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家务的孩子更优秀

心理学上认为,替孩子做他所能做的事情,

会让孩子非常气馁,

会剥夺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

孩子无法了解自己是否有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无法从能力增长中发展出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无助、依赖、能力低下。

在德国,孩子做家务是由法律规定,

有详细的规则明文:

6岁之前的孩子可以玩耍,不做家务;

6-10岁的孩子,要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的孩子,要修剪草坪;

14-16岁的孩子,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周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可以向法院申诉。

不只是德国,还有很多其他国家,

在孩子做家务的问题上,

都是尽量的支持和引导。

研究表明:

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

韩国孩子是0.7小时,

英国和法国的孩子大约是0.5-0.6小时,

而中国孩子却不足0.2小时。

事实上,孩子不断学会新的家务技能的过程,

也是身体系统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

我们理解了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

可内心依然充满了矛盾。

对于父母来说,

能始终鼓励孩子做家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首先,怕麻烦,怕孩子受伤。

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我们多数人每天都很忙,通常为了图省事,

会叫孩子起床,给他们扣扣子,

告诉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不要碰什么,

甚至直接帮他们全部弄好,这样既方便又快捷。

其次,在情感上,

我们无法割舍和孩子的紧密联系。

我们还要克制自己去提供帮助。

孩子小时候曾经很需要我们,

这种需要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

但是,当孩子不再缠着你帮忙,

他独立的样子,更让我们动容,不是吗?

不以“为孩子好”的名义,

做本该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

是父母毕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