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人幹掉了鄧艾、鍾會、姜維,自已卻在多年後被一女人殺掉

三國後期,各個國家都沒有剛開始時強大了,因為很多風雲人物的去世,各國都面臨人才凋零的局面,其中以蜀漢尤甚。也便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當時,蜀漢集團的姜維獨領風騷,可算是蜀漢的領軍人物,深得諸葛亮真傳;魏國這邊呢?當屬鄧艾、鍾會相對來講比較厲害,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不是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不過此三位人傑都直接或間接的死於此人之手,他便是衛瓘此人一人幹掉了鄧艾、鍾會、姜維, 自已卻在多年後被一女人殺掉。

衛瓘,字伯玉,三國時期人。此人出身也算是書香世家,得到舉薦,方才做了個地方上的小官,無關大局;不過此人運氣出奇的好,在一次去首都出差的過程中,認識了司馬昭,二人一見如故,頗有久逢知己千杯少之感。後來,司馬昭得以掌控大權,便是對衛瓘一路提拔,最終成為了司馬昭的心腹大臣。那麼這三個人究竟是怎樣被衛瓘害死的呢?我們來詳細的說一下:

公元263年,這時候司馬昭政權非常強大,文臣武將皆是力壓另外兩國,於是司馬昭野心勃勃,想要攻打蜀漢,進而一統天下。於是,司馬昭派鄧艾鍾會二人領軍,兵分兩路,衛瓘作為監軍隨行,監軍這個職位大家都知道,相當於行使檢查一類的職責,可以監督軍隊和將領的任何動靜,並且上報。而蜀漢這邊呢?自然姜維迎戰,兩方便在劍閣一帶展開了攻防戰;這一戰中,鍾會負責率領大軍主力對姜維形成牽制,並不求制勝,而鄧艾則是繞道直逼成都。

劉禪這個人我們再清楚不過了,昏庸、無能各種此類語言用在他的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當鄧艾兵臨城下時,尚未開戰,劉禪嚇得立即開門請降;姜維知道後,自然是無比憤怒,仰天長嘆:“臣等死戰,陛下何故先降耶?”不過不管姜維再怎麼樣盡職盡責,大勢已去,就算諸葛亮再世,也很難力挽狂瀾了!不過姜維仍然在想方設法恢復漢室,他假意投降,之後便利用鄧艾鍾會二人之間的矛盾行使反間計。

終會這個人,本身就是野心勃勃,妄想自立,因而在姜維的勸說之下,鍾會便是起了反心,之所以如此簡單便策反鍾會,原因有三:

一則其手握幾十萬兵馬,實力強大;

二則天高皇帝遠,沒人管得住他,自古便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

三則就算失敗,也可以投靠蜀國,算是有一個還算不錯的退路。

決定反叛以後,鍾會首先就是想要除去鄧艾這個人,說來也該鄧艾倒黴,監軍衛瓘與鄧艾也有一些私人恩怨,二人素來不和,於是鍾會便與衛瓘聯手,上報司馬昭說鄧艾欲要割據西南,自立為王,司馬昭勃然大怒,親率軍隊趕往前線,並讓鍾會前去捉拿鄧艾。

鄧艾完全不知情,因此毫無戒備,就這樣被鍾會所擒。成功之後,鍾會逐漸露出了其真面目,開始慫恿其他各將領跟隨自己一同叛變;不過衛瓘還真是個十足的小人,當時被形勢所迫,他假意投靠了鍾會,但是在暗地裡向司馬昭報告此事,司馬昭自然是毫不懷疑,因此便下令,斬了鍾會姜維二人,這樣一來,衛瓘便成為了成都當時的老大,由此不難看出,司馬昭對衛瓘有多麼的信任。到此為止,衛瓘除去了所有礙眼的人,三大名將均死於衛瓘之手。

兩年之後,司馬昭病逝,司馬炎即位;但是就能力等各方面而言,司馬炎與其父親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此人即位之後,第一件事情便是登基稱帝,卻偏偏又沒有做皇帝的料。

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西晉建立,但是西晉政權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當時東吳政權仍然與其隔江對峙,於是,司馬炎稱帝后便一直伐吳,直到15年時,方才成功,可見其能力也不是怎麼突出。更為關鍵的是,司馬炎的兒子是個傻子,朝中文武大臣紛紛勸諫,希望他能改立,但是司馬炎這個人多謀而寡斷,與袁紹有些相像,最後也沒能下定決定。

這個時候的衛瓘,是先帝重臣,到了司馬炎這一代,地位仍然極高,在一次酒宴上,衛瓘便手摸皇帝寶座對司馬炎說道:“真是可惜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寶座了”,司馬炎不傻,自然明白此話的意思,但是司馬炎確實不想改立太子,於是便未說話。

不久,司馬炎駕崩,太子即位,太子雖然傻,但是傻人有傻福,他的太子妃賈南風非常厲害,始終想方設法要保丈夫的皇位,自己也可垂簾聽政,獨掌大權。事實也的確如此,賈南風掌權以後,首先要清除的便是當年反對自己丈夫為太子的臣子,衛瓘那自是跑不掉的,便隨意找個藉口將其殺了。

衛瓘此人不管怎樣,殺掉了三國的三大名將,自此,死於女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