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粤军战斗力如何?

廉江张国荣

1944年3月,时任广东省主席的李宗仁,在行政院会议发言中说道:“广东省战时对国家贡献全国之冠。”与会者全体起立,掌声雷动。



1932年,汉奸川岛芳子在上海蓄意挑起事端。日军在1月28日突然向驻守闸北的粤军国民党第19路军发起攻击,淞沪抗战爆发。19路军在军长蒋光鼐、蔡廷锴带领下奋起反抗,30多天战斗中,日军损失惨重,被打得多次更换主帅,最后双方在国联调解下停战。淞沪抗战是9.18事变后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抗战。可惜19路军这支英雄部队在“福建事变”被解散。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战争爆发,主政广东的余汉谋将粤军整编为62至66军、83军,一共6支军队,出兵抗日。广东军队几乎参与了所有大型抗战战役。其中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的66军、83军损失殆尽,淞沪会战谢晋元带领他手下800勇士守卫四行仓库,最后全军覆没。在南京时大部分粤军将领阵亡,最后粤军只有3000多人生还。现在的南京广东山庄,就埋葬着这些抗日烈士。

抗战中全国共划分为9个战区,其中的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第七战区余汉谋,第九战区薛岳都是广东籍将领。三人互相协调支援,在两广、湖南多次打出大胜仗。

武汉会战时,薛岳指挥64军,66军和铁4军三支粤军部队,攻占万家岭,日军106师团被打得空投指挥官,最后全歼日军。这是抗战中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全歼日军师团。



1939——1944年的4次长沙保卫战,指挥者仍是薛岳。这4次战斗中国军队共投入上百万战士,取得歼敌10.7万余人的辉煌战果。薛岳的嫡系铁4军则是当仁不让的先锋部队。可惜第4次长沙保卫战失利,第4军军长张发奎侄子张德能指挥失误,导致长沙失陷,被蒋介石下令枪决,成为第一个被处决的粤军将领。

1943年的常德保卫战,广东将领余程万带领8000士兵血战日军10万大军,孤军奋战16天,最后仅剩83人突围。余程万被指擅自突围,差点被蒋介石枪毙。可惜余程万如此英雄,未得其功,反受其过。解放后他迁居香港,被劫匪打死,女儿余莎莉沦落为三级艳星,可悲可叹。



广东为抗战输送兵源92万人,居全国第5。这些粤军转战大江南北,他们继承北伐的革命传统,为国家做出重大牺牲和贡献。

1945年抗战胜利,为表彰光荣的粤军,国民政府安排张发奎在广州,薛岳在南昌,余汉谋在汕头接受日军投降。最值得一提的62军,在越南防城港接受日军投降,全中国人与有荣焉。


沧海历史春秋

聊惯了川军、桂军,今天我们来说说粤军!这是一支由孙中山、陈炯明、姚雨平等共同创立的位于"两广一福"地带的武装力量。

粤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是一股改乾换坤的力量,早在北伐时期就跟随孙中山讨伐张作霖等军阀势力。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粤军众将更是同仇敌忾抵抗日本侵略者,一时间成了南部抗日力量的中坚!

细数粤军的血战历程,这支部队前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保卫南京、长沙会战、广州战役、桂南会战以及两度参与了粤北会战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抵抗外侵的战役。

抗战八年时间里,粤军总计杀死、杀伤以及俘虏日军约2.5万余人,同日寇进行不同程度的战斗数百次有余。

粤军早在北伐时期就因为战功显赫,被人们誉为"铁军",正所谓:猛将手下无孬兵!粤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悍,与其优秀的将领也有分不开的关系!笔者在此也列举出被称为"铁军十虎"粤军抗战将领,他们是广东人的自豪!

他们分别是:

张发奎(抗战时期第四战区司令)

薛岳(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司令)

李汉魂(抗战时期第三十五集团军司令)

黄琪翔(抗战时期远征军副司令)

吴奇伟(抗战时期第六战区副司令兼江防司令)

邓龙光(抗战时期第二方面军副司令)

蔡廷锴(抗战时期第十六集团军司令)

叶剑英(抗战时期八路军参谋长)

叶挺(抗战时期新四军军长)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中国军队的南京保卫战是一次失败的战役,在唐生智下令弃城后几乎是“兵败如山倒”,却有唯一一位将军此战后因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他就是粤军第66军159师475旅旅长林伟涛,在国民党中央军纷纷逃往江北、或藏匿于南京城内(如88师师长孙元良等)的混乱局面下 ,惟有粤军主力选择从日军正面击穿防线突围,很有《亮剑》李云龙干掉坂本的气势!



1937年12月12日夜,粤军第66军和友临第83军联袂向南冲出南京城,所有突围官兵以左臂缚白毛巾识别,第159师副师长罗策群一马当先,以突然迅猛的动作,连续突破日军步兵第116师团阵地、骑兵部队营地和炮兵阵地,共有6000余人血战后突出重围,罗副师长策群壮烈殉国。

粤军突围识别口令为:“丟那妈”!

粤军其实是民国时期的老牌军阀部队,在黄埔军校和黄埔系军队没有诞生的时代,是孙中山赖以坚持南方革命斗争的基本部队,蒋介石就曾经在粤军中担任过支队参谋长。陈炯明、许崇智分别下野后,粤军主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著名的“北伐铁军”,战斗力殊为强悍。



抗日战争爆发后,粤军共改编为六个军,其中一半在余汉谋率领下驻防广东老家,一半北上参加淞沪会战以及后来的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其中以第64军表现最为出色,参照粤系第四军的“铁军”和桂系第七军的“钢军”称号,第64军曾因抗日战场的救火队员而被称为“铜军”。

该军首次亮相是1938年5月在河南的兰封会战,作风顽强。其后是著名的“万家岭大捷”战役中,在“老虎仔”薛岳的统一指挥下,第64军与第4、第66两支粤军一起奋勇杀敌,是围歼松浦淳六郎第106师团的主力。再以后分别参加广东会战、桂南会战和桂柳会战,足迹踏遍南中国,以背着斗笠为明显标志。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出丁90余万,在全国名列第五,为民族解放做出重大牺牲。第64军曾经在日本投降后,武力封锁和准备收复澳门,因美英干预而作罢,甚是遗憾。

如果对“铜军”还不够熟知的话,可以参看这支部队的解放战争期间表现,1946年番号为“整编第64师”,全师25000余人,与整11师胡琏部共同参加南麻战役。恢复成军后划入新组建的第七兵团指挥,成为该兵团主力军。

没错,就是黄百韬的第七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