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简单腹泻,服用了附子理中丸后,会绵延十年不愈?

这个患者腹泻已经十多年了,最开始腹泻一天3次左右,大便呈泡沫状,于是就用附子理中丸控制,服用后上症稍缓解,停药后又复发,患者遂间断用附子理中丸控制腹泻,可渐渐地效果就不好了。

附子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腹泻,也许腹泻几天就好了,为什么会绵延十年不愈呢?而且腹泻却越来越重,病越来越多呢?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如果处理得当,急性腹泻往往随着感染性因素或者非感染性因素从体内排出,而渐渐好转,此时若人为干预,闭门留寇,强行止泻,让感染性因素或者非感染性因素长久地滞留在体内,就有可能转变为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

有时我都可以感受到张从正先生心中的郁愤,先生当年撰写《儒门事亲》,批判滥用补益之药,滥用补阳之法,结果被千夫所指,但是关于用药,我从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先生的原则是对的。

张从正先生生处宋金时期,那时就有崇尚“附子”之风,奉“姜、乌、附”为圣丸(见《儒门事亲》)。

先生阐述的几个原则如下,在此与同道分享:

一、世人以热为补,以寒为泻,以讹传讹已非一日。以为姜,乌,附才是补。岂不知,酸、苦、甘、辛、咸各补其脏。但是时人,往往恶寒喜温,甘受酷烈之毒,可叹可憾!

胃风汤中的寒水石

这个医案就体现了先祛湿,后健脾,再补肾,有次第,步步为营的原则,虽然患者很虚弱,若顺序颠倒,胡乱先用附子理中汤之类的药物,病必不除,缠绵不愈!

急性腹泻常用黄连

三、待邪气已去,再可言补。而且一般来说,邪去而正气自复

人体自身是有调节和恢复能力的,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阴虚、阳虚、血虚,气虚,总有一个病因,不把病因祛除,随便你怎么滋阴,补阳,补血,补气,无非使得病情延绵而已。

而且即使要补益,也首选食疗,后选药物,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相五脏所宜,毋使偏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