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她值了最后一个班!

晚饭后,办公室没人,淼哥坐在办公桌前看李泽厚写的《美的历程》。

娟妹一阵风似的跑过来坐下:“淼哥、淼哥,听说了吗?产房的糖糖辞职了,今天五一节假期,她值了最后一个班。

刚去产房和她道别,看见她正在教一位宫口开全的产妇拉玛泽呼吸。

产妇熬了十几个小时,身心俱疲,全程陪产的助产士也很辛苦呀。眼瞅着糖糖一边抓住产妇的手,一边轻轻抚摸着产妇的脸。

满脸的汗和油,糖糖一点儿都不在乎,产妇也直直的盯着糖糖的眼睛。这个时刻,有人在身边给予她温暖,不啻于悬崖上抓着了一根树枝呀。

当时我真的快哭了,不热爱这份工作,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动作?

可是,这么敬业的同事,为什么要走呢?”

淼哥头也不抬,继续看书:“我们妇产科医生值夜班,重中之重在产房,因为产程进展瞬息万变。

人生人,吓死人,生孩子就是大人小孩过鬼门关,助产士是第一道防线,是我们妇产科医生的好帮手。

糖糖做事认真,性格开朗,业务精湛,这么好的同事,我们当然舍不得她走啦。

前几天我也和她谈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没有把她劝住,反倒自己对职业生涯产生了动摇。

当年选择专业的时候,她父母是不建议她学医的,说家里就这一个女儿,不想让她这么辛苦。可她很喜欢宝宝,最后还是选择了助产专业。

刚上班的时候,但凡有新闻说哪里的医生护士被打了,她的奶奶、妈妈就会轮番打电话劝她换一份工作。

都是爹妈生,爷奶疼的宝贝疙瘩,长这么大,家里人都没舍得碰一根手指头,轮的着被外人毫无道理的又打又骂吗?

她总是安慰家里人,其实绝大多数病人和家属都是好的,极个别的变态,自己聪明点儿躲着就好了。

可她心里也难受呢,这份职业,没有让家里人感到骄傲,还天天让她们提心吊胆,奶奶年龄越来越大,老人家经不起吓呀!

自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以前的同学一个二个都嫁为人妻,生儿育女了。她呢?只有送礼金、帮产检的份儿。

上班很忙,下班还要准备各种考试、学习、会议,哪有空和其他男孩子接触?

有热心人介绍男朋友,可别人约的时候总是没空,一来二去还落个摆谱清高的名声。

眼看着奔三的人了,再不拍拖,难道真的要变成高龄产妇?

忙的像条狗,收入没多到哪里去。以前的高中同学看她工作这么辛苦,还以为她赚了大钱,忍不住把工资条拿出来以正视听,对方都无语了,直接劝她改行。

这年头,卖煎饼果子的老大妈月收入都能两三万,你一个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没日没夜的扑在工作上,收入那么少,对的起自己吗?

她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家境宽裕,不用她赚钱养家,收入多少并不是她在乎的事情。

真正压垮她心里防线的,是值夜班。

平均5、6天要值一个夜班,从晚上10点到早上8点,一分钟不能休息,眼睛睁的大大的,就怕病人出事。

开始工作的几年,熬完夜班还能去逛街购物撸个串,睡一觉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

最近两三年,身体明显的不行了,下夜班啥事儿都不敢做,径直回家卧倒睡觉。

一觉能睡12小时,睁开眼就到晚上了,她说经常看到医务人员猝死的消息,她好怕哪一天自己醒不来了。

值夜班,是亏本的买卖。夜班费杯水车薪,还要扣税,开销一分钱少不了。

晚上坐车怕危险,打个的吧;下夜班太累不想坐公汽,打个的吧。来回4、50块钱。

上班忙个不停,深夜肚子会饿,那要叫外卖吃。一份外卖加奶茶,3、40块钱没了。

熬通宵很伤皮肤的,还没嫁人呢,一张脸像老树皮似的怎么行?那就敷张面膜吧,1、20块钱进去了。

经常值夜班,身体都掏空了,每个月都会病一场,吃药、打针也是一笔开销呀。

为了强健体魄,她去报了一个健身班,一节课500块钱。

私下问问教练的收入,说一个月2、3万轻轻松松,还不用交税,如果是做的好的私教,一个月5、6万没问题。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上班辛辛苦苦赚的钱,半年挣不过别人一个月的,哪好意思谈诗和远方呢?

全国人民都在里秀大好河山,我们只能朋友圈里看看解解馋,这还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

万一结婚生子,老公孩子都放假了,准备出去玩,你要值班,他们也只能在家附近转转。

我问了糖糖,她说她去意已决,给自己的小伙伴们说了,这个五一假期,是她值的最后一个班。

端午节,她已经约了一群人自驾去云南,她要把这么多年错过的快乐找回来。”

娟妹若有所思的看着淼哥:“你不是一直很有信仰吗?当医生可是你从小的梦想,怎么会动摇?”

淼哥45度望着天花板:“她说的辞职的理由,都是大实话,我的确没办法反驳。

我能保证她不会受病人或家属的无来由的气吗?我能把她的收入增加到她满意的程度吗?

我能给她找一个支持她、理解她的如意郎君吗?我能安排她不上夜班,保证节假日正常休息吗?

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空谈理想和责任,忽悠不了现在的年轻一代,奖状并不能帮她们买房购物时打个折。

她是一名助产士,所说的问题我们医生也会遇到,并且我们比她还困难。

举个例子,她们值一个夜班,从22点到8点,下班后可以休两天;我们值一个夜班,从17点到8点,下班后继续做手术、出门诊,第三天照常上班。

我们医生也不能熬夜呀,我们晚上也要吃夜宵呀,我们也想敷敷面膜延缓衰老呀......

我工作近20年,行医之路,如同一场马拉松,现如今已经进入定速巡航的状态,不会轻言放弃。

但现在年轻的一代医护人员,他们靠什么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