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春期女孩不愿意和父母说话?

曾盗冬莲

  对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有必要做一下纠正,并不是所有的青春期女孩都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只是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韩老师结合家庭教育实践工作做以下总结与分析:

  第一,姑娘长大了,但是父母却仍用对待几岁小孩子的心态去管教,焉能让孩子服气。我经常接待前来咨询的青春期孩子家长,听着他们唠叨女儿的种种不是,我一般都是先耐心倾听,然后问,你在家里也这样和孩子说话吗?家长说,差不多吧。我又问,你是否想过这样唠叨,孩子会不会烦?家长说,怎么不会烦啊,经常是我说一句给我顶好几句,然后就是沉默,真让我受不了。我再问,为什么孩子听不进你的话?家长答,嫌我管的多呗。

  你是否从上面的话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其实,家长一说话,孩子就烦,甚至用沉默来回应,根源在于家长完全忽略了女儿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一事实,仍然用管教几岁孩子的观念、心态、手段和方法,结果肯定是行不通啊。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行为上必然有自己的做法,而这些做法恰是很多父母看不惯的,甚至是不允许的,结果就会引发亲子矛盾和冲突。时间长了,孩子一看父母不讲理,干脆就不说话了。

  第二,家长忽略青春期女儿敏感与自我封闭现象的存在。进入青春期后,女孩子的情感愈加丰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较常见,而很多家长却忽视女儿情感上的变化,对孩子内心情感需求不能合理的满足,或给予理解与关怀,慢慢就导致女儿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因为她们发现自己说了父母也不理解,就如对牛弹琴一样,何必自找烦恼。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进入自我封闭状态,越是这样,很多家长越是读不懂猜不透孩子心里想什么。

  试想,在一个家庭里,由于不能彼此保持顺畅的沟通,家庭氛围会是怎么样的?可能会让人感觉特别压抑吧?在这样压抑的家庭环境里,每个人都变的易敏感,甚至会怀疑他人。如有一个青春期女儿对我讲,每次看到妈妈阴沉的脸,我就特别不舒服,我不知道哪做错了让她这么不高兴。我再问妈妈,你当时对女儿有过不满吗?妈妈说,没有啊,我以前也曾经常笑脸相迎面对女儿,可是她不理我,我慢慢就脸上无更变。瞧,这就是情感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彼此在误解着对方。

  第三,家长对进入青春期的女儿管教不当干预过多,导致矛盾对立与冲突。最容易引发青春期女孩子对父母不满的现象无非有几种,一是父母担心女儿早恋,于是用偷窥手段来了解女儿的生活隐私,结果轻易就被女儿的敏感防范意识给发现,引发孩子极大的不满;二是父母嫌女儿懒惰经常指责,导致孩子对父母有怨气,青春期女孩子受生理发育的影响,时常会有身心疲惫之感,自然会在卫生习惯、做家务、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有消极和懒惰现象,父母看到后只要不满或责备,就容易让孩子逆反心理发作;三是孩子有追星和关注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占用较多精力,引发父母不满,结果父母越阻止女儿越偏要做,矛盾和冲突就这样每天不断。

  父母应该怎样与青春期女儿保持良好的相处关系呢?

  首先,建议家长要多学习青春期成长教育的知识。很多家长总是拿自己当年的成长经历作为经验,或者总是拿教育几岁孩子的方式来管教女儿,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时代在快速发展变化,青春期成长的很多现象与新生事物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家长不加强学习,你就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当女儿发现父母无知且无理时,很容易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假想敌,处处作对。因此,理性的家长会从多种渠道学习教育青春期女儿的知识,让自己熟悉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特点,能合理满足女儿的需求,力争做女儿的好朋友或好姐妹,放下高高在上的父母架子,脸上多一点尊重与笑容面对女儿。

  其次,建议家长要成为青春期女儿最耐心的倾听者。以往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是家长整天唠叨不休,孩子不厌其烦。现在完全可以反过来嘛,你适当提出问题,然后在女儿说的过程中保持倾听的姿态,时不时点头微笑,或者用赞赏的手势鼓励孩子继续说,以表达你有极大的兴趣去听。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竟然如此有兴趣听自己说话时,会放下心理戒备,敞开心扉一吐为快。有那么几次开心的倾诉后,青春期女孩内心的压抑便会极大地缓解。父母再适当针对女儿的困惑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做法,鼓励女儿尝试去体验一下,或者做做看,你会发现女儿情绪变了,脸上有笑容了,心情好了。

