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你缅怀的电子产品?

c陈斌

FC、卡式录音机、BP机、光驱等等,这些“上古”的数码产品早已离我们远去。虽然它们没有iPhone那引以为豪的视网膜显示屏;也没有Xbox和PS游戏机那栩栩如生的游戏画面;更没有Wii这样新颖超前的体感控制器,但是这些所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感动是现在这些炫目的数码产品所不能比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陪伴我们童年的数码产品是对青春的一个祭奠,值得怀念……
任天堂红白机
如果说乔布斯用iPhone将移动互联网带给了全世界,那么当年任天堂就是用红白机将游戏展现给全世界玩家。在那个没有视网膜屏,只有像素点的游戏世界里,我们通过红白机获得了无数游戏的快乐。红白机的意义在于它是电子娱乐游戏全球化的先锋,长大后的我们依然喜欢玩游戏,无论是电脑上的网络游戏、电视游戏还是手机游戏,这些不都是从那个红白机时代开始的吗?
红白机全称是任天堂 Family Computer (简写成Famicom或红白机或FC),任天堂红白机-FC(Family Computer)是日本任天堂公司1983年生产的游戏主机,现在很多游戏的前身就是来自于FC,FC为游戏产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FC游戏机是日本游戏产业的起点,FC也曾在80、90年代风靡中国大陆,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人管它叫红白机,相信很多玩家都有在童年时代玩红白机游戏的经历,也有很多玩家就是从这个神奇的主机开始了自己的游戏生涯。
那时任天堂单是FC机的主机的发售收入就超过全美国的电视台的收入的总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任天堂的这个招牌,就算现在处于困境的任天堂,它的N64在美国都能卖的第一,可见美国人对任天堂的感情。截止到Nintendo在1996年1月官方宣布终止FC,其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了6000万,其中日本1800万台,如果算上盗版或兼容机的话,数量更是惊人。现在该公司已经对其正式停止了维修红白机。
一句话点评:“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台红白机应该是孩子们最大的梦想了。”
家用胶片相机
使用胶卷的相机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已经是“古董”级别的产品了,但是大约在04年以前,不论是小巧便携的傻瓜相机,还是专业复杂的单反、双反相机都是需要安装胶卷才能进行拍摄的。因此,这类相机也被统称为胶片相机。
虽然看似古老,但胶片相机仍然是现代照相机的一种类型,而所有当今数码相机的原理,皆源自胶片相机。不过,在使用中由于胶片相机不能即时查看拍摄图像效果,所以对拍摄者技术的要求更高。以至于在一些摄影界的老前辈对于现在的年青一代摄影师总是有些轻蔑的原因正是由此而来。此外,由于拍摄需要胶卷,所以不论是哪个旅游景点的柯达胶卷售卖亭,生意都非常火爆。
不过,随着现代相机的数码化,胶片相机也寿终正寝。数码照相凭借着拍照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可直接在相机或电脑上观看、编辑等特点在04年前后逐渐取代了风靡全球的胶片相机产品。
一句话点评:“亲~你还知道哪里有卖胶卷的吗?”
大哥大手机
1987年,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刚刚进入大陆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名称,叫“大哥大”。这其实是香港广东一带,称呼帮会头目的谐音。据说,手机获得此名称和影星洪金宝有关。当时,他在片场当导演时,移动电话更是从不离手,并常用手机发号施令。洪金宝本来就是香港影坛大师兄级的人物,别人尊称他为大哥大。因他拿手机的照片见报多了,大家也就索性用“大哥大”来指代了移动电脑这类产品。无论此源头是否属实,“大哥大”这三个字所携带的信息是明确的,在那个年代它便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对于不久前还认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迈进“小康”的国人来说,它所带来的震撼是必然的。这不仅因为它的昂贵,也因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
大哥大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率先建设了900MHz模拟移动电话。摩托罗拉也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推销移动电话。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喊。此外,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虽然如此,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有钱难求。当年,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买到,黑市售价曾高达5万元。这不仅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是中小企业买得起的也不多。
那个年代的人们很淳朴,从不隐藏自己对别人的仰慕之情。很多人因为有了大哥大,迅速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圈。一时间,梳大背头、抹发胶、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当年的人们一定也不会料想到,在20多年以后的今天,就连街边拾荒者手里都会有一个小巧玲珑的手机。虽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长天线已定格在了历史的长卷中,但那些妙趣横生的场景,仍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因为横空出世的大哥大,曾经把中国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境界。
