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资本张维:投资就是在高价值区一击即中|金牌投资人

热爱德鲁克,注重企业家精神,寻找能够真正成长的企业,在安全边际里享受“波动的礼物”,张维用他的投资成功率证明他的“一击即中”理论。

对于张维来说,有没有风口不重要,他从来不仰赖于风口生存,而且在风口论兴起之前,他已飞到平流层。

作者 | 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 小舟

《金牌投资人》是中国首档聚焦投资人之间思想碰撞的高端对话节目。节目通过对话中国最优秀的投资人群体,让普通投资者有机会了解一线投资人,分享他们的智慧观点和投资建议,为投资提供重要经验参考和前瞻视角。

《金牌投资人》第7期节目,让我们走进基石资本董事长、管理合伙人——张维。

在腾讯视频上搜索“金牌投资人 张维”,即可查看本期金牌投资人精彩内容。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如果要从投资圈寻觅一位“哲学家”气质的人,张维绝对可以被列为候选对象。

出生于60年代末,入行在千禧年之初,张维创立了中国最早的本土创投机构之一——基石资本。

短短17年的发展,该公司总规模已达500亿,旗下管理基金逾60只,累计投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实现流通/退出的公司有49家,成功率达44.55%;IPO或借壳/重组上市的有28家,上市公司形成率达25.45%。

在PE林立的深圳,基石规模仅次于深创投,无论是项目退出率还是上市公司形成率,其表现均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因此,每一年创投界的重量级奖项中均能看到张维和基石资本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还蝉联了三届《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

而这些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对近乎哲学式的思考,直抵本质问题:投资是什么?投资看什么?投资怎么投?

投资是在高价值区一击即中

张维认为,看懂了的企业就要重仓

张维曾在基石资本2018年的年度致辞中分享了一个案例:

我在深圳机场看到这样一幅图,一个瓦格尼亚人,在刚果博约马瀑布手持巨大尖锐的木篮,站在巨浪翻滚的激流中。他只有在适当位置使用恰当力量,湍急的河水才能顺势将鱼推进去,而他也不会让河水卷走。这是华为的广告,这幅图中有一句话“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这幅画表达的意义与基石资本的打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基石从2001年成立至今仅投资了百余家企业,在PE机构中,这个数字绝对算低产。而根据相关统计,2012年,基石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4千万,同时起步的其他机构,投资额仅在1千万左右。到了2016年,基石资本的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已经上升至近1亿元,其中70%的项目投资金额超过5000万元。

由此可见,基石资本的投资都是有的放矢,从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这是真正高手的玩法。查理·芒格曾经说,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10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

而张维也是这样思考投资:抓住主要矛盾,在高价值区一击即中。他不追求平均发力,不追逐风口,而是集中投资,看好就下重注,甚至还可以通过控股,与投资的企业结成更紧密的联系。

在投资湖北回天新材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股东多达300人,超过了证监会规定的200人。张维决定一次性收购这300人的股权,然后把大部分股权反售给27名管理人,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他甚至还亲自出任董事长。

他说:

“最核心的是你如果真正把企业看明白了,你就应该重仓。这样就是你跟企业家会结成一个紧密的关系,因为你不是一个百分之个位数的股权,而是一个百分之二十几的股权。”

2009年,回天新材成为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这笔投资最终也获得了几十倍的收益。

投资企业本质上就是投资企业家

张维非常注重被投企业的企业家精神

张维在投资上汲取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思想养料。

用他的话来说:

从投资的角度,如果长期来衡量一个企业的话,不仅仅是看产业结构,产业竞争格局,还要看企业组织、公司治理等,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自于企业高层对管理问题的认知。

通过财务数据可以计算出市盈率,可以算出估值,但是这些东西仅仅是表象,因为企业是活生生的,是社会中的一个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要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它。

张维认为,投资企业,本质上就是投资企业家。而谈到这个理论,基石投资的山河智能与山东六和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案例。

