论家D.S. Hooda 的评论,认为美国批评中国对“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的破坏并没有道理,因为现在美国自己才是最不遵守国际规则的国家。因此他提醒,印度的外交要以印度的国家利益为考虑标准,在中美可能战略竞争上升的过程中,印度不能一味以亲美为自己外交的要求。因此,在印度当前对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印度仍然不会“毫不犹豫”地投入美国怀抱,尽管印美在防务合作上仍然会取得进一步的明显发展。

综上而言,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前景并不乐观。


林民旺

最近,太平洋上冒出个印太|战略出来,什么是应该战略呢?原来是用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成立的一个结盟国家,其目的是为了对付中国。这个印太战略国家的未来的前景怎么样呢?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怎么样。

首先这四个国家是各怀鬼胎,并不可能是一条心做事情,所以不会形成一个拳头的力量,一致对付中国。第二个是这四个国家在经济上面都相同的遇到了一些问题,都希望能够通知遏制中国,来发展自己的经济。还有就是将印度骗进来好夺取印度的军事大单,挤走俄罗斯的军火生意。

美国在经济上与中国已经算是旗鼓相当了,未来的中国有可能会超过美国,但是美国很清楚,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的话,那么美国的经济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美国并不可能全力的来制裁中国。而且中国的增长势头很猛,并不是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遏制住的,所以他愿意拉一帮伙伴进来,协助他做事情,而不是真正的要遏制中国。

日本可能是这世界上唯一最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的国家,因为日本对中国有很深的情缘恩仇,所以说日本是最不愿看到中国崛强大的国家。自特朗普上台后,日本看到了所谓的TPP组织解散之后,日本死性不改,所以他就拉拢印度,希望能够对中国进行遏制,以达到他们不愿看到中国崛起的现实。

日本实际上很清楚,他们在中国曾经犯下的滔天大罪,所以心里一直非常的恐惧,有一种说清的犯罪感,生怕中国长强大了,怕中国强大之后对他们进行报复,所以日本一直吃不着饭,睡不着觉,希望能够遏制到中国,阻止中国的发展。

于是,印度就是他们想方设法被拉入进来。在印度高铁上面,安倍更是做了赔本的生意,目的还是为了讨好印度,让印度能够成功的进入这个圈子。

印度作为正在崛起的国家,有许多东西都是跟中国相似的,但是他们并不不能够赶上中国目前的速度。而印度又是一个好高骛远的国家,整天想着要超越这个国家,超越那一个国家。于是,当日本给他好处的时候,他就认为觉得跟着日本美国是可以由有得喝的,于是他也愿意加入进来。

可是,殊不知印度在这里面只能够做一个听从指挥的角色,给别人跑跑腿、帮帮腔、喊喊口号,不会有任何的话语权。遇到实质的事情,印度一定会比别人赶到一边的,所以印度是不会在这里有所作为的。闲来的时候,美国日本会告诉他,你们的军火不足了,我们这里有的是军火,帮你们升级换代,从而赚取钞票。

澳大利亚就更不想说了,澳大利亚跟日本一样,就是一条狗。也只能为美国摇旗呐喊,而澳大利亚自身并不像日本那样,对中国有着传统的仇恨。澳大利亚离中国很远,更没有利害冲突和疆土纠纷。澳大利亚进来目的就是为了给美国做条狗,想成为第二个世界警察,最后他也只是赔本赚吆喝而已。

中企上述原因所谓的印太战略,完全就没有发展的前途,这个计划将在不几年后都将会自动解散。


幸福地带2

尽管美日澳印在“印太”地区的合作有渐趋明朗之势,但四国的实质合作和效果难成气候。目前四国主要针对中国的抓手是南海问题,而南海局势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各域内国家的态度。当前,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不断趋稳向好,尤其是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当事国并无意接“印太”四国遏制中国的接力棒。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和《南海行为准则》(COC)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已暂时达成谅解,特别近年来与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美国难有可乘之机。只要东盟国家特别是南海争端声索国不跟进,美日澳印在南海就掀不起大风浪。事实上,也正是菲律宾、越南调整了南海对华政策,不愿配合美日在南海继续与中国交恶,美日两国在南海失去了挑事的依托对象,才不得不从幕后走向前台,而澳大利亚和印度这两个无力介入南海局势的域外看客才跳出来给自己“加戏”。