一句话点评:“还记得吗?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便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
电子宠物
还记得电子宠物吗?数码暴龙机呢?总有一个是你养的吧?几天不洗澡,不喂食就会脏死、饿死,带你的电子宠物看医生,给它看书,最后因为电池没电而寿终正寝,这样的回忆我们相信很多人都有。特别是女孩子们,对电子宠物非常热衷,或许如今已经当“麻麻”的80后第一个“宝宝”就是那时候“出生”的呢。
电子宠物其实就是一个拥有着黑白屏幕的便携数字玩具而已。它更像是一种养成类的电子游戏。关于电子宠物的诞生,任何人都没有异议:纯粹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不管是机械宠物也好,还是电子宠物也罢,它们的共同点至少有这样一条:不必担心不小心“死掉”。
在起初,电子宠物的价格非常昂贵,一个手掌大的塑料玩具居然有的甚至高达百元左右,成为当时孩子们玩具箱中的一件“奢侈品”。不过,这类产品随着内容的单一、实际可玩性不高,价格很快也下降到了最后的10元、20元左右,而且后期往往价格越低的电子宠物可以“饲养”的动物类型就越多,这也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这类产品在流行过后的尴尬,直到98年、99年左右,彻底消声觅迹。
一句话点评:“虽然当时最流行的一类电子宠物始终是单色屏幕,但确实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乐趣。你现在还能从抽屉中把它找出来再怀念一下吗?”
Walkman磁带式随身听
世界上第一款“Walkman” 随身听是由索尼公司于1979年研发出来的Walkman便携磁带播放器,标志着便携式音乐理念的诞生,而Walkman一词也从此成为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代名词。随身听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二十几年了,其间不断的涌现出新的音乐标准及品种,但就怀念程度而言,这种采用模拟录音方式的磁带随身听仍然首当其冲。
自从飞利浦公司在1966年发布了第一盒录音磁带以来,作为一种音乐存储介质,它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已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而也正是由于当时磁带的价格低廉、具有方便的录音功能和良好的防震性能得到了广泛认可。而Walkman随身听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广泛流行,与其采用的磁带介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过从实用性来说,磁带随身听有最大的缺陷是因为它采用的模拟录音方式,依靠磁带上磁感颗粒的分布记录声音,因此它的音质几乎在现在的数码音频产品面前不值一提。而且,在如此之长的一根‘带’上要快速找到其中一首歌也相当困难。不过即便如此,在当时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能有一台Walkman随身听,再配上一个“简陋”的耳麦足以成为大街上的焦点。不过,随着CD、MD以及后来MP3等随身数码设备的出现,这种磁带式Walkman随身听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甚至现如今你想要买盘磁带都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一句话点评:“回想一下,有多少港台明星是你用Walkman随身听认识的?那些熟悉的流行音乐你现在还会时常哼唱吗?”
寻呼机
在手机不普及之前,通讯可不是靠吼,一般有业务需求的商务人士都会配备一个BP机,从早期的摩托罗拉的数显BP机进化到汉显BP机。而到了BP机末期的2000年初,手机依然非常昂贵,BP机由于价格低廉和国产低价产品进入市场,很多上了学的学生也配备BP机。那时候出去和女同学约会,BP机和公用电话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让人无处可藏。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但已离不开它。手机之前比较通行通讯工具,样子小巧,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和亚洲甚至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可以联系的通讯工具。
传呼机刚出现的时候,谁要是有部传呼机,那是很叫人羡慕的,于是能拥有一部传呼机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大心愿。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了传呼机。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社会需求的增大,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传呼市场的繁荣,使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手段即服务费价格战。当时有的传呼台服务较高,入网费100元,数字机一年180元(每月15元),汉字机一年600元(每月50元),为竞争用户,传呼台入网费从最初的100元降到50元、30元,直到最后免费入网,服务费也降到了数字机一年120元,汉字机每年三、四百元甚至更低。有的传呼台为了览更多用户,还增加了发送天气预报、股票信息、新闻等内容,一项内容每月2元。激烈的竞争使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最后所有信息免费发送。
