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庄子》中的哪些名句?

熊猫心理教练

庄子,是华夏民族智慧的化身,是集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为一身的先贤,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是东周战国中期的著名先贤之一。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存在。他的思想包含着扑素的辫证法因素。

庄子,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在《汉书艺文志》中收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有三十三篇。庄子,以寓言的形式,亦庄亦谐的性格,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著作。

庖丁解牛,化蝶,扇坟,堪称经典。

我最早接触的是化蝶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可读来又忍俊不住,想笑。经典啊!

最爱看庄子论三剑,感触也最深。天子剑,诸候剑,庶人剑。

赵国赵文王以爱剑闻名,辖下之剑士,纷纷来此以比剑之名,逞勇斗狠,每天死伤几十人。赢了赏赐。致使全国上下尚剑之风大盛,有俠客,有逞勇斗狠之徒,也有游手好闲之辈。耕田种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

见到赵文王,庄子说有三剑可和诸剑客比试。文王挑选了几十名剑客和庄子比试,可庄子对文王说,等我说完三剑之道理,再比试不迟。

庄子侃侃而谈,天子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多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似阴阳。持以春夏,匡正诸候,威加四海,德服天下。庄子以纵论天下,山川形势,以安天下为己任,论治国理天下的门阐述,报以君王之道。

诸候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义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也不见下,揮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园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合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以君命。

此论谓之当君王之使用良臣猛将,安邦治国之良策。上顺天意,下安民心。

庶人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予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不慎,命丧黄泉。此种事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表遺撼。

庄子直指要害,特别是以天子之身,沦落为好勇斗狠之徒。言辞之犀利,直指问题之症结。让文王听的心服口服,杀鸡宰牛,宴请庄子。

庄子之言论集,寓言故事,读来引人入神。青年人应该多学点哲学思想,加深自己的思想修养!


亦平70667717

谢友邀。

庄子是一本智慧、思辨又文学的奇书,属道家经典,与《老子》和《周易》并称“三玄”。作为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个人觉得有8句至理名言后世流传最广、影响极大。

①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若相忘于江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濡以沬,不如相忘于江湖。非常的现实。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千古以来世人谨遵的交友信条。

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能以已度人,不必迷信权威。

④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这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很多人只知道其中的一句,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⑤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太辨证,大智慧。

⑥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大道被小道或者小的成就遮蔽了,言语中的精髓被华丽的辞藻遮蔽了。告诉我们看待亊务要由表及里、抓住本质。

⑦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人贵有自知之明。

⑧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哲学运动论思想的东方源泉。



(图片均自网络)

抱庸斋主,问候诸友。


抱庸斋主

道家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荣辱不惊。在庄子的三句名言中,被很好的诠释。

《庄子-让王》有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知北游》有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逍遥游》有曰: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王者荣耀中,庄周的四个技能,有三个都体现了庄子思想






杨朱学派

庄子的句子优美,和他旷达、浪漫、思辨的风格和崇尚自由、独立的人格不无关系;而且很多句子都已变成成语,也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我选取其中的十句精典,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赏析】这句话是说,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也就是精神世界的死亡,作为人肉体的死亡,倒要放在其次了。在几千年前,庄子就能看到人的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对于世俗外物质看得很轻,这是难得可贵的。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赏析】君子之间相互间的交往,平淡如水,没有蝇营狗苟,为了志同道合而走到一起,因而能够长远;而那些小人之之间的交往,总是为着自己的利益而聚在一起,利尽则散。

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赏析】这是一个很好的讽刺,意思是说,那些只是偷了微不足道的人被杀了,但是那些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所以,庄子一生无意为官,这么才华的人,只是当了一个“漆园吏”,后来还不干了,因为他看透了这个世界。

4.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赏析】这句让人有点难以理解,我个人这样分析:所谓那些圣人总是以自己标准来评判别人,给别人制定条条框框来让人遵守。如果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这些人,就是他们眼中的“大盗”了。其实,人应当相互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人去抢占了道德的制高点,就没有了圣人,也就没有了强盗。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赏析】我们这一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如果用我们有限的人生来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会让人很疲倦的。那么这句话,是让我们不要学习了吗?显然不是的!庄子本意,既然我们生命有限,那就要顺从本意,追求道的本身,也就是客观的事物规律。

6.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赏析】一个人的形体固然可以像一根干枯的树木,但是他的思想与精神还能象冷却的灰烬吗?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人死了,但精神不死。

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赏析】你不是我,怎么断定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意思是说,你不能以你的眼光,来看待我,不要把你的观点强加给我。

