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多、周期乱、需求少、5月猪价能否出现转机?

从2018年春节开始至今,“跌跌不休”的猪价让人越发头痛,今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仅为10.11元/公斤。

如今五一假期将至,相比清明期间,导致猪价下跌的因素有何变化?5月猪价是否能有转机?

促使猪价下跌的因素有哪些?

供给多了:就散养户而言,猪价于2016年抵达高峰。很多人看到养猪赚钱,便纷纷入局。再加上近几年养殖水平有所提高,造成了生猪产能充足,市场供给过剩的局面。

而对规模企业而言,产能扩张同样没有停歇过,仅2018年3月,9大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就同比增长60%,其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3月份生猪销量同比增长均在一倍以上。

至于进口猪肉,今年一季度进口肉数量仅为我国猪肉产量的2.1%因此进口猪肉对猪价带来的影响十分有限。

周期乱了:“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一直以来,这是我国生猪行业多年总结出来的周期性波动,被称为“猪周期”。不少企业和散户对扩能或减产的判断都是根据“猪周期”而定。

但从2003年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3个完整的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长度分别是三年、四年、五年,这使得以往三年左右的一个周期正在被拉长,波动幅度也逐步变大。

需求少了:4月白条肉价格持续走低,也是猪价下跌的原因之一。如今我国国肉类消费结构正逐步从“红肉消费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向“依靠红肉、白肉和水产品共同分摊”的多元化结构。

而猪肉只有被吃掉,这才是真正的需求,无论是企业做冻肉库存还是深加工,都不是真正的需求,因此在没有消费支撑下,猪价反弹相当困难。

5月猪价能否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