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

花开陇上

在我国的农村。流传着很多的老话,凡是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当然是比较经典的,另外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的一个反映,有这么一句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大家听过没有,知道什么意思吗?说的是什么道理呢?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古代,一般家里有老年人过世的话,作为亲孙子,哭的非常的悲哀,还不停地烧纸给老人,而外孙好像就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一样,在玩自己的手指。这种说法也许有些过分,但是也反映了古代的一个现象以及伦理,一个是古代人对血脉的重视,一个是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在我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之所以老人去世之后,孙子和外孙的态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老人在生前对待孙子和外孙的态度的不同。例如,在过年的时候,我们中国都有给压岁钱的习惯,给孙子的钱和外孙的钱就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女儿嫁人之后就是泼出去的水,就和自己远了一层,外孙当然也就远了。而孙子是儿子的儿子,整天都跟着自己,当然感情更深,对于农村的那些老人来说,这种思想更加顽固。

对于老人来讲,孙子和自己一个姓将来传承自家的香火,而外孙跟着别人的姓,这就是血脉的差异。对于孙子和外孙来说,其实并没有这些观念,只不过谁对自己好,自己对谁好,仅此而已。

总的来说,这是在农村广泛存在的一个现象,我们没办法去评论谁对谁错,这是历史和现实造成的结果而已,不必计较太多,现在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很多,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已经不适用了,你觉得呢?

关注我,三农财富资讯抢先得!


新农村的日与夜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

农村人还记得这句话吗?外甥是狗,吃饱就走,外孙也一样。说的就是家孙和外孙的形象,看来老农民对家孙外孙的看法还是有区别的。

其实吧,从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上面来看,外孙和家孙都是一样的。家孙随自己儿子血缘,外孙随自己女儿血缘。

那为啥农村人会有家孙烧纸,外孙一指的说法呢?在农村,一般情况下,外孙都是由人家的爷爷奶奶养大的,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不多。闺女女婿就算外出务工,一般也是自己爷爷奶奶照顾,很少有外公外婆照顾的情形。但不是没有。

平时里来往也不会过多,只有在逢年过年的时候来看望一下,没有经常走动的亲戚,时间长了难免有疏远和隔阂,这个是不可否认的。

家孙就不同了。经常腻歪在一起。农村人有隔辈亲的说法,爷爷奶奶最亲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儿媳妇,而是自己的亲孙子。因为有孙子了,自己家族传宗接代的希望就大,这是爷爷奶奶最喜闻乐见的事情。因为时间上的融洽,孙子也觉得和自己爷爷奶奶更亲密些。

在农村,逢年过年给老人上坟烧纸的,很难见到外孙来祭拜的。这是实情,不是谁瞎猜测臆想。但是家孙不同啊,自己的爷爷奶奶,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上坟烧纸是必须的。


农民妹子一枝花

别人家不知道,我母亲胃癌晚期,我和怀孕的媳妇在外地,我母亲就是我外甥外甥媳妇照顾的,吃喝拉撒,换洗的衣服都是我外甥外甥媳妇给洗,说实话这本来是我该做的,但是因为媳妇大着肚子七八个月,分身乏术


雅克萨

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老家也有这么一说:家孙一刀纸,外孙把手指!但是这个问题也反映了一个问题,究其原因那就是中国人的嫁女随夫姓,生的孩子也都跟男方姓的传统观念,男孩传宗接代,女性嫁做人妻。


还有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生了孩子跟男方性,也就是男方家庭必须抚养长大包括爷爷奶奶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这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那么作为爷爷奶奶都是这么认为的,自己家的后代就必须去痛去爱。所以大都会尽心尽力去疼爱孙子。

为什么时代走到今天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大部分人不提倡孩子给爷爷奶奶带,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子犯错,大都不会严历去教育,而是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孙子的错误。也就导致了孙子对爷爷奶奶的亲近!孙子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深厚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社会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或二个小孩,加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除了孩子跟男方性外,外婆带外孙以经不足为奇了,外孙和外婆亲也是比比皆是。


总结原因孩子是谁带大的,跟谁时候长就和谁亲是题主的关键问题所在,也和孩子的性氏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为编者独家见解,不代表今日头条观点。


大美诗城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

我民工札记南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家孙才会逢年过节去给爷爷奶奶上坟、扫墓而外甥基本上不会每年都去。因为外孙在逢年过节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上坟。每个人都是家孙,同时又都是别人的外孙。我们那还有一句话,说的比这个难听,外孙不如狗,咋喂也不熟。

孙子还是给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时间长,感情也深,而与外婆外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这现象在十几年前的农村特别严重。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或者二女家庭的增多,家孙和外孙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下一代结婚后,生的孩子基本都是两个家庭的宝。他们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的时间基本是等同的。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爷爷奶奶都是别无选择,他们一样的爱孙子、外孙。所以说家孙、外孙基本上已是没有什么区别。(图片来源网络)


民工札记

今天我站在老人的角度给大家讲讲为什么农村会有“家孙烧纸,外孙一指”的农村老话。

在过去尤其是农村每家都有六到七个孩子,而每个孩子都会结婚生子,这样最起码会有好几个孙子,至于外孙子哪有时间照顾啊,连孙子都管理不过来,而且外孙子也有爷爷奶奶不用自己照顾。


照顾孙子自己的儿子媳妇都会高兴,照顾外孙子虽然女儿满意但是自己儿子和媳妇都不满意,不高兴,犯不上让自己的家庭不和。

血缘关系,外孙再好那也不姓自己姓,孙子再不好也是自家人,将来在自己的户口本上。自己的家族全靠孙子传承,外孙子是没有资格的。

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一定会领自己的孙子给自己烧纸,外孙子不在身边,一年也来不了几次,过几年连自己的坟都得忘了。

外孙子,有个“外”字,他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将来一定会多记得自己的爷爷奶奶很少会记得自己。

以上是我总结的老人想法,其实我想说的是:投入了感情,就连狗都知道感恩,何况人那!