而且,“印太”是一个很松散的组合,美日澳印这一组合本身具有不稳定性,难以达成实质合作。多年来美国想在亚太地区整合其联盟体系,一直没有达到将双边联盟上升为多边同盟的预期效果,皆因除了日本之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其他盟国都没有很强的动力推动“亚洲版北约”,澳大利亚和印度也不例外。

澳大利亚是西方发达国家中与中国经济联系最密切和对中国经济依赖度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澳大利亚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经济恢复状况最好,也主要得益于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在联美反华问题上,澳大利亚一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会走得太远。

而在如今的“印太”四国合作中,印度也是顾虑重重,尤其担心其他域外大国乘机介入印度洋,特别警惕将美国“引狼入室”,削弱自身独立性和在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而且,根据以往经验,任何拉进印度的合作机制都难以实质推进,因为印度本身就是著名的“合作搅局者”。

鉴于以上,所谓“印太”联手制华的战略目前只能限于建立对话机制和造势阶段,难以突破美日双边同盟的大框架,形成实质性的小多边合作难度很大。中国仍应将关注点放在稳固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关系上,不需过于担忧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四国在“印太”地区的合作,不要高估其行动能力。


高程CASS

“印太”目前能否称之为战略,还很难说,而且这一概念也不是特朗普提出的。安倍晋三第一次出任首相的时候访问印度,在印度国会演讲中提到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两洋概念,这是第一次有国家证实提出“印太”,但直至2013年,印度对这个概念都不知可否。2013年以后,特别是莫迪上台后,印度对“印太”的兴趣才明显增加。2017年美日印澳四边互动频繁,“印太”架构逐渐成型,美国2017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将印太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战略区域,印度的马拉巴尔演习也即将首次涵盖美日印澳四国。

说“印太”毫无价值或者断言将主导未来的地缘结构,目前言之过早。美国将发源于日本和印度的“印太”理念接过来,并成为主导加以推动,不可能不产生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结果,但问题在于这种影响到底能有多大?是否足以改变本地区的战略态势,以及更加重要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态势是否真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以至于用一个战略方案可以协调各方行动,而不是仍然主要依靠有关方面的双边协调?

现在来看,印度和美日澳之间的关系还远远达不到后三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仍然属于游离状态。印度能不能融入美日澳并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一点是评估印太前景的关键,而以印度的外交传统论,这机会是不可能的。在任何一个多边机制中,印度几乎总是一个建设性很差的力量要素,“印太“概念能不能让印度积极起来,连美国人自己都没什么把握。


叶海林

其实特朗普提出的 “印太”到目前为止还能难说就是一个“战略”,可能说成是一个“构想”更为 贴切。作为一个国家战略,除了有明确的目标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和更必须有足够限定时间,目前美国只是提出了应当将印度引入其太平洋伙伴关系中,其他一切都是一团混沌。例如,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目标直指崛起中的中国,实施方式则是通过调集60%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以“提供安全保证和维护地区秩序”的名义通过强化这一地区的盟友关系,对中国形成战略压力,同时打算以进一步开放国内中低端制造业市场,作为给这些盟友接受与美国强化同盟而得罪中国的“补偿”——TPP。这些战略的基本组成元素在特朗普这里,至少目前仍然了无踪迹。

值得注意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饭,如果一个大国想在特定的地区推行自己的战略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政策或者安全政策作为支撑,否则这一地区的国家不可能对此有热烈的回应。如果冷战之后没有“马歇尔计划”,很难想象北约能够被顺利组建,没有“经互会”,华约国家也不会被那么紧的捆在苏联战车上。在东亚,因为日韩的领土面积,特殊地缘环境和美中力量对比以及两个国家战略上的关系都远不如美苏之间同类矛盾尖锐,所以美国只是利用自己实力优势“包办”了日韩的安全问题就足以让这两个国家放弃独立的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而不必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TPP的出现,就是因为美国相对国力衰退,中国实力增长迅速,因此美国不可能继续完全包办东亚地区盟友安全,而随着时间推移盟友得罪中国的后果却可能越来越严重,所以美国必须在经济上给补偿了。只是很不幸,目前看来美国掏不起这个价钱了,否则美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都会受到更加深远的伤害。

