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为何从俘虏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狐狸精?

罗玉波

妲已,苏姓,妲已原本是有苏氏诸候之女,原本是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的大美女.纣王在征战中获得妲已的,据《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说明妲已原本就是纣王征战的战利品.而这个女神般的俘虏的最终成为所传说中的淫荡的祸国殃民的狐狸精,自着历史和文化的根源.


首先妲已出自以狐狸为图腾的部落.

中国远古时代都是有图腾的,如黄帝的有熊国的图腾是熊,殷商的图腾是玄鸟,西周的图腾是凤凰,而有苏氏的图腾据说就是九尾狐。这就是妲已成为狐狸精的最初根源.有此基础,再加上红颜祸水的文化。在一代一代的传说中,妲已最终变成了《封神演义》中的狐狸精.


其次,纣王自得到妲已后,从一个文武双全,开疆有为的君主,开始转向了荒淫无道.

其实纣王原本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文武双全,资辨捷疾,开疆拓土,首纳东南为中华之域。也就是说现在繁荣的魔都只所以是我们中华的,纣王开拓之功不可没.

但就这样一个英武有为的君主,自获妲已后,画风开始了突变,他爱酒,爱宝物,爱享乐,更爱美人.

他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彻夜长饮,欢嬉达旦。真可谓荒淫之极。

他对妲已极端宠爱,在美人面前,耳根子又特别软,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

往往这种时候,天下又非常的难以稳定,百姓抱怨,诸候谋反。不失时机,妲己又给纣王出了一个维稳的狠招,就是惩治犯人的“炮烙之法”。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铜柱横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后命“有罪者行其上”,没走几步就纷纷掉进火红的炭火里,活活烧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挣扎惨叫,妲己 “乃笑”。如何笑,是大笑,还是冷笑,还是狐狸似的奸笑,就不得而知啦.总之,迷惑纣王做出这种荒淫无道之事,这是后世把她当成狐狸精的事实依据.



最后,传统的红颜祸水文化是催化妲已变成狐狸精的理论基础.

所谓的红颜祸水文化,就是说美女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其中的三个重要事实依据就是,夏亡宠妺喜,商亡宠妲已,周亡宠褒姒.依照这理论,周武王姬发在伐纣开始就把罪责任加到了妲已身上:"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看看纣王是多么的无辜,他只是错在特别宠爱妲已罢啦,如此祸害殷商的妲已,不狐狸精也狐狸精啦.


江湖阅史

三人成虎。

纵然妲己再怎么貌美年轻,有手段有计谋,堂堂一国之君怎么可能对没有家世背景的俘虏言听计从。正是因为这一点说不通,富有想象力的广大人民就给打给冠上了狐狸精的称号。把一切解释不了的现象都推给神明或者是妖魔鬼怪,非常符合人们的心态。



妲己原本的身份

妲己是有苏氏之女,有苏氏被商纣王打败之后,商纣王向有苏氏索要的一大批战利品,其中包括了牛羊猪马等畜生以及一个叫“妲己”的美女。其实妲己本来只有一个字叫“妲”。后来由于妲己这个名字比较顺口,就逐渐地流传下来。妲己确实年轻貌美,她用自己年轻的身体和美貌的脸庞折服了已经进入中年的商纣王。纣王对这个貌美的女子言听计从,安乐思淫欲,这样的生活使得纣王一步步的走向了荒理朝政的亡国之路。

商朝时期虽然实行的依旧是一夫多妻制度,可当时的妇女地位很高,究竟有多高:商朝出现了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妇好,不仅是一位女将军,更是当时的王后,而且有自己的封底,据说妇好的丈夫武丁很多妻妾都武上马安天下,文可提笔定乾坤。这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中几乎是不可想象,除了像武则天和吕雉寥寥几位女性之外没有女人能够达到对国家影响力如此巨大的地步。


纵观历史记载,每个朝代灭亡都不乏红颜祸水的存在。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大多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极其严重,他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特别是关于女性角色多有偏颇。把亡国的责任推到一个弱女子身上,符合了人们猎奇的心理,所以这种说法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