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了,西方国家是什么反应?

用户4647515164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中国对外表示,研制原子弹是出于美国的“核武器恐吓”,其目的在于防御,并表示不首先使用原子弹。并且呼吁全球禁核、销毁所有核武器。

美国总统约翰逊发表电视讲话,称中国爆炸原子弹,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他表示,研制核武器对贫穷的中国来说代价太重,这不仅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还是中国的悲剧。美国总统让盟友不必担心战争威胁,称美国的核力量依然会保护亚洲。并且他还否认中国是因为美国的核威胁而研制原子弹。

日本政府则斥责中国发展核武器,并表示日本需要美国更多的军事保护。

印度同样表示焦虑,并加紧与苏联的军事合作。

英国政府同样对中国一意孤行发展核武器表示遗憾。

苏联方面刚刚发生了一场政变,赫鲁晓夫下台,并没有过多关注中国爆炸原子弹的事情。

目前世界上依然战争不断,对我国虎视眈眈的国家不计其数。我国能一直保持和平、稳定,靠着就是各种大杀器。感谢先辈们的奉献!


国史拾遗

对当时的美苏来说是让人惊讶的,恐惧的,对中国来说却是令人激动的时刻。这可谓是有人喜也有人忧,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当时中国很有大国风范的说出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一致好评。

当时正是美苏冷战期间的高潮,双方都想要争夺世界霸权,于是开始疯狂的研制各种大杀器,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军备竞争。中国此时一穷二白,渴望得到苏联的帮助,苏联老大哥也没有忘记这位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弟,也开始向中国提供贷款,提供武器,派遣技术工人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基本的工业体系,然而蜜月并不长久,随着珍宝岛冲突的升级,两大国之间的蜜月彻底分崩离析。在冲突之前中国领导人与苏联领导人就存在意识的严重不同。于是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助中国的项目,因而在中国研制出原子弹时苏联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在1963年8月5日,苏联、英国和美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一条条约,随后开放给世界各国签署,同年10月起生效。这个条约就是核禁条约,全称为《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当时只有苏联、英国、美国才有,这三家想垄断核武器,阻止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拥有核武器。当时中国和法国严重抗议,声称这是核讹诈,核垄断。

1963年中苏两党会谈刚结束,苏美英三国便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这件事在中国看来是苏联进一步把两党分歧从意识形态领域夸大到国家利益层面的严重步骤。这也看出了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条更古不变的原则,因为苏联签署这个条约是不管中国的利益,因而毛泽东当时十分生气。由此“中苏分歧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为大规模的公开论战”。三国谈判结果(即签署的条约)使中方感到,美英苏虽然打着防止核扩散的旗号,其实质是想要保持三国的核垄断地位。

中国当时就想揭穿英美苏之间的谎言,于是中国提出了以下具由由周恩来主持起草,并经毛泽东审定的政府申明的四项具体措施

1.不在国外部署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

2.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无核区

3.禁止输出入核武器及其技术资料

4.停止包括地下核试验在内的一切核试验。

在如此严厉的国际情形下,中国冒着苏联、美国的威胁开始加紧研制核武器,在当时有限的国力支持下,在加上无数为中国国防献身的科学家,艰苦奋斗了7年终于在罗布泊引爆了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几年过后,再一次升起了令人畏惧的东方蘑菇云——氢弹。最终中国在于1996年9月24日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Mr生活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并且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永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向无核国家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消息一传出,许多第三世界友好国家都感到欢欣鼓舞,纷纷向中国表示衷心祝贺。然而,远在地球另一边的西方国家,各自的反应却是大相径庭。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震惊了全世界

首先感到极度郁闷的非苏联莫属。平心而论,苏联曾经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和核武器的研制给予过很大帮助,可惜好景不长,1959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还扬言“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谁知仅仅过了5年就惨遭打脸。再加上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二天,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就灰溜溜地被赶下了台,更是增添了不少戏剧性的色彩。于是苏联只在《真理报》的第四版轻描淡写地报道中国研制出了原子弹。

