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地道戰,這位美國人連聲讚道“偉大!偉大!”

1944 年美軍觀察組成員著中山裝在延安合影。

1944年,美軍觀察組出發去往延安的前一天,團長包瑞德接到了中緬印戰區司令部的一張任務指令,列舉了近20個需要觀察組考察的項目,其中大部分是關於瞭解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和蒐集日軍情報等。

為了更好地滿足這些美國人的情報需求,1944年9月開始,觀察組成員分成若干小組,在八路軍戰士護送下前往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等根據地考察。

後來擔任美軍觀察組第三任團長的彼得金上校,考察的目的地是距離延安1000公里的晉察冀邊區的阜平。10月6日,彼得金和雷·盧登等一行5人騎著騾子,在士兵的護送下從延安動身了。

路途遙遠,護送的人馬每走一段,就有另一隊人馬來接替。為了躲避日軍,彼得金一行白天休息,夜裡在偏僻的山間趕路。接待他們休息的是沿途的村民,儘管日軍就在距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但村民們卻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他們為彼得金一行提供熱水和粥,甚至把門板卸下來,供美國人鋪上充氣床墊睡覺,有時還為這些美國人準備本地手工藝品作為禮物。

彼得金在政治上屬於右翼,即便在延安,他也從不掩飾自己反對共產主義的政治立場。但在前往阜平的途中,沿途百姓的照顧也讓他不得不承認共產黨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的事實。

這些擁護共產黨的老百姓和民兵,還用他們充滿農民智慧的地道戰令美國人大吃一驚。彼得金和他的同事們第一次看到了中國人挖的防禦性窯洞和地道:一個入口藏在豬圈的泥巴下面,另一個藏在馬槽的假石頭下面,再一個藏在一個很低的土炕的假門下。地道里面佈滿了陷阱,是為了更容易擊中爬進地道的日軍。在地道兩邊牆上挖有一些小洞,裡面放著照明用的油燈,地道的照明朝向陷阱,但射手隱蔽在暗處。一個200戶的村子可以通過大概15個入口進入彎彎曲曲的地道。全村的人都能在20分鐘內消失,躲進地道。

前往冀中根據地的布魯克·多蘭上尉,還親歷了一次地道戰。

布魯克·多蘭上尉在冀中根據地。

1945年1月21日,多蘭住在河北任丘邊關皮裡村的一位大娘家,準備第二天去白洋淀考察。孰料,第二天凌晨4點多鐘,天還沒亮村外就響起亂槍,大隊鬼子騎兵突然發起了“掃蕩”。情況危急萬分,八路軍官兵連忙保護多蘭進入了村裡的地道,多蘭人高馬大,進入洞內還費了好大勁。更糟糕的是,他人進了地道,隨身所帶的照相機、筆記本和地圖冊還落在外面。日軍發現後,斷定來過重要人物,就用刀指著還沒來得及躲進地道的房東大娘,威逼她交待,房東大娘寧死不說,最後被鬼子揮刀砍斷了手指。僵持了將近一天,多蘭和地道里的官兵、百姓最終躲過了險情,劫後餘生的多蘭看到房東大娘躺在炕上,整個手血肉模糊,激動得連聲讚道:“偉大!偉大!”

另一位觀察組成員約翰·高林去了晉綏根據地。這位年輕的軍官曾多次為共產黨人示範現代爆破技術,展示名目繁多的新炸藥的威力,但他驚奇地發現,共產黨人竟然研製出了無法被探測器發現的地雷。高林在《延安精神——戰時中美友好篇章》一書中介紹:“他們把直徑2英尺的石頭從中間挖空,裝上小石塊和類似在爆竹中使用的黑炸藥,然後用紙張或稻草把這些石塊和火藥裝填一起,並裝上木製的發火器,只要牽動一條在黑暗中埋藏的繩索,石雷就會發火爆。共產黨人經常在重要供應線的大車道上,挖開一段地面,放好這些地雷,然後再把地面復原……當我使用我的金屬探測器去測試這種地雷時,探測器竟毫無反應。”

關於武器製造,彼得金一行也有新鮮的發現。到達阜平後,一行人參觀了共產黨的兵工廠、藥廠和醫護學校。彼得金髮現,在平漢鐵路沿線,每三分之一英里日軍就設一個碉堡,並派哨兵把守。就在這樣嚴密的監視和物資極其匱乏的情況下,共產黨人竟然能在距離日軍封鎖線僅25英里的地方開設兵工廠,而且將平漢鐵路的鐵軌作為原料,用人力拉動的機床製造步槍和手槍。此外,兵工廠還生產專門為婦女兒童設計的小手榴彈,當地人叫“碎土豆機”。

這次長達4個月的考察,徹底轉變了彼得金的態度。他不僅急不可耐地將這些見聞寫成報告,還對晉察冀軍區政委程子華等人說:“我雖然不同意你們的主義,但你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非常同意,並且予以讚賞。”

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