  再次,建议家长要结合具体的事告知女儿自己的态度和原则。青春期女孩子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做事亦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时会做错事。理性的父母往往不会批评女儿,而是告知女儿对此事的态度,当女儿发现父母很民主很开明时,对父母的尊重便会显示出来。如有一个女孩子向妈妈提到班上有一个男孩子给她写纸条,妈妈就对女儿说,我姑娘长大了,有男孩子喜欢了,妈妈真是好开心啊,但是妈妈要问你几个问题哟。女儿说,问吧。妈妈问喜欢和爱慕的区别是什么?爱与责任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告诉对方我现在还不适合谈恋爱因为会影响我的生活与学业?等。瞧,这位妈妈把问题提出来后,女儿就清楚妈妈的态度了,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母女俩就达成了意见的一致,女儿就知道该怎样去解决问题。

  最后,建议家长要信任青春期女儿,不要无端猜疑和指责。鉴于青春期女孩子心里特别敏感且脆弱,因此家长千万别去无端猜疑女儿,你的不信任很容易让女儿受伤,她不仅委屈,还会用逆反心理在行为上表达对你的不满。有时你本是好心,便是一个猜疑就会破坏彼此的信任关系。因此,父母与青春期女儿在关系相处中应该明确原则,那就是有话要说出来,说者真诚,听者尊重。只要把话拿到明面上来说,这就是最好的信任,也避免了因为猜疑或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只要父母首先能做到,你会发现青春期女儿自然也会变得乐观与豁达。反之,如果你不先做好榜样,而是寄希望孩子能证明给你看,那就错了。所以,面对青春期女儿时,家长一定少一些批评,多一年合理的引导。

  由于内容很多,韩老师只概略式总结以上这些内容,如果你有烦恼,不妨在评论中写出来,我会在那里给你一些建议。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韩国成老师

青春期的女孩,多数与同龄人、伙伴之间相处火热,与父母之间却变得只有只言片语了。



缺少与父母的交流,是青春期的女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个中原因无非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正处于生理发育渐渐成熟的阶段,她们正对生理上的变化作出心理上的调整和适应,有了自己的隐秘,开始对外界有所封闭和防御。在个人隐私上,常常更容易和与自己经历相同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和解惑,对伙伴的信任在这个时期胜过父母。与此同时,自己所经历的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常常使得与父母的交流有一种心理妨碍,自己的一些想法,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便索性不与父母交流了。



其二,青春期的女孩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开始想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存在,渐渐地想摆脱父母。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更愿意自己独立解决,而不愿与父母交流意见。


墨染衷情

女孩儿的心事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这话谁说的?貌似已经成了经典语录,一方面反应了青春期少女的神秘百变,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不愿意回话儿的根本所在。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内心里驻了一个强大而虚无的自我,还幻化了好多浓情蜜意的白马翩翩有凤来仪画面,细密的心思深藏其内,加上极易怀春动情的躁动,除了她的意中人和少数闺蜜可以破解,其他人干脆就是丈二和尚,任谁也是,包括自以为懂得女儿的父母。

要说女孩出现这般状态,也是因了性格的原因,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心思细密得间不容发,一个稍稍的举动就可以引发山呼海啸一般的狂风骤雨,甚至哭得梨花带雨、娇喘可爱。

但我们这些家长们所做的,却不是及时的化解女孩的心中块垒,而是声嘶力竭的要孩子多读书少分心,传统习惯中,家长是一家之长,什么都是我说了算,却全然不顾孩子大了,也会增添很多心事,一门心事就是将学习和未来前途放在了万事之首,一切的出发点、落脚点也都以此为轴。尤其是独生女家庭,更是怕孩子沾染了风情万种的所谓“恶习”,坚决杜绝涉足感情一块,因为他们的思维里,感觉吃亏的总是女孩儿,却不会去分析和解读孩子心中已然形成的是非观念和爱慕情结。