原子弹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法国则惊呼:“这一辉煌成就将使中国获得与八亿人口大国相称的强国地位”。时任法国总理的蓬皮杜说得更加直白:“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搅屎棍而著称的英国只是对这件事情表示遗憾,希望中国应该签署禁止核试验的条约。

美国媒体将中国称为“纸龙”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约翰逊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声称对中国的核试验尽在掌握,此次爆炸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自由世界”的核力量仍然承诺保护自己的盟友,《纽约时报》还刊登了一篇名为《共产主义中国是只“纸龙”》的文章,分析认为虽然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但是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依然是一个不足为惧的贫弱国家。而且中国是有弹无枪,没有投掷核武器的能力。不料美国惨遭打脸的速度竟然比苏联更快,两年以后,中国又成功进行了弹道导弹和核武器的结合实验,“有弹无枪”的说法沦为笑柄。


利刃军事

Mr生活家

对当时的美苏来说是让人惊讶的,恐惧的,对中国来说却是令人激动的时刻。这可谓是有人喜也有人忧,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当时中国很有大国风范的说出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一致好评。

显示大图




当时正是美苏冷战期间的高潮,双方都想要争夺世界霸权,于是开始疯狂的研制各种大杀器,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军备竞争。中国此时一穷二白,渴望得到苏联的帮助,苏联老大哥也没有忘记这位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弟,也开始向中国提供贷款,提供武器,派遣技术工人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基本的工业体系,然而蜜月并不长久,随着珍宝岛冲突的升级,两大国之间的蜜月彻底分崩离析。在冲突之前中国领导人与苏联领导人就存在意识的严重不同。于是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助中国的项目,因而在中国研制出原子弹时苏联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在1963年8月5日,苏联、英国和美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一条条约,随后开放给世界各国签署,同年10月起生效。这个条约就是核禁条约,全称为《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当时只有苏联、英国、美国才有,这三家想垄断核武器,阻止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拥有核武器。当时中国和法国严重抗议,声称这是核讹诈,核垄断。


1963年中苏两党会谈刚结束,苏美英三国便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这件事在中国看来是苏联进一步把两党分歧从意识形态领域夸大到国家利益层面的严重步骤。这也看出了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条更古不变的原则,因为苏联签署这个条约是不管中国的利益,因而毛泽东当时十分生气。由此“中苏分歧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为大规模的公开论战”。三国谈判结果(即签署的条约)使中方感到,美英苏虽然打着防止核扩散的旗号,其实质是想要保持三国的核垄断地位。


中国当时就想揭穿英美苏之间的谎言,于是中国提出了以下具由由周恩来主持起草,并经毛泽东审定的政府申明的四项具体措施


1.不在国外部署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


2.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无核区


3.禁止输出入核武器及其技术资料


4.停止包括地下核试验在内的一切核试验。



在如此严厉的国际情形下,中国冒着苏联、美国的威胁开始加紧研制核武器,在当时有限的国力支持下,在加上无数为中国国防献身的科学家,艰苦奋斗了7年终于在罗布泊引爆了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几年过后,再一次升起了令人畏惧的东方蘑菇云——氢弹。最终中国在于1996年9月24日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骨子里的傲796

贫穷落后的中国造出了原子弹,西方国家很害怕呀!

