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为什么宁愿和黄巢死磕到底也不肯封黄巢个官做做呢?

太极雷公大师

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唐僖宗,下面我简单说俩句。

其实我是不愿意当这个皇帝的,但是那群死太监非让我当。没办法,神策军在他们手里,我要是不听话,肯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治天下,我是不愿意的,这辈子都不愿意。

我只想踢球。如果生在你们那个年代,我肯定能为国争光,拿个世界杯冠军玩玩。可惜,我生活的年代已经是个乱世了。

黄巢造反,我是管不了的。

太监们把我关在皇宫里,我什么都不能干,朝廷大事都是他们在处理。哎,别说我一个小孩了,那些宰相们也不敢与他们撕破脸皮,忘记几十年前的“甘露之变”了吗?

虽然管不了,但我还是知道一点的。

876年,王仙芝通过宰相王铎的弟弟递交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招安。

愿意投降,当然是好事。所以朝廷就给他封了个官——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想让他到长安来工作。

也不知道是谁办的事,居然把黄巢给忘记了。这可坏了,黄巢大骂王仙芝:“不是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吗?你今天抛弃了我们,让我们怎么办?”

这样一来,王仙芝也不能投降了。

失去这次机会后,黄巢就另立山头了,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

他带着2000兵马打郓州、沂州、鄂州、宋州,一路上贫苦农民纷纷加入他的部队。哎,都怪那些祖宗不好,把江山搞成这个样子,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谁还管你什么大唐盛世、什么万国来朝,吃饱饭最重要。

黄巢带着越来越强壮的部队,流窜到了江南。

879年,黄巢攻入广州。这时候,他觉得够资格跟朝廷讨价还价了。于是,他请求朝廷封他为“广州节度使”。

这时候,我真不知道那帮宰相是怎么想问题的。人家拥兵几十万,伸手要个官,咱们大大方方的给不就行了?他们倒好,只愿意给一个正五品的职位。

当黄巢是3岁小孩吗?人家好歹5岁了好吗?

不过没关系,咱大唐的底子厚,打个黄巢还是没问题的。

岭南湿热,农民军都是北方的糙汉子,哪能受的了这份罪,于是黄巢带着他们北上。当这次南北大游行进行到襄阳的时候,就差不多要结束了。

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还是给力的,在江陵跟他们打了一架。就这么一下,农民军就损失了八成的实力,这么说咱大唐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可问题就是,刘巨容不愿意继续打了,他说“朝廷无信”。

你看看,都是祖宗们办事不厚道,留下了不好的名声。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啊,又不是我“无信”,宝宝心里苦啊。

这么一来,黄巢死里逃生,没多长时间就满血复活。谁让咱大唐有那么多吃不起饭的老百姓呢?

这个话题别再说,再说下去,祖宗们的棺材板要盖不住了。

如果说刘巨容是恶人的话,那么高骈就是傻蛋。

880年,高骈派部将张璘渡江南下,狙击黄巢。本来张璘已经打了胜仗,正准备彻底击杀黄巢的时候,黄巢的贿赂、投降书不失时机的到了。

高骈很开心,有钱挣、有功捞,多好的事情。于是,他上奏朝廷:“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

宰相卢携以朝廷名义,遣散所有的兵马。

高骈、卢携,你们俩过来,看我打不死你俩。

原本可以轻轻松松平定的黄巢起义,就这么被一群傻蛋给弄得越来越大,最终不可收拾。

黄巢带领他的“百万大军”北上洛阳、西破潼关,终于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长安。

而我,却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不会做。只能被那群太监把持着,逃亡后花园——成都。

好了,不说了。我赶紧跑路了,黄巢还在后面追呢。


温乎

黄巢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唐朝政府并不是没有向黄巢招安,但黄巢降而复叛,一心投入了起义事业。

黄巢,盐商家庭出身,年少聪慧,但成年后屡试不第。咸通十四年,关东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收成大减,然而唐政府不但不减租,反崔租逼税。874年,王仙芝聚千人在长垣起义,次年,黄巢也聚众响应起义。数月之间,起义队伍发展至数万人。朝廷见起义军声势浩大,急令淮南等五镇节度使围攻起义军。王仙芝、黄巢采取了避实击虚、流动作战的方针,灵活打击官军。

