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如果在大帅死后,由杨宇霆接手,会不会比张学良好?

奥力芙

杨宇霆可以说是东北军中少有的干才之一,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政治和经济管理能力。

在奉军一步步做大的过程中,张作霖的功劳占一半,杨宇霆也占到一半。

最开始的奉军并没有称雄天下的本钱,只能在东北勉强自保。在最关键的时候杨宇霆出现了,杨宇霆是留学日本的军事人才,与段琪瑞政府中间的大佬徐树峥同为日本留学的同学,并且交情很好。

徐树峥把冯国璋购买军事装备的是透露给了张作霖,最后在杨宇霆的操作之下,抢劫了全部军械。这些军械帮张作霖重新组建了三个武器精良的混成旅,把奉军的整体实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杨宇霆还负责奉军与北京政府的协调关系,并且一直处理的都不错。因为他是日本的留学生,对日本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与日本政府的外交关系,都是他在负责。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主要负责东三省的政务和经济。

因为张学良的确难负大任,并且不听老派人物的劝告,一意孤行,沉迷酒色和吸毒。导致东北的经济一片萧条,政务也多出现衔接问题。

杨宇霆多次劝告,张学良都不听。杨宇霆一怒之下骂张学良是阿斗,而他自己,从一开始就自命是当世诸葛亮,字领葛,让张学良心中暗生芥蒂。

再加上在郭松龄兵失败后,张学良想保郭松龄一面,而杨宇霆下令处死了郭松龄,这件事也让张学良心中十分不满。

在东北易帜后,杨宇霆利有自己的地位和能力,拒绝了日本人的非法要求。于是日本人散布他的不利消息,离间他和张学良之间的关系,最终促成了张学良处死杨宇霆。

如果张作霖死后,杨宇霆接管了东北,东北的形式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杨宇霆对东北的处境,分析大致如下:就是游走在南京政府、日本和苏俄之间,让他们相互牵制,为东北争取最大的利益,而绝不能单纯依靠任何一方。

按照这样的思路走,就不会出现东北投白南京政府,南京政府有没有办法和实力处理东北事务,更不会与苏俄开战。

张学良走出前边两步棋之后,还派出大量东北军进入关内,给日本人占领东三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918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友不顾蒋介石的指示,为了保存实力,拒绝和日本开战,白白送出了东三省这种事情是杨宇霆绝对做不出来的。

如果杨宇霆在,他会有一百种办法对付日本人,只可惜他死在了张学良手上。


新知传习阁

我觉得如果杨宇霆接手了东北,那所迎来的局面将会比张学良在位的时候好上无数倍。

张学良之所以怒而派人杀死杨宇霆夫妇,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杨宇霆太过于心高气傲,把张学良当成了掌中物加以训斥,从而得罪了当时的东北一把手张学良。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杨宇霆这个人,杨宇霆在早年的时候留学过日本,学习到了非常专业的军事知识,了解到了现代军队的主体构成,所以后来他凭借着他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张作霖建立了非常现代化的东北帝国。

张作霖的东北原本与其他的军阀一样保持着原始军阀状态,但是在杨宇霆来了之后,张作霖的军队开始大变样了起来,杨宇霆整治军纪,严格采用现代化的训练,最终帮助张作霖训练出了非常严明的军队。

当时张作霖赖以生存的沈阳兵工厂和炮工厂正是在杨宇霆的手下一步一步打造而成,在杨宇霆的努力建造下,张作霖的东北军拥有了全国最先进的武器兵工厂,生产出了完全能够东北军自给自足、还大有富余的现代化武器。

接下来又在杨宇霆的帮助下,张作霖完成了对东北境内地主乡绅们土地的改革,献计策帮助张作霖展开了对日本人和俄国的周旋制衡,东北军慢慢的强大了起来,还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先进、最强大的海军,置办了二十几艘的军舰。

杨宇霆是张作霖最重要的参谋长,他就是张作霖最重要的智囊、心腹,正是因为他为张作霖出的很多计谋、规划,这才促使了当时的东北军拥有了全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成为了当时全国各军阀中武器最精良的部队。

完全可以不负责任的说,没有杨宇霆就没有后来的张作霖,就没有后来的东北军,但是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就忘记了自己的地位,他觉得他是为张作霖打下江山最重要的功臣,而张学良初出茅庐、经验非常不充足,所以他觉得张学良必须要听他的话才能让东北军继续发展强大下去。