对于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美国的反应很有意思,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全世界都在关注原子弹,但中国是纸老虎!此次爆炸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美国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保护亚洲国家,同时表示核试验对于贫穷的中国来说代价太沉重。

事实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逼着美国不得不开始改变对华政策。1968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件事便是立即着手改善中美关系。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唐人街,鞭炮声此起彼伏。兴奋的人们走上街头,庆祝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五十年代末,苏联专家曾经拍着胸脯说:“中国二十年都造不出来原子弹。”中国核试验成功的前一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黯然下台。当时苏联的新闻报道都是关于苏联领导人更替以及政治外交路线的执行问题,只是在权威报纸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一块不显眼的位置报道了中国研制出原子弹的消息。同时却用很大的一个版面发表了一篇澳大利亚反对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文章。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称世界处于危险之中,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应该签署禁核条约。

早于中国四年时间造出原子弹的法国,对于中国的核试验成功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法国方面表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印度政府则称中国的原子弹爆炸加剧了印度的忧虑,印度未来有发展核武器作为防卫的可能,并且苏联将提供142万美元来帮助印度发展武装力量以对抗中国。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也给第三世界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福音,纷纷致电表示祝贺。原子弹爆炸的成功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巨大胜利。

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曾经对媒体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一位旅居联邦德国的华人,每天早上打开大门,都会看到门口堆着很多垃圾,他日复一日地清理着垃圾。但某天早晨,他打开大门之后却惊呆了。他突然发现,门口没有垃圾了!正当他有些不知所措是,一位社区警察走上前来,亲热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今后再不会有人在你门口倒垃圾了。”



徒步说史

北京时间,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左右,中国新疆罗布波一声巨响,撼醒了全球的人。


来自那个积病孱弱了一两百年的东方国家中国终于以一声怒哄向世人宣告雄狮醒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

在原子弹的余波还在绕着地球余威未止的时候,世界各国纷纷如雷霆贯耳,大梦初醒,一片惊愕。

美国总统约翰逊为此前美国轻视中国所作的战略部署发出美其名曰“意料之中”的看似运筹帷幄,扳回其因为大意丢脸的局面的言论。



随即又以救世主的口吻“同情中国,一个贫穷国家造出了原子弹,只会让这个国家更穷!”,最后再发出“中国原子弹不过核实验爆炸,没有枪的子弹,还不如石头来的可靠!纸龙而已!”的言论企图贬低我国研究出原子弹的伟大成就,再借机毛主席说他们是纸老虎来反嘲我们的原子弹没有投放设施不过是不会飞的纸龙”。

随即《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在17日,18日纷纷以几十篇文章报道了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大致的过程是:报道原子弹爆炸、引用约翰逊发言、质疑嘲讽、各种猜测推论、原子弹爆炸得到证实、各种理由推脱中国能力、政府开始重视中国、恢复理智、中肯承认中国能力


后尼克松访华,就是美国对中国实力承认的最好说明。


苏联的赫鲁晓夫只能在继被逼下位后又遭一惊天霹雷“人和技术都撤了,哪里来的原子弹?”

英国则先是强烈谴责中国发展如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木已成舟,最后只能说希望中国遵守承诺,不滥用核武器。

法国还是比较中肯,政府与媒体充分肯定中国取得的成就与大国地位的崛起“中国已经把落后挨打的帽子远远地抛到了太平洋里!”



印度惊慌失措,过度自信以为中国要开始与其进行军备竞赛,发出“印度也有发展研究出原子弹自卫与反击的可能!”莫名其妙的言论。

而我们的世仇日本最慌了,作为唯一经受过原子弹洗礼的国家,十分担心来自中国的报复,发出“日本要尽快通过美国军备来保卫国土安全的言论。”

原子弹爆炸是我泱泱中华雄狮向世人宣告醒来向世人发出的怒哄。



感谢我们两万多名日日夜夜奋斗在大西部,因为常年辐射英年早逝最可爱的年轻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们的丰功伟绩。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是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再来一次,我依旧选择中国,选择我的核事业!(邓稼先)

没有剑,和有剑在手不用,不是一回事!假如我的国家需要,我愿意回去种苹果!(钱学森)


不书三少

美国;“不出所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美国的盟国不必担心立即会发生战争的威胁”。