这就人为的树立了对立面,造成了女孩儿和父母之间的隔阂,也为关系的僵化、恶化埋下了隐患和伏笔。

总是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不能和风细雨的和孩子处朋友当知己呢,为什么孩子宁愿有话憋在肚子里或者说给外人听,也不愿直面父母的絮叨和责骂呢,就是因为孩子也是人,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儿,不仅心事细密,还分外敏感,自尊心特别强,无辜被父母的数落责骂会让孩子在外人面前无地自容的,虽然当时并不见得有人在场,或者在场的人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但女孩儿却并不这么想,莫名的虚荣心和强大的自尊心牢牢把控了孩子无比虚无羸弱的内心,她会感觉无数的目光都涵盖了怜悯和质疑,感觉自己就是被扒光了衣服惨兮兮的裸露于万人面前,那种自悔、自责、自怨自艾是任何人都不能帮助平复的,也会给自己带来心理障碍和严重内伤。

最后的出的结论就是,女孩的心事能不猜就不猜,但并不妨碍父母和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心朋友,无话不谈,无所不包,让孩子的心事摊开在阳光下,还孩子一个澄明世界,还父母一个开放空间,还天下女子一个装填情感、贮藏秘密的所在。


龙吟148119260

萌动的青春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既不意识自己的产生,也不考虑自己的终结。它是那么快乐而明朗,竟察觉不到它会酿成灾祸。借用歌德说的,由此可知,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只不过是暂时被青春这个小魔鬼附身的小小反应吧。


现在说什么美而不自知,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才是最不自知。包括我们自己,也是知晓有青春期的说话,回头去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的自己处于青春期啊,怪不得。于是,所有不可理解的事都有了答案:我当时青春期嘛。


女孩子早熟,情感更“丰富多彩”一些,打个比方,夏天的天气,眼下晴空万里,可能转瞬就乌云压顶,如世界末日,但说不定等了半天结果云消雨散。或者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至,又转瞬彩虹绽放。嗯,最可能还是转脸日出转脸雨。你的世界下着雨,我的脚下干巴巴,而我们在手拉手。


所以,如果刚好有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原谅她的不搭理吧,小棉袄暂时被施加了黑魔法,无法正常启动。


其实青春期也有迹可循,首先就是生理特征的变化。家长要在进入青春期的年纪多加关注女儿,拿出宝宝刚出生时的精气神,和领导沟通时的脑细胞,和闺蜜聊天时的轻松与坦诚。因为宝宝已长大,不再仅仅需要宝妈包办的吃喝拉撒,更需要内心自我无法掌控的暗黑小宇宙的引导、舒缓与释放。


可是,历经沧桑的父母忘了。忘了当年的自己是如何苦苦挣扎,生活已经给当初敏感的心覆盖了一层斑驳老茧。即使偶尔回想当年,心中柔软了一下。被工作、账单等等催醒落入现实后,也大多数会以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安慰自己,觉得不用太理会“不可理喻”的女儿。


一般第一性征、第二性征的出现表明孩子进入青春期。


细心的女孩子会发现最近说话声音怪怪的,我明明不想这样大声的。胸前鼓起了小包,偶尔会隐隐作疼。我是不是生病了?身体有些部位居然长起了毛,好难看!我居然控制不住地想偷看以前看不上眼的的男生,想和他们聊天,玩耍……我是怎么了?朋友也这样吗?还是就我自己?要不要问问妈妈?可是这怎么问出口?


这些问题的呈现很多时候家长是感觉不到的,细心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女儿最近有点怪怪的。说话有时候颠三倒四,不知道到底想说什么。很多妈妈意识到女儿进入青春期是月经初潮的出现,因为弄脏的衣物实在瞒不下去。但是,面对如释重负的女儿,妈妈除了简单指点生理期如何应对之外,可能更多的是觉得女儿长大了。


有些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以为长大的女儿更懂事。所以仔细观察会发现,初潮之后,听到你已经长大了的次数直线上升。难道来了月经就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瞬间懂得人情世故,担负起自己作为女儿的责任?妈妈忽视了女儿此时是多么恐慌。妈妈说的听不懂怎么办?自己按着做了还是弄脏了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麻烦的狗屁月经?还不如不长大!