1993年、1994年时,手机开始慢慢出现。不过那时人们常见的还是功能单一的集群电话,也就是常说的“大砖头”,一部二、三万元,只有大老板们才用得起,拿在手里就像身份标志一样,牛气十足,因为当时它的确只有少数人用得起。1995年下半年开始,传呼业务在手机强大的攻势下,逐渐败下阵来,传呼用户开始不再增加。1996年开始出现下滑,用户减少,传呼台数量也急剧下降。直到2005年以后寻呼机淡出中国的舞台。
一句话点评:“‘有事你呼我!’成为了当时饭局离席前最流行的一句话。”
小霸王学习机
小霸王学习机是小霸王公司自主研发的电脑学习工具,在游戏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键盘、鼠标、以及词霸学习卡等配件。在电脑尚不普及的80、90年代成为孩子们当时家用电脑教育的启蒙产品。八十年代末也正是学习机出现的年代,最早一批“家用”学习机应该是从台湾销进来的一批LASER-310型计算机。计算机内嵌操作系统,可编写简单的basic程序,并能使用普通录音机作为磁带记录仪。在五六年后,计算机发展到286-386,国内才掀起电脑热,一些公司也学着台湾做学习机,还加了摇杆和游戏磁带,内嵌了Logo等图形制作为主的语言,还记得最著名的广告语“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
小霸王学习机采用主频为1.8MHz 的8位处理器,主内存2K,图像核心为64色PPU,画面可显示2层卷轴和5个页面,其中2个背景页面各占用1KB显存,最多显示16种颜色,可以提供4个模拟声道和1个PCM数字声道。
学习机内附件包含:机器一台,手柄两只,鼠标一只,学习卡一盘,手柄模仿的是当时红透全球的任天堂红白机的手柄,键盘采用国际标准排列。而附送的学习卡带里面,内含WINDOWS纸牌、挖雷游戏、趣味化键盘指法练习和五笔字型教学速成等学习软件,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五笔学习、欣赏音乐和BASIC程序设计等。当然,还有最吸引我们这群小屁孩的一个功能就是兼容FC平台(Famicom,红白机,美国称NES)部分游戏。那种机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上世纪中国家用电脑教育的启蒙产品。
一句话点评:“以学习的名义买一台小霸王,成为了那个时代孩子们心照不宣的事情。”
软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 drive”,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在目前的电脑设备中软盘已经被淘汰,很少会见到。
在当时,软盘驱动器是电脑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在必要的时候,它可以为我们启动计算机,还能用它来传递和备份一些比较小的文件。我们现在看到的软盘都是3.5英寸的,通常简称3寸。3寸软盘都有一个塑料外壳,比较硬,它的作用是保护里边的盘片。盘片上涂有一层磁性材料(如氧化铁),它是记录数据的介质。在外壳和盘片之间有一层保护层,防止外壳对盘片的磨损。软盘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写保护方法,3寸盘是靠一个方块来实现的, 拔下去,打开方孔就是写保护了。反之就是打开写保护,这时可以往文件里面写入数据。
软驱有很多缺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些缺点逐渐明显: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因此软驱被后来的光驱所取代。
一句话点评:“你还记得软驱在电脑里的盘符是什么吗?”
CRT显示器
显示器、包括电视产品进入液晶以前,整个市场上基本上CTR显示器所占据。CRT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前后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柱面再到平面直角,直至纯平的发展,纯平显示器更是成为CRT显示器的一个高峰。由于该类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特点,成为了组装电脑市场中的绝对中坚力量。那个时候人们都还在为了买15寸还是买17寸的CRT显示器计较着。
那时臃肿的CRT显示器摆在桌上非常霸气,而且许多人还特意为了避免辐射为显示器增加了一层防护玻璃。此外,在笔者的印象中,这种显示器如果出现故障“维修”起来也很容易。记得,使用几年后显示器要是出现了花屏、黑边等情况,只要用力对着其边框拍打,画面马上就会恢复。这一切现在想起来还是相当亲切的。不过,随着平面显示设备的发展,臃肿的CRT显示器已经逐渐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成为了二手市场、回收站中的常客,沦落到了当年千元,今日十块的地步。
一句话点评:“当时谁要买个19寸纯平显示器,能把全班的同学羡慕死。”
滚轮鼠标
1963年,全世界第一个鼠标原型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它是由Douglas Englebart博士创造,并由他的首席工程师Bill English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鼠标。1972年推出世界上首款的机械滚轮鼠标名为“Alto Mouse”。与光电鼠标相对,机械鼠标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鼠标移动时,通过对滚轮的旋转程度的测量得到位移数据,从而实现鼠标功能。
这种机械鼠标的底部没有相互垂直的片状圆轮,而是改用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专用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是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由于机械鼠标采用纯机械结构,定位精度难如人意,加上频频接触的电刷和译码轮磨损得较为厉害,直接影响了机械鼠标的使用寿命。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它就被成本同样低廉的“光机鼠标”所取代。
一句话点评:“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把滚球拿出来清洁一下,现在想起来也是一件'乐趣'。”