欢迎评论留言。


田俊超白

其实这句话在偏远的农村还是比较靠谱,城市里已经不施行这个了,现在墓地都不让烧纸,很多城市也不让烧,以后慢慢的上坟的习俗可能就会淡化简略一些步骤了。


家孙即儿子的孩子,外孙即女儿的孩子。中国人有种传统的思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女子都是别人家的人。而我认为应该是外孙就不会给自己烧纸了,农村人害怕老了没有人给上坟,如果生了女儿,香火就断了,变成了孤魂了。


古代孙子和外孙就差别很大,孙子是嫡亲,而外孙就是偏门了。不过凡事无绝对,还是在于关系,尤其现在都是一胎,爷爷姥爷都是疼爱,毕竟两个家庭就一个小辈,如果小辈多了,那就真的会分出个长短来,毕竟爱就这么多,给别人多一些,自己就少一些。



叨叨娱乐团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家孙,就是儿子的孩子,也就是大家说的“亲孙子”;外孙大家都知道,就是闺女的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老人过世了,赶上一些祭奠的日子亲孙子会去给烧点纸,而外孙子顶多往坟头一指说,我姥爷姥姥埋在那里。

农村还有句老话,叫“外甥狗,吃了走”,意思是说外孙子养不亲,虽然姥姥姥爷很疼他,经常给他做好吃的,可他还是跟姥姥姥爷不亲,吃完就走。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这种情况的确是比较普遍。甚至许多姥姥姥爷比奶奶还疼孩子,可好多孩子还是挂念爷爷奶奶多一些。

究其原因,我感觉一是大部分孩子从小爷爷奶奶看的多一些,有的一直住在一起,见的多感情深;二是孩子感觉跟爷爷一个姓,觉得跟爷爷是一路的;三是血缘问题,天然的亲近感,可能是天性使然吧。

但这个事情也不绝对,人都是感情动物,好多孩子从小跟姥姥姥爷在一起,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长大后独立生活,最思念的是姥姥姥爷。

反正都是一家人,过的幸福最重要。身后事,就别想那么多了。

农民子弟,为农执笔。我是农墨,感谢关注!


农墨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我们要向理解家孙和外孙之间的区别,就得先了解一下这句俗语的意思。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意思是说当爷爷去世了以后,而自己儿子的孩子一般会烧纸,而外孙也就是指女儿生的孩子一般也就对着坟墓指一指,说这个就是“我外公(姥爷)的坟墓”。当然了,这个是字面意思,也是很多的农村老人的自嘲。

不过,这句俗语也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每年清明来给爷爷扫墓的,基本都是孙子、孙女,是很少能看到有外孙、外孙女来的。就算是来的话,也都是偶尔一两次。

农夫认为,古人这样说是一点没有毛病的。因为在过去,重男轻女思想比较重。而女儿一旦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而生了孩子也是跟着别人的姓氏了,这样就算是你对外孙、外孙女再好,等到孩子长大了以后,也很少会再来看外公外婆了。而孙子就不一样了,即便是长大了,成家了,有了孩子了,他们也还是会孝敬爷爷奶奶的,而且他们的孩子也同样会在清明的时候,到老人家的坟墓前来扫墓。

不过,古人的这句话在今天未必适用了,还是有点过时了的。现在就有不少的年轻人,和外公外婆的关系一直很不错,即便是成家了,也还常常会外公外婆家里去看看。所以,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看家教的,要看父母的教育!


农夫也疯狂



我们这里的说法和你们的说法不一样,叫做亲孙子,烧烧纸,亲外孙,手一指。其意思还是完全相同的。

俗话说隔辈亲,也就是因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孙子女和外孙子女特别的亲,所以才有了这个俗语的吧。

孙子女做为儿子的子女,爷爷奶奶当然是视为掌上明珠,关爱有加。虽然自己老了也沾不上他们的光,但是在他们的父母百年之后,去坟上烧纸时,也能顺便能给自己烧上几张纸。能在阴间花上孙子的几张冥币钱。

外甥子女做为女儿的孩子,也是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每次来串亲戚,都会好好捧着,恐怕让他们受了委屈。等他们大了,自己也老了,活着他们伺候不上沾不了光,死了外甥也不给姥姥姥爷上坟,也沾不上光。只有从姥姥姥爷坟前过时,用手指一下告诉别人,这是我姥姥姥爷在这埋着呢。

说来说去,爷爷奶奶疼孙子孙女、姥姥姥爷疼外孙子女,都是沾不上光的。不亲不可能,亲也是白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