生理方面的变化,激素的改变,接踵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多变,自我意识的增强,思维的独立,性意识的萌发。


情绪尤其不稳定,而且具有两极性。可以参考夏天的天气预报和实际情形。如果和女儿探讨问题,会发现她比以前活跃。插话的行为也会增多。表现为如果是是我就怎么怎么样。如果遇到不文明行为或者道德问题的讨论,可能还会义愤填膺地控诉怎么可以这样。这个时候,不要一味指责女儿的不礼貌,也不要轻易笑话她的假如,她的道德制高点。这个时期的她很迷茫,因为书上学的,老师教的,父母说的,为什么和真实的情况有太多出入?这个时期的她急需要合适的引导。不要用我们世故而老练的所谓经验,所谓看透人生百态来刺激女儿的迷茫。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保护,觉得她该做的仅仅是好好学习。她需要的是客观的分析与三观端正的辩论,然后从迷茫里破云见日。


青春期另一个谈之色变的话题就是异性之间的交往,大人眼中的早恋,以及近几年越来越高发的过度年轻的性体验。难道仅仅是孩子太叛逆的原因吗?


初始时期,也许女儿曾经在胡言乱语里试探过你对男女交往的态度,表现出那么一丢丢对异性的好奇。闻弦音而知雅意的你是不是瞬间警觉性炸裂?进入侦探模式?启动灭绝师太思维?开始逼问女儿喜欢谁?开始神神秘秘的监视?开始自以为是的严防死守?可是,此时的她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喜欢,更不明白你说的男女之间的喜欢,只是单纯的想和异性交往而已,像同性那样。因为此时的她会不由自主地发现异性身上的亮点,他们比女孩更有活力和激情,他们打球奔跑的姿势很帅,他们恣意张扬的笑脸很阳光,他们抢答的速度很快,而且回答问题的思路很简洁易懂……


所以,敬爱的家长,请不要用你的有“色”眼睛看问题,从而把她们过早地引诱入你真正担心地地带。


其实,也不能全部让家长背黑锅。因为对青春期孩子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家长,而是那些同龄的同学与所谓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人际交往重心已经渐渐脱离家庭的依赖进入同龄人无知无畏畅所欲言思绪尽情飞扬的圈子。同龄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异性交往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


去观察初中孩子的言论圈,会发现可以从两个人彼此对看了一眼夸张到两个人私定终身。而且不是开玩笑的语气,他们斩钉截铁。他们尝尝可以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像小偷分赃一样,一边观察周围,一边讨论的热火朝天,时而发出实在憋不住的笑声,时而神经兮兮地集体环视周围。如果此时路过了老师或者异性,瞬间消音,比课堂上的敲黑板,老师的怒吼管用多了。所以有一种现象是,大家都说我们在一起了,那就在一起吧。我好像真的喜欢你。


这种喜欢,嗯,十对里面有八对会今日确定明天分手,换对象像吃饭。不是花心,而是像过家家。如果和他们关系好,他们还可能像你炫耀谈了几个朋友,谁的多。当然不排除确实会有一些情比金坚,因为早熟而进入真正的恋爱时期。


所以,她们的忧愁善感你不懂就算了,还总是用你的人生经验来高高在上地告诫,说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都是为了你好……


那么,我去找一起吃饭的,一起走路的。


和你没话说!和你没法说!


桃夭

陶姓先生对家庭关系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也曾经接触过有一些同样问题的来访者,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从三个角度浅要的探析这个问题。

并不是青春期没有交流,而是一直没有“真正的交流”。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我和孩子一直有交流呀,我们原来经常一起玩呀。”

但是这些事情并不能说是交流,只能说“我养育了她”。而真正的交流,不是教育孩子、也不是陪孩子玩,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这种情况呀,青春期的叛逆,更多是因为孩子大了,不在需要父母的养育,而父母又不能倾听孩子的想法。



这个年龄段,正好是孩子从寻求独立、寻求自主到自我统合的时期。

简单来说: 她的思维正从分裂走向整合,同时对自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所谓分裂就是:没有办法辩证地看待事物,只能二者择其一,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但是由于孩子没有整合各个分裂思维的经验,又要寻求更高的自主感。

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用力过猛!

