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荷西是三毛幻想出来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其实我不想爱你

本来我在悟空问答打算只答有关《红楼梦》的问题,但是看到这个问题就忍不住了。

记得在三毛刚刚去世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荷西是三毛幻想出来的,还亲自去三毛生活过的地方去采访,结果怎样,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相信荷西是虚幻的。

有那么多的照片为证,有那么多的人证,荷西怎么可能是三毛幻想出来的?

我想人们之所以对荷西这个人物产生怀疑,是因为在三毛的笔下,这个大胡子男人实在是太完美了,他们的爱情就像琼瑶小说一般浪漫,只不过加了一把黄沙!

而荷西的意外死亡更是给这个人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不由得会疑惑他到底有没有存在过。

我是相信有荷西这个人的。但是我对他们的爱情有所怀疑——或者说对他们在书中的爱情有所怀疑。


荷西绝对不可能像三毛笔下的男主角那么完美,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一定充满了各种矛盾,也会争吵,甚至打架!

但是作为一个女作家,她虽然说自己写的文章是记叙生活,写自己的故事,但是选材和虚构还是有的,毕竟不是新闻和报告文学。


而她的粉丝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三毛的散文是日记,或者回忆录。

三毛就那么写,咱们就那么看吧!


凡眼看红楼

我想说题主的意思,应该不是说现实中三毛没有这么个丈夫,而是认为不存在三毛文中那个浪漫的知心爱人荷西。

为什么怀疑他的存在呢,俩人虽未做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举,但他们的爱情在功利化的社会里,似乎又是可遇不可求。

毕竟我们看到的是文学作品,是三毛的诗歌,小说,散文,而不是日记,法庭上的证词。我手写我心,艺术总是高于生活。真的有那么一个人,无怨无悔地陪你走过万水千山的旅程?如果单看《撒哈拉日记》,《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两本书,多少女孩都会爱上他。

荷西是独特的,结婚时送妻子一副骆驼骨架,多么奇异的礼物,俗人几个知道三毛喜欢啊;

荷西是深情的,攒钱送她手表为的是一分一秒不能忘记她;牛奶杯里插支鲜花,也为她爱花;

荷西是勇敢的,只因她向往沙漠,义无反顾追随到撒哈拉;为了收集她喜欢的化石,不怕沼泽危险一同出发;

荷西是能干的,自己动手,修房做书架;为改善生活,素人渔夫下海把鱼抓;

荷西是孝顺的,荷西是善良的…他和三毛在一起,神仙眷侣浪迹天涯。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

大胡子荷西,真的完美爱人吗?不,假使读过《稻草人日记》,你会发现俩人的生活并非童话。

《五月花》里,大男孩荷西,居然发飙举手想打三毛,《在这样的家庭生活里》喜穿古典长裙,爱好高雅的女子,也经历了俗世烟火的熏烤。

婆婆和姑子带着两小孩,不请自来到,两个刚逃难到的加那利群岛上。三毛既陪玩又煮饭,连带照顾小孩,荷西却站在妈妈一边,指责妻子做的不够好,"为什么叫我买床单,那是女人的事","伟大的女性,都是没有自己的"…完全大男子主的妈宝男加婆媳宫心计,一向善良的的三毛在文字中发气,刻薄他姐姐没太多裙子换,所以换男友啰。

怀疑那个自由如风的三毛,拴着围裙,低眉顺眼的女子是一个人么?甚至荷西去潜水,遇见了令他心动的女孩念念不忘,精神都出轨了,三毛也表示理解忍让。骄傲如她,在婚姻中也为了爱,低到尘埃里去了。


所以荷西不是完美的王子,三毛也不是目中无尘的公主,有神仙气又有烟火味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爱情。

李敖说三毛:她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也许一份简单纯粹的爱情,正是世人所向往的,而当荷西故去后,三毛走遍万水千山,梦里花落知多少,最爱她的还是荷西,回忆令人选择性遗忘,剩下的全是美好。她终于还是没找到,值得令她活下去的新爱人,天国追寻旧爱去了…

《自己》一诗中,三毛写道: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对于他人的生活/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

(学有境,思无涯。元元感谢您的阅读点评。)


