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相机为什么在日本销量高?

世界喷子总工会发言人

虽然我本人没有地域歧视,但是地域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就像跑到美国,几乎很少看到当地人用单反机拍照了,微单也很少。即使有美国人用单反、微单,他们也只会买很便宜的单反机。


但是去B&H看看,里面还是有那么多美国本土摄影粉丝。


在美国的几个著名经典景点看下来,背单反机的大部分是来自南美的游客,而不是我们中国人。用自拍杆最多的是印度人和黄皮肤东亚人。我分不清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了。


其实我已经大约有三年多没有去过日本了。去日本,给我的印像:用单反机和微单的大部分是中国游客。但是进入YODOBASHI看看,那里绝对还是日本人占了主流。


B&H和YODOBASHI的经历告诉我,喜欢摄影的人毕竟是少数,散在人群里,我们被稀释掉了。


去掉不喜欢用相机摄影的人,剩下喜欢摄影的爱好者,来考虑这个问题吧!


喜欢摄影的爱好者里面,大家不可否认一点,日本、英国、香港和美国的摄影爱好者受教育的整体程度要比我们高一些,比南美和印度的摄影爱好者也要高一些。所以,他们更擅长思考和吸收新鲜事物。


奥林巴斯到底有没有技术优势,是不是如前几天色影无忌报道的那样:奥林巴斯高管自称:全幅不是M43的对手。我相信会有太多的人站出来喷死这位高管。


他真的是那么无知吗?


作为相机技术专家,我想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私下里采访S厂的首席设计师,他会不会赞同这种观点。我自己猜,很有可能他会认同。


具体原因,我无法在这里展开讨论了。


只是假设。


我想说的是奥巴高管的狂言,绝对是有他自己的依据的,不是瞎说。


今天大家口里所谓能压死人的全幅,其实100年前就有了,可是一直受到120相机的打压,直到前几年才翻身的。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说M43的优势,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所以我们需要时间来验证。等到M43真正能发力的那一天,恐怕照相机都等的不耐烦,灭绝了,但是说不定它在其他领域里又打出一片天地来。




补充一下我自己的体验。


M43可能成像质量是差一点,但是比起手机,比起卡片机,不知道要好出多少倍了吧。


前几天去P&E看看,没有带摄影包,一个机身,一个超广角7-14mm(等效14-28mm),一个45mm微距(等效90mm),装在裤兜里就去玩了,满场乱拍一通。我问问:全幅机,玩家能这样玩吗?


M43相机的低预算,可以让我一次买齐覆盖等效14mm-800mm的焦距,而且,变焦、定焦充分组合。7-14,100-400,12-50,25,17,20,14,45,75,300折返,500折返。


我的APS系统至今做不到这一点(16-280mm覆盖),而我的全幅机系统花了20年时间构建起来,最长焦距也只到600mm。算上2X才勉强覆盖到1200mm。最短焦距只有16mm。


91拍照聊相机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反过来问,奥林巴斯为什么在中国销量那么低。

众所周知,奥林巴斯是M43系统,画幅非常小,这也就意味着想在画质方面有所突破非常难。而咱们这的大法师总是说“底大一级压死人”,渐渐的“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观念深入人心。画幅大小,画质高低成为衡量相机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奥林巴斯在中国的宣传,营销方面的问题。所以奥林巴斯在中国相机市场所占比例非常小。

相反,在日本奥林巴斯销量很高。其实细想你会发现每一个相机厂家都有自己的优点,例如:索尼微单全画幅底画质杠杠,暗藏黑科技;富士微单,色彩出众;松下微单,摄像突出;而奥林巴斯惊艳的外表,以及多年前独有的五轴防抖技术,优质的镜头也让它获得一席之地。在日本,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高画质,会结合自己需求选择相机。而奥林巴斯的小机身,高颜值,小镜头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少便利。日本人更注重的是便携性,能够随身带着相机。所以奥林巴斯销量非常高。

总结来说,这和日本的摄影文化有关。抛开装逼,抛开底大一级压死人,适合就好,够用就好。

(更多摄影知识可关注我的头条)


