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野蛮生长期即将结束,未来将走向何方?

监管规定平台需“持证上岗”

2008年前,视听平台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大量企业为争抢流量博取眼球,低俗不良视频屡见不鲜。在此阶段,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条件和监管也相对宽松。

2008年后,监管部门颁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要求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未按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2017年12月,文化部针对网络文化产品颁布《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对申请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核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上述提到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与《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正是监管部门对视听节目提出的“双证”政策许可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监管收紧,目前网络视听许可证的牌照基本属于停批状态。广电总局网站显示,截至2017年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共有586家。新申请单位要求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

如此一来,大量无证“裸奔”的初创短视频企业,只能通过收购现有的持证机构的方式获得“借壳”许可。

今日头条在2017年2月收购了山西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公司,正是为了换取阳光文化传媒公司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同时,有律师分析认为,《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牌主体应该和App主体运营方匹配,否则可能存在牌照借用问题。

平台的责任和空间在哪里?

短视频及直播等视听产品,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政策对创新的监管,往往存在“时间窗口”。

2017年2月,北京网信办公告责令梨视频进行全面整改;6月,广电总局要求微博关停视听节目服务;2018年3月,美拍因平台传播色情、低俗等直播内容被监管部门约谈,责令整改;知乎、快手、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应用和网站先后遭遇政策监管下架了大量文字内容与影视资源。

今年4月,广电总局发文责令“今日头条”、“快手”两家网站立即采取下线网站上的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问题节目,停止新增视听节目上传账户等整改措施。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内容平台一系列集中式的监管动作,使向来野生粗放的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开始进入自省阶段。

短视频行业的边界与未来

经历了漫长的野蛮自由生长的阶段后,视频平台终于来到了内容审核的关键期。

“短视频内容涉黄、低俗化明显增加,最终伤害的还是短视频行业的利益”,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视频平台有必要对视频作者实行实名登记制、健全用户投诉机制,做到违法违规内容可自查、可溯源、可反馈,进一步加大视频平台的自净能力。

那么,在监管“重挫”之下,短视频该如何在“夹缝中生存”?短视频平台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据《2017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预测,未来1到2年内,短视频平台将开放大量的商业化机会,流量变现带来较大的市场规模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短视频内容营销质量的不断提升,内容变现也将出现较大机会。预计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二更视频董事长、创始人丁丰此前也曾预测,2018年短视频将占据移动互联网流量的50%。

行业观察者认为,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乱象整顿后,短视频的未来发展存在无限潜力,除了“秀场表演”以外,短视频在内容承载方面有图文和长视频无可替代的优势,在政务、公益等方面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互联网行业创新的重要产物,短视频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