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
小米公司,當屬近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企業。然而,作為超級獨角獸的小米,其上市的方式以及上市的地點,無疑備受市場各方的高度關注。就在今年5月3日,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換言之,如果此次小米成功上市,那麼將會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第一股。
實際上,在近年來,無論是國內資本市場還是海外資本市場,對獨角獸企業尤其是超級獨角獸企業的爭奪,還是比較激烈的。然而,正因為當時“基於公眾利益”的原則,而導致港交所錯過了一些互聯網巨頭企業,進而削弱了港股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與其它企業不同的是,因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往往屬於持續燒錢、持續研發投入的行業,其股權結構也會顯得比較複雜。對於這類企業而言,既需要外部資金的支持,同時也需要時刻保障核心創始團隊的核心話語權,那麼這時候就需要採取同股不同權的形式,來保障企業的核心話語權掌握在核心創始團隊手中。
從國內市場的CDR新規,到港交所的IPO新規,這系列舉措實際上還是為了迎接獨角獸尤其是超級獨角獸企業的迴歸。由此可見,從某種程度上分析,兩地交易所對獨角獸企業的迴歸態度還是比較開放與包容的,而這也是政策制度上的一大創新。
但是,在實際情況下,無論是CDR新規還是港交所的IPO新規,都會設置一定的准入門檻與准入條件,而作為超級獨角獸小米公司而言,其估值定價本身就很高,已基本上滿足兩地市場的上市要求。據悉,小米可能先完成港股上市,而後再以CDR的形式迴歸至內地市場,而後實現兩地上市的目標。
不過,對於當前的小米公司而言,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的申請,實際上也把主要精力放在港股上市身上。至於內地市場,雖然有CDR新規助力,但因技術、政策等因素的不成熟,可能仍需等待後續的迴歸上市過程。
對於一家超級獨角獸企業,其定價估值以及相對應的市值水平就頗顯關鍵,而這也將會影響到未來發行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表現。與此同時,從《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的資料顯示,2017年超級獨角獸企業數量為10家,而估值高達3353億美元,其中就包括了小米公司,而當時小米的估值為460億美元。
時下,隨著小米公司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的申請,實際上對於小米的潛在市值也不斷引起市場的高度熱議。但是,從目前市場的預測來看,小米公司的估值應該不低於700億美元,而港股IPO之後乃至未來以CDR的方式迴歸至內地市場後,小米公司的市值水平可能達到千億美元乃至超過千億美元的水平。
實際上,對於小米公司的股票市值與最終定價估值,一方面取決於市場對小米公司的認可度與炒作熱情;另一方面則取決於小米公司的上市定位是什麼,究竟是定位硬件,還是定位於新零售,抑或是定位互聯網等,而不同的定位模式往往也會對其最終估值與市值構成不可小覷的影響。
假如小米公司的股票市值可以達到千億美元以上,那麼這將會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確實,縱觀目前A股市場總市值排名前列的上市公司情況,超過萬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有6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石油、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中國平安。如果小米公司市值破千億美元,那麼將意味著小米公司的市值有望晉升至A股市場總市值規模的前十名位置。
實際上,從《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顯示,小米公司的估值水平還是處於螞蟻金服、滴滴出行之後。然而,若小米公司最終得到成功上市,甚至實現兩地市場的發行上市,那麼其股票市值將會給其它尚未上市的超級獨角獸企業打開了空間。或許,對於未來的A股市場以及港股市場,我們也可能會看到不少市值千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身影。
作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第一股,小米公司赴港上市確實具有不一般的影響意義。隨著小米公司的成功上市,未來有望逐漸激發其餘獨角獸,尤其是超級獨角獸企業的上市熱情。不過,對於這些企業的估值與潛在市值規模龐大,在其上市之際,更需要充分考慮市場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否則對市場而言,還是一個不少的融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