元元的天下

I时光——你的问题那么有趣,我的回答那么精彩。

首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三毛在作品中提到的荷西肯定进行了艺术加工。

有关荷西故事的作品有:《撒哈拉的故事》1976年,《哭泣的骆驼》1977年,《稻草人手记》1977年,《温柔的夜》1979年,《梦里花落知多少》1982年,《背影》1983年,《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在这些作品中,荷西这个人物,是进行过艺术加工的。甚至包括三毛自己本身都进行了艺术加工,这也是文学作品的常态。艺术取材于生活,但绝对不同于生活。

另一方面,从这么多的作品之中,我们就应该思考,如果荷西真的是三毛幻想出的虚拟人物,他出现在这么多的作品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而大家对荷西的了解大概是从《撒哈拉的故事》这部作品中了解到的,对其他作品中的荷西形象可能不太了解。

所以,如果你真的对荷西是否真正的存在感兴趣,你可以去有关荷西的这几部作品,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毛个人经历中关于荷西的记载。

据说,三毛和荷西第一次相识,是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而此时的荷西只不过是在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此时的荷西已经对三毛心生爱意,他曾对三毛说: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而后来,年仅三十岁的荷西因为潜水而去世之后,三毛一度想要轻生。

由此可见,三毛和荷西之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三毛的作品之中,有很多是关于荷西的。

关于荷西的人物简介。

荷西全名是荷西·马利安·葛罗,出生于西班牙哈恩省的安度杜尔市。

1973年,在非洲沙漠某小镇(今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阿尤恩)与三毛结婚;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的加那利群岛大加那利岛北部的一个叫做Teide的小镇上的海边社区。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遇意外丧生。

综上所述,荷西并不是荷西凭空捏造出来的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

而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至今还被大家口口相传,大概是因为这样的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吧。

以上仅代表 I时光 观点,欢迎大家留言点评。
I时光,希望每一个回答都可以为你解答疑惑。



I时光

世事已多崎岖,何必如此无趣。


三毛如果在世,亲口向大家坦诚,对,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荷西这个人,那些照片都是我拼凑的,那些故事都是我想象的。然后呢?你开始捶胸顿足,觉得三观尽毁,再也不能相信爱情,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果然都是虚假的,你把书架上三毛的书全部扔进废纸篓,打开电视看几部狗血家庭剧,告诉自己,这些鸡零狗碎、争吵踟蹰才是真实。


你还可以怨怒三毛,因为经此一役,给你心理带来了更大的伤害,你不在轻易相信作者。每拿起一本书,看不到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你就会极强的心里不适,万一又是作者虚构,欺骗世人的呢?


当然,这故事还有一个版本,那里面的人傻一些,单纯相信撒哈拉沙漠确实有那么一群有趣的灵魂生活过,因为曾经在懵懂年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时,透过纸页传过来的感情是真实的,让我们满怀感动、心生向往。这些傻一点的人,看过了《平凡的世界》觉得真有孙少平、田晓霞,看过《白鹿原》觉得真有白嘉轩、鹿子霖,甚至看过金庸都能相信有一个神奇的武侠世界,仗剑天下一身豪气。


这“傻”也不是很糟糕,毕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又不是要当一个侦探。


微微光

【突然忍不住想表达】虽然没怎么看过三毛的作品,也未接触过她的灵魂,但看到这个题目,还是忍不住有种感觉:

痛心加惊悚

逝者已逝
今年好像是她的75年诞辰吧,有人说她影响了一代女性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应该不光光是女性吧!即使这样,你说她以及她的荷西是一种虚幻,她也无从去辩解,她只想让过去的过去,未来的未来,只留灵魂的余香在人间,我们阅读,甚至爱着她的灵魂就好!之如邓丽君,梅艳芳,海子、张国荣甚至玛丽莲·梦露等,其实不能放一起的,或者他们估计也不齿在一起,但无论生前如何,生后都有余香,我们“闻香识女人”就够了!

神秘着她的神秘 她活出了她的特立独行,也许活出了她心中的自己,也许活出了别人心中的她自己!

她活出了一个时代,“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她饮的是人生和她的追寻,与她人无关!她留下的是一股别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但已于自己无关!

她活的是向往,向往美好!她给我们的都是她心中或者我们心中一起的美好!一个个美好的近乎完美的“灵魂伴侣”,无关乎年龄,国籍,地域!

她又走的那么突然!突然吗?我们觉得,但她肯定不觉得,她的生命轨迹也许循着她走过的,接触过的,已经到了顶峰!她和其他突然的,戛然而止的存在一样,都是在用最敏感的神经探寻这个世界,都是在用最柔软的灵魂触碰世间的一切,也许就包括黑暗和冰冷!