乾符三年(876),起义军攻沂州受挫,转而攻汝州,大胜,占领汝州城。唐僖宗下诏赦免王仙芝,企图收买他。王仙芝有所意动,但遭到了黄巢的坚决反对。最终朝廷的招降虽未成功,但埋下了分裂的种子。乾符五年,王仙芝在湖北黄梅兵败被杀。余部与黄巢军汇合,共推黄巢为主。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改元王霸,建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黄巢重整了队伍后,仍被朝廷的兵力打压严重。黄巢就拜见天平军乞降,诏命黄巢为右卫将军。但不久就反叛。黄巢的军队避开唐朝的主力,过长江,攻向江南。一路杀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主豪商。他一路打到岭南,但义军在岭南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黄巢就又决定北伐。义军从桂林北上,进湖南,受阻,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浙江一带。过长江后,迅速控制了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随后,又攻克洛阳,进入潼关,直逼京城。唐僖宗仓皇逃到成都。

881年,黄巢在长安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齐。大齐政权建立之后,义军满足于已取得的胜利,没有乘胜追击唐僖宗为首的唐朝残余力量,也没有消灭关中地区的藩镇力量和中央禁军残部。再加上,义军一直采取流动作战的形式,根本没有巩固的根据地,此时的黄巢军队处境反而十分危险。果不其然,唐僖宗命各路唐军和藩镇军队的力量攻长安,黄巢军不抵,只能撤出长安。之后,遭到朱全忠和李克用的追击,损失惨重。884年,黄巢退至泰山狼虎谷,自刎而死。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至此失败。


国家人文历史

其实唐僖宗本来一开始的时候是跟黄巢有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在黄巢这个势力比较小的时候,是由于当时执行这个事情的时候出了一点点小岔子。黄巢的一个兄弟受了封赏,但他没有,因此,唐僖宗就错过了一个最佳的时期。

那有人就会问了,接下来几次的招降,而且黄巢本人也表现出要投降的意思时候为什么唐僖宗不同意呢?

这件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安史之乱开始说,当时大唐王朝北方的各路军阀可以说是群雄并起,大唐王朝此时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就在这个时候是谁支撑了中央政府的所有财政还有粮食供应室当时的南方,南方通过京杭大运河将无数的粮食无数的兵源从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北方,支持了大唐中央王朝进一步的反叛,可以说,此时此刻大唐王朝正是依靠着男方雄厚的财力和物资支持,战胜了叛军并且李唐天下得以稳固。

但是,好死不活黄巢这个人反叛的地方恰恰是当时大唐王朝,尤其是李姓子孙的心头肉上,南方啊!此时此刻,礼堂之所以能够支撑下去,就是靠着南方的赋税。你黄巢把南方给占领了,李唐不跟你拼到死。

最后等到黄巢完全占领长安之后,当时他的粮食就是直接从南方经京杭大运河运输到都城,可以说,此时此刻李姓子孙统领整个天下的时代已经彻底了新的过去,后来黄巢起义失败了,是地盘却全被其他人给拿走了。

李唐最后的灭亡跟黄巢起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安史之乱没有踹到李姓子孙的痛处,但是黄巢起义,却恰恰把李姓子孙最后一点生机,给割断了。


漩涡鸣人yy

秀才出身的黄巢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主要领袖之一。他先追随王仙芝后来又独自领导农军流动作战,几乎横扫了大半个中国,与已日趋衰朽的唐王朝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武装斗争,直至攻占都城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昂首登基称帝。黄巢起义破坏甚巨,杀戮甚惨,民间素有“黄巢杀人八百万”之传闻。后来,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这次大起义被镇压了下去,黄巢也在败退泰山虎狼谷时被官军包围自刎而亡。黄巢虽败死,但他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已经基本摧毁了唐帝国统治的根基,曾经强盛无比的大唐在农军的持续打击下早已是风雨飘摇、时日无多。

《唐书》、《资治通鉴》等文献都记载过,黄巢在领军东征西讨的过程中 ,曾数次向唐王朝乞降求官,据各类史籍记载统计,他曾先后四次提出愿意归顺朝廷,虽细节略有出入,但时间、地点都很具体。

第一次乞降发生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不久。《新唐书·黄巢传》说义军在攻打蕲州(湖北蕲春)时,王仙芝官迷心窍,准备接受朝廷招安。黄巢对王仙芝的作法“十分愤慨”并“激烈反对”,而且很多学者也认为这是导致黄、王最后关系破裂、分道扬镳的主因。然而,《僖宗纪》、《旧唐书》却没记载此事,有人怀疑此事真伪,抑或是后人杜撰,并作出如下推论:在唐廷封官许愿的诱惑下,黄巢和王仙芝都想接受招安,不料最后朝廷独授王仙芝一个八品武职小官,不知为何遗漏了黄巢,王仙芝却沾沾自喜,同意马上缴械归降。黄巢没有得官,没有满足受降条件,便恼羞成怒,遂不愿再与王仙芝合作,立即率领部下分道而去。