2004年,政府宏观调控,工程机械行业受影响较大,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并称长沙机械三驾马车的山河智能,4倍估值也没人敢投。张维及他的团队对投资进行了分析:

1、宏观调控在当时每隔几年都要发生,虽然不能预见到这波调控什么时候结束,但是能看到企业拥有较好的基本面;

2、公司创始人何清华教授是中南大学机械研究所所长,拥有非凡的企业家精神和对产业的情怀在其中,并且公司“液压静力压桩机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因此,所以在众多机构拒绝了之后,基石资本毅然投资了山河智能,2005年深交所推出中小板,2006年山河智能在中小板上市,2007年大牛市时解禁,给基石带来的回报高达120倍。

这笔资金不仅帮助张维和他的团队完成了宝贵的原始积累,还验证了他的投资方法论:企业家的特质在投资中占有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在山东六和的投资中展现得更为明显。

当时全球养殖业都不挣钱,一家山东的本土饲料公司引发了张维的关注。这家由农业大学教授创立的公司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

1、在当时养殖户还不懂养鸡养猪的年代,它提出了服务营销的超前概念.

2、管理层真正理解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早在 2003年就实现中层全部持股,管理层全部都读完EMBA。

投资前六和集团营收只有14亿元,净利润不足3000万,投资之后,基石资本协助其筹划公司重组上市,并为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到2014年,新希望六和的营收高达700.12亿元,净利润20.19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

张维认为,投资基本不用看宏观经济,不容易看懂,就算看懂了,用处也不大。如同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需要天天看着天气预报才决定做什么事,经济增长指数和实际的企业经营行为的距离是很遥远的。

因为,我们最后投的是活生生的企业和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团队,与那些冷冰冰的宏观数据关系不大。对于公司来说,只有管理能带来基本面真正长期有效的改善,而不是靠经营一时和一个产品突破的成功。

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要先跳

在投后管理上,张维设置规则帮助企业成长

对于张维来说,投资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

他曾分享一个故事:

二战的时候苏联的伞兵经常死亡率很高,不是德军的火力很猛,而是因为很多降落伞包没有打开,跳下去就死了。苏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批降落伞出来了之后,让车间的厂长先跳,这个降落伞的质量很快就提高了。

他认为,仅仅权衡好成长性和估值关系并不能建立一个成功的组织,因为他们这样的机构有天生的投资冲动,因为拿的是别人的钱。

耶鲁大学一个杰出的机构管理者大卫·斯密森曾说,如果是管理人,出了较多的钱,可以保证站在投资人同样的角度对待盈利和损失,这句话无比重要。其实我们这种机构最容易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投资者的钱进行冒险,因为大家明白,如果投对了可以拿奖金,投错了可以悄悄换个单位。”张维解释说。

他理解风险会从哪里来。所以在投资上,他用设置好的规则,实现与LP的利益和风险共担:

首先,他们股权是分散的,为团队预留大量的股权。

其次,他们不允许合伙人选择性跟投项目,必须跟客户一样买基金,基石管理人买基金的比例在10%或者20%之间。

张维说:

“这不是一个小比例,足以约束所有的合伙人关心公司所有的项目,即便不是他自己跟投的项目。我想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与客户利益一致的做法。”

正因为有着对投资的本质思考,张维有着自己的投资方法论,践行自己信仰的原则,加上在投资圈多年的精耕细作,只在自己看懂的领域下重注投资。对于张维来说,有没有风口不重要,他从来不仰赖于风口生存,而且在风口论兴起之前,他已飞到平流层。

对于基石,他说,如果我们稍微松懈,我们就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公司。而他未来更重要的思考就是如何摆脱平庸。思考者对相同的事件有着彼此相同的看法,通常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这不可能取得优异结果,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

下集预告:《金牌投资人》章苏阳——投资泡沫中要知道水在哪里,别去整天找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