所以他对张学良的语气就很是不客气,经常用一种长辈的语气教训张学良、劝诫张学良,将自己当成了最重要的辅国大臣,是支撑东北帝国的一根擎天柱, 在他的言语当中颇为的瞧不起张学良,那么当时的张学良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当时的张学良还没有完全从一个纨绔子弟的身份中蜕变出来,当时他还没有戒掉鸦片,没有忘却醉生梦死的温柔乡,在军事上也是一知半懂,在杨宇霆劝诫张学良戒鸦片的时候,因为口气的恶劣就已经导致了张学良的厌恶。

当张学良准备易帜投靠蒋介石的时候,更是遭到了杨宇霆的反对,他觉得张学良应该和张作霖一样游走在日本和苏联之间,这样才能给东北带来最大的利益,投靠蒋介石,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直接跟日本和苏联之间的敌对。

因此更是大大的得罪了张学良,张学良对杨宇霆的反感也与日俱增的强烈。

后来日本人又从中作梗,他们向张学良传播不实信息让张学良产生误解,以为杨宇霆已经和日本人勾结,然后张学良就派人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而杨宇霆死后东北发生了什么呢?张学良除了派出大量的士兵进入中原帮助蒋介石展开内战之外,还因为中东路事件跟苏联打了起来,最终被苏联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自此之后就彻底的跟苏联人决裂了。

原本张作霖是借助苏联人跟日本人制衡的,让日本人不敢随意对东北下手,但是因为张学良的作死,导致了日本人再无顾忌,趁着张学良部下没有强帅良将,所以在没过两年之后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而张学良因为曾经在中东路事件被苏联人挫败过信心,所以在日本人刚准备攻打的时候就下了命令让手下的士兵们不准反抗,最终在东北军造成的大量伤亡后,丢失了东北兵工厂以及巨量的武器装备,命令着手下们放弃了东北,逃进了关内。

当时张学良还寄希望于国际上的强国,希望他们能对日本的侵略稍加制衡,但是当时的世界各国除了苏联之外没人会对东北这块土地花时间花精力,但是当时张学良已经得罪了苏联,所以苏联人反而乐于看见张学良吃亏,所以东北就这样丢失了,成为了日本关东军的盘中物。

所以我觉得杨宇霆如果接手了东北,那最终东北就不会那么轻易的丢掉了,杨宇霆会周旋在苏联和日本之间从中渔利,即便最终日本人仍然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杨宇霆也绝不至于跟张学良一样吓得连一枪一炮都不敢放,就匆匆下令逃跑,张学良原本纨绔子弟出身,做事全由本心,打苏联的时候他是雄心勃勃的,但是日本人打来的时候因为苏联人留下的心理阴影,所以才促使了他的逃跑。


孤客生


张学良接受东北军后都干了啥?首先就是全面接管东北军政,在接受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能对张学良表示接纳,只有杨宇霆、常荫槐等少数几人不但不驯服,还处处挑战张学良的权威。

如果张学良与杨宇霆调换位置,那基本上可以参考张作霖在世时张学良为首的少壮派与杨宇霆为首的老派之间的争斗,杨宇霆绝不会像张作霖那样施展平衡术,而是会像张学良那样动杀机。

任何一个欲在政治上展现抱负的领导人,都不会允许在自己定的调调里面有杂音出现,特别是一直有杂音。

想当年张作霖枪毙小舅子,不就是因为自己说话不好使杀人立威吗?


因此,在东北军张学良是狼,杨宇霆却不是温顺的小绵羊,俩人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关系,只能有一人存活。

再说东北易帜,张学良因为这事一直处在民族英雄的地位,换成杨宇霆,断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东北易帜当天,东北军大大小小的军政要员都到场出席了仪式。

唯一公开反对并采取实际行动的就是杨宇霆、常荫槐,俩人采取拒不到场的行为表示不满。

为什么?因为东北易帜不符合日本人的利益,日本人一直把东北当成侵华的前沿阵地和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基地,东北一旦天下太平,最紧张的莫过于日本人了。

铁板一块的东北,不可能给日本人太多的活动空间,而杨宇霆一直与日本人眉来眼去,在日本人的设想下,通过杨宇霆的闪转腾挪,东北应该会成立一个亲日政府,杨宇霆会获得重要地位。


但随着东北易帜,这一切都化成了泡影,杨宇霆自然心生不满,只是在与张学良的强力回击下,杨宇霆迅速丧命,也就没有了杨宇霆接手的问题。

杨宇霆接手的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很可能会有亲日政权的出现……


历史三日谈

杨宇霆本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而且是奉军的重臣,他完全知道如何对付日本政府、日本上层、日本关东军。如果在张作霖死后,由杨宇霆接受,可能会比张学良好了。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杨宇霆本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而且是奉军的重臣,他完全知道如何对付日本政府、日本上层、日本关东军。这样的话,他在东北能够更好地与日本人周旋,至少不败;