第二次乞降发生于唐僖宗五年(878),王仙芝兵败被杀,余部投奔黄巢,并在山东攻破沂、濮二州城。但因此前他在河南、江西、浙江等地作战接连失利,被迫向唐天平军乞降。朝廷“诏以巢为右卫将军,令就郓州解甲,巢竟不至”。原来,黄巢因屡遭败绩,内心沮丧,无奈向唐军乞降,朝廷以“右卫将军”的官职引诱他解甲投降。只因后来他预感到放弃军队的严重后果,或许那只是朝廷的阴谋,这才拒绝了唐僖宗的诏令,放弃了被招安的打算。

第三次乞降发生在乾符六年(879)。是年,黄巢大军南征,先陷桂州(广西 ),后围攻广州,并于5月攻占广州,屠城。《旧唐书·僖宗传》记载,黄巢在挥兵攻克广州前后,又向唐廷乞降求官。彼时的黄巢大军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踏平广州并占领岭南,却为何愿意归降朝廷,还索要岭南节度使这一虚职呢?不知何故,黄巢的乞求被朝廷拒绝。资料显示,唐僖宗之所以不许 巢归顺,是因为他认为“广州乃船舶宝货聚集之地,岂可令贼得之”,于是不同意黄巢之请。后来,广州被暴怒的黄巢攻陷,唐朝廷又故伎重施欲招降他,不过是又在玩弄阴谋,欲诱使黄巢大军滞留在广州一带,然后集结重兵一举歼灭之,这和黄巢本人的表现无涉。还有史料说黄巢先后写信上表唐僖宗乞降求官,确是历史事实,身为流寇之首的他并无宏图大志,他请求僖宗封官授职的目的不过是想当个割据一方的诸侯。

第四次乞降发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 。彼时黄巢大军北上江西,被淮南节度使高骈击败,败军溃至信州屯扎,军中又闹起了瘟疫,死者无数,因而被迫再次乞降。《黄巢传》说,他寄书给高骈声称愿意归降是一次“诈降”活动,目的是麻痹敌人,为自己赢得休整、喘息的时间。于是他“伪装请降,求为节度使” 。而此次乞降之所以又没成功,主要是因高骈想独占功劳,于是奏请僖宗令正火速赶来增援的藩镇们各返驻地,形势一下子变得对黄巢有利起来;同时高骈答应为黄巢求高官厚禄而不获,黄巢勃然大怒,起兵攻高骈,击杀其部将张麟后率军北返。

之后,黄巢率百万人马攻入唐都长安城,唐僖宗仓惶逃往四川。黄巢定都长安后,并未乘胜追击,使唐僖宗有时间在蜀地整合、调遣各地军队发起疯狂反扑。而此时的关中,迭经战乱,十室九空,粮食早就不能自给自足了,而来自江南的漕运也被兵火阻隔,粮食告急的黄巢只得率军退出长安。途中,麾下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不久,黄巢又被唐室借来的雇佣军——沙陀族军阀李克用接连击败,被迫四处流窜。中和四年(884),黄巢兵败自尽,唐末农民大起义宣告失败。

那么,唐僖宗真的是宁愿和黄巢死磕到底也不愿招降他并给他个官做吗?其实倒也未必,或许这只是他的一种策略吧 ?只不过因为各种偶发意外或人为扰乱因素,招安始终不成罢了。总之,关于黄巢乞降和唐僖宗拒绝其招安问题的争论很多,有强调唐廷的诱降是一种阴谋;也有人认为黄巢既有乞求招安要官之举,又有诈降之策,真伪皆有;有人认为乞降之说是封建统治者的污蔑之词;还有人在史书中寻章摘句,倾向于他的几次请降求官,大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因此,有关黄巢乞降求官和唐僖宗是如何应对的,仍然是史学研究中一个尚待弄清楚的疑点之一。

【答题写作辛苦 搬运必究】【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唐僖宗只是个摆设,没有实权,权力都在宦官手里掌握着的,宦官不同意,唐僖宗也没办法啊。

其实在黄巢起义的前期、中期都是给黄巢有官职诏安的,只是要么官职小黄巢不满意,要么是要的官太大,朝廷不满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打一会儿诏安一下,诏安一下再打一会儿;不料黄巢势力越打越大,最后都到长安皇宫脚下了,黄巢一想去他大爷的,咱也别要官了,自己给自己封个皇帝干干吧。