日本;斥责中国研制核武器,日本将更有意识地依靠美国提供军事保护。

印度;“印度有发展核武器作为防卫的可能”。

英国;英国政府对中国不顾“世界的意愿”表示遗憾。

苏联;没有评论,只是平静客观报道了消息。(其实他们有千言万语梗在喉)。

另外,很多媒体报道了中国“首席科学家”钱学森,推测他对核爆炸起了关键作用。这不奇怪,中国保密做到了极致,没人知道邓稼先,他从美国高校毕业回国后就一直“失踪”。

再揭秘台湾;事前,派U-2飞机侦查过罗布泊,蒋介石强烈要求美台联手轰炸核试验基地,未果!核爆后,蒋介石非常惊慌,对美驻台湾大使赖特抱怨;“中共核爆炸成功给亚洲人民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心理冲击,各国对中共的态度将因此而改变……”。事实上,从那一刻起,他已彻底失去了反攻大陆的信心。


谌人

我记得一篇文章写,当时在欧洲许多国家的餐厅服务场所有许多中国人和黑人,他们为客人服务的时候都是跪着的,后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餐厅老板对中国人说以后不用跪着服务了,因为你们的国家强大了,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还有一个说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人坐公交车都不被允许坐在前排,没人的时候只能坐在后排,而且必须给本国人让座,一位经常坐公交车的华人每次上车都往后排走,又一次上车照例往后排走的时候司机说你不用去后面了,前面有空位随便坐,因为你的国家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这个人说他当时特别激动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是啊我们国家强大了。

由此可见原子弹没成功研制出来之前西方国家政府包括民众是怎么看待中国还有中国人,一颗原子弹立马让祖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所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

为生在中国感到自豪,祖国万岁


残阳孤影1

时间: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

坐标:新疆罗布泊无人区,

景象:一个大蘑菇冉冉升起。

各国家和地区的反应:

苏联:

时值赫鲁晓夫下台刚一天,苏联报纸把关注都放在了吹捧新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上,只有几大报社刊出了寥寥几行字的简短消息,仿佛它没有发生过一样。“被退休”的赫鲁晓夫当然也没有“权力”发表任何内心想法。

美国:

总统约翰逊表示不出意外,尽在掌握之中,安抚盟友们不必太过担心,又沉痛的表示:“(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对于贫穷的国家来说,代价太重,那是他们的悲剧。”

有趣的是,《纽约时报》为此发表长文,指出“他们”即便是拥有了原子弹,也不过是一只“纸龙”(跟纸老虎相对哦),言外之意是“他们”没有远距离投放手段。

日本:

作为唯一曾经遭遇核攻击的国家日本,感觉非常“不好”,宣布日本未来将“更有意识”地依靠美国来对日提供全方位的军事保护。

英国:

英国劳工党新政府刚刚上台,谨慎的表示了“遗憾”之情。

法国:

印度:

《印度斯坦时报》认为这是在挑衅印度,要把印度拖入军备竞赛,过了几天,当得知该原子弹是采用铀235的裂变装置时,炸窝了,在国内掀起了印度该不该拥核的全方位大讨(DUI)论(MA),一个也很有趣的报纸社论的题目是:“一个乞丐就算手拿原子弹,也不会变成国王。”


之后几年的连锁反应是,尼克松上台后,认为应该改善两国关系,很快就开始了破冰之旅,联合国的大门也徐徐打开,敬请这名新的主人对号入座。


历来现实

解放战争其间,将介石每丢一座城池前,总会对该城进行大肆破坏,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后,每座城市基本上都是烂摊子,虽然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但是好境不长,因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冲突,苏联突然宣布撤走所有援助中国的苏联专家,并带走了所有图纸。

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核大棒始终是开国者的心里阴影,开国领袖们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搞出属于自己的争气弹。

在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带领下,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进行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u°●) 」

当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我想当時的西方世界和苏联是不会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的。他们认为,一个一穷二白号称东亚病夫的国家,不可能在苏联撤走专家后用这么短时间造出原子弹。

但当他们真正得到确认后,除了懵逼外,我也想不清他们是什么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