涉影新视界

看似简单,其实这是一个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

现在国家经济比原来好了,消费能力也上去了,但不少人没有做到理性消费,而是过度消费。





现在的中国是世界上的消费大国,特别是奢侈品和稀有商品的消费大国。很多国际大品牌公司发现,不少国人消费有个神奇的特点:不求最好,只求最贵;不求有用,只求有面儿。汽车要宝马的、相机要全幅的、手机要苹果的、孩子玩具要豪华的、连上幼儿园都要找价格最高的。尽管一个月挣的钱只有欧美国家平均收入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反正要买就买最贵的。不得其解的外国人研究了好久好久,才发现这是国人骨子里的面子文化造成的。

于是,聪明的外国人发现了中国这块金大陆,许多商品相继出现了大中华区特供版本。他们把用来提升商品品质的成本节省下来,再拿省出钱的一小部分做广告。广告不需要强调品质,就强调稀有、高端、高大上、这是身份高贵的象征,你买了就能当皇上。

狂热的物质追求者,往往是一个精神上的极度贫瘠者。不切实际地追求奢华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中国人的过度消费,骨子里源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面子比肚子更重要,在商品消费方面怎么有面子,一个普遍被认同的观点就是:买贵的、买最好的。

这种现象蔓延到摄影领域,就是不管是职业摄影师还是普通爱好者,还是没有知识储备的门外汉,不管需求是什么,相机都要买全幅、镜头都要买贵的,照不出好片子没啥,脖子上不挂个全幅大三元,你好意思和别人说话吗?

好吧,你去看他拍的片子,连基本构图用光都搞不明白。如果你和他交流,他可能还会用极端鄙视的眼光上下打量你的器材,撇撇嘴,你有几斤几两,还胆敢给我提建议?

我最近刚回答了一个关于老年人摄影器材理性选择的帖子,我建议理性选器材,轻便为主,控制镜头数量和体积,更好地享受旅游乐趣,结果被人喷是看不起老年人,认为老年人也要长枪大炮,我也只好呵呵了。

根据我对一些外国消费者的了解,他们相对更看重理性消费,买东西主要从自身需要出发。比如顶级单反和镜头,他们认为这一般是职业摄影师的选择,我只是需要画质不错的一台消费相机就足够了,我拍照留念是给自己看的,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器材有多高端的,没有必要为此付出太多的金钱并承受体积重量增加所带来的负担。这一点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奥林巴斯主攻43画幅,主打轻便实用,我觉得很好。之所以排名靠前,我觉得可能和他们理性的消费理念有一定关系。

个人浅见,如有不当,请多见谅。


凡客视语

虽然奥林巴斯底小,一直被器材党诟病,但是摄影用的是相机后面的脑子,而不是手中的器材。

对于一般人来说,奥林巴斯的底够用了,五轴防抖对新手太友好了,但总有器材党拿出来说事。

你看在景区成群结队的,那些长枪大炮的一些老法师,动不动就是上万的器材,拍的东西基本都一样。而真正的大师,用黑卡,理光照样拍出大片。

大部分人需要的只要一台记录生活的相机,而不是拿来工作或者说是谋生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岛国人民就比我大天朝认识的清楚多了。

还有一点,奥林巴斯的颜值很高的,好吧!出门养眼啊,又好搭配衣服,带出去又不会被人觉得太过于夸张。

奥林巴斯并不差啊,最后上前几天用奥巴拍的图。



蔡蔡蔡电源



这种相机携带方便,性能也不错,很适合日本人到全世界旅游所求。所以奥林巴斯相机在日本销售十分好。


四方有贵人

奥林巴斯相机在日本销量好,并不一定在中国会销量好。顾客追求相机颜值不同,日本人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中国人喜欢攀比谁的大就是好的,奥林巴斯其实也是一款不错的相机。只不过中国人不喜欢罢了,倭寇喜欢它也没什么奇怪,别人认为适合有价值就买。


十五的月亮78189988



佳阳1368

EM5和EP5,EM1的波轮问题影响了14. 15年奥巴中高端机在中国的销量。至于CMOS,底小一级的原罪在中国器材圈里不可能得到改观。奥巴还是有点本事的,索尼参股那一两年学来的五轴防抖等技术,全给自家A7m2 r2 6500装上了。至于日本市场的消费观念,有两点,日本人一来热衷小机型,二来现在的日本人真没有中国器材党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