导致和父母失去联系,容易会形成对父母的错误观念“父母不尊重我”、“父母将要伤害我的自由”。(即没有辩证地看待父母)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来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的前提: 正是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生理变化

一个是孩子身体、心灵的成熟、不再需要父母的养育,可以一个独立生活。

这是孩子疏远父母的生理基础。

另一个是,确实身体发育以后,有一些难以启齿的现象,拉远双方距离。

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单方面的教育、甚至训斥。很多情况下,孩子又皮又闹,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让父母好好“看看他”。

其实只要父母可以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产生真正的沟通,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真正和睦。

中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擅长心理动力学咨询、婚恋情感问题、青少年发展问题等


其二心理陶实觉

首先,青春期的女孩并不比男孩好调教,女孩的心思本身就难捉摸,也许她们会更加叛逆或者更加自闭。



女孩处于青春期阶段时,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会增强,想法也会增多,并且不爱表达,把心思都藏在心里,爱胡思乱想,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回到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这些现象都是比较正常的。



她们会无缘无故的为小事发脾气,哪怕是和他人说两三句也会最后演变成争吵。所以她们会主动避免与他人的交谈,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她们不喜欢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会对周围的环境,事物以及人产生厌烦的感觉,尤其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和朋友等等。也许她们会认为父母过于唠叨,会管着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被父母啰嗦,也不喜欢被管制,束缚。她们希望自己可以想什么就做什么,感觉自己像个大人了,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所以,父母会发现可能与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有距离感,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说话了。



如果家长发现了这种情况,父母要对孩子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尝试着给她们独立自主的时间。青春期的孩子也是需要成长的。趁此机会锻炼锻炼她们的能力。让孩子不仅能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也学会很多生存技能。除此之外,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她们情绪低落时,上前询问情况。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不要刨根问底的逼迫她们。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主动与她们交流,也不要句句不离学习成绩等孩子比较在意敏感的话题,从她们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哪怕简单地问几句晚饭想吃什么之类的比较普通家常的问题也可以。不要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不爱她们,不闻不问会让她们缺乏爱。




安达曼海的蓝

其实青春期不光是女孩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很多男孩跟父母的交流更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家有青春期孩子,家长最苦恼的就是沟通不畅,沟通不畅里最难的就“异性亲子交流障碍”。

“异性亲子交流”指母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交流。青春期阶段由于第二性征的发育,孩子大都会对异性有比较害羞的心理,对于自己的父母也不会例外。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期没有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异性亲子交流就会从青春期开始进入“障碍期”,很糟糕的是,这个“障碍期”不会短时间结束,有的会延续的孩子成年后为人父母,有的会一生都得不到缓解。

那么,如何缓解“异性亲子交流障碍”呢?大原则是:生理问题找同性家长,心理问题找异性家长。大前提是:父母都放下矜持和羞涩,不要以“居高临下”的“管教”替代平等交流。你要记得——孩子在你这里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和情绪出口,他就会求助于“外人”,这个“外人”可以是你不了解的网红主播、也可以是心怀不轨专向未成年人下手的犯罪分子,还可以是他自以为很信任转眼就会把他的隐私当笑话一样宣扬的同龄人……

有一个好消息是:很多在幼年期并没有认真参与孩子成长的父亲,在孩子青春期修复了跟孩子的感情。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理性思维已经比较完善,与父亲的沟通更倾向于思辨而非幼年时的感知;二是这个阶段跟孩子的交流更需要家长的敏锐而非耐心(如果你能做到敏锐+耐心当然最棒!),跟耐心比起来,敏锐是父亲更容易具备的特质。所以妈妈们可以在这个阶段把跟孩子沟通(尤其是情感、学习、前途问题)的“重任”交给父亲来完成。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①关于自身:从小言传身教。我们和父母畅开心扉交流的时间有多少?