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印度从体量上来说,也是一个接近巨型国家的规模,数倍于美国东亚盟友,但是从现实实力上来说偏偏也不够强大,如果贸然跳到跟中国对抗的第一线,恐怕更加得不偿失。同样重要的是,如此巨大的一个国家,美国如果想将其纳入自己轨道,要付出的战略代价只能更加巨大,TPP的代价美国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印度了?即便是想通过经贸合作拉近跟印度的关系也存在问题,美国自己目前在经济结构上跟印度没啥互补性,对于日韩来说可能向印度进行部分产能转移,但也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式的。

真正能推动印度考虑拥抱美国的“印太战略”可能只有两点主要动力,一个是被美国等贩卖的“中国威胁论”吓坏了,以至于放弃自己做“有声有色大国”的雄心跟着美国跑了,一个是想借着美国对其有所求,从美国那里赚一笔。

这种基础上的“印太战略”即便是将来有一天真的明晰起来,可操作性如何也是一个问题。


千里岩

美国是四国联合的重要推手,但一心坚持贯彻“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也会成为四国联合的重要阻碍。极富商业头脑的特朗普一边在亚洲拉拢日本和印度,希望借助盟国力量联合间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转过头来又批评日本和印度给美国造成的贸易赤字,不太愿意对盟国承担更多的经济和安全责任。

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的立场一直以来也十分暧昧。澳大利亚一边高举与美国的民主同盟大旗,希望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之下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另一边又不愿割舍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巨大利益。印度的“不结盟”传统和长期以来对战略自主的坚持,也难以使印度深入参与到同盟当中。四国当中对联合最为热衷的日本,若缺少了其他三国的有力支持,最终也难以成事。

可见,美印日澳的联合实质只是四国面临自身角色突变所做出的应激性的集体回应和调节行为。这种缺乏明确的联动机制,内部存在诸多间隙的反应,必然是仓促和短暂的,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应激性”联合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和分歧,或许能够让四国重回到现有的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审视和考虑自身国家的真正利益和发展前景。

11月9日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上签订的刷新世界经贸合作记录的中美经贸协议大单,体现了中美之间巨大的共同利益。这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并非是排他性的,而是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

四国“应激式”联合的短暂调节是秩序更迭中不可避免的刺激反应,并非最优和最终解决方案。但这种不断的“应激式”反应和调节,或许能够引导各国逐渐认识到合作交流、寻求共同利益才是正确选择,使紧张和负面的“应激性”的反应,逐步演化成四国乃至世界各国在合作共赢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共同发展。


刘典

从战略构想看,很不错。

但今天的美国已不是里根时代,兵强马壮钱粮充足。

美国干倒了前苏联后,曾有一段时候觉得英雄无双,面前没有了对手,狠狠庆祝了一下,然后忙着平衡美国在全球布局,谁不听话就打谁,军事霸权玩到了顶峰。

它在欣赏自己巨无霸身影时,我们在忙着搞经济,韬光养晦,同时,美国人把哪里打烂了,我们跟着去再建,十几年下来,美国人的仗越打国家越穷,中国人却越来越有钱。

于是,美国前总统说我们搭顺风车,同时,美国的战略家提出了亚太再平衡。目标,遏制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为人还特别低调的一个对手。

亚太再平衡的军事布局就是所谓的依托第一、二岛链,堵住东出海口,日本成为主要棋子。后来打着南海航行自由,想扼住南边出海口,菲律宾为主要棋子。

现在,美国的战略家一定是坐在家里哭,当初他们的设计看起来很好,其实用美元织了一张破网,东堵南挡,挡什么挡,随着航母出现,广袤无垠深蓝大海碧波荡漾。

由此,脑筋急转弯,一个更大的“印太战略”构想诞生。

具体就不多说了。

任何战略构想不是想想而已,要落到实处才有用。你美国国内问题一大堆,两党都是美国人,为点破事还吵吵嚷嚷的,难得统一。现在两个大洋,几十个国家,利益错综复杂,想法千奇百怪,你美国能平衡得了?

和中国搞好关系是美国的唯一正确选择,不存在一个充满空想的“印太战略”,美国已经不能再在战略上犯错,要不然就把打败前苏联后捞到的一点资本全部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