黄巢反叛的主要原因就是:读书呢,咱又不行,通过科举考试捞取个一官半职这辈子都是不可能了,做生意又不是那块料,家底也败的差不多了;但是借着天灾人祸的,落草为寇揭竿而起,咱这个擅长,于是乎在前期黄巢投靠了王仙芝的起义军,后来呢朝廷在镇压过程中发现草寇越做越大,打呢又暂时打不过,那就给个官当当把。于是乎许诺王仙芝一个“左神策军押牙”的官职,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没有黄巢什么事儿,黄巢一听就怒了,这5000兄弟脑袋挂在腰带上造反,到最后给你一个官职,我们干球呢?这样黄巢和王仙芝就闹翻了,既然闹翻了王仙芝就说了这5000人咱们3/2分,各干各的;于是乎就这么分家了。

那么朝廷为何不给黄巢个一官半职呢?从朝廷的角度来说,要是王仙芝下面的人也都给个一官半职,先不说有没有那么多官,这样一来其他人还不都反了,这会给大家一个树立一个坏榜样,想当官都拉起一票人马跟朝廷对着干,这天下到底是姓李还是百家姓啊。

就这么着,黄巢和王仙芝分道扬镳这严重削弱了义军实力。后来在起义的过程中,王仙芝在攻打洪州的过程中挂了,被宋威在黄梅击败,生擒王仙芝并砍了头。于是这起义军就只剩下黄巢了,黄巢自称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下面设立各级官职。后来黄巢的兵马在浙江、江西各地都被击败,于是黄巢很是沮丧,感觉天都快塌了,想想要不从了唐王朝把,就下表乞降。朝廷就封了个右卫将军,但是过了几天黄巢又思维清晰了,就又反叛了,而且转战南方各地,后来占领广州,然后又跟朝廷讨价还价,要当个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

朝廷里面掌握实权的宦官和宰相们不同意,就这么着又接着打,打打停停的,黄巢就把人马打到了洛阳了,这个时候黄巢势力不是一般的大了,此时宰相豆卢瑑曾议请授黄巢为天平节度使,但是其他官员不同意,接着就又打,不过这个时候黄巢势力大了野心也大了,一个节度使恐怕难以满足他了,再往后就是打到长安城下了,你都打到长安城下了还会死脑筋的要官?直接就自己当皇帝,想咋玩咋玩咯。


你懂得zyt9573

唐僖宗给在广州的黄巢封过官,但官太小,没有达到黄巢的要求。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五月,黄巢包围广州,致信城内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和越州的浙东观察使崔璆,让他们两人上表给自己求天平节度使。天平节度使管辖郓、齐、曹、棣四州,而黄巢是曹州人,想要衣锦还乡。

朝廷接到李迢、崔璆的奏章后,就是否招安黄巢发生分歧。宰相郑畋等主张不授黄巢天平节度使,而授岭南东道节度使,将黄巢就地安置在广州,对此黄巢也愿意接受。但是另一个宰相卢携不同意,想通过自己举荐的淮南节度使高骈消灭黄巢,借以打击郑畋等人,并得到了大宦官田令孜的支持。尚书左仆射于琮也认为广州是海上贸易港口,“有市舶之利,岁贡珠玑”,不能落入黄巢手中。

在主剿派占上风的情况下,唐僖宗给了黄巢一个率府率的正四品虚职。等待招安几个月的黄巢接到率府率的任命书后,气得大骂朝廷,当日就挥军一举攻下广州,活捉了李迢。

十月,黄巢北上,在与高骈交战中先败后胜,吓得高骈躲在扬州城里不敢出战。在黄巢渡过淮河后,新任宰相豆卢瑑建议给黄巢天平节度使,等他上任后再集合藩镇围攻,仍被卢携制止。

当黄巢进至潼关后,卢携躲在家里不敢上朝,唐僖宗终于下旨任命黄巢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黄巢已经攻陷潼关,距长安咫尺,大明宫的宝座唾手可得,还会接受招安吗?

于是当初支持卢携的田令孜将过错都推给卢携,然后带着皇帝西逃,长安易主。


闲语

唐僖宗李俨初时虽为傀儡,但身后宦/官团队并不尽是饱食终日,酒精过敏的人。还是有一定的控球发球能力的。

犯上作乱攻城略地嗜血如命的人,能给多大的官才能满足?条件能有多高,能比天还高吗?

