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送给海瑞的“无君无父,弃国弃家”这八个字?

张必聪

从字面来说,海瑞自幼丧父,是没有父亲。妻女更因海瑞做官照顾不周,先后逝去,弃家也说的是。下面我们聊聊无君、弃国。



在封建社会,孝道排在第一位,孔子曾经就说过,父母的行为哪怕有什么不对的,也不可以当面指出、顶撞。以前讲君父、君就是父更大于父,先于父。

海瑞先自备棺材给嘉靖上了一道《治安疏》,大骂国是,把嘉靖皇帝脸都气绿了,发了一通火。当嘉靖皇帝到牢里质问海瑞时,海瑞更是侃侃而谈,理直气壮,直指嘉靖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直接把嘉靖顶撞的吐血了!

这眼里还有君吗?古时有君才是国,海瑞连君都不要了,是不是弃国了?


所以嘉靖皇帝骂海瑞“无君无父,弃国弃家”,是觉得一点都没有冤枉委屈海瑞的。
注:我是诗雯,热爱中国历史与美文,欢迎交流指点,谢谢。


诗雯

这部剧叫做《大明王朝1566》,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嘉靖与海瑞》。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历史剧,但是和《武媚娘传奇》之类的还是要尊重历史一些。所以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角,海瑞是至关重要的。嘉靖说出这句话是源于海瑞上了一道疏——《治安疏》。内容如下: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不喜欢看文言文的直接看最后一句话就可以了,其实就是海瑞把嘉靖批评一遍。大意说就是嘉靖你丫的这么聪明,本来可以当个好皇帝,却为毛天天瞎折腾,弄得老百姓家家都穷的叮当响,再这么搞下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嘉靖气得半死,跑到关押海瑞的监狱里,两个人正面刚了一波,于是嘉靖送给海瑞八个字:

无父无君,弃国弃家。

其实,嘉靖和海瑞都是极其聪明的人,双方都看透了彼此。首先来分析海瑞是否符合这八个字:

无父

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海瑞自幼丧父,由其母亲抚养长大,所以嘉靖才说他“无父”。电视剧中的海瑞,其在外基本上不惧怕任何人,但是在家中却对母亲唯唯诺诺。原因就在于海母的性格,海母虽然是普通农妇,但个性极强。她养育海瑞必定是辛苦异常,这也是为什么海瑞总是有着强烈意愿去维护穷苦百姓的利益。因为他必定有一个异常艰辛的过去。

海母另一方面也是有着巨大的缺陷的,这也同样体现在海瑞身上。海母在家中可谓是具有极大的权威,很多事情做法是不对的。但是,海瑞却只能为母是从,“屈了媳妇,也不能屈母亲”。这其实就相当于大明朝中的嘉靖,海瑞如同严嵩徐阶等人。徐阶也对嘉靖说过,“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所以可以看出嘉靖之所以这样,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环境的。

无君

这个最好解释了,因为嘉靖是君,海瑞在《治安疏》中批评嘉靖,在嘉靖眼中就是无君之举。

弃国

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海瑞不是以国事为重。比如嘉靖评价胡宗宪是公忠体国,为什么?就是胡宗宪时时刻刻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本。当然,在这部剧中,形象高大的几乎完美,这个原因就不好说评价了。另一个人就是赵贞吉,老成谋国。海瑞说的这些事情,他们也懂,也知道,严嵩徐阶张居正这些人也是懂。为什么没人说呢?因为他们心中有更大一个局,每个人有更大的打算。所以他们是按照游戏规则来进行博弈,处处小心谨慎。海瑞却不是这样,海瑞总是想彻底的解决问题,因此常常让很多人特别为难,而其余的人只是想做个裱糊匠。

弃家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海瑞这种做事方法,是不顾性命的,是不可能有家的。他这样做事情,必然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无限的灾难。无论嘉靖杀不杀他,整个社会也多半容不下他。他拼死维护的底层百姓也不可能支持他,官僚阶级必然痛恨他。

当然这其实就海瑞的伟大之处吧,谁叫百姓生活艰难,而海瑞又有机会进入官场。谁不想好好和家人过日子呢?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教瑜,说不定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与母亲妻子孩子一起,好好的活下去呢!


历史是什么

我当时也困惑于这八个字!后涉世日深,求学逾多,才感慨于‘大家’与‘小家’、‘小君父’与‘大君父’之间的微妙差异。于此也深知,就算一心为国,国也属民,可治国终究还是由人来完成的,国之上毕竟还有上位者的!

在电视剧或者书本里,海瑞上书,公然抛弃了所谓为人臣子的一切礼法规定,痛陈嘉靖虽名为君父,却只为自己一己私利,没有一丁点君父的仁慈与宽厚,和权臣巨贾一起,肆无忌惮的鱼肉百姓,没有一分一毫的君父情义可言。说到这里,其实按照当时来说,皇帝这个君就好似天下万民的父亲,皇帝的小家就好似天下万民的大家。可海瑞呢?可谓完全不顾皇帝的天下大家,也完全不给这个所谓“大家”的家长——君父面子,并且,这样痛斥皇帝,对于嘉靖自己的那个小家来说,可谓危险之极啊,皇帝都不用开口,可能就被各方势力给灭了。

可是,海瑞还是这样做了,究竟为什么呢?

因为海瑞自己明白,群臣没有人能懂他的奏疏,嘉靖可能懂。所以这八个字有四个含义:

第一,因为嘉靖说过,海瑞的上书没人能看懂,嘉靖也告诉海瑞,他走的这条救国道路代价便是无父无君,弃国弃家,父和家指的是家庭,君和国指的是皇帝和百官,海瑞走了这条路,既要舍自己小家又受皇帝和百官的阻挠,这点这部电视剧已经描写了很多。

第二、为何海瑞知道群臣看不懂这奏疏,为何嘉靖也说群臣看不懂这奏疏?因为嘉靖也和海瑞一样,是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他和海瑞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位置,却有相同的处境。整个电视剧无非三条主要矛盾,嘉靖与百官、嘉靖与海瑞、海瑞与百官。嘉靖因倒严、敛财被天下百姓排斥,最后一集,嘉靖说出:连自己的孙子都开始害怕他,这正应了嘉靖送给海瑞的八个字,他嘉靖也是一个无父无君,弃国弃家。所以,最后海瑞才会哭嘉靖,因为他明白自己以后的路会是怎么样,他和嘉靖皆是寡人了。海瑞哭嘉靖,也并不是海瑞要洗白嘉靖,而是因为海瑞明白,嘉靖虽为皇帝,确是最能明白他海瑞的人。

第三、嘉靖一直都想做个‘文景之治’似的明君,因此一直效法文帝、景帝的“无为而治”,自己也一直生活在直追汉唐盛世的梦境里。可现在嘉靖被海瑞这么直言不讳的一闹腾,他才知道自己错了,因此后悔加懊恼,后悔选择了一条无为而治的道路,导致了现在的困境。但是现在想要改变,也已经没有时间了,也已经来不及了,也最终造成现在的朝野上下“无君无父、弃国弃家”!

第四、嘉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却也更加懊悔、无奈。如果早点碰到似海瑞你这样的直言不讳的人多好,那样嘉靖就可以早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早点醒悟,早点改正,可惜一切都太晚了,一切都太迟了,因此嘉靖那个气啊.....

写到这里,我其实也没多少话可说了。因为不管是海瑞还是嘉靖,其实都是一些明白人,都是真正的站在很高的位子上的人了。他们懂得的道理,比我高明多了,他们更能明白,人心的贪欲和私欲,是可以有多么可怕的!

是啊,道理,终究只是道理,人间事,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