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政法人|“特警”書記愛戀這片熱土

青海的五月,陽光燦爛,春暖花開。走進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條嶺新村,一幢幢排列整齊的新建樓房、一條條幹淨整潔的硬化道路、一個個錯落有致的漂亮花園映入眼簾。村委會門前的廣場上籃球架、健身器材、休息座椅應有盡有,花園裡各種鮮花爭相綻放,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豔麗動人,村民們三三兩兩集合起來,有說有笑,呈現出一片新農村的繁盛景象。

“現在多好,家裡有自來水,下水管道也通了,天然氣也正在裝,今年冬天就不用燒煤爐子了,又方便又幹淨,這多虧了為我們村跑前跑後的趙書記啊!”

“是哩、是哩,今天我們的‘特警’書記還要給咱們宣講黨的惠農政策哩,一大早我就和老伴兒過來了!”

老人口中的“特警”書記是村裡的黨支部書記趙海龍,在2017年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全票當選,他是村“兩委”班子中唯一一位“高學歷”的幹部,也是平安區村“兩委”主要負責人隊伍中唯一一位選派下來的村幹部。

為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針對條嶺村黨員年齡偏大、學歷較低,培養儲備的後備幹部帶頭致富能力弱、對村級事務擔當責任感不強等問題,按照省、市組織部門關於選派優秀年輕幹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要求,2017年,將海東市特警支隊中隊長趙海龍同志選派到條嶺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從此,條嶺村便有了一位“特警”書記。

“鄉親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下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對我們農民有什麼好的政策。”趙海龍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文件確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分三步走的目標任務,對於我們條嶺村的農民來說,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也要給自己定個‘三步走’的目標。你們說行不行?”趙海龍一邊講中央1號文件精神,一邊與黨員群眾交流著。

“好啊,趙書記,你腦子活、點子多、能力強,第一步幹什麼,辦法你替大家想,我們跟著你‘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愁沒有好日子。”聽了趙海龍的宣講,大家開始談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地處腦山地區的條嶺村距離縣城20多公里,屬於全鎮最邊遠的貧困山村之一。全村共有123戶490人,耕地93公頃,均為淺山地,高差大、坡度陡,村民主要種植洋芋、油菜、大豆等經濟作物維持生活。由於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嚴重製約村級發展。

整村搬遷後,條嶺新村距三合鎮政府不到1公里,地勢寬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整個村莊環境宜人,已成為三合鎮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對趙海龍來說,從機關走入基層支部,真是“新媳婦”上轎頭一回。從剛開始的一臉茫然,到逐漸與村民熟絡起來,再到後來真正成為條嶺新村的一員,都是他積極適應、主動作為的收穫。從入駐條嶺新村的那天起,趙海龍吃住在村裡,整日走村串戶,真正沉下心去體驗基層生活,瞭解群眾真實想法,與支部其他成員緊密配合,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村級建設。

工作中,趙海龍總是衝在最前頭,面對棘手問題,主動挑起擔子、率先扛起責任。對熱點難點問題不迴避不拖延,一一破解。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工作注重抓協調,大小事務交心通氣,民主決策達成共識,班子內部精誠團結,村子發展有條不紊。慢慢地,群眾開始認可他,願意主動跟他嘮叨家常、反映困難、共話發展。

用村民的話說,“趙書記來了,村裡就‘活’了。”

支部副書記李志民感慨地說:“條嶺村支部軟弱渙散的狀態一去不復返了,現在大家都很團結,在趙書記的帶領下我們有十足的信心為全村群眾謀發展、謀出路,共同走向幸福小康。”

“要致富,讓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咱們就要藉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結合咱們村的實際情況,腳踏實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也要充分利用附近養殖場的有利因素,以‘企業+農戶’的模式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趙海龍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繼續給大家宣講著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

勤勞樸實的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詳細聆聽,認真體會趙海龍對黨的十九大、對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的解讀,也感謝黨的好政策給他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感謝黨組織為他們選派了一位實心實意為村民辦實事的“特警”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