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勺型血压”?

咪咕咪咕睡大觉

(勺型)


我们每一个人的血压都是波动的,只不过在正常区间内波动就是正常,超出了这个区间就是异常。

通常我们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来分析24小时之间的血压变异性,也可以通过自测血压或者诊所多次测量血压来评价几分钟、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血压变异性,这就是从时间上将血压变异性分为短时和长时变异。

正常人24小时血压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将一段时间内对血压的测量值进行描点连线,会形成一条血压的波动曲线。多数学者认为正常人24小时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即上午6~10时上升,午后2~3时下降,4~6时又上升,以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2~3时的最低谷值。 这样描记形成的昼夜血压波动曲线状如长勺,我们形象的称这种血压为勺型血压。

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适应机体活动变化,能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

简单理解:勺型血压更适应生理性,更好。非勺型对身体不好。

高血压也分为勺型和非勺型,有时候用药不一样。所以如果血压不平稳,我们可以带一个动态血压监测一下。看看是不是需要调整用药时间。

我是王医生,我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健康宣教,降低三高及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王医生知道任重而道远!

请伸出您的援助之手,让我们携手,普及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让更多的朋友减少疾病的折磨!

请您点击右上方关注。

王医生谢谢您!


心血管王医生

勺型血压的定义

生物钟管理着人的睡眠、体温等,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也符合生物钟规律,一般是白天较高,日间两个高峰时间段分别为早上6-10点和傍晚5-8点,夜间睡眠时血压一般较低。要判断一个人一天的血压昼夜节律,须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看他夜间血压下降率,当夜间血压较白天下降在10%和20%之间,则称之为“勺型血压”。

( ↑勺型血压示意图)

产生勺型血压的原因

一天的血压波动会受到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情绪、睡眠、饮食、药物等因素影响,会呈现白天血压较高,睡眠时稍低的现象,如果用一条曲线连接各个时间的血压,看起来像一个勺子的形状,因此通俗地称为“勺型血压”。就像上面提到的,夜间血压下降在10%和20%之间是“勺型血压”;而如果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则为“超勺型血压”。

( ↑超勺型血压示意图)

据统计,约70%的人符合勺型血压的波动规律,约25%的人仅出现早上或傍晚一个高峰,也有少数高血压病患者表现为夜间血压升高或者昼夜血压均升高,这就是反勺型血压和非勺型血压。

( ↑反勺型血压示意图)

( ↑非勺型血压示意图)

非勺型血压的危害

如果是非勺型血压,甚至是反勺型血压,表明他的夜间血压并未控制达标,因而影响清晨血压升高,我们知道清晨时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最高,所以说,非勺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比勺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管家

点右上角“关注”,更便捷了解医学知识。

一、简单来说,勺型血压是大部分人血压波动的规律,人体正常血压在 24小时内具有“双蜂一谷”的昼夜节律,就是说早晨6点至10点以及16点至20点血压处于较高水平,而夜间睡眠时,血压下降10%—20%,称为夜间谷,谷底一般在 0-3时。

二、有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是这样的,根据24小时血压昼夜变化异常的情况可分为:

①非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与白天相比不足10% 。

②深勺型血压,也叫超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于或等于白天血压的20%。

③反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无任何下降或者反而超过白天的血压。

三、勺型血压是符合人体生理常规的,夜间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非勺型、反勺型及超勺型血压的患者往往提示存在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引起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或超过白天,,由于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会对脑、心脏、肾脏及大血管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