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舞羽流雲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虽然没有电视剧上那么完美,但也确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因为几十年的相处,让康熙以及他的儿子们,再也不拿她当做一般的侍女,而是没有血缘的亲人。

一说起苏麻喇姑,大家肯定会先想到电视剧中,那个让康熙魂牵梦绕的智慧女神。其实,电视剧首先就把岁数弄错了,苏麻喇姑出生于1612年,孝庄出生于1613年,而康熙出生于1654年。也就是说,苏麻喇姑比孝庄还大一岁,和康熙差了40多岁。

苏麻喇姑(1612——1705),蒙古人,原名叫苏茉儿。自幼就是孝庄的侍女,陪嫁进入后金的宫廷。

苏麻喇姑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刻苦的学习劲头,很快就熟练的掌握了满蒙两文,字写的也漂亮,文化素养也提高了不少。因为多年的跟随,办事又利索,人又忠诚,深得孝庄信任。

1643年,皇太极病逝,经过多方势力的较量,六岁的福临即了位,大权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幼年的福临太需要孝庄的指点和扶持了,可多尔衮只允许她们母子一个月才能见一面,这样,苏麻喇姑就成了她们母子之间的秘密通讯员。

顺治十一年,玄烨降生了,孝庄命苏麻喇姑一面照顾玄烨的生活,一面教导他满蒙的文化知识,成了玄烨的启蒙老师。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去世了,已经70多岁的苏麻喇姑备受打击,她和孝庄名为主仆,实为姐妹,风风雨雨几十年患难与共。一时间,悲伤,孤独让她颓废不已。

苏麻喇姑的境况让康熙很是心疼,为了让苏麻喇姑晚年不再孤独,康熙破例把自己的十二皇子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而苏麻喇姑也不负众望,把胤裪教育的很是出息,做人也很低调,在起起落落的朝局中始终能安稳自保,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死时78岁的高龄。

康熙四十四年,九十多岁的苏麻喇姑去世,除了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有事,其余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胤裪还主动提出给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康熙应允,并让其他皇子每天一人轮流陪伴胤裪。

想起苏麻喇姑对自己一生的恩情,康熙对苏麻喇姑以嫔妃之礼重葬,并将她的灵柩与祖母孝庄太后置于一处。


风雨中的小草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跟《康熙王朝》中非常不一样,首先年龄是最大差异,康熙出生的时候,她就近四十岁了……



(一)对于孝庄来说,她是好“闺蜜”

苏麻喇,汉语意思是“半大口袋”,她原名叫苏茉儿,后来才叫苏麻喇,逝世后被尊称为“苏麻喇姑”。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牧户家庭,后来被人看上,就到府中当孝庄的侍女,之后跟随孝庄嫁给皇太极。

她人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到宫中,没多久便学会满语,还会写一手好看的满文。据说,那时清朝的一些服饰都是出自她的设计。

里里外外,她会打理,处理事情,很果断贴心,是个好的贤助理。

1643年,皇太极驾崩,6岁的顺治上位,朝中大权多掌控在多尔衮手里,孝庄和福临很少见面,中间的联络人便是苏麻喇。



一路路,她陪伴在孝庄身旁,已经不能算是侍女,可以说是闺蜜。

一直陪伴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病逝,苏麻喇姑精神备受打击……

(二)对于康熙来说,她是“导师”

康熙早年出过天花,照顾人便是苏麻喇姑。此外,她还亲自教导康熙国书。总而言之,她是康熙的导师,辅佐过早年的康熙。

等孝庄逝世后,感觉到苏麻喇姑的孤独,康熙还把自己的皇子过继给她,交由她抚养,要知道皇子不会轻易给他人养育。



纵观苏麻喇姑一生,她不是皇家人,却因缘巧合与爱新觉罗家接下良缘,还受他们的尊敬爱戴,也说明她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非常茴香豆

历史上的苏麻拉姑是个很有智慧的女人,她在清廷皇室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她最开始,是以孝庄侍女的身份入宫的,她陪着她这位科尔沁的格格,来到了皇宫,陪着她经历了风云变幻的三朝。

