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前的三本与二本合并招生的初衷是什么?

三优优学教育

其实题主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存在错误的,这也是很多人在概念上都有的错误:咱们所说的一本、二本、三本都是自己定义的,国家从来没有明文文件规定哪些大学是一本,哪些是二本。只不过是我们将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学校叫做一本,第二批次录取的学校叫做二本。

为什么将三本和二本合并招生

这个问题的准确原因我并不知道,这是教育部门领导研究决定的,我个人猜测是为了保证所谓三本院校的上升空间也就是上升可能。

大家应该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城市里面肯定有很多学校,这些学校有好有坏,但是为什么都是好的学校越来越好,一般的学校很难反向超越呢?除了师资力量的关系,更多的原因在于生源,如果好的学生都去这个学校,那么其他学校很难超过这所学校,甚至是越办越差,就像当年的职高和高中,几年前职高可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但是为什么这几年过去,学校越来越不被人认可?这就是生源的问题。

二本和三本也是同样的情况。

二本、三本合并招生的省份:山东、天津、浙江、福建、湖北、河北、广西、四川、江西、辽宁等。

二本、三本合并招生的影响

二本、三本合并招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本二批次的分数线将会相对降低;

志愿填报难度增加;

三本“帽子”被取消,公办民办高校界限淡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谁不曾彷徨

近几年高考改革逐步深入,山东、浙江、湖北、四川、辽宁等多个省市,将普通高中考试“本科第三批次+本科第二批次=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录取,三本批次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许多考生和家长面对这一新改革心存疑惑,也不知道教育部门的真正初衷;下面,我给大家做些分析,不当之处请见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在前面:三本并入二本是录取批次的合并,不是院校的合并,“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从本世纪初随着民办高校的兴起而出现本科第三批次录取,这样民间就把大学本科划分为一本二本三本院校,产生了三六九等的高校观念,其实经过十多年发展,部分民办高校有了长足进步,但社会依旧普遍关注一本二本院校,甚至不少家长认为“三本不是大学”、“三本有钱就能上”、“三本大学无用论”等许多对三本大学的偏见与误解;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带着“有色眼睛”看待三本院校的毕业生。这些既不利于院校的平等竞争,也增加了无数学子的高考焦虑。

因此,把三本批次录取并入二本批次招生的做法就是为了纠正批次划分不公平,纠正社会认知的偏见,满足考生的个性化需要,引入高校“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有力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我想这也是国家发展,人才培养的大需要。

合并招录,对考生和院校的具体影响有以下几点:

大大拉低二本批次线增加志愿规划的难度考生降低报考的期望让原三本学生最受益部分院校产生大冲击高考志愿填报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