妄言虚幻,一切皆虚,包括我们自己 我突然惊悚的发现,你眼前的世界,灵魂或者画风一变,你执着的追求美好背后的瑕疵甚至黑暗,你也就跟着变了!

这个世界没变时,你已经变了!假如三毛先生所描述的皆为虚幻,你的心怎么去面对现实,你揉碎着心、破碎着希望,对这个世界赋以歌之,锅碗瓢盆安抚不了你的灵魂,也必将不是她留下的余香!

你会恐慌这个世界的变化,背后的真相和坚持后的虚幻吗?


浪淘沙沙悟

今天是三毛的生日!三毛离开我们虽然已有27年了,可三毛的文字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说,荷西是三毛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在她现实生活里,根本没有荷西这个人。我觉得这是对三毛最大的侮辱!

三毛是一个万种风情的女人,虽然有点神经质,但她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她将自己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赤裸裸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丈夫荷西是如何大男子主义思想,在三毛的调教下,都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在《撒哈拉的故事》、《警告逃妻》,三毛将与丈夫荷西活生中一些琐事用心情文字记录下来,喜欢她的读者,认为三毛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女子,讨厌她的人,即使她在痛失丈夫荷西度日如年的日子里,呕心沥血写下的令人心酸的《背影》,都认为三毛太作,那是假的,连血浓水的亲情也是哗众取宠的,评击三毛笔下的荷西是她虚构的一个人物……

在三毛离世后不久,更有人言论攻击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说都是她亲身经历的事,全是她一厢情愿的想象!批评三毛文字格局小,只限于自己的风花雪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琼瑶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还虚幻!琼瑶只是儿女情长,而三毛却在儿女情长中加一抔黄沙!



三毛是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女子,也追求唯美,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她心灵如撩开的窗帘,一览无遗。即使是萍水相逢的小人物,在三毛的笔下有血有肉!三毛对芸芸众生很有爱心与同情心,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她的《一个陌生人的死》、《温柔的夜》等作品了解文如其人!

三毛,一个真性情的女子,因为太“真”,让不少人怀疑她生活太“假”,同时也令人向往与嫉妒,也让无数读者这么多年来,一如既往的怀念她!三毛,永远的《橄榄树》,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三毛的文字!三毛的文学作品,有人说是散文,有人称是游记,有人当作小说来阅读,更有人将她的作品视为报告文学来剖析,加以评头论足……三毛的文字一直在制造蝴蝶效应!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至今依然怀念她及她的文字!


桂林荣子

世上的好多事,其实没必要那么较真。三毛写得文章好看,我们就好好欣赏。又何必纠结这文章是否是虚构的,人家的丈夫是否真如文中所写的那么真诚,浪漫,体贴。唉,如此操心会长皱纹的,老得快的,这个绝对是真的。


我们读三毛,读的不就是那份流浪远方的洒脱,把黄沙满天的沙漠改造成温馨家园的毅力,把与荷西柴米油盐的平凡日子过成的诗意浪漫……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些,才有那么多三毛迷吗?为什么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非要把人家的诗意挖掘出些漏洞呢?欣赏就好,何必如此刻薄。更无法理解还有人专门去三毛故地采访,收拾一堆不知道哪来的资料,写出一本揭秘三毛所谓真面目的书。套用现在的话,真是醉了。


讲个故事,苏东坡和佛印,佛印说看苏东坡是一尊佛,苏东坡说看佛印是一堆牛粪。苏东坡得意不已,佛印微微一笑不语。苏小妹说哥哥啊你好糊涂,大师心中有佛所以看什么都是佛。而你,心中只有牛粪,所以所见皆牛粪。

愿我们心中都有一尊佛,都有鲜花盛开!感恩三毛留下的浪漫之作吧,用心欣赏感受就好。其他的,不用多想!