从皇太极,顺治到康熙,苏麻拉姑一直陪着孝庄,陪着她一起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尤其是在对康熙的教育上,苏麻拉姑付出的也不比孝庄少。因为苏麻拉姑是个很智慧的女人,还精通多种语言,她对康熙性格智慧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因为这样,康熙一直很尊敬她。当孝庄死了以后,他怕苏麻拉姑孤单,还把自己的十二阿哥交给她抚养。那时候苏麻拉姑都七十多岁了年纪很大,但是她还是再培养出了一个出色的皇子。十二阿哥经过她的栽培,能力出色走懂得低调,是康熙皇子中最长命的。



苏麻拉姑也是一个信仰极强的人,为了她的信仰,她一生不洗澡,不吃药,但却很长寿,也是非常难得了。


小D杂谈

苏麻喇姑能在人心复杂,勾心斗角的后宫中得以善终,不光她本身极高的文化修养,更能修身修德,从不逾越自己的本分。

记得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对苏麻喇姑说,你要把玄烨当做自己的弟弟对待,更要把他作为君王侍奉。这句话与史料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苏麻喇姑确实是这样做的。

苏麻喇姑精通蒙满文字,曾是康熙帝的启蒙老师,史料记载:

“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又因擅长女红,参与并设计清朝开国冠服,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吸收满汉蒙服饰之所长。

皇太极逝世后,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但多尔衮独掌朝中大权。由于顺治帝与孝庄之间见面次数受限,但需要受到孝庄时时点拨,苏麻喇姑成为联络人。而且苏麻喇姑曾向多尔衮进言,不要做篡位的“燕王”,而要成为辅佐幼主的“周公”。

《康熙王朝》中,玄烨因得天花,被苏麻喇姑所救之事,是为事实。康熙晚年曾回忆: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孝庄逝世后,苏麻喇姑备受打击,康熙帝将十二子胤祹交由她抚养。苏麻喇姑为人宽厚,并以此教导胤祹,胤祹因此没有陷入九子夺嫡,最终得以善终,这与苏麻喇姑很有关系。因其德高望重,和对大清的贡献,康熙帝在苏麻喇姑死后,按嫔礼为她办理丧事。


五味社

提起苏麻喇姑,不知道你的脑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是《康熙王朝》中的茹萍?还是《孝庄秘史》中的胡静?

真实的苏麻喇姑跟影视剧里塑造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电视剧往往会为苏麻喇姑虚构一段情史,而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就是一位老老实实的侍女,而没有眷恋着康熙或者多尔衮。

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一个牧民家庭中,后来被科尔沁贝勒府选中,被派遣去伺候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二小姐布木布泰。自此以后,苏麻喇姑就一直跟着这位二小姐。

1625年,布木布泰成为后金皇子皇太极的侧福晋,作为陪嫁的苏麻喇姑也就从科尔沁来到了后金,并且跟随着主人走入了后金——大清的政治中心。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位二小姐后来成了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她就是清朝国母,孝庄太后。仆随主贵,苏麻喇姑的地位也就一步步升高,到布木布泰成为太后的时候,苏麻喇姑已经成了宫中很有资历和威望的女人。

苏麻喇姑在宫中远不仅仅是一位宫女而已。她不仅精通针织女工,还自学了满文,而且,这些才能都在宫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苏麻喇姑就曾参与朝廷各级官服的设计,而康熙皇帝的满文也是苏麻喇姑教会的。

孝庄死后,康熙皇帝挂念着苏麻喇姑与祖母的关系和对自己“手教国书”的恩情,对苏麻喇姑格外优待。为了避免苏麻喇姑太过寂寞,康熙皇帝甚至将自己的皇子胤祹交给她抚养,让她能够享受含饴弄孙的欢乐。这可不是一般的恩典,按照清宫的规矩,有地位的妃嫔才有抚养皇子的资格。此举足见康熙对苏麻喇姑的重视。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去世,康熙皇帝十分悲痛。为了表达对这位保姆的悼念之情,康熙以嫔位的礼制厚葬了苏麻喇姑。苏麻喇姑生前能够培育英主、照看皇子,死后能够以主子的身份得以厚葬,也算是生荣死哀了。

