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是小行星撞击后形成的吗?

FUJlACHENG1997

当然,其实不管是四川盆地,还是非洲的刚果盆地,都不是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它们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四川盆地所在区域原来是扬子陆台一部分,后来由于板块断裂下陷,从而沉入海底,形成海底海盆,再后来由于造山运动,地壳抬升,四川盆地露出海面,形成陆地湖盆。

最后,地壳不断抬升,湖水不断减少,最终干涸形成盆地。四川盆地北靠大巴山、西面为横断山脉、南部与云贵高原相邻、东侧为巫山,盆地内为成都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被誉为“天府之国”。


地理沙龙

肯定回答,四川盆地不是小行星撞击形成的。

地球表面任何地形地貌都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就是地球内能,表现为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外力主要来自太阳能,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沉积,风力侵蚀、搬运、沉积等。

四川盆地简介: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另外三个是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分地区,被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娄山、云贵高原环绕,总面积约为26万多平方千米。

因地表岩石多为紫红色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因四川盆地轮廓形态总体近似长方形,形似信封状,又名信封盆地。

四川盆地的形成过程:

1、海盆时期

四川盆地属于扬子陆台的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寒武纪)——3.7亿多年(志留纪),不断下陷形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了加里东运动,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其他地方抬升为陆地。

第二次海浸发生在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2、湖盆时期

距今1.9亿年(三叠纪),印支运动使得盆地边缘隆升为山,曾经被海水淹没的地区抬升为陆地,海盆转为湖盆。形成“蜀湖”,几乎占据如今四川盆地的全部,结束了其海浸的历史。

3、陆盆时期

70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燕山运动使得四川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升,且产生很多断层,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四川盆地分为了三个部分,蜀湖缩小。

封闭的盆地环境以及湖面减少,四川盆地内部气候变得干热,海相、海陆交替沉积物变为陆相沉积物,大量风化、剥蚀、堆积作用使得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的红色紫色砂岩。内陆湖泊蒸发强烈,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这也是自贡地区形成具有丰富井盐的主要原因。

2000多万年前(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

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从而,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 第四纪是冰川广布的时代,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携带,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简单回答,祝好!


地理爱好者

是白垩纪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四川盆地,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对应喜马拉雅山所在的青藏高原和鄂尔多斯盆地所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是陨石坑岩浆冲击波逆掩(基底走滑)形成的;黄土高原是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硅衍生的硅氧四面体混合形成的。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风成,也不是水成,而是灾变的结果!


金童希瑞


在四川盆地上不见得有大量陨石余留物质的存在,因此,四川盆地不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后形成的。四川盆地现状的形成,是地球地壳物质持久的地质运动与变化形成现阶段地形地貌的结果,四川盆地原本就是海洋地带,由于此区域地壳物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