科技之盾


小霸王游戏机 儿时的梦想奢侈品 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光


随身听 亏了有英语课需要听磁带 我才有了它反正多是听周杰伦的歌 英语磁带基本都是新的

新天利vcd 能玩世嘉游戏的vcd 同学家有所以没事就去蹭着玩

电子宠物 好想当时是15元一个

dvd 这个神奇 有了它不用租碟看了 2.5元一张碟

能看好多电影动画

mp3 当时很流行 上课没收最多的就是它

mp4 可以看3gp等格式的影片

gba 这买不起但可以借来玩前提你需要买电池零花钱都买电池了

qd 这是个手机 当时手机都有拍照功能 但是
那又怎样我就喜欢它

最后是这个东西它可以代替上诉所有产品 它就是一个bug 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但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快了吗?


挥霍很危险

我有一个群,里面有一大票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搞收集,交流的。有一些老游戏机,游戏卡带,老式VCD,电视等等吧。

这些都是群里朋友的藏品

此外还有各种老式MP3、MP4,CD机,老唱片,各种各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收集不到的。群里每天都很活跃,玩的很开心,因为我们都是怀旧的人,喜好是相同的。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我,我们一起玩。


回忆有毒

类似于这样的带摄像的MP4,作为我中考考进全县前100名的礼物。

后来上了高中,给班级抗水的时候,揣在兜里挤到栏杆旁,碎了...

难受了无数天,心疼了无数次!

唉!

那时候,大约花了400多块钱人民币吧!

在一个卖步步高学习机的店里买的。

那时候摄像技术不稳定啊,记得还返厂重新修了一次,周期将近2周,中间那个期待啊,天天去问人家带回来了么...

那年代快递也不发达,真是醉了!

其实,在MP3,MP4的年代里,人真的很恰到好处——即惊喜于电子产品带来的新鲜感,也不过度依赖于电子产品。

现在就不行了,离了手机谁能活?买个新手机也没几天新鲜感了...


影荐者

1.奢望多年终于得到的复读机,伴随我度过了高中三年的艰苦又美好的岁月

2.MP3,当时在上大学,突然发现有这么好的东西,可以不用磁带,还能不断更新,于是攒了大半年的钱买了第一个MP3,才64M,现在的你们能想象吗?

3.BP机,当时为了打个寻呼,得在公共电话排除等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