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前德国国家队、拜仁慕尼黑和切尔西的核心巴拉克?

酱油王大王

巴拉克作为德国足球在低谷期为数不多的亮点,他的优势和劣势都相当明显。我的意思是他本来有可能成为德国足球殿堂级巨星的,但他的短板也让他始终距离超一流,还差那么一步。以下几个原因,更是限制了他。



第一,从战绩上看,“千年老二”:这个大家都懂的,巴拉克的亚军实在太多了。不过这也本身说明他有点背——正好碰到德国足球的低谷期,这个不是他的责任。但他在那个时候出现,必然会被各方寄予更高的期望,这些期望值甚至超过了他的实力。



第二,他的足球风格,限制了他的核心作用:巴拉克更像全能战士,他在中场的活动范围很大,体能充沛,既能插上,又能抢断。远射和头球更是拿手绝活。但话说回来,作为德国队和拜仁慕尼黑的核心人物,他的组织能力却很一般。这也导致他虽然数据漂亮(进球率很好),但更多是个人英雄主义发挥,无法组织带动球队的整体攻势。



这样说吧,在勒沃库森“三亚王”期间,因为中场有巴斯图尔克这样的组织大师,巴拉克就能发挥出好的状态。而在拜仁期间,球队要求他“像埃芬博格那样去踢球”,进球方面肯定是巴拉克更多(107场44球),但他技术不够细腻,出球太慢,组织方面远不如前辈埃芬博格——所以拜仁那几年一直想引进德科来取代他。就算他靠个人能力去进球,又碰到那几年拜仁连续在欧冠小组赛出局,自然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如果他是处在现在,身边有厄齐尔这些中场大师,可能会有更好的发挥吧。



第三,职业规划难称成功:这也是运气不好的表现,去拜仁之前,拜仁4年2进欧冠决赛,其他几次也是四强保底。去了拜仁马上就小组赛出局,其实他是希望留队的,但续约方面的狗血剧,让他最终远走切尔西。



第四,作为德国足球核心人物,短板也很明显:巴拉克攻防全面,远射头球俱佳。他技术短板是控球出球组织一般,他的地位是德国足球领袖,但他的技术和性格又弱化了这个作用——直到08欧洲杯,巴拉克才有转型为中场核心的趋势,但之后世界杯就因伤缺阵。性格上,他虽然斗志顽强,但与德国足球的传统团队领袖还是不太一样。这也是他与拜仁续约计划,交流不畅快的重要原因。



综合来看,巴拉克在场上覆盖面大,斗志顽强,能抢断,能插上,能头球,能远射。他是当年德国足球走出低谷期的希望。但他并非中场指挥官类型的球员,但那个年代德国足球青黄不接,被迫把他放在中场核心的位置。他进球率很高,但技术方面终究还是适合打副手(他不像马特乌斯埃芬博格,更像是加强版的哈曼这些)——也就是说,他的技术和定位相互矛盾,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他的短板。也影响他迈向更高的台阶。对此,你怎么看?


绿茵守望者

说到巴拉克,很多人的印象是那个多次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德国队长。但是首先要说的是巴拉克还是获得了不少荣誉的,包括著名的“凯泽斯劳滕奇迹”。

巴拉克的个人能力也非常强悍,在职业生涯前期,他的远射是球队攻城拔寨的利器。而到了生涯后期,巴拉克的防守又是极其强势的,覆盖面积大,防空能力也很强。只要他在球场上,就是每球必争,精神饱满。即使巴拉克带来的冠军并不多,但只要是他效力过的球队的球迷就没有不喜欢他的。

更重要的是,巴拉克身上有着最明显的德意志标签“铁血”,他把球场上的纪律性和团队性放在第一位,“日耳曼战车精神”影响了一代人。02年世界杯,正是凭借着卡恩和巴拉克这样的球员对铁血精神的极致要求,纸面实力并不是最强的德国拼到了最后的决赛。无论是面对美国的头球制还是半决赛面对韩国的一锤定音,在德国世纪之初经历新老交替的阵痛时,巴拉克就是那个站出来的人。在德国队青黄不接之际,是巴拉克承上启下,撑起了这支球队的半边天。

在德国本土世界杯上,30岁的巴拉克坐镇后腰,又率领着一帮年轻人战斗到四强。只可惜,06的意大利和08的西班牙都是太强大的对手。日耳曼战车输了,但是他们没有倒下,随着赫迪拉、厄齐尔等人终于崛起,老将巴拉克算是完成了传帮带的任务,然而南非世界杯前的重伤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令人惋惜的是,巴拉克的巅峰没能赶上德国队最辉煌的时期,现在德国队能有这样的成绩,也不能忘记巴拉克这样的老将在低谷时兢兢业业的付出。


搜达足球

个人觉得大致从两方面来说吧,一个是球队层面,一个是个人技术层面。

球队方面无论是国家队还是拜仁又或者切尔西,球队的整体都有着非常铁血的战斗精神,结合德国人天生的严谨,巴拉克在球队中无疑是那种教练很喜欢切实用的主力常客。

个人技术上,华丽的脚法犀利的突破可能不是他所擅长,不过良好的体能和强悍的身体素质在中场的攻防两端对于多数对手来说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放到现在应该会是比较符合穆里尼奥口味的B2B中场。

另外,02世界杯决赛停赛无法出场可能是巴拉克本人整个职业生涯非常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