②关于引导:批评要正中孩子的错误位置,不可拿批评当吃点心一样随意。否则孩子会认为你是在乱施威。失去孩子的信任,在心里他会看不起你。然后就不搭理你了。

③关于学习:教育过程和结果样重要。比如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你会不会问考试时检查了吗?怎么不好好想想再答?与其对埋怨,不如告诉他平时该听讲再认真些,笔记记仔细些,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做到位些。错题本里做错题,一知半解的题和完全不明白的题分类清昕明化。这么做孩子会认为你很明智,对他你有帮助。


④关于影响:父母教育孩子时,关会要保持一致,否则孩子会无所体从,没有是非标准。如果经常为了他争论,甚至吵架,他就不会和你们沟通了。就写这些吧,还有三条不写了,手机没电了。


笛俏有升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通常家长会突然发现,以前贴心的孩子变得不喜欢和父母沟通,甚至不愿意跟父母说话,通常给父母的答复都是“还行,没事,好啊,还可以”。

青春期是孩子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孩子已经不再依附于爸爸妈妈的管束了。他们的思想,从这个时候开始萌发,有了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时候的孩子要向大人们宣告:我是大人了。

其实,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有责任,做孩子的当然也有。也没法理所当然的去怪谁。这种状况也不只是女生,男生也是一样的。都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典型的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啊。

孩子角度:

“妈,我今天和朋友出去玩了~”

“什么朋友?男的女的?成绩好不好?少和成绩差的同学玩!”


你干嘛一天都这么沉默?还耷拉个脸?”

“妈,我今天很不开心,遇到了很多烦心事。”+

“你能有什么不开心?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每天要翻几十里山路去上学,还要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我都没说什么。你有吃有穿生活条件这么好,还能有什么不开心?真是身在福中不福!”

孩子说的话,孩子的意见,都是个屁,都不重要,小孩子你懂个屁,小孩子你没资格说话。 偷偷闯进孩子的私人空间,翻阅私人信件,家常便饭。

当我需要倾诉时,从未关心过我的心理状况,向来都是以语言暴力或者身体暴力来回应。

现在却来埋怨我什么都不愿意说。+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聊心事?+很简单,我又不是抖M,为什么要主动给自己找虐?+

敞开心扉的基础是,我和你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

父母角度: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会习惯于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我们。当我们离开家庭、与父母分开生活后,父母跟不上我们变化的脚步,他们以为我们还是“从前的自己”,因而在看到我们的变化时,父母可能一时间难以接受。

  与此同时,我们对父母也存在偏见。我们对父母的能力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认为自己接受的一些新观点无法被父母接受,我们做出的解释也将无法被他们理解。


看到这,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和父母聊心事。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想要改善现在的这种相处模式,作为子女的一方需要承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

主动付出努力,尝试与父母重新链接,归根结底是为了你自己。我们在这世上如此渺小,如此孤独,而父母是你可以尝试去链接、降低彼此孤独感的人。你已经在时间中,成长地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也许,是时候向父母重新介绍你自己,也重新认识你的父母了,就像初次相逢的两个人一样。

再过十年,等我们组建新的家庭,或者等我经济独立了,怕是再也不会回头,看看他们了吧。

这种事,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缘分注定,我们是一个人。


心灵流浪站



孩子不愿说,不代带他们不爱父母。

这时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处事能力,生活中的很多事完全可以自己搞定,没必要去依靠父母,告诉父母。

孩子不愿说,他是在捍卫自己的独立空间,设置个人边界。

进入青春期,孩子内心就会一个秘密的角落,除了自己,不允许任何人的窥视与闯入。父母不要认为,我是他父母,养育他,有什么不能说的。

孩子不愿说,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没顺应孩子的成长。

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改变教育方式。仍然像过去一样,什么都想管,经常唠叨学习的重要,干涉孩子做这做那。一上来就一大通道理,以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孩子听到就烦,他会乐意跟父母说话吗?

青春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记得一位心理学家建议:青春期的孩子什么都不要给父母说,那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限制他们的想象力。虽然这话有些偏激,同时也说明,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很难成为独立的社会人。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只要给他们设置一个生活底线,理解、支持、尊重他们,就行,不要试图去知道孩子的想法。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你阅读与分享,欢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