陈晓东:《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历史教学》,2002年第9期。

桂连平、徐广源:《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档案天地》,2011年第1期。


历史研习社

根据二月河改编的清宫历史剧《康熙王朝》,不同于一般的戏说,它的正说成分很大,可以当作真实历史读。但是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设计,难免有个人臆测和虚构的成分,这对于一部戏剧来讲本来再正常不过。不过既然是历史剧,就有一份传承中国历史的责任在其中。所以如果戏说和虚构的成分过多,往往也会误导观众。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大气磅礴的历史剧,因为喜爱清史的缘故,不仅仅满足于戏剧的层面,尤其喜爱阅读大量的清史文献,所以对于清史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再结合影视剧,往往在欣赏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印象,也能发现一些影视剧中的舛误和戏说痕迹,我想这也是一种学习的乐趣吧!在《康熙王朝》中一些改编和创造可以理解,譬如顺治皇帝出家和庄妃下嫁摄政王多尔衮,本来这也是清初的几桩疑案,用来作为戏说当然可以增加戏剧的传奇色彩,但是其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苏麻喇姑,对于她的改编就显得荒唐和可笑,可能作者是想增加原著的看点,可是这样一来苏麻喇姑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三角恋受害者,不仅有损康熙的名声,更加有毁这位受人尊敬和敬佩的女性的清誉!我想在这里给大家描绘和介绍一下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让大家都能记住这个既神秘又平凡、既朴实又伟大的女性!


用户50592772347

众所周知,康熙与苏麻喇姑感情匪浅,但是他们绝对不是《康熙王朝》演绎的那样有过一段情缘,苏麻喇姑大康熙四十岁,是从小看着康熙长大的,在康熙心中,苏麻喇姑和孝庄一样是自己的奶奶,是人生导师,所以一生都很敬重她。

那么真正的苏麻喇姑到底是怎样的人,能让康熙如此敬爱她呢?

苏麻喇姑,蒙古人,原名苏茉尔,蒙语“毛质长口袋”的意思。康熙年间改满名苏麻喇,晚年被尊称为苏喇嘛姑。

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的贫苦牧民之家,被科尔沁贝勒府选中,当上了孝庄皇后的贴身婢女。在孝庄被选中与皇太极成婚后,随孝庄陪嫁到了盛京。开始了一生的宫廷生活。

苏麻喇姑天资聪慧,在清宫陪伴孝庄的日子里,她学会了满语,写的一手飘逸的满文。协助孝庄管理好屋里屋外的事情,她的忠诚与才能,深得孝庄信任,于是孝庄把身边的要事大事都放心的交给她做。

在清朝商榷冠服制度时,孝庄就推举了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擅长女红,对满、蒙、汉的服饰都有深刻的研究。根据朝廷的要求,她在继承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加入了满、蒙、汉服饰出彩之处,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被后世认可。

皇太极驾崩后,在豪格与多尔衮之争,多亏孝庄与苏麻喇姑从中斡旋,6岁的顺治才能继位。年幼的皇帝需要母亲的指点,然而当时有规矩顺治与孝庄一月只能见一次面,所以苏麻喇姑成了他们母子间的秘密联系通道,她承担起了代孝庄看护年幼的皇帝的重任。

顺治十一年,康熙出生,孝庄名苏麻喇姑照料孙儿,康熙幼时,“赖其启迪,手教国书”。她是康熙的启蒙老师,教他读书写字,做人处事,令康熙受益一生。

顺治十二年冬,清宫天花盛行,皇室里未出过天花的人都到紫禁城外避难,2岁的玄烨也在避难之列,这期间,苏麻喇姑奉孝庄之名,每日骑马往返于孝庄与康熙住处之间,对康熙进行教育。后康熙出痘,苏麻喇姑悉心照料,直到痊愈后回宫。

康熙晚年回忆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年幼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可见苏麻喇姑在康熙年幼时带给了他无尽的温暖。

孝庄去世以后,康熙担心苏麻喇姑的精神状态,将自己的十二皇子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当时的苏麻喇姑已经70岁的高龄,康熙还能放心的将自己的幼子交给其教育,可见康熙多么信任与重视她。

苏麻喇姑也确实将胤裪教育的很好,明礼谦恭,为人低调。在后来的九子夺嫡中保持中立,不但没受到打压,还在雍正、乾隆两朝得到重用,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将青春与心血都留在了清宫。虽然只是侍女出身,但为康熙成为千古一帝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备受后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