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有哪些事迹对你的人生充满启发?

我家在东北嘎啦

世间如果真有所谓“成功学”,那么,过去伟大人物的言行、事迹就是最好的人生课程教材。

1,左宗棠出身湖南湘阴清寒家世。一家多到十口,“食用常不给”,日子过得很艰难。父母在时,勉强维持生活,父母一去世,兄弟被迫分家,各寻出路。

(图:1875年身着便装头戴顶戴花翎的陕甘总督左宗棠)

左宗棠开始没有能力独立,只好跟着妻子回她娘家生活,等于“半倒插门”。这种情况对于有志之人应该是觉得屈辱的,但左宗棠对于这点并不在意,也不自卑。

23岁结婚那年,他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是能屈能伸的精神气质。

2,在乡下务农期间,他没有在悲观中走向沉沦,没有像有些酸酸的文人一样从此寄情山水,他在诗文中自比诸葛亮,研究种田农作,勤奋读书,冷静观察时事。那时的他,喜欢读史书,尤其喜欢从伟大人物中汲取精神榜样,“视天下事若无不可为”。

这种人,在任何时候,即便只是不名一文的屌丝,都有极为坚定的自信心,而且能朝着理想踏实步进,所以一旦得遇机会,腾云驾雾。按过去的说法,这时的他,贵在“养气”,就是培植心胸,拓展视野。

3,他20岁前后, 科举“会试三度报罢”,就是考了三次落榜。他不擅长于考试。尽管他的诗文才华出众,他决定不再参加会试,不想像范进一样在考试的路上耗尽生命年华,从此“绝意仕进”,打算“长为农夫没世”,寻找新的报国途径。他明确知道自身的长短处,不像几乎所有人那样一辈子耗在不擅长的事业之上。

(图:佳士得拍卖场中的左宗棠书法)

冷静、理性、清醒。这种自尊,自信,有主见,凡事看远,不介意一时挫折的心态、心胸,实在是叱咤风云的英雄眼界。

4,“毋交友不如己者”,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交友要交比自己能力高的,如此才能从学习中进步。左宗棠在平民时期,就慎交友朋,重在志同道合,所结识诸如胡林翼、陶澍、贺熙龄等师友,都是一时豪杰。

正是这些人的激励和影响,让他快速成长,并在无形中组建出一个足以左右进退于政局的关系网络。

5,他特别重视读书的功用。他晚年教导子弟,说人生的读书的黄金时段,是16岁到26岁十年之前。16岁之前懵懵懂懂读不懂,26后人事太杂读不了。认为这个时段不广泛阅读的,基本格局不大了。

(图:纪念戎马战场收复新疆的左宗棠雕像)

但左宗棠的读书,不是纯粹做个书呆子。他读书,实际以实务为主,地理、农业、荒政、海防、河工、盐政等等,都非常留意。如此,他才视野开阔,胸襟阔达,不是一本的读书人的呆傻。

因字数过多,写者与读者都容易疲倦,就先罗列到这里,容后接续,也特别欢迎留言探讨。

2018,5,30,午后闲敲

原创文字,感谢关注、点赞,更欢迎留言交流与批评!

刘愚愚

一是对自己充满自信。左宗棠作为一个举人,看不起进士出生的曾国潘。左宗棠未发达的时候,自比诸葛亮。当天平天国大举进攻长沙,湖南摇摇欲坠之时,只有左宗棠才能挽救危局,时势造英雄,但是自身能力是必须的。因此,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要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二是要有开阔的眼界。其一所有人都认为曾国藩打败了天平天国,但是左宗棠策应之功不可灭,左宗棠不贪功不记名,为了围剿天平天国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才能让曾国潘起起落落的进攻中没有后顾之忧,只要一直进攻就可以,天平天国有限的反击能力被左宗棠、李鸿章的策应消耗掉了。其二湘军吃过水仗的亏,左宗棠充分吸取教训,创办了福建马尾船厂,为以后抵抗法国侵略打下基础。其三开力主收复新疆,造福中华民族。三是要有做中华民族英雄的担当。左宗棠是中华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作出流芳千世的伟业。其一,挽救西北危局。如果说剿灭天平天国是曾国藩为主,那么剿灭捻军就是以左宗棠为主,这都是汉族内斗而已,但是剿灭甘肃回民起义就是挽救了民族团结,当时回民起义以民族屠杀为手段,甘肃除了回民,其他民族都有屠杀殆尽的危机,是左宗棠挽救了危局,团结部分回民和其他各民族,使甘肃留在中华版图,为以后新疆收复奠定了基础。左宗棠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就是收复新疆,那时候新疆随时都有丢掉的可能,只有左宗棠抱着精忠报国的宏源,击退受沙俄支持的叛军,保持了中华民族版图的完整,是为当之无愧近代中华民族英雄第一人。其二挽救西南危局。法国殖民者占领中南半岛之后,对于云南、广西虎视眈眈,终不免一战,左宗棠高瞻远瞩,提前布局,周全准备,在陆军以左宗棠嫡系楚军为主力,击败法国;在海上以马尾为主战场,击败法国,击退法国侵略者,保障了我国西南版图。其三挽救中华民族海权。左宗棠对于台湾管辖高度重视,促成台湾省的成立,这对于中国海域权利至关重要,也是功在千秋的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