兔只兔子爱生活

纯属无稽之谈,时至今日,已经有一个又一个热爱三毛的读者,不远万里去探访三毛与荷西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们亲眼验证了有关荷西的一切故事。

有人去了西班牙,见到了荷西所有的兄弟姐妹,其中有三毛最喜欢的二哥夏米叶和小妹伊丝贴;

有人去了加那利群岛,去了三毛和荷西海边的家,见了他们曾经的邻居甘蒂夫妇。甘蒂拿出三毛送给她的东西,半开玩笑似的说:“要知道她这么有名,当初多要一些好了。”



还有人去了西属撒哈拉,去了小镇阿雍,看到了沙漠里他们白手建起的家,看到了当初的邻居姑卡,那个三毛书中提过的十岁就结婚了的娃娃新娘,如今已经做了奶奶,她指着照片中荷西身后的“白马”,说:“荷西的车我是坐过的。”

这些还不够的话,还有那个最后的小岛,如今三毛的部分骨灰与荷西合葬在那里,墓碑前的玻璃龛里,静静的摆着两个人的照片。

以上这些真真实实的存在,有拍下来的一张张照片,有写下来的一篇篇文章,还要怎么证明呢?

喜欢三毛的朋友请关注从不穿靴子的猫,我的头条文章里有很多三毛的音频讲解。


从不穿靴子的猫

如果单单是指三毛文学作品里浪漫、深情又可爱的荷西并不存在,那么我觉得可能还是爱三毛不够多。虽然,很多人都说喜欢三毛,喜欢她的才华,喜欢她的作品,但是对于她的爱情观,很多人却没有勇气去喜欢。因为,三毛这一生的爱情,很多人都无法拥有。

三毛与荷西,真正感动我的,不是他们传奇般的恋爱史;也不是荷西离世以后,三毛的痴心;而是他们结婚以后一起度过的每一天。那些看起来平凡,但是却又充满着活力,夹杂着一点点浪漫的日子,像一首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毛在一次招待客人的过程中的“机灵又可爱”。每次读到这个情节,我仿佛觉得如同电影画面一样生动有趣:一个精致女人,如何在贫瘠的沙漠里活得美好又幸福。

还有三毛与荷西之间的斗嘴,其实也蛮有意思。虽然如今看起来也仅仅只是小夫妻之间的日常生活,但就是这种平凡反而显得弥足珍贵。因为爱情,它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这才是最动人之处。

荷西是不是像书中描写的那么浪漫、深情又可爱,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却很明白:他们的爱情,既有烟火气,又有仙气。他们也曾像许多小情侣一样经历过分手,也经历过复合;他们也曾像许多小夫妻一样吵吵闹闹,甚至于还有婆媳关系横在两人中间……读三毛的作品,她与荷西的日常,才是最让你我动容的地方。因为,这些于常人而言的浪漫,被三毛写得那么生动有趣。可是,我们似乎忘了,这样的生动有趣,其实自己身边也有。只不过没有留心,只不过活着活着就忘记了初心。

所以,怀疑荷西真的存在过,其实不过是在提醒自己:纯粹的爱情固然难得,但是放在自己身上就是一个笑话。真正纯粹的,只能是在虚构的故事里,仅此而已。


侠女画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这是三毛《大胡子与我》开篇的一段文字,让人看了不禁哑然失笑。短短百十个字,就把荷西的求婚过程所展现的大男子气和小女子求嫁的心态描写的惟妙惟肖。虽然是有演绎,但却诙谐幽默。

三毛这样向大家介绍荷西:“大胡子,婚前交女友没有什么负担;婚后一样自由自在,吹吹口哨,吃吃饭,两肩不驼,双眼闪亮,受家累男人的悲戚眼神、缓慢步履,在此人身上怎么也找不出来。”

对于婚后的荷西,三毛这样描写:“吃饭的时候,如果要加汤添饭,伸手往我面前一递,就好似太阳从东边出来一样的自然。走路经过一张报纸,他当然知道跨过去,不知道捡起来……这时候我真想拿大花瓶打碎他的头,可是碎的花瓶也得我扫,头倒不一定打得中,所以也就算了。”

他“出于一个与三毛有相似旅行经历的职业旅行家的直觉”,对《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这些脍炙人口的散文故事产生怀疑。所以在三毛离开撒哈拉二十年后,重走三毛撒哈拉之路,记得说荷西是三毛幻想出来的一个重要理由之一,就是三毛从来没有带荷西回过台湾等等。他称实地考察原先对三毛的认识的人。他说三毛是一个性格叛逆、说话做事随心所欲之人,终其一生,她都是在“表演”,在做“秀”。“三毛是三毛,我是我,你们都被我骗了。”“大陆喜欢三毛的都是些没有头脑的中学生。”

愿意相信谁,个人见仁见智,反正我喜欢三毛。

三毛自己也说:“我最大的创作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