二、他作为奉军重臣,政治经验丰富,甩乳臭未干的张学良几条街都不止,他可以更好的控制东三省,不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三、他一直管理军事和对外外交,可以很好处理对外关系,不会贸然进攻苏联,从而暴露奉军的实力,打破东北的平衡局面;

四、他久经官场,政治经验丰富,不会像张学良那样任用反叛将军石友三,以至于石友三在九一八事变前在石家庄反叛,从而抽调关外主力入关镇压,从而使东北兵力空虚,给了日本人进攻北大营的机会;

五、杨宇霆从政经验丰富,有自己的主见与政治见识,可能不会像张学良一样发布不抵抗命令,拱手让出东三省。

总之,杨宇霆各方面都碾压职场菜鸟张学良,他上位的话,绝对要比张学良要好,退一万步,张学良的不抵抗以及九一八事变前的荒唐事,没有人比他差了,他就是白白将东三省送给日本人了,败家玩意!


密探零零发

张大帅死了以后,杨宇霆就是最好的人选,有他在的话,估计东北的老百姓不会遭那么多罪,他是保卫东北一方平安的最好人选,可惜的是长得帅,最后还是心疼儿子,把位子传给了自己的老儿子。

杨雨婷在外交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本事的,而且对于东北的责任心也更好一些,他估计不会干张学良干那些蠢事。三四年时间就把他父亲给他攒的家业全败光了,你不能不服他!


帝国历史观察者


杨宇霆这个人到底有多么盛气凌人,咱们在他的名字之中就可以窥测到一二。这个军阀中的重要智囊,原来其实不叫这个名字,为了使自己的名字听起来有点锋芒,于是他后来自己把名字给改掉了。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麟阁(又作邻葛)。还说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可以和诸葛亮相比。

不过好在他的上级有着一个很大的胸怀,而且也一样智慧过人。这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这个所谓的诸葛亮才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我觉得事情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领导的心胸越宽广,他的属下就会有更大的聪明才智。


作为自己老大的智囊,他这个人的确非常的名不虚传。也算对得起她自己的称号。他一直都在办着实事,从来不整一些虚的东西,而且他还为东北的工业发展贡献了好大的力量。在外叫方面,他和日本人的周旋也非常的出色,很多时候都是他全权代表自己的老大进行出面。而且对于出兵打仗这方面他也提供了好多的建设性意见。每一次老大像中原发兵,都有他在背后进行指导。

那么当年,他的老大到底对他多看重呢?

其实,当时他的这位老大非常的懂得审视自己。他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搞政治的料,可是关于军事方面稍显逊色了!因为他的这种自我认识,所以当时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所有的军事文件都必须由杨签字同意才可以。从这里咱们就可看出当时的老大对他的重视程度。

可是让人遗憾的是,他这个人有着自己的致命缺点。那就是没有一点自醒意识。而且他还非常的喜欢讲究派头,办事一点分寸都没有。他一直都要把自己的身家地位高调的展示给所有人看。可是如果是身边的人知道他这样也就习惯了,外面的人和其他的军阀可忍受不了他的这番姿态。在和其他军阀斗争的时候,他的缺点就几乎引起了众怒。他当时过于强势,表现的就好像自己的老大根本不存在一样。


后来他的老大真的不在了,他的架势就更加的嚣张了。但其实他到没有什么异心,只不过自己运筹帷幄时间长了,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老大的孩子就像一个根本扶不起来的小阿斗一样。因此在最后的时候,他终于被自己的新主人给杀掉了,所以情商高点还是很重要的!

再看看杨帮办是怎么管理江苏的,连个江苏都管不好,还想管东三省?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没有。

入主江苏的时候,张宗昌已经提前把江苏驻军全部按在地上摩擦过了一遍,陈调元、白宝山、马玉山、郑俊彦几个本地军头都想暂时先把奉系大腿抱住了再说,结果呢?杨帮办去了南京没几天都把他们挨个得罪了一遍,还不是因为什么大事得罪的,只是些诸如他可以坐车进都督行署大门,其他人必须要提前下车走路;第一天到南京见到本地代表不肯说好话,非得摆出一副我都不爱来这鬼地方,说些“你们好好地干吧。”之类的屁话和屁事;结果没过几天就把本地派折腾得去找孙传芳了。

