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个作家是不是有良知?

花开半城壹

每每我装摸做样的和别人讨论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形而上的虚无缥缈的大问题而词穷时,就会分外感激老天生出了鲁迅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先生糊弄祥林嫂时说过:

灵魂这东西,或许有,或许没有。那么良知也是一样的,我们代入公式来看看:良知这东西,也是有时有,有时没有的。或许有,或许没有的,此时此地有,明天做个梦醒来也许就会没有的。

中国人民做事讲理都需要个框框,不想方设法作茧自缚一把,仿佛就白投一回胎。韩非子把法家发扬光大之后,一代代国家机器就用各种忠义爱国思想和法律条文,牢牢拴住了我们,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民众的良知就是: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那么歌颂和赞美国家民族社会就是良知吗?不全是的。

我的国学老师对我说过:一切事物最可贵的品质是“真”,它比“美”重要,比“善”重要。对于一个作家为文来说,我认为也是这样的。

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只有一个在骨子里、灵魂里具有“真”这种元素的人,才能写出有良知的作品。

老作家里,我最爱汪曾祺、孙犁、季羡林,新一代作家里,是喜欢迟子建、和曹文轩。

他们的作品没有一丁点儿的戾气,纯白描,甚至不用任何修辞方法。这是为人和为文的最高境界,元好问《论诗》系列赞陶渊明的话,我最喜欢: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或者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汪曾祺《人间草木》《人间至味》系列,孙犁《白洋淀》《荷花淀》系列,曹文轩《草房子》系列,以及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作品,作者笔触所到,都没有超出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衣食住行,但读起来,总是那么有味道。

太大的道理我讲不了,但这些人,至少算得上有良知的作家。


西风白马

那你认知的所谓良知是什么定义呢?

再者,作家难道不是人?思想就要高大上?任何人除掉头衔都是普通人,你要是真想了了解一个作家,我建议你去看他的作品,里面一定有他的影子,和他的人性,世界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