黄巢贤弟,来来来,我这位子你来坐,别菊花不菊花的了,口味太重,影响十二指肠消化。

海阔天空因能让,太极轮回转阴阳。我现在搞不掂你,我跑路先行不行?你再神武总有真气耗尽的时侯,等你化硬为软之时,就是你在劫难逃之日。

前有唐僖宗李俨,后有宋徽宗赵佶,明思宗朱由检,清文宗奕宁,以及运输大队长蒋三伢子……

面对黄巢,方腊,李闯,洪妖这等比粪坑石头还要悭硬的乱世枭雄,用裂土封王能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了。


杨雨丝

不请自来,主要是对黄巢这个人的兴趣还比较浓厚!


说白了,我们说的黄巢大起义,更多是从王仙芝死后,黄巢降而复叛,最后自建大齐而来。早期黄巢可没王仙芝这么出名。自古农民起义嘛,多数就是农民实在活不下去了才有的事儿,但是起义的头子打着打着就发现,哎呀,我也可以当老大,脱离工农阶级,进入贵族阶级。而且农民起义和传统贵族还不同,农民起义往往格局有限,真正能成事的不多。古往今来,农民起义最后成功建立一个稳固的王朝,这样的例子一个都没有,就别说刘邦和朱元璋了,性质不一样……

所以我一直认为黄巢就是当了起义军老大后,野心膨胀了,投降后应该不满足于地位,然后复叛,最终建立了齐。你要说唐僖宗没给他机会?给了啊,官都当了,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吧?


再说你要是唐僖宗,你听听黄巢的诗,要么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要么就是: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只要皇帝不是一个文盲,谁听了这些诗,恐怕都容不下吧?何况还是一个造反派的头子,还自己建立了一个政权,你不和他死磕和谁死磕?

而且农民起义个人觉得后来都变成争权夺利,往好的方面说,是打击了旧的腐败政权,往坏的方面说,也就是菜鸡互啄了,换一个皇帝这天下还是一样!所以人长得越大,越对农民起义的很多做法和案例觉得不屑吧!因为这就是一个你变成你曾经最讨厌的人的一个过程而已!


阿卡酋长

这邀,为什么不封黄巢官做,那我们首先得了解黄巢都干些什么。黄巢和别的农民起义军不同,不同在哪呢,别的起义军至少还会打着为了贫苦百姓利益的旗号揭竿而起,而黄巢呢,简直毫无人性!据史料记载,当时关中早已无人种地,基本被抓壮丁了,没被抓的也是老弱病残。黄巢的部队没有粮食,于是在黄巢的授意下,起义军的工匠成功研制出了巨型石制巨舂,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生产并投入使用。为什么是巨型呢,因为它不是舂米用的,它是用来磨人肉的!

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抄靶子》上说:“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

有些朋友经历过应该知道,有的烤肉店为了证明自己店里的肉是新鲜羊肉,就现杀小羊,现场剥皮。羊羔的叫声,非常非常接近小孩的哭声。其惨状可想而知!

黄巢的部队在民间被称作“捣磨寨”(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就这样的人,人人得而诛之,根本不存在招安。


每日历史百科

题主的思路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唐朝确实曾经尝试封黄巢个官做做。

黄巢在公元875年起兵,响应当时的王仙芝起义。

878年,黄巢打了一串败仗,于是向天平军投降,朝廷授予他右卫将军。不过黄巢估计朝廷力量不足以对付自己,随即又反了。

880年,高骈在对黄巢的作战中取得优势,打算招降他,上奏朝廷,准备授予他都统一职。黄巢假装投降,麻痹了高骈之后,转头又反了,还让高骈吃了个败仗。

所以说唐僖宗不是没尝试过,但黄巢不接受。


至于黄巢不接受的心理,我姑且推测一下。

一来他是起兵造反,可能朝廷的开价不能满足他的胃口。

二来可以想象,招安之后不见得有好结局。

举两个例子,上面说的王仙芝起义,878年,王仙芝攻克安、随二州后,面对朝廷诱降动了心,派尚君长等人去联络,结果尚等人被杀。

再一个例子,黄巢起义接近失败的时候,他的重要部下尚让被官军打败,投降朝廷。后来被朝廷杀了。

读者朋友应该都看过《水浒传》,梁山全伙受招安以后,宋江和卢俊义还不是死了嘛。

黄巢肯定不会知道尚让将来的下场,也没看过水浒,但这个道理他是可以想到的。

(尚让的结局,见《旧五代史敬翔传》:“(黄)巢败,(尚)让携刘降于时溥。及让诛,时溥纳刘于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