如果遇到事能震住场面,脾气大点也无所谓了,可惜杨帮办这人遇到事能把胆子一路缩回喉咙口,明明手上带了两个师进江苏,真要打起来,江苏本地驻军加孙传芳还不一定能把他怎么样,结果呢?风声一不对,开会开到一半爬窗跑路坐着压道车一路飞奔到济南找张宗昌帮他兜底把部队接出江苏,这不是搞笑是什么?同是士官系出身的姜登选都说“我与麟阁结交有年,今始识其无能。将两师萃于一处,据险结阵,犹堪一决雌雄;不幸而败,再退不迟,何至惊惶若此,弃师而逃。”

再者说了,找人兜底至少该有个求人的态度,更何况杨帮办在东北的时候不止一次找张宗昌的茬,把他恶心得不行不行的,现在伸手的时候还伸得特别蛮横,说些什么“不行,你非立刻就走不可;如果你不走,我也不离开济南。你所说的事情,叫参谋长替你办,准能比你自己办的还好。你一定要赶快到徐州,接应大军至为重要!”,以民国时军头们的脾气来说,谁忍得了他?

说白了,被人罩着的时候干事是一回事,自己坐老大位置是另外一回事;杨宇霆的本事体现在有张作霖给他撑腰的时候,不会处事的毛病影响不了他行政才能的发挥;但是离了张作霖,让他坐镇东三省,以他变着花样得罪人的性格,下面的军头过不了几天就能把他按在地上打死,共主这位置,不是他这种人坐得住的。

再了解一下奉系内部的情况。奉系的前身是东北各地的保安队,而不是新军或是袁世凯的北洋军。他们全是大字不识的粗人。你跟他们讲民族大义,他们也许能听懂,但要他们拿身家性命去为主义拼命,他们一定先毙了你。郭松龄就是死在了这里。他们是凭江湖义气和现实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一群。

在这样一群人中,杨宇霆的地位其实蛮尴尬的。他的确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可是,他完全是靠着大帅的赏识才能掌握一点权力。大帅一死,他就完全无靠了。

按奉系老人的价值观念,小六子子承父业执掌东北没啥可说的。杨宇霆算哪根葱呢?骑到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他凭什么?所以杨宇霆知道自己无望,他没想过要争。就算阴差阳错他争到了,要么东北已经血流成河,要么内部不服者甚众。

接着我们来讨论一下杨的外交路线对东北意味着什么。我要说的是这种路线未必合你的意。

杨宇霆是不愿与日本撕破脸的,这我们都知道。从根本上来说,杨也不赞成东北易帜。道理很明显,日本人已经给北伐逼急了,济南、皇姑屯手段越来越烈,你要再易帜就是把日本人往墙角逼了。而且蒋是不是真靠得住,认不认我们这些北洋余孽?事实证明这些担心全是对的。

如果真按杨的路线来,东北易帜首先就不可能。蒋不打东北,那就谈判处理。这种可能大,蒋在济南已经被日本狠狠教训,再做死不大可能。要蒋真的来硬的,那就仿郭松龄例,放关东军出笼咬蒋。不过真这么来,杨的名声不会比汪好到哪里去吧?

按奉系的内外环境,小六子的民族主义高调是自杀性的。奉系本来就不靠意识形态结合,对内地的优势在于有日俄帝国保护,只有他入关打你,没有你出关打他。小六子一旦爱国投蒋,这些优势全部变劣势。连带满蒙问题成了民国覆亡的关键所在。


金山万丈

东北如果在张作霖去世以后由杨宇霆接受,结果绝对比张学良好。张学良和杨宇霆相比任何方面都不适合做东北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领导人,这一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就是佐证,如果换成杨宇霆接受东北不可能三年就送到了日本人手上。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杨宇霆此人有大才。


杨宇霆辅政张作霖的那段期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比如督办奉天军务,建立了成建制的东北海军,修建了东北的战备公路,还筹建了东北的军工厂,这些种种都证明了杨宇霆个人的才干其实是不错的。


此外杨宇霆是东北外交的一把好手,这一点是多方承认的,杨宇霆无论是对日对俄还是南京中央政府的外交手法都要强于张学良。日本人将其视为“心腹大患”,当时日本关东军大本营就明确表示“要想掌握张作霖就必须绕过杨宇霆”,所以张学良一上台,日本人就到处搞反间计,破坏张杨二人的关系,张学良后来杀杨宇霆可能也有日本人的原因。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杨宇霆在东北军内部特殊的地位,东北军一直有派系之争,比如陆大派和士官派,这两派代表人物分别是郭松龄和杨宇霆。杨宇霆深受士官派的支持,俨然就是领袖人物,所以如果是杨宇霆上台势必会得到军队阶级不少人的支持,这是我认为杨宇霆能够比张学良做好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树梅花一放翁