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赏析】泉水已经干了,鱼在一起相互依偎,以吐沫相互湿润,还不如就此两忘,到大江大河里,才能得到重生。这不是说,我们大难到头,各自飞。而是,让我们变换思路,摆脱困局,才会有全新的局面。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赏析】我们活在世上,时间过得飞快,就像是一匹骏马过一条很小的缝隙那样的易逝。现在我们经常讲得一句话,就是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1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赏析】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就是物我两忘的两种境界,这也是我们经常津津乐道的“庄生晓梦”。

另外,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所以,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仰之弥高,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窗外的白杨

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道教把庄子说成老子的四大弟子之一,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在唐玄宗时期,庄子被追封为“南华真人”,其所撰著的《庄子》一书,是由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篇章,整理而成,被奉为道家经典之一,也称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据《史记》记载,《庄子》有十余万言,由汉至晋之间,都为五十二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本所见《庄子》则为三十三篇,七万余言,应是郭象作注时所编定。《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至今为后世传诵。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通过一个立意玄奥、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巧妙活泼、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我们今天仍在沿用的许多成语,如“鹏程万里”、“越俎代庖”、“跳梁小丑”、“大相径庭”、“踌躇满志”、“莫逆之交”、“相濡以沫”等等,都出自《庄子》。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境界;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非常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庄子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表现出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我最喜欢的《庄子》名句,信手拈来,罗列如下: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庄子·外篇·天地》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我是贡果,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也欢迎多多关注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贡果3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

----《庄子·内篇·大宗师》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庄子·内篇·大宗师》

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 ,事也;粗而不可不陈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 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 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

----《庄子·外篇·在宥》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

----《庄子·内篇·逍遥游》

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

----《庄子·外篇·知北游》

至道之精,窈窈冥 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 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 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庄子·外篇·在宥》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外篇·天地》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虚。

----《庄子·内篇·人间世》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 则忧,忧而不救。

----《庄子·内篇·人间世》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 伦。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 谓之真人。

----《庄子·外篇·刻意》

井蛙不可以语于 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 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外篇·秋水》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 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内篇·应帝王》

君子之交 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山木》

莫若以明。

----《庄子·内篇·齐物论》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 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屯,强亲者 ,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 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杂篇·渔父》


平凡2850


转运中的幸福

大部分人喜欢庄子,应该都是喜欢庄子超脱的生活太多,洒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逍遥!

我最喜欢的句子,莫过于这一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多么美好自在,不为外物所羁绊,纵情于天地之间,只求自己内心的愉悦。

庄子的生活观令人羡慕,而他的生死观,更加令人敬佩,“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多么豁达,多么开阔的胸襟!

几千年前的圣人,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胸襟,中国人的祖先崇拜,确实是有道理的,我就很崇拜庄子!


史冠南疆


我最喜欢《庄子》里的《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是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列子的人,他能够乘着风行走,实在是非常轻盈啊!但是他还是凭借了风呀,如果他不凭借风他也飞不起来。

那有没有不需要凭借任何事物飞行的人呢?

这样的人可以顺应天地的性质,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垠的境域,他是什么都不需要凭借的。



《庄子》又说道: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以说圣人没有自我意念的,神人没有功利之心的,圣人更没有名誉之念的。正因为这些至人,神人,圣人,他们无欲无求,才能超凡脱俗,无所凭借而做到逍遥游。

达到“化境”的人不需要各种规矩和法律的束缚,无需别人告诉自己该怎样去做,也不需要自己的暗示,只需要顺其自然就能至善至美。


轩漫妮丝

这样的问题,最不该回答的,何其如此?

因为不知而不该回答的是哪个才算之“最”回答呢?“最喜欢”的不也是醉言醉语否?

按庄子的话说,其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

有涯的生命每天都在变化,变化无穷矣,以有涯妄想揣测限制固定住无涯,岂不僵条,岂不十分荒唐可笑嘛?

老子言,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完全可以这样说嘛,不敢为天下最。

我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但我绝不承认我是第二。

没有最喜欢,只有更喜欢。“最”基本可用还是少用。

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其所见所闻所知的会不断发生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一如,小时候你最喜欢看动画,青少年最喜欢看热血剧,中老年了转而最喜欢戏文生活剧一样……这就如问,你最喜爱哪个自己呢?其实,哪个时间段的自己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自己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不可分离的相互联系着的。问,哪个时段最喜欢,哪有个最呢,分别的静止的片面的看待问题,只是徒增烦扰而已。当下即是。人生每日都是好日子,春天春天过,夏天夏天过,时刻都有当下的好,每一个句子都有每一个句子用途,每个字自有每个字的用处,不以个人的喜恶妄加评论。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圆上任意一点都是起点也都是终点。

既然说庄子,就用庄子之言以作结束语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所以,吾没有最喜爱的句子,为了不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