当然。并且只要不是张学良。张作霖别的儿子接手也不会是当年那个局面。不用别张学良的西安事变的一点功绩就说他算是民族英雄。仔细查阅史料,当年确实是中央政府让张学良不要扩大事态,不要与日本开战,可随着东北大部分重要城市被日军占领,中央政府已经命令东北当局进行国土防御战了。可是张学良确在锦州紧急集合东北军部队,但是确不是准备反击,而是准备弃城逃跑。弃自己父亲苦心经营的东三省和富可敌国的家产不要,弃养了他们二十几年的东北老百姓于不顾。慌忙夺路而逃,不是我以个人情感说问题,大家对于当年中央政府到底让没让张学良抵抗日本侵略这个问题可以看看电视台播出的史实纪录片。在台湾抗战记录里面多次提到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多次电令张学良让他抵抗不许撤退,而咱们知道的确是让他不许抵抗。怎么样和我们大家知道的历史真相不一样吧?我可以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东北军当年经过张作霖的近代化军事训练,已经可以和当年区区一万二千关东军一较高下了。再加上全国各地支援,绝对可以和日本打个两三个月,当年日本军部顶着内阁巨大反对力量强行开战的。只要拖到国联向日本施压,他们的内阁就不会被那些所谓的军国主义者控制,顺着逻辑思维推理,也就不会有日本对中国,对东南亚的国家严重侵略了。所以说张学良是中国抗战英雄我不赞同,并且如果没有他的逃跑将东北拱手送给日本人,那他们就没有那么丰富的资源去支持那么多个地方的侵略了。罪人。民族的罪人。至死不敢回中国毕竟他自己知道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犯下的罪太大了。


萬萬事事大吉

扬宇霆是一个精明强悍的人,据老人讲过,张作霖死与扬宇霆有关,日本人卖通扬宇霆炸死了張作霖,因为,扬宇霆是张作霖贴身谋士,与张作霖形影不离,张作霖走那个地方,就把扬宇霆带到那,所以,扬宇霆知道张作霖行走时间路线,小日本,买通了扬宇霆,所以,才出现黄姑屯事件,后来,经张学良查证,此事,是扬宇霆干的,在一次酒会上,张学良枪毙了扬宇霆。张学良,也算是报父之仇,这是我小时听那些老人讲的,如果,真是这样,我看扬宇霆也是一个铁杆汉奸,为日本人卖命的人。你算张作霖最相信的人,却把行走时间路线,告诉日本人,要不时间那么准确,分杪不差,就到那节车厢暴炸,反而把张作霖炸死啦,这不是白眼狼吗,?总而言之,扬宇霆死与不死,东北就是日本所站领。历史,也是这样按排的。


赵89112171

杨宇霆是个合格的谋士,而并非一个合格的帅才。如果张学良不杀他,结局肯定就不一样了。


杨宇霆接受过日本军校的教育,懂许多军事理论,结合当时中国的形势,与张作霖合谋相得益彰。在张作霖时代,杨宇霆是他的最佳智囊,张作霖多杨宇霆十分信任,就像亲兄弟一样。张作霖本身就是一个善于权谋的人,加上杨宇霆的军事理论,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那么张学良为何如此讨厌杨宇霆呢?首先,张学良接受的教育和杨宇霆不一样,政治眼光不同,张学良的知己曾是郭松龄,比较开明,理想主义,而杨宇霆比较传统、务实。所以说他们之间有很激烈的冲突。再加上杨宇霆一直都看不起张学良,把他当成个小孩,这一点让张学良十分不爽,暗下杀心。最后刺杀杨宇霆,除掉了这个东北第一智囊。



杨宇霆死后,日本人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绝非害怕杨宇霆接管东北,而且庆幸张学良失去了一个能在大事上给他参考的人。杨宇霆善于军事谋划,但不善权谋,并非帅才,所以如果说张学良不适合接管张作霖,杨宇霆也不适合。


首先,杨宇霆肯定不会同意易帜。其次,虽杨宇霆也十分憎恨日本人,但爱国情怀并没有张学良那么强烈,张学良是一边爱国,一边怕搞丢了张作霖的基业,而杨宇霆,大多是为了东北格局。所以,杨宇霆很有可能会投靠日本人。这样